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仁瑋
Hsu,Ren-Wei
論文名稱: 傳唱與想像—戰後臺灣流行歌曲中的臺灣形象(1945-2016)
指導教授: 蔡淵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2
中文關鍵詞: 戰後臺灣臺灣形象流行歌曲抗戰歌曲寶島美麗島
英文關鍵詞: Post-War Taiwan, Taiwan Images, Popular Music, Anti-Japanese Songs, Baodao Taiwan, Formosa(Meilidao)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64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3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戰後臺灣本地國、臺語流行歌曲中的臺灣形象作為研究主題,流行歌曲是大眾流行文化流露常民心聲的直接代言者,透過流行歌曲的創作與傳播作為反映與建構臺灣形象之媒介,流行歌曲藉由音樂旋律賦予情感的傳達,其渲染力、影響力更勝於其他報章媒體、文學作品的書寫。

    戰後歷經戒嚴、退出聯合國、與美國斷交、解嚴、政黨輪替,各個階段的臺灣流行歌曲創作者分別以反映國家社會現實及建構理想化的國家,來形塑不同階段的臺灣形象。

    國、臺語流行歌曲從戰後初期到戒嚴,劃分出外省、本省,二種不同省籍的語言代表著流行歌曲市場的取向,國民政府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以國語為尊,打壓臺語、客語、原住民語等「方言」,國語流行歌曲取代臺語流行歌曲來主導臺灣流行歌曲市場,臺語流行歌曲在「弱勢」的狀態下,建構出以臺灣本島為主體的形象歌曲,力抗臺灣成為「一個中國」附屬下的復興基地。

    本論文透過歌曲資料的蒐集、文獻回顧,分析歌名、歌詞中以「臺灣」為主題的作品,整理、分析出關於流行歌曲所建構出的臺灣形象,並探討臺灣形象被建構、形塑之背景、目的,盼能透過歌曲所傳達的精神,建構部分以「臺灣意識」作為主體性的目標。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d Taiwan images through the local Mandarin and Taiwanese popular music of post-war Taiwan. Popular music, as a part of popular culture, reveals the public’s thinkings and feelings. The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opular music reflected and also built Taiwan images. Comparing to the press and literature works, popular music is more powerful in expressing emotions and thus has more influences.
    In post-war Taiwan, through the imposition of martial law, withdrawal from the United Nations, broken off with the U.S., the lift of martial law and party alternation, composers in every period shaped different Taiwan images by depicting the reality of society and the ideal of the country.
    In post-war Taiwan, the Mainlanders and the Taiwanese represented different orientations of popular music.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restrained dialects and guided the popular music market by Mandarine songs. In other hand, Taiwanese popular music, confronting Taiwan as a base to recover the Mainland China, put Taiwan Island as the subject in popular songs.

    In order to sort out the Taiwan images in popular music, this dissertation collected songs, lyrics and relevant studies to analyze “Taiwan” as the subject in the titles and lyrics and to research the backgrounds and purpose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Taiwan imag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史料運用 9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說明 11 第二章 20世紀臺灣形象變遷之形塑 18 第一節 日治時期文化活動及其產品中的臺灣形象 18 第二節 戰後中國報章雜誌中的臺灣形象 31 第三章 臺語流行歌曲中的「臺灣」 34 第一節 臺語流行歌曲之發展 34 第二節 戰後〈新臺灣建設〉的理想與現實(1945-1949) 42 第三節 故鄉之歌與寶島臺灣 (1950-1986) 47 第四節 喚醒島國主體自我與包容他者(1987-2000) 63 第五節 邁入新世紀中的「疼惜臺灣」(2001-2016) 72 第四章 國語流行歌曲中的「臺灣」 78 第一節 戰後國語流行歌曲之發展 79 第二節 異地的綠意熱帶天堂(1950-1960) 82 第三節 從復興基地到母親的懷抱(1950-1980) 88 第四節 臺灣之光與臺灣認同(1990-2016) 96 第五章 臺灣流行歌曲中臺灣形象的特色 106 第一節 臺語、國語流行歌曲的臺灣形象之比較 106 第二節 臺灣流行歌曲與文學作品的臺灣形象之比較 110 第六章 結論 116 參考資料(按筆畫排序) 121

    一、歌本資料
    內政部編
    1971《查禁歌曲(一)》。臺北:內政部。
    作者不詳
    1935《最新流行雨夜花歌》。臺南州嘉義市:捷發漢書部。
    作者不詳
    1945-1960《臺湾鄉土流行歌謡集 第1集》出版:不詳(館藏於國家圖書館)。
    溫隆信編
    1986《臺灣鄉土歌曲集》。臺北:鹿橋出版。
    二、報紙、網路資料
    (一)聯合報、聯合晚報
    《聯合報》
    〈慶光復節、祝省運會〉,1951年10月25日,第一版。
    《聯合報》
    〈臺灣經濟建設 向新階段躍進〉,1956年7月8日,第一版。
    《聯合報》
    〈陳昇 黃連煜:長相對歌迷抱歉 拚命創作博同情〉,1992年7月30日
    第二十一版。
    《聯合晚報》
    〈朱約信 脫去政治色彩 搞笑唸歌〉,1994年4月20日,第十版。
    《聯合晚報》
    〈流行探照燈 大家攏唱 臺語歌 回首來時路 看看抓狂風怎麼興起〉,1993年2月23日,第十四版。
    《聯合晚報》,
    〈臺灣音樂 百歲巡禮 回顧臺灣音樂來時路,從明天起至6月間,白鷺鷺基金會陸續推出了系列音樂會。〉,1995年4月6日,第十版。
    《聯合報》
    〈選舉使用八首本士歌曲 民進黨簽約購買使用權〉,1995年11月19日,第四版。
    《聯合報》
    〈臺灣之子陳水扁出寫真集〉,1999年7月8日,第四版。
    《聯合報》,
    〈詩歌樂音 追悼228殉難者 嘉縣各界舉辦禮拜 發飯糰粽子 回想菁英落難時〉,2003年2月24日,第十七版。
    《聯合報》,
    〈牽手護臺灣 原住民也來參加〉,2004年2月26日,第B2版
    《聯合晚報》,
    〈150萬人手牽手〉, 2004年02月28日,第一版。
    《聯合報》,
    〈美麗島 政治烙碼過 你我傳唱過〉,2007年7月16日,第A4版。
    《聯合報》
    〈陳昇不選邊 3.22帶老婆逃…〉,2008年3月7日,第D3版。
    《聯合報》,
    〈民歌之父 楊弦回來了〉,2004年9月1日,第D4版。
    《聯合晚報》
    〈520國宴表演曝光 知名小提琴家蘇顯達演奏 客家、原民歌手輪番開唱〉,2016年5月4日,第A2版。
    《聯合報》
    〈陳昇跨年開唱 搞笑沒完沒了〉,2017年1月1日,第C1版。
    (二)其他報紙
    《臺灣民報》
    〈迷信島〉,1930年11月1日,第二版。
    《經濟日報》,
    〈周藍萍綠島小夜曲!〉,1969年9月20日,第九版。
    《民生報》
    〈王贛駿調劑身心〉,1985年04月25日,第十一版。
    《民生報》
    〈檢視社會 疼惜失色的青春 '非受迫少女'仍然是咱的寶貝〉,1994年11月21日,第三十一版。
    (三)網路新聞
    《TVBS NEWS》
    〈董事長樂團歌頌王建民 臺灣之光!〉,2006年5月24日。https://news.tvbs.com.tw/entry/363628。
    《自由時報》
    〈伊是咱的寶貝 獲選臺灣之歌第一名-歲末總統府音樂會重新編製演出〉2007年11月7日。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166434
    《文化部新聞》
    〈跨越時代的文人《黃得時全集》新書發表〉,2013年2月20日。 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5241.html
    《自由時報》
    〈《島嶼天光》為何奪年度歌曲?因為連評審都感動〉,2015年6月28日。
    https://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361657
    《南方生活報》
    〈鑼聲若響 思想起許石歌謠70年〉,2016年5月6日。
    https://www.southjournal.com.tw/treasure-island/201605-04/
    《中時電子報》
    〈張峰奇《夜市達人》重節奏推廣臺灣〉,2015年11月28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28000618-260112?chdtv。
    《頂真人物》
    〈【頂真人物】咱若愛祖先,請你毋通嫌臺灣 用心創作的臺文作家林央
    2019年4月19日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9720279a-7cfb-4bcc-bc5f-63115a1d3f05
    《中央廣播電臺》
    〈原住民「開山」歌后 盧靜子重出江湖〉,2019年5月18日。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21126
    (四)網路資料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背後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
    https://kknews.cc/zh-tw/entertainment/oxbxmm.html
    林勝韋音樂評論站臺
    http://linmiou.blogspot.com/2014/10/blog-post_14.html
    http://linmiou.blogspot.com/2015/03/318.html
    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http://www.twcenter.org.tw/
    國立臺南大學 2010 葉俊麟閩南語歌詞及文物數位典藏
    http://boyang.nutn.edu.tw/archive/yeh/
    黑膠唱片音樂會館https://www.facebook.com/363551790388381/posts/1816480675095478/
    三、專書
    George Kerr
    2003《被出賣的臺灣》。臺北:前衛出版社。
    王君琦、施如芳等19人
    2017《百變千幻不思議:臺語片的混血與轉化》。臺北:聯經出版社。
    石計生
    2014《時代盛行曲:紀露霞與臺灣歌謠年代》。臺北:唐山出版社。
    何東洪、鄭惠華、羅悅全等
    2015《造音翻土:戰後臺灣聲響文化的探索》,臺北:遠足文化。
    吳國禎
    2003《吟唱臺灣史》。臺北:玉山社出版社。
    呂鈺秀
    2009《臺灣音樂史》。臺北:五南出版。
    李坤城
    2007《再見!禁忌的年代》。高雄:高雄市新聞處。
    李明璁 統籌策劃
    2015《時代迴音—記憶中的臺灣流行音樂》。臺北:大塊文化出版。
    杜文靖
    1900《大家來唱臺灣歌》。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2005《臺灣歌謠歌詞呈顯的臺灣意識》。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汪其楣
    2007《歌未央:千首詞人慎芝的故事》。臺北:遠流出版社。
    沈冬 主編
    2013《寶島回想曲—周藍萍與四海唱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所澤潤、林初梅
    2017《戰後臺灣的日本記憶:重返再現戰後的時空》。臺北:允晨文化。
    林太崴
    2015《玩樂老臺灣:不插電的78轉聲音旅行,我們100歲了!》。臺北:五南圖書。
    林央敏
    1997《故鄉的臺灣情歌》。臺北:前衛出版社。
    林良哲
    2015《臺灣流行歌:日治時代誌》。臺中:白象文化。
    林桶法
    2009《1949大撤退》。臺北:聯經出版社。
    法律白話運動
    2019《中華民國斷交史》。臺北,聯合文學。
    邱婉婷
    2013《寶島低音歌王洪一峰:一場啟蒙之旅》。臺北:唐山出版社。
    張釗維
    1994《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臺北:時報出版社。
    2003《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臺灣現代民歌運動史》。臺北,滾石文化。
    張漢裕主編
    2000《蔡培火全集(三)政治關係—日本時代(下)》。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莊永明
    1994《臺灣歌謠鄉土情》。臺北:臺灣的店。
    1994《臺灣歌謠追想曲》。臺北:前衛出版社。
    2009《1930年代絕版臺語流行歌》。臺北:臺北市文化局。
    莊淇銘
    1994《黃昏的故鄉》。臺北:前衛出版社。
    許毓良
    2012《臺灣在民國(1945-1949)—以大陸期刊、雜誌報導所做的研究》。
    臺北:輔大書坊。
    郭麗娟
    2005《寶島歌聲之壹》。臺北:玉山社。
    2005《寶島歌聲之貳》。臺北:玉山社。
    陳和平
    1973《寶島之聲成立三週年紀念特刊》。臺南:恆隆出版社。
    陳美如
    2009《臺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復文出版社。
    陳郁秀
    1996《音樂臺灣》。臺北:時報出版。
    曾健民
    2005《1945-破曉時刻的臺灣》。臺北:聯經出版社。
    曾慧佳
    1998《從流行歌曲看臺灣社會》。臺北:桂冠圖書。
    黃英哲
    2017《「去日本化」「再中國化」》。臺北:麥田出版社。
    黃惠君
    2017《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臺北:遠足文化。
    黃裕元
    2005《臺灣阿歌歌─歌唱王國的心情點播》。臺北:向陽文化出版社。
    2014《流風餘韻:唱片流行歌曲開臺史》。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楊渡
    2018《有溫度的臺灣史 下》,臺北:南方家園文化。
    葉龍彥
    2001《臺灣唱片思想起》。臺北:博洋文化。
    管仁健
    2013《你不知道的臺灣影視秘辛》臺北:文經社。
    臺灣研究基金會 策畫
    2017《三代臺灣人—百年追求的現實與理想》。臺北,遠足文化。
    蔡承豪、楊韻平
    2004,《臺灣番薯文化誌》。臺北:城邦文化。
    鄧禹平
    1983《我存在 因為歌 因為愛》。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賴淳彥
    1999《蔡培火的詩曲及彼個時代》。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簡上仁
    1983《臺灣民謠》。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1998《臺灣音樂之旅》。臺北:自立晚報。
    顏綠芬、徐玫玲
    2006《臺灣的音樂》。臺北:財團法人群策會李登輝學校。
    四、期刊論文
    丁鳳珍
    2013 〈路寒袖臺語歌詩的臺灣意象探討〉,《海翁臺語文學》,140,(臺南:海翁臺語文學,頁4-33。
    王毓莉
    2005 〈中國大陸駐點臺灣記者新聞報導之研究-以《新華社》與《人民日報》爲例〉,《遠景基金會季刊》,6:1,臺北:遠景基金會,頁1-49。
    石計生
    2011 〈臺灣歌謠作為一種「時代盛行曲」:音樂臺北的上海及諸混血魅影(1930-1960)〉,《臺灣社會學刊》47,臺北市:臺灣社會學會,頁91-141。
    江秀鈴、許世融
    2013 〈清領時期旅人的臺灣印象-以《裨海紀遊》與《李氏臺灣紀行》為例(1697-1874)〉,《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4,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頁225-261。
    何萬順
    2009 〈語言與族群認同:從臺灣外省族群的母語與臺灣華語談起〉,《語言暨語言學》,10:2,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頁1-45。
    余美玲
    2006 〈蓬萊風景與遺民世界—洪棄生詩歌探析〉,《臺灣文學學報》,9,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頁45-81。
    吳國楨
    2009 〈臺語歌曲中的職業與社會寫實主談試探─兼論「主流」與否的界定問題〉,《文史臺灣學報》,1,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頁76-86。。
    呂訴上
    1954 〈臺灣流行歌發源地〉,《臺北文化》2:4,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頁93-95。
    沈乃慧
    2006 〈島嶼的憂鬱夢境—評析平路的後現代臺灣意象〉,《花大中文學報》,1,花蓮: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頁289-309。
    周俊男
    2011 〈悲情現代性:由生命政治角度解讀當代臺語流行歌曲中的女性與愛情,以黃乙玲為例〉,《文山評論:文學與文化》,4:2,臺北: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頁31-57。
    周倩漪
    1996 〈解讀流行音樂性別政治─以江蕙和陳淑樺為例〉,《中外文學》, 25:2,頁32-59。
    周婉窈
    2004 〈寫實與規範之間-公學校國語讀本插畫中的臺灣人形象〉,《臺大歷史學報》,34,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頁87-147。
    林太崴
    2009 〈日治時期的臺灣流行音樂〉,《臺灣學通訊》,31,臺北:臺灣學研究中心,頁12-13。
    林正義
    2009 〈臺灣防衛性公投與美國對臺政策調整〉,《歐美研究》,38:2,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頁333-388。
    林良哲
    2007 〈向前走—解嚴後新臺語歌曲〉,《新活水》雙月刊「臺灣十大之歌」專輯,15,臺北:中華文化總會,頁65-67
    林良哲
    2016 〈多元文化的拼貼—〈桃花泣血記〉〉,《歷史臺灣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12,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頁145-158。
    林翠鳳
    2019 〈臺灣歌謠賞析:美麗島、咱臺灣〉,《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39,臺中:東海大學圖書館,頁68。
    邱婉婷
    2012 〈「寶島低音歌王之路」:洪一峰歌唱風格發展〉,《民俗曲藝》,178,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75-162。
    邱雅芳
    2010 〈殖民地新故鄉-以真杉靜枝〈南方之墓〉、〈南方的語言〉的臺灣意象為中心〉,2,《文史臺灣學報》,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頁65-100。
    施俊州
    2010 〈臺語文化ê雙邏輯kap語族認同-1980年代前期臺語文學運動ê前脈絡〉,《海翁臺語文學教學季刊》,8,臺南:海翁臺語文學,頁40-53。
    是非生
    1947 〈新理論的爭辯〉,《臺灣文化》,月刊,2:2臺北:臺灣文化協進會,頁32。
    范淑文
    2018 〈日本作家的臺灣情懷-以佐藤春夫《女誡扇綺譚》與北原白秋《臺灣紀行》為探討文本〉,《臺大東亞文化研究》,5,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化研究所,頁55-71。
    倪仲俊
    2016 〈早期臺灣詩歌中對番薯的想像:來源、環境與社會功能〉,《中國飲食文化》,12:1,臺北: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頁3-51。
    高莉芬
    2006 〈蓬萊神話的海洋思維及其宇宙觀〉,《政大中文學報》,6,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頁103-124。
    陳佳宏
    2007 〈解嚴前後臺獨運動之匯聚〉,《臺灣文獻》,58:4,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頁1-40。
    陳美妃
    2004 〈蕭麗紅小說的語言建構與鄉土想像〉,《臺灣語文研究》,2,臺北:臺灣語文學會,頁207-220。
    陳園園
    2016 〈羅大佑歌詞創作中的精神內涵〉,《集美大學學哲學社會科學版》,19:1,中國:集美大學,頁97-101。
    陳龍廷
    2003 〈相似性、差異性與再現的複製:清代書寫臺灣原住民形象之論述〉,《博物館學季刊》17:3,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頁87-147。
    程玉鳳
    2009 〈光復初期臺糖的銷售問題—十五萬噸敵糖的來龍去脈(1945-1947)〉,《國史館館刊》,21,臺北:國史館,頁47-49+51-94。
    葉淑貞
    2009〈日治時代臺灣經濟的發展〉,《臺灣銀行季刊》,60:4,臺北:臺灣銀行,頁224-273。
    詹寶菁、何思瞇
    2016 〈中國大陸中學史地教科書中再現的臺灣意象〉,《教科書研究》,9:3,臺北:國家教育院,頁73-108。
    廖新田
    2004 〈從自然的臺灣到文化的臺灣:日據時代臺灣風景圖像的文化表徵探微〉,《歷史文物》,126,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蔡承豪
    2009 〈蓬萊米是哪天誕生的?〉,《臺灣文獻》,別冊31,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頁51-60。
    蕭義玲
    2005 〈重建或發明?臺灣歌謠傳統的建立與形象再現〉,《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7,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頁81-115。
    蘇稚蘋
    2010 〈陳明章與蔡振南臺語歌曲創作中之臺灣意識手法比較〉,《遠東學報》,27:4,臺南:遠東科技大學,頁409-420。
    五、學位論文
    申惠豐
    2013 〈臺灣地方意象的表現──明鄭與清領時期(1651-1895)來臺文人的空間書寫〉。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論文。
    李筱雯
    2010 〈從《民報》看戰後初期的臺灣社會〉。臺中: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周湘雲
    2009 〈日治時期臺灣熱帶景象之形塑—以椰子樹為中心的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馥郁
    2012 〈「都會˙流行˙李宗盛—李式情歌文本中的性別敘事與愛情」〉。臺中: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商慧珍
    2010〈紀露霞的流行音樂世界─其音樂聲響的演變〉。臺北: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張又瑜
    2016 〈戰後初期中國媒體中的臺灣圖像—以《申報》為中心(1945.8-1947.2)〉。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張瑋芩
    2011〈當日語歌化身為臺語歌─文夏翻唱歌曲詞曲配合的討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廷彰
    2015〈葉俊麟臺語流行歌曲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黃子瑜
    2014〈臺語流行歌曲中的女性形象─以江蕙演唱的歌詞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裕元
    2000〈戰後臺語流行歌曲的發展(1945-1971)〉。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 所碩士論文。
    黃詩茜
    2006 〈三0年代臺語流行歌曲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秀齡
    2010 〈葉俊麟臺語歌謠創作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方瑀
    2005 〈被選擇的臺灣—日治時期臺灣形象建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劉兆恩
    2013 〈臺語流行歌曲社會關懷精神發展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論文。
    鮑號方
    2011 〈2008年臺灣政黨輪替前後中共傳媒型塑「臺灣形象」之分析〉。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影音資料
    (一)發行專輯
    《青山之歌第一集》,1968。臺北:麗歌唱片。
    《下午的一齣戲》,1990。臺北:滾石唱片。
    《真想要飛》,1991。臺北:滾石唱片。
    《新寶島康樂隊II鼓聲若響》1994。臺北:滾石唱片。
    《新寶島康樂隊III》,1995。臺北:滾石唱片。
    《臺灣歌謠傳奇》,2002。高雄:亞洲唱片
    《相信臺灣.一路往前》,2004。臺北:陳水扁總統競選總部。
    《海上的人》,2009。臺北:喜馬拉雅音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的心跳聲》,2010。臺北:華納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島嶼天光》,2014。臺北:臺灣索尼音樂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無路用的咖小》,2015。臺北:美樂地音樂。
    《許石 楊三郎作品紀念專輯》,2016。臺北:可登唱片。
    《好(VERY GOOD)》,2017。臺北:美思德邁創意工作室。

    (二)網路音樂、音樂資料庫
    臺灣音聲100年https://audio.nmth.gov.tw/audio
    《臺灣光復紀念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7vcEEoGXNI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