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文華
論文名稱: 山海的呼喚-原住民圖像與心象繪畫創作研究
指導教授: 王瓊麗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6
中文關鍵詞: 原住民圖像心象媒材技法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9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前言摘要

    本論文以「山海的呼喚」為標題,其原意是以原住民賴以生存的山海世界為研究範圍,從外在的人文傳統到內在的心靈探索,結合記錄所言所見和相關論著、繪畫理論,最後以創作的藝術表現為主,論文記述為輔。藉「呼喚」之詞的近因是想醒悟人們心中沉寂已久的原始生命、道德良知,遠因是讓我們的文化及人生價值,能彼此期盼下昇華至更完美的境界。
    副標題名為「原住民圖像與心象繪畫創作研究」,從創作的題材言,是以原住民的現實生活世界來作引子。「圖像」之意近似現實的表象,呈現的形式以具象的陳述為主,描述的成份較多;「心象」意指藝術創作前的心理感受,較無具體的外在形式,以個人主觀的抽象思維去凝聚畫面符號;兩者相互輔佐,使創作與論文能交互對應。蒐集的素材以個人當下的臨場感為主,前後四到五年,再比對不同族群的相關論著、文獻,藝術潮流演變下媒材、技法的參考,指導老師的寶貴務實經驗及見解,綜合上述最後蘊釀完成「山海的呼喚」論文及創作。
    多元化的文化是本世紀的特色,包容與接納外,真誠的關懷才是創作的原初。此次創作在運用媒材、技巧雖有突破進展,但仍自覺拓展的不夠寬闊,原住民的範圍遍及世界,除了本土的寶貴資源外,在未來藝術創作的籓離,更須試探其他多元化的原住民領域及藝術概念,為創作的空間豐富更多的內容及形式之。

    【目錄】 第一章 續論 一、創作研究動機 (一)對原始生命力的感動………………………………………………………………………….4.. (二)藉藝術形式喚起對原住民心靈世界的關懷………………………………6 二、研究內容與範圍 (一) 原始的山海呼喚……………………………………………………………………………….7 (二) 圖騰與神話傳說之借鏡……………………………………………………………………14 (三)人文傳統與現實之交替…………………………………………………………………….17 三、研究方法與媒材……………………………………………………………………………………21 第二章 創作理念與依據 一、創作理念 (一)原初人文精神的反思……………………………………………………………………….24 (二)西方藝術派別心象表現之參考…………………………………………………………25 二、創作依據 (一)神秘古樸的原始主義……………………………………………………………………….30 (二)關注心靈的表現主義……………………………………………………………………….31 (三)實驗思維的抽象表現主義………………………………………………………………..33 (四)初探多元化的後現代主義………………………………………………………………..36 第三章 創作的內容與形式 一、創作的內容 (一)人文傳統的交替………………………………………………………………………………39 (二)現實生活層面………………………………………………………………………………….41 (三)圖騰神話傳說造境……………………………………………………………………………43 (四)山水有情寫景…………………………………………………………………………………..46 二、創作的形式 (一)人物主題同時兼具表象與心象的表達………………………………………………47 (二)以圖騰造形及自然界的記號象徵生命力……………………………………………49 第四章 技法與媒材應用 一、技法…………………………………………………………………………………………………………51 二、媒材……………………………………………………………………………………………………….54 第五章 作品解析 一、焦灼的祖靈們……………………………………………………………………………………….58 二、原始生命的冉起……………………………………………………………………………………60 三、一種嚮往……………………………………………………………………………………………….62 四、曾經燦爛……………………………………………………………………………………………….64 五、寂滅與重生……………………………………………………………………………………………66 六、笛聲訴情……………………………………………………………………………………………….68 第六章 結論-題材的延伸與展望 一、展望未來………………………………………………………………………………………………70 二、自我期許………………………………………………………………………………………………71 七、註解……………………………………………………………………………………………………72 八、參考書目………………………………………………………………………………………….75

    八、參考書目
    1.Francoise Cachin(1997)廖素珊 譯 高更<我心中的狂野>
    台北:時報文化
    2.劉其偉(2002) 藝術人類學 台北:雄獅
    3.莫那能(1989) 美麗的稻穗 台中:晨星
    4.孫大千(2000) 山海世界 台北:聯合文學
    5.陳奇祿(1992) 臺灣土著文化研究 台北:聯經
    6.Norbert Lynton(2003)楊松鋒 譯 現代藝術的故事
    台北:聯經
    7.桑塔耶那(1971)杜若洲 譯 美感 台北:晨鐘
    8.田哲益(2002) 臺灣原住民歌謠與舞蹈 台北:武陵
    9.孫大川(1997) 神話之美<臺灣原住民之想像世界>
    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0.徐正光 林美容(1999) 人類學在臺灣的發展<經驗研究篇>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1.Freud. Sigmund(2000)邵迎生 譯 圖騰與禁忌
    台北:米娜貝爾
    12.劉其偉(1979) 臺灣原住民文化藝術 台北:雄獅
    13.朱光潛(2000) 西方美學家論美與美感 台北:天工
    14.邱宜文(2002) 山海經的神話思維 台北:文津
    15.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上.下冊>(1996)
    台北:漢學研究中心
    16.勵忠發(1996) 記號.藝術.情報 台北:正中書局
    17.吳澤義(1997) 走入名畫世界<達文西> 台北:藝術圖書
    18.Johannes Itten(2001)蔡毓芬 譯 造形分析 台北:地景
    19.世界藝術百科助學版<佳慶藝術圖書館> 台北:佳慶文化
    20.徐正光 林美容(1999) 人類學在臺灣的發展<經驗研究篇>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1.Marc Le Bot(1996)湯皇珍 譯 身體的意象 台北:遠流
    22.林建成(2002) 臺灣原住民藝術田野筆記 台北:藝術家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