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振松
Lee, Cheng-Sung
論文名稱: 靜觀自得─鬥魚系列 李振松繪畫創作論述
Contented Contemplation-Betta Series The Discourse of Painting Creation by Cheng-Sung Lee
指導教授: 朱友意
Chu, Yu-Y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6
中文關鍵詞: 鬥魚靜觀自得冥想多元化
英文關鍵詞: betta, contented contemplation, meditation, diversified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58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9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篇論文是以筆者的童年回憶為開始。兒時記憶中,初見鬥魚而驚艷其美麗外型,然因當時時空環境條件不允許無法飼養,只在心中留下深刻視覺印象。長大後,在飼養鬥魚的過程中觀察、瞭解了鬥魚的習性,並且從中與自己的生活現況與人生歷練發生連結。
    筆者進而透過靜觀冥想,對內自省個人性格與修養,對外思考自己與他人的互動關係。然後,進一步檢視自己所處的社會多元化環境,針對不同族群共處的狀況加以描述與檢討。
    最後,總結於回觀自我本性,建立個人對台灣社會多元結構的生活觀與價值觀,以體現本論文之主題:靜觀自得。是以闡述世間萬物皆有其本性,明其性,彰其行,則一切事物回歸本位,運行得宜,和諧的關係亦不須強求便會自然顯露。心若平靜,即使是不善與他人共處的鬥魚,看在觀者眼中卻是展現個性、追求另類和平的優雅姿態。

    This thesis starts with the images in my childhood memory. At the first sight, I was so amazed by the beauty of the beta. However, pet fish were not allowed at that time, only a deep visual impression left on my mind. After growing up, in the process of breeding betta, through observation, I realized their habits, and linked them to my current situation and life experience.
    Furthermore, through contemplation meditation, I introspective my personality and inner life. On the other side, I reflect my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And then, to inspect the diverse social environment in Taiwan, and to describe and review the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coexist situations here.
    Finally, look deep into nature and establish a personal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of Taiwan's pluralistic structure of society, and to observe and exhibit the subject of this thesis: contemplation contented. It is explained that all things have their nature, understand them and show their behaviors, Then everything comes back to the original and runs properly;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no needed to be forced, will naturally revealed. If the mood of the watchers are peaceful, even the Betta which are poor at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can show theiw own personality and elegant peaceful gesture.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次………………………………………………………………………………………Ⅲ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3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方法…………………………………………………………………7 第四節 研究限制…………………………………………………………………9 第二章 靜觀萬物皆自得……………………………………………………11 第一節 物換星移,以靜觀動…………………………………………12 第二節 境隨心轉,悠游於虛實間的邊界……………………13 第三章 清明我心映萬物……………………………………………………21 第一節 見一抹藍游過現代………………………………………………21 第二節 於天地間找尋自在………………………………………………23 第四章 靜觀魚,道自得……………………………………………………29 作品一:孤獨‧和平‧藍騎士………………………………………………31 作品二:戰舞…………………………………………………………………………34 作品三:一場美麗卻危險的邂逅……………………………………38 作品四:悠然…………………………………………………………………………41 作品五:秋菊暗芳孤自賞…………………………………………………44 作品六:宿敵…………………………………………………………………………47 作品七:君子之爭………………………………………………………………50 作品八:小品系列(雅、華)…………………………………………53 結論…………………………………………………………………………………………56 參考文獻…………………………………………………………………………………59 圖錄…………………………………………………………………………………………62 表錄…………………………………………………………………………………………66

    中文書目
    王卡。《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北京:中華書局,2009。
    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校釋》,樓宇烈校釋。北京:中華,2008。
    甘紹平。《傳統理性哲學的終結》。台北:唐山出版社,1996。
    朱光潛。《談美》。新北:新潮社,2014(修訂二版)。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新北:漢京,1980。
    老硪。《後現代建築》。台北:揚智,1995。
    岑朗天。《後虛無年代:影子、流浪者與春上村樹》。台北:書林出版社,2001。
    李濟。《無為而治‧老子智慧精隨》。台南:臻品出版公司,2013。
    奕誠。《道行天下:預見、判斷、變通的道家智慧》。新北:菁品文化,2016
    南懷瑾。《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台北:老古文化,1973。
    凌永放。《學校沒教過的老子智慧》。新店:好優文化,2008。
    高宣揚。《後現代論》。台北:五南,1999。
    高群。《老子無為而治話人生》(圖文精華版)。台南:金文鼎,2015。
    許地山。《道教史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
    戚嘉林。《台灣史》。台北:海峽,2007。
    陳贇。《回歸真實的存在:王船山哲學的闡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黃友敬。《老子傳真》。香港灣仔道:儒商出版社,2003。
    黃晨淳。《老子名言的智慧》。台北: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2。
    黃清源。《中國傳統思想:靜道》。台北:文而出版社,1996。
    黃進興。《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台北:三民,2006。
    黃錦鋐。《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07。
    葉朗。《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葉維廉。《與當代藝術家的對話─中國現代畫的生成》。台北,東大出版社,1987。
    湯一介。《在非有非無之間》。台北:正中出版社,1995。
    張子維。《這個智慧我們用了2300年─莊子》。台北:宇河文化,2008。
    傅佩榮。《哲學與人生》。台北:天下遠見,2003。
    傅佩榮。《宇宙的舞者:自我修練的六個階段》。台北:天下遠見,2007。
    傅佩榮。《莊子:以自在之心開發無限潛能》。台北:遠見天下文化,2014。
    趙無極、Françoise Marquet。《趙無極自畫像》,劉俐譯。台北:藝術家,2006。
    樓宇烈。《東方哲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蕭高彥、蘇文流。《多元主義》。台北:中研院科研所,1998。
    羅青。《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
    龎銚著。《2014龎銚個展:視覺的符號與溫度 繪畫的平衡與純粹》。台北:赤粒藝術,2014。
    中譯書目
    Christophe André.《一日一冥想》,金禾譯。新北:自由之丘/遠足文化,2015
    Hal Foster.《反美學:後現代文化論集》,呂建忠譯。新店:立緒文化出版社,1998。
    Suzi Gablik.《現代主義失敗了嗎》,滕立平譯。台北:遠流出版社,1991。
    論文
    吳欣隆,〈後建築:穿越建築的意識形態批判〉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2013。
    黃怡瑾,〈1379哩的紅毯─越南新娘在台灣〉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2011。
    蔡幸芝,〈康德美學中的構想力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2008。
    網路資源:
    《Walk to Free Art London》,Jason Alden,查詢日期2016年6月1日,取自
    http://walktofreeartlondon.blogspot.tw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查詢日期2016年7月11日,取自
    http://ctext.org/zh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碩士論文系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查詢日期2016年7月13日,取自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_BIMr3/webmge
    《藝術家‧司徒強》,誠品畫廊,查詢日期2016年7月8日,取自
    http://www.eslitegallery.com/zh/artist.php?id=39
    《羅芙奧》,羅芙奧藝術集團,查詢日期2016年5月19日,取自
    http://ravenel.com/index.php?lan=tw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