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美吟
Chen, Mei-Yin
論文名稱: 虛・白・出新-陳美吟水墨創作論述
Emptiness, Purity and Transformation--Thesis on creation of ink Paintings By Chen Mei-Yin
指導教授: 莊連東
Chuang, Lien-T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6
中文關鍵詞: 出新水墨創作
英文關鍵詞: Emptiness, Purity, Transformation, ink painting creation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64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2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此研究是以「虛」、「白」、「出新」為主題,探討筆者自進入研究所階段2016年到2019年間,經過學習檢視過往的脈絡以及創作歷程,透過繪畫的自省與創造再次面對生命課題,本研究第一章從一開始不能理解何時是生命的終點?到接受生命也有起承轉合,書畫是陪伴筆者也是心情抒發與轉化的窗口,藉創作過程觸及生活中所有情緒色彩的潛在層次,從而由我們現存的狀態釋放情緒的能量。第二章從莊子人間世篇「心齋」中,「虛室生白」,人間之道觀念談起;及「虛」-空、無、陰柔之美;和「白」-純淨、道的力量。經由研究傳統觀念的築基過程中,思想的改變再連結當代思維產生質變,第三章是創作理念與實踐,作品創作內容以生長土地上的白花作為串連元素,及創作與名家作品對應。經過直觀的寫生寫實的「直觀系列」;到打開心門連接室內、室外的寫心寫情,到打開心內的門窗的「窗系列」;最後是經過不同方式的想法、紙材、抽離物象的寫生、經過不同方法的嘗試、思想的融合,重新思考轉化運用到水墨創作。
    以老莊、太極、佛學、美學觀念、前人的智慧作為創作思想的根基,以水墨創作方式重新架構新的畫面空間,回歸內在的探索,再進一步連接人與人、人與自然間哪種和諧共處的關係,並藉由畫面傳達對美的追求。

    The topic of the thesis is ‘Emptiness, Purity and Transformation’ which represents the artist’s personal growth in graduate school during 2016 to 2019. Through the study, the artist re-examined her past and creative process, as well as reorganized life issues through learning and creation.

      The first chapter depicts the process of not able to understand the destination of life, to accept the transitions of our lif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re the media for the artist to express emotional feelings. Through the creative art works, helping release energy from the inner emotional upheaval.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mind-fasting (xin-zhai 心齋) of the Zhuangzi’s “In The World Of Man”. The empty room reflects with light (xu shi sheng bai 虛室生白). the emptiness and the purity convey the power of Dao. The artist carrying o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s transformed with the modern world connection.

      The third chapter explicates the creative thinking and method. The content of the creation uses white flowers as the key element for the two major series of art works. The first, ‘the intuitive series’—realistic drawing from nature and still life The second, ‘the window series’—mindful expression of indoor and outdoor scenes.
    Experimenting with different paper materials and rendering techniques, and transforming new ideas into color ink creations.

      Taking Laozi, Taichi, Buddhism, aesthetic concepts, and wisdom of predecessors as the foundation of creative thinking, re-constructing new space and composition with color ink. The artist returns to internal exploration, and further connecting--people to people and people to nature, with harmonious coexistence. Through the paintings convey the artist’s pursuit of beauty.rethinking and transforming into the creation of ink painting.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8 第四節 名詞解釋 11 第二章 「虛・白・出新」的意涵 13 第一節 莊子「虛室生白」,人間之道 13 第二節  「虛」-空,無、陰柔之美 18 第三節  「白」-純淨,道的力量 23 第四節  「感同身受」到「虛室生白」 28 第三章 「虛・白」-出新,創作理念與實踐 32 第一節 創作理念 32 第二節 創思維作與實踐 35 第三節 創作系列與名家作品 37 第四章 作品解析 47 第一節 作品創作流程 47 第二節 作品系列解析 51 第五章 結論 101 參考文獻 104

    一、中文書目

    王才貫編定,《唐詩三百首》,臺北:讀經,2002。
    戴武光,《墨塘天光-戴武光水墨典藏展》,臺北:創價學會,2018。
    巴東,《人巧聖天・齊白石書畫展》,臺北:歷史博物館,2011。
    水渭松注譯,《新譯莊子本義》,臺北:三民,2007。
    白適銘,《線性・符號・東方幾何/吳學讓藝術特展》,臺中:臺灣美術館,2017。
    任立華,〈中國古典詩與英國浪漫詩中之窗意象〉,《第三屆中國文哲之當代詮釋學術研討會會前論文集》,臺北:臺北大學,2007。
    印順編,《雜阿含經論會編》(中),新竹:正聞,1994。
    何懷碩,《創造的狂狷》,臺北:立緒,1998。
    余培林編撰,《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老子》,臺北:時報文化,2000。
    宗白華,《美學散步》,臺北:洪範,1981。
    林珮淳,《道與技之間-林珮淳藝術的啟示與警示》,臺北:藝術家,2018。
    南懷瑾,《禪話》,臺北:考古,1998。
    柯錫杰,《心的視界-柯錫杰的攝影美學》,臺北:大塊,2013。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1979。
    孫翼華,《詩學視域》,臺北:心晴美術館,2018。
    徐仁修,《自然四記》,臺北:遠流,1998。
    袁了凡,《了凡四訓》,臺中:法藏,2011、12。
    高行健,《論創作》,臺北:聯經,2008。
    高宣揚,〈生存美學的典範意義〉,《傅科的生存美學》,臺北:五南,2004。
    淨空法師講述,《放下是功夫》,臺南:和裕,2013。
    莊連東,《台灣名家美術100莊連東水墨》,新北:香柏文創,2015。
    陸蓉之,《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史》,臺北:藝術家,2002。
    老子,陳鼓應註譯,《老子今註今釋》,臺北:臺灣商務,2018。
    莊子,陳鼓應註譯,《莊子今註今釋》,臺北:臺灣商務,2018。
    惠能大師,《六組壇經》,臺南:培真,1998。
    惠能大師,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六祖法寶壇經淺釋》,臺南:和裕,1991。
    曾祖蔭,前引文《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臺北:文津,1987。
    曾肅良,《藝術鑑賞》,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6。
    歌德,鄭芳雄譯注,《歌德詩歌》,臺北:聯經,2015。
    葉錦添,《神行陌路-葉錦添的新東方主義》,臺北:天下,2013。
    劉文潭,《美學新論》,臺北:臺灣商務,2004。
    滕守義著,《海得格Heidegger》,臺北:生智,1996。
    潘襎,《渾厚・燦爛・朱德群》,文建會策劃,臺北:藝術家,2011。
    戴武光,《會古通今-戴武光的水墨世界》,臺北:歷史博物館,2015。
    鄭芳和,《白色・孤絕・林壽宇》,國美館策劃,臺北:藝術家,2017。
    釋迦牟尼佛,唐三藏法師玄奘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臺南:和裕。

    二、翻譯書

    Clarissa Pinkola Este’s,Ph.D.著,吳菲菲譯,《與狼同奔的女人》,臺北:心靈工坊,2011。
    史蒂芬・瑪爾霍爾Stephen Mulhall著,元校盛譯,《存在與時間》,臺北:五南。
    艾德蒙・柏克(Edmund Burke)著,林盛彬譯,國家教育研究院主譯,《崇高與美之源起》,臺北:典藏藝術家,2011。
    泰勒著,沈豈余譯,《藝術哲學》,臺北:洪氏,1975。
    海倫・威斯格茲(Helen Westgeest),曾長生譯,《禪與現代藝術》,臺北:典藏藝術家,2018。

    三、期刊論文

    吳柔慧,《寫心寄情繁花間-吳柔慧水墨創作論述》,臺北:臺師大美研所碩士論文,2011。
    孫翼華,《幽微裡的象徵:當代水墨創作意象中的陰柔氣質與指涉意涵》,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美術所博士論文,2010。
    劉素真,〈東山魁夷繪畫的書寫文法初探〉,《2009兩岸重彩畫學術研討會》,臺北:臺藝大,2009。

    四、網路資料

    電影【梵谷:在永恆之門】At Eternity’s Gate 畫,就是屬於我的永恆,http://arielhsu.tw/at-eternitys-gate/,2019/5/20閱覽。
    拾得法師抄寫心經發文,網路facebookwww,2019/4/30閱覽。
    南北朝陶弘景詩,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47731,2019/5/21閱覽。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方東美,2019/5/21閱覽。
    每日頭條,https://kknews.cc/zh-tw/culture/qnx2ve8.html,2019/5/23閱覽。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