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佳妏
論文名稱: 清代梧棲地區的開發
指導教授: 溫振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1
中文關鍵詞: 梧棲沙轆社水裡社梧棲港移墾寺廟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6下載:3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梧棲地區位於台中縣的海線位置,雖然台中港為十大建設之一,替它提昇了不少重要性,但在清朝之前,梧棲鎮卻只是沙轆社、水裡社的社域而已,鄰近梧棲鎮的沙轆社、牛罵社和水裡社的社址都離梧棲鎮有點距離,只因梧棲鎮並非一塊豐腴之地。即使唐山過台灣,漢人也多選擇清水、沙鹿為第一優先地,等到這些地方都開發飽和,才會往梧棲鎮開墾,可見,梧棲鎮土地並非為漢人開墾時所第一優選之地。
    梧棲鎮中央路以東多為漢人所開墾農田之地,不少契字發現,漢人來台之初先跟沙轆社民贌得土地開墾,爾後,沙轆社民不但無力耕種還無力將典贌給漢人之地收回,可知沙轆社民之困窘。沙轆社民因經濟壓力、無力自耕和人力不足等三種原因下,漢人取代沙轆社民在此開發農田,也隨著灌溉的需要將水圳不斷的修築,從清水、沙鹿拓展至梧棲鎮,但因梧棲鎮位於五福圳的末端,為此還發生過幾次爭水糾紛。而中央路以西之地,漢人也是跟沙轆社民典贌開發成魚塭,道咸以來,因梧棲港的發展帶動這裡的商業發展,漸漸成為港口街市,不僅霧峰林家和龍井林家在梧棲港附近設有倉庫,甚至還在梧棲鎮租地,今日的梧棲鎮的地名公館是因此得名。
    清朝民變中的戴潮春之亂時,梧棲港扮演著轉運的重要據點,以及中外聞名的梧棲港樟腦衝突事件,都顯見梧棲港之重要性。
    漢人在開墾完成之後,隨著港口經濟的發展,而有餘力出錢出力建造廟宇,也因為商業區收入較農業區豐腴,故梧棲鎮的寺廟多集中在梧棲港街附近,跟土地有關係的土地公信仰、王爺信仰、媽祖信仰,這裡的廟宇密度之高僅次於鹿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梧棲鎮位於海邊,媽祖的信仰更是深入地方,於是,信仰媽祖的跨區域連庄組織出現,中央路以西由朝元宮的媽祖形成跨區域的祭祀圈,而中央路以西的浩天宮,更是跨梧棲鎮、沙鹿鎮漢龍井鎮區塊為大肚中堡五十三庄的信仰圈。
    移民社會中的漢人將故鄉所崇拜之神帶來供俸,而供俸信仰之家廟,在每有靈驗後,信徒增加後,募款建造成為村廟,使漢人透過信仰凝聚對地方的認同感,透過對神的信仰使來自不同區域的移民融合成為一體,發展建構成一個漢人聯庄性組織的自衛、互助團體。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與範圍………………………………1 第二節 文獻與研究回顧………………………………………2 第三節 研究區的歷史沿革與自然概況………………………4 第二章 梧棲地區的平埔族群…………………………………13 第一節 平埔族的分布與生活方式……………………………13 第二節 平埔族傳統社會的衰微………………………………35 第三章 漢人的入墾與街庄的發展……………………………44 第一節 移民的祖籍別…………………………………………44 第二節 漢人的入墾與水利的發展……………………………50 第四章 梧棲港的興起與街市發展……………………………93 第一節 梧棲港的形成…………………………………………93 第二節 港口聚落與街市的發展………………………………96 第三節 梧棲港的樟腦衝突事件 ……………………………103 第五章 漢人社會的發展 ……………………………………107 第一節 寺廟與祭祀圈 ………………………………………107 第二節 祭祀圈的發展……………………………………… 129 第三節 宗族組織發展……………………………………… 136 第六章 結論………………………………………………… 145 參考文獻 ………………………………………………………147 附錄一:梧棲地區行政區域沿革 ………………………………157 附錄二:漢人在梧棲鎮的開發相關契約 ………………………157 附錄三:浩天宮內的碑文 ………………………………………189 表次 表1-1海線地區的人口密度表 ……………………………………………5 表1-2梧棲氣象站氣候資料統計表 ………………………………………7 表2-1沙轆社域和水裡社域分布在梧棲鎮的地名………………………17 表2-2荷蘭時期大肚山西麓平埔村落戶口表……………………………32 表2-3梧棲鎮之沙轆社契字一覽表………………………………………41 表2-4梧棲鎮之水裡社契字一覽表………………………………………43 表3-1移民的祖籍別………………………………………………………44 表3-2梧棲地區十大姓比例………………………………………………45 表3-3中國五省人口密度表(1812年)…………………………………47 表3-4縣志所記載與天災有關的記事……………………………………47 表3-5荷治時期以來台灣人口數和人口密度……………………………49 表3-6梧棲地區的漢人入墾時間…………………………………………53 表3-7梧棲鎮聚落名今昔對照……………………………………………61 表3-8漢人入墾時間、拓墾人、拓墾所在地……………………………81 表4-1清代大甲溪附近的港口級數………………………………………95 表4-2梧棲街區的行郊……………………………………………………97 表4-3同治元年(1862)諸外國船輸出表……………………………104 表4-4同治元年(1862)英船輸出表…………………………………104 表5-1清代梧棲鎮創建之寺廟 …………………………………………109 表5-2清代梧棲地區祭祀公業一覽表(1)……………………………143 表5-3清代梧棲地區祭祀公業一覽表(2)……………………………144 圖次 圖1-1 台中縣行政區圖……………………………………………………5 圖1-2 梧棲鎮的行政區……………………………………………………6 圖1-3 梧棲鎮內的路樹……………………………………………………7 圖1-4 清水隆起海岸平原…………………………………………………8 圖1-5 梧棲地區的海岸變遷圖……………………………………………9 圖2-1 位於紫雲巖內的大甲西社事件之碑文 …………………………15 圖2-2 拍瀑拉族四社之社域位置圖 ……………………………………16 圖2-3 沙轆社域與梧棲鎮的相關位置圖 ………………………………18 圖2-4 洪麗完研究下的遷善南、北社社域範圍…………………………26 圖2-5 平埔族捕鹿圖 ……………………………………………………31 圖2-6 平埔族捕魚圖 ……………………………………………………31 圖2-7 平埔族穫稻圖 ……………………………………………………31 圖2-8 平埔族插秧圖 ……………………………………………………31 圖3-1 台中彰化地區泉州、彰州人之分布圖……………………………45 圖3-2 梧棲鎮的古聚落 …………………………………………………61 圖3-3 五福圳灌溉地區圖(梧棲地區) …………………………………88 圖5-1 達天宮的祭祀圈…………………………………………………111 圖5-2 福德祠的祭祀圈…………………………………………………112 圖5-3 南安宮的祭祀圈…………………………………………………112 圖5-4 奉天聖的祭祀圈…………………………………………………113 圖5-5 斗美宮的祭祀圈…………………………………………………116 圖5-6 長興宮的祭祀圈…………………………………………………117 圖5-7 富美宮的祭祀圈…………………………………………………118 圖5-8 萬興宮的祭祀圈…………………………………………………119 圖5-9 順安宮的祭祀圈…………………………………………………120 圖5-10 朱南宮的祭祀圈 ………………………………………………121 圖5-11 永天宮的祭祀圈 ………………………………………………123 圖5-12 朝元宮的祭祀圈 ………………………………………………124 圖5-13 大庄浩天宮的祭祀圈 …………………………………………125 圖5-14 真武宮的祭祀圈 ………………………………………………127 圖5-15 感化宮的祭祀圈 ………………………………………………128 圖5-16 益順宮的祭祀圈 ………………………………………………128 圖5-17 朝元宮的信仰圈 ………………………………………………131 圖5-18 大庄浩天宮的信仰圈 …………………………………………133 圖5-19 浩天宮前往北港進香的路線圖 ………………………………134 圖5-20 蔡氏宗祠 ………………………………………………………138 圖5-21 東天宮與蔡姓宗祠 ……………………………………………139 圖5-22王家古厝…………………………………………………………140 圖5-23林家古厝…………………………………………………………141

    壹、中文部份
    史料
    丁曰健
    1959《治臺必告錄》,台灣文獻叢刊第17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世慶
    1977-1984《臺灣公私藏古文書影本》,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藏影本。
    不著撰人
    943 《警察官署別台灣總督府行政區域便覽》,台灣總督府。
    不著撰人
    1905《台灣土地慣行一斑》,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編,台北,南天出版社。
    不著撰人
    1862《彰化縣輿圖纂要》。
    不著撰人
    1983《台灣府輿圖纂要》三冊,台北:成文,臺灣文獻叢刊181。
    不著撰人
    1918《台中廳水利梗概》,台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
    不著撰人
    1939《台中州水利梗概》,台中州。
    不著撰人
    《台中縣行政區域街庒社名》。
    不著撰人
    《公業調查》影本-台中州大甲郡,台中縣立文化中心藏。
    不著撰人
    《宗教團體台帳》影本-台中州大甲郡,台中縣立文化中心藏。
    六十七
    1961《番社采風圖考》,台灣文獻叢刊第九十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伊能嘉矩著
    1923《大日本地名辭書台灣篇》,東京:富山房。
    安倍明義
    1937《台灣地名研究》,台北:蕃語研究會。
    何培夫
    1997《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台中縣市.花蓮縣篇》,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發行。
    余文儀
    1993《續修臺灣府志》,台灣文獻叢刊第121種,台灣省文獻會。
    林豪
    1997《東瀛紀事》,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周鍾瑄
    1962 《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141,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璽
    1993《彰化縣志》,台灣文獻叢刊第141種,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郁永河
    1959 《裨海記遊》,臺灣文獻叢刊44。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施添福撰
    2000 《鹿港鎮志》,鹿港鎮公所。
    范咸
    1961《重修台灣府志》,台北市: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105種。
    張榮樓、李夢愚
    1983 《台中縣志稿 大事記》,台北:成文,54、58年排印。
    梧棲街役場編
    《大甲郡梧棲街寺廟台帳》。
    高拱乾
    1993《台灣府志》,南投:省文獻會。
    連橫
    1992 《台灣通史》,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野口保興著
    1985 《台灣地誌》,台北:成文,明治33年排印。
    黃叔璥
    1957 《臺海使槎錄》,臺灣文獻叢刊4。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黃海泉
    《梧棲沿革志》(手稿本)。
    淡水稅關
    1908 《台灣稅關要覽》,台北:淡水稅關。
    張勝彥總編纂,洪敏麟編纂
    1989 《台中縣志》,台中縣:台中縣政府。
    陳金田譯
    1911《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報告書台灣私第一卷》,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陳炎正主編
    1996《龍井鄉志》,台中:龍井鄉公所。
    溫國良編譯
    1999《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之一》,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寧顏總纂,鄭喜夫編纂
    1993《重修台灣省通志》,卷八職官志文職表篇,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62《臺灣中部碑文集成》,臺灣文獻叢刊151,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3《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灣文獻叢刊152。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3《臺灣私法物權編》,臺灣文獻叢刊150。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
    1928《台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台北:該課。
    臺灣總督府檔案
    1901明治三十四年甲種永久保存第十九卷第十九門土木工事(埤圳)梧棲辨務署管。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
    1935《台灣の港灣》,台北:吉村商會。
    臺灣總督府淡水關編
    1907《臺灣稅關十年史》。
    篠原哲次郎編
    1985《台灣市街庒便覽》,台北:成文,昭和七年排印本。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編,
    996《臺灣堡圖》明治37年編製,臺灣日日新報大正4年出版,臺北:遠流。
    1898-1903《土地申告書》。
    臨時舊慣調查會
    1979《調查經濟資料報告》,台北市:文岡圖書公司影印版。

    專書
    王立任
    2002《歷史建築大庄浩天宮-調查研究計畫》。
    友冑會編
    1924《顏雲年翁小傳》,大正十三年。
    台中縣政府
    1998《九降風的故鄉-五杈.梧棲.新高港》,廖永來發行。
    白棟樑
    1997 《平埔足跡 : 台灣中部平埔族遷移史》,台中市:晨星發行。
    呂順安主編
    1994《台中縣鄉土史料》,台灣省文獻會委員會編印。
    林玉茹
    1996 《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臺北:知書房出版。
    林朝棨
    1957 《臺灣地形》,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松浦章,卞鳳奎譯
    2002 《清代台灣海運發展史》,台北蘆洲:博揚文化。
    洪英聖
    1999 《畫說乾隆台灣輿圖》,南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洪敏麟
    1984 《台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下,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89 《大甲溪流域開發史》,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994 《五杈港聚落圖說》,梧棲鎮農會。
    洪慶峰
    2003 《台中縣歷史建築導覽手冊》,台中縣文化局。
    洪麗完
    1996 《台灣古文書》專輯 上,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997 《台灣中部平埔族:沙轆社與岸裡大社之研究》,台北稻香出版社。
    2002 《台灣社會生活文書專輯》,台北:中研院台史所籌備處。
    2002 《臺灣中部平埔族群古文書研究與導讀:道卡斯族崩山八社與拍瀑拉族四社》,豐原市: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計文德
    2005 《平埔族拍瀑拉族群之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炎憲、曾品滄編
    2003 《楊雲萍藏台灣古文書》,國史館發行。
    許雪姬
    1990 《龍井林家的歷史》,中研院近史所。
    梧棲鎮公所
    2000 《梧棲古文書史料專輯》,台中縣梧棲鎮公所。
    2005 《梧棲鎮志》,台中縣梧棲鎮公所。
    陳庚金發
    1989 《台中縣大甲溪流域開發史》,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陳紹馨、傅瑞德
    1956 《台灣人口之姓氏分佈:社會變遷的基本指標第一冊》,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印行。
    陳紹馨
    1979《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陳秋坤
    1994 《清代台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陳傳縳修
    1970《陳益源祖譜》,祭祀公業陳益源管理人陳家琛發行。
    麥斯基爾、王淑琤譯
    1986《霧峰林家》,台北:聯經。
    1986《霧峰林家—台灣拓荒之家,1729-1895》,台北,文鏡。
    曾景來
    1937 《台灣宗教と迷信陋習》,加藤豐吉發行。
    黃秀政
    2001 《台中縣海線開發史》,台中縣豐原市,中縣文化。
    黃富三
    1987 《霧峰林家的中挫(1861-1885)》,台北自立晚報。
    1987 《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台北自立晚報。
    黃富三、陳俐甫合編
    1991 《霧峰林家之調查與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
    張炎憲、曾品滄編
    2003《楊雲萍藏台灣古文書》,國史館發行。
    楊斯郁先生提供
    《楊家族譜》。
    董倫岳撰文
    1998 《咱懷念.梧棲街.新高港老相片專輯》,台中縣梧棲鎮公所。
    劉澤民
    2004 《臺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續篇》,南投市:文獻館。
    2000 《大肚社古文書》,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鄭喜夫
    1979《台灣先賢先烈集—林朝棟》,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蔡清筠
    1997《戴案紀略》,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潘英
    2000 《台灣拓殖史及其族姓分布研究》,台北市:南天。
    蔡志展
    1980 《清代水利開發研究》,台中:昇朝。
    戴寶村
    1987 《台中港開發史》,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989 《台中縣大甲溪流域開發史》,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期刊
    中縣文獻
    1997 〈[臺中]清季的農田灌溉與水利開發〉,《臺中水資源》,5 卷,頁11-17 。
    中村孝志著、許賢瑤譯
    1993 〈荷蘭統治下位於台灣中部的Quataong村落〉,《台灣風物》43(4),頁229。
    王世慶
    1972 〈民間信仰在不同祖籍移民的鄉村之歷史〉,《台灣文獻》23(3),頁1-38。
    1985 〈從清代臺灣農田水利的開發看農村社會關係〉,《臺灣文獻》,36:2 卷, 頁107-150。
    王靜儀
    2002〈梧棲水陸交通發展與臺中港開港〉,《興大人文學報》,32(下)卷 ,頁919-943。
    王麒銘
    2002〈天災與康雍時期臺灣中南部農田水利開發及住民生活之探討〉,《臺灣人文(師大)》,7卷 ,頁23-47 。
    田壯文圖
    2000〈波瀾壯闊話梧棲〉,《臺灣月刊》,212 卷,頁70-73 。
    台中港週刊
    1984〈大肚萬興宮尋根〉,《台中港週刊》,第26期,第六版。
    石文誠
    2001 〈清代拍瀑拉(Papora)社群社址與社域範圍之探討〉,《台灣風物》,51:3卷,頁113-140。
    2002〈清代拍瀑拉(Papora)地域內的平埔社群關係〉,《台灣文獻》53:3卷,頁125-156。
    任茹 王柏山
    1998 〈明清臺灣中北部地區水利之開發--從北港溪到大漢溪〉,《臺灣文獻》,49:3卷,頁137-145 。
    何傳坤
    1977〈台中縣大肚山台地及彰化、南投縣境八卦山台地史前文化調查報告〉,《台灣省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28-29,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吳奇浩
    2003 〈由大肚社再探清代臺灣之熟番地權 〉,《臺灣史料研究》,20 卷,頁34-67。
    卓克華
    1978 〈行郊考〉,《臺北文獻直字》,45/46卷,頁427-444 。
    1985 〈臺灣行郊之組織功能及貢獻〉,《臺北文獻直字》,71卷,頁55-112。
    岡田謙著,陳乃薜譯
    1960 〈台灣北部村落之祭祀範圍〉,《台北文物》9(4),頁14-29。
    林玉茹
    1993 〈清代臺灣港口的數量與分佈〉,《史原》,19卷, 頁213-261。
    1994 〈清代臺灣港口的互動與系統之形成〉,《臺灣風物》,44:1卷,頁81-125。
    1994 〈清初與中葉臺灣港口系統的演變:擴張期與穩定期(一六八三至一八六0) 〉,《臺灣文獻》,頁31-79。
    1995 〈清末臺灣港口系統的演變: 巔峰期的轉型(一八六一至九五) 〉,《臺灣文獻》,頁95-127。
    2004 〈逐利之風:清代臺灣郊商的多元投資策略〉,《歷史月刊》,201卷 ,頁74-81 。
    林美容
    1986 〈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南港,頁53-114。
    1988 〈由地理與年籤來看台灣漢人村庄的命運共同體〉,《台灣風物》38(4),頁123-143。
    1988 〈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張炎憲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輯》,南港:中研院三民所,頁95-126。
    1989 〈彰化媽祖的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8,南港,頁41-104。
    1995 〈從南部地區的「巖仔」來看台灣民間佛教〉,《思與言》33(2)卷,頁1-40。
    林美容、許谷鳴
    2001〈關渡媽祖的信仰圈〉發表於雲林朝天宮《媽祖信仰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會議。
    施振民
    1973 〈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南港,頁191-206。
    洪麗完
    1988 〈台中沙鹿社平埔族遺跡〉,《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第8期,頁24-25。
    1989 〈田野拾穗:清代開墾史的三件古契字〉,《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1期,頁20-24。
    1989 〈從一張古文書管窺清代的梧棲港〉,《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0期,頁8-10。
    1990 〈關於梧棲鐘藏古文書的幾點觀察〉,《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4卷,頁29-39。
    1992 〈大安大肚兩溪間墾拓史研究〉,《台灣文獻》,43卷第3期,頁165-260。
    1992〈尋找拍瀑拉族(Papora)的後裔〉,《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2期,頁65-71。
    1995 〈沙轆社史之考察—以「祭祀公業遷善南北社」為中心〉,《平埔研究論文集》,中研所,頁219-300。
    1998〈沙轆社社名變遷與社域族群轉換: 兼論沙鹿鎮名之源起〉,《中縣文獻》,6 卷, 頁73-99。
    計文德
    1992〈平埔族拍瀑拉族遺跡及其聚落分佈探討-從清水感恩社與沙鹿遷善南北 社的田野工作和文獻整理談起〉,《弘光醫學專科學報》 26期,頁537-630。
    1992,〈德化、感恩與遷善-從大甲西社番變試探拍瀑拉族之衰落〉,發表於《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81年度會友年會》。
    1994〈清代拓墾大肚台地以西埔園之土地取得問題初探〉,《中縣開拓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豐原,中縣文化中心,頁86-187。
    1997〈清代臺灣感恩社土地給墾研究-平埔族拍瀑拉族群古文書研究之一〉,《臺灣源流》7卷:頁55-59。
    1998〈清代台灣大甲西社番變起因之考察〉,發表於《平埔族文化展》,高雄:高雄縣自然史教育館主辦。
    張珣
    1993 〈台灣和人收驚儀式與魂魄觀〉,《人觀、意義與社會》黃應貴主編,南港,中研院民族所,頁207-232。
    1996 〈光復後台灣人類學漢人宗教研究之回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81,南港,頁163-215。
    1997 〈百年來台灣漢人宗教研究的人類學回顧〉,《台灣史研究一百年:回顧與研究》,南港,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頁 215-255。
    許嘉明
    1973 〈彰化平原福佬課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南港,頁165-190。
    1978,〈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 ,頁59-68。
    張光直
    1954〈圓山發掘對台灣史前研究之貢獻〉,《大陸雜誌》九(二)。
    1970〈中國南部的史前文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四二(一):頁165。
    張光直、宋文薰
    1954〈台中縣水尾溪畔史前遺址試掘報告〉,《台大考古人類學刊》三:三八、頁49~50。
    黃增泉、臧振華
    1972〈台灣之古生態研究(6)台灣中部十八張、大邱園、牛罵頭、草鞋墩等史前遺址的孢粉分析〉,《台大考古人類學刊》:三九、四○。
    黃富三、曹永和主編
    1980《台灣史論叢第一輯》:三五,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郭伶芬
    2002〈清代臺灣中部望族的對立與聯合--從戴潮春事件的觀察〉,《臺灣人文生態研究》,4:1卷,頁19-50 。
    陳士馳
    1995〈梧棲養鴨人家與臺中港〉,《新觀念》,85卷,頁90-91。
    陳聰民
    1998〈梧棲鎮朝元宮初探 〉,《臺灣文獻》,49:4 卷, 頁337-366 。
    2001〈五福圳變遷之探討〉,《臺灣文獻》,52:4卷,頁417-475、477-483。
    曾玖成
    1976 〈臺灣的行郊史(1725~1895) 〉,《臺北文獻直字》,38 卷,頁307-324。
    程大學
    1985〈祭祀公業問題之初探〉,《臺灣文獻》,36:3/4卷, 頁279-355。
    1993〈古文獻上之樟與樟腦--並及現代文獻 〉,《臺灣文獻》,44:4 卷,頁23-49。
    1994〈臺灣樟腦政策史之研究〉,《臺灣風物》,44:2卷, 頁248-211。
    楊焜顯
    1988〈九降風吹的故鄉[梧棲] 〉,《源雜誌》,13卷,頁26-30。
    溫振華
    1980〈清代一個台灣鄉村宗教組織的演變〉,《史聯雜誌》1,頁91-107。
    1980〈清代台灣中部的開發與社會變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11期。
    1989〈(清代大甲溪流域)漢人社會的建立〉,《台中縣大甲溪流域開發史》(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頁126-131。
    1989〈清代臺北盆地漢人社會祭祀圈之演變〉,《臺北文獻直字》,88卷, 頁1-42。
    劉枝萬
    1955〈台中縣開發史〉,《中縣文獻》1卷。
    1963〈臺灣之瘟神信仰〉,《臺灣省立博物館科學年刊》6卷,頁109-113。
    1966〈臺灣之瘟神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22卷,頁53-92。
    劉異聲
    1969〈新港--梧棲〉,《今日經濟》,27卷, 頁2-8。
    蔡文地
    2002〈清末台灣社會流行吸食鴉片之研究〉,《台灣人文》,7卷。
    蔡淵洯
    1986〈清代台灣的移墾社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種第16號 ─台灣社會與文化變遷》,頁45-67。
    1994〈清代台灣的學術發展〉,《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53-566。
    戴寶村
    1988〈梧棲港開發史研究 : 清代至日據時期〉,《東海大學歷史學報》,9卷, 頁105-133 。
    鍾華操
    1974〈同治初年戴潮春之役〉,《臺灣文獻》,25:2卷,頁52-71 。
    羅士傑
    2001〈試探清代漢人地方菁英與地方社會--以同治年間戴潮春事件為中心 〉,《臺灣史蹟》,38 卷,頁135-160 。

    碩博士論文
    洪麗完
    1985《清代台中開發之研究1683-1874》,東海大學史研所碩士論文。
    詹素娟
    1985《清代台灣平埔族與漢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卓淑娟
    1988 《清代台灣中部藩番關係之研究》,東海史研所碩士論文。
    潘惠珠
    2001《梧棲鎮的空間發展與演變》,高雄師大地理所碩士論文。
    江芳菁
    2003《大林糖廠與大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1909-1996)》,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莊淑菁
    2003《清代溪湖鎮的開發與社會變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曾春鎂
    2003《新埔地區的經濟與社會變遷(1684-1945)》,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張宜珍
    2003《日治時期烏來地區經濟社會的變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鍾文娟
    2003《清代苑裡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1683-1895)》,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網路資訊
    1、台中縣政府主計處 統計要覽 http://account.taichung.gov.tw/b3y.htm 。
    2、台灣中部平埔族古文書數位典藏 http://www.tchcc.gov.tw/pingpu/index.htm 。
    3、中央氣象局 http://www.cwb.gov.tw/ 。
    4、泉州府晉江縣蓮塘蔡 http://www.geocities.com/lian_trrng_tsai/index.htm 。
    5、紀氏家族網 http://www.ji-family.com/history.asp 。

    貳:西文部份
    Shepherd , John R. 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1600-1800.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