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廖井瑜 |
---|---|
論文名稱: |
國中階段生師性騷擾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林安邦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5 |
中文關鍵詞: | 性騷擾 、生師性騷擾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3 下載:5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提到校園性騷擾事件,教師的地位常被定位為加害者,但更多時候老師扮演的角色是問題的發覺者、處理者甚至是受害者。我們不能因為教師是成年人,就預期他們能獨立處理好此事不需任何協助,所以研究者以教師為對象進行此研究,先以文獻分析法了解相關之學說與研究,再以深入訪談法了解教師們的性騷擾經驗,明白教師對性騷擾的界定、看法與態度,並分析其中的影響因素;希望能喚起大眾的注意,多給予教師相關協助。了解教師受性騷擾的經驗與其對性騷擾的看法。
綜合六位女老師、一位男老師的訪談紀錄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一、「生師」性騷擾經驗
國中學生對老師進行的性騷擾類型以性別騷擾與性挑逗為主,言語上的性暗示、性評論、性別歧視為最常見,言語的性攻擊和肢體接觸較具威脅性。「生師」性騷擾的發生可歸咎於個人因素、權力因素、以及社會環境、教學情境等其他因素。當性騷擾發生時,皆有負面的情緒感受,年輕女老師的處理方式多是消極的應對甚至逃避,較年長的女老師則會採取較為嚴厲的斥責與教育,以鞏固自己的職位權力來抵銷性別權力造成的弱勢。事後處置部分則多尋求自我改變及心情經驗分享。
從六位女老師的「生師」性騷擾經驗看來,其中充滿了權力的角力。一是源自於教師身分的職位權力,另一是源自社會文化中性別階層化的性別權力,一旦性別權力大於職位權力,「生師」性騷擾便會發生;女老師若能去女性化、權威感增強,便能使得職位權力高於男學生的性別權力,「生師」性騷擾便不易發生。
二.對性騷擾的看法
教師們對於性騷擾的定義和一般人想法相同,言語上與肢體碰觸最為常見,肢體碰觸部分有共識,言語性騷擾的判斷就見仁見智,主觀感受佔十分重要因素;在校園中教師們認為言語上的性騷擾是較普遍的,常發生在學生對老師及學生同儕間。不過教師們對於發生在己身的性騷擾行為定義卻十分嚴格。
三.受騷擾教師在校園中的需求
實習老師缺乏足夠的知識、技巧或管道去處理性騷擾事件;而且新進教師和資深教師對於校內依法設置的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皆採取一種不信任態度。教師真正需要的是非正式的心理支持與經驗分享,教師們亦認為針對教師宣導校園內既有相關處理機制是必要的,並希望能加強對學生們的教育。
針對上述結論與教師們的需求,研究者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一、應喚起教師們對於性別刻板印象、性別歧視之自覺。
二、教育學程部份應強化實習教師們性別平等觀念及事件處理技術。
三、儘速建立校園內性別平等委員會並加強對教師宣導。
四、校園內以輔導室為首,塑造溫暖而安全氣氛。
五、再強化學生兩性教育之內容與實施方式。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論文
李秀容(83)。行政組織中性騷擾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菁惠(90)。從性騷擾/性侵害經驗談身體、性/別、詮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郜學慧(91)。護生在醫療情境中遭受性騷擾之盛行情形、因應行為以及處理策略。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啟娟(87)。解構職場性騷擾的迷思。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芬(89)。青少年同儕性騷擾: 影響性騷擾界定、態度之相關性探討。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淑英(91)。台北市某國中性騷擾防治教育需求及相關因素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鵬翔(89)。美國工作場所性騷擾法制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書籍
王麗容(87)。性別歧視與性侵害事件危機處理模式、輔導轉介流程及通報申訴制度規劃發展。教育部專案研究計畫期末報告。台北:教育部。
王麗容(88)。校園性騷擾及性侵犯處理模式之研究。邁向二十一世紀兩性平等教育國內學術研討會。高雄: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37-61。
王麗容(88)。性別歧視與性侵害事件危機處理模式、輔導轉介流程及通報申訴制度規劃發展。教育部八十八年度兩性平等教育成果展示系列活動北區成果發表研習手冊。台北:教育部。14-93。
朱柔若譯(89)。W. Lawrence Neuman著。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揚智。26-28,605-631,690-693,783-823。
李郁文、邱美華(90)。兩性教育與生涯規劃:團體諮商主題工作坊。台北:桂冠。94-101。
吳芝儀、李奉儒譯(84)。Michael Quinn Patton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胡興梅(90)。兩性問題。台北:三民。176-204。
洪瑞兒(88)。高雄市區中小學教師與學生對於兩性平等教育認知狀況研究。謝臥龍編(91)。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台北:五南。3-44。
柯淑敏(90)。兩性關係學。台北:揚智。197-210。
高鳳仙(89)。性騷擾防治法之立法問題探究。2000年全國婦女人身安全會議。172-185。
清大小紅帽工作群(87)。 校園反性騷擾行動手冊(增訂版)。再版一刷。台北:張老師文化。
張晉芬、田庭芳(91)。打擊色狼! 勞資協力杜絕就業場所性騷擾。杜絕就業場所性騷擾教戰手冊-雇主V.S.員工教戰秘笈。台北縣政府勞工局。6-13。
張晉芬、張菊芳(90)。台北縣事業單位防治就業場所性騷擾之具體措施研究。台北:婦女新知基金會。
陳皎眉、黃富源(88)。檢視校園性騷擾事件與輔導策略之研究。台北:教育部。
焦興鎧(87)。美國最高法院對工作場所性騷擾爭議之最新判決─Harris v. Forklift Systems, Inc. 一案之解析。焦興鎧編。美國最高法院重要判決之研究:一九九三~一九九五。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11-169。
焦興鎧(91)。工作場所性騷擾問題與法律對策。台北:元照。
黃碧芬(89)。女人法律智典。台北:書泉。205-214。
黃富源、張錦麗(84)。工作場所性騷擾預防手冊。台北:現代婦女基金會。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編(78)。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556-586。
劉秀娟(87)。兩性關係與教育。二版一刷。台北:揚智。269-280。
盧姿里(91)。性侵害防治教育方案對國小學童性知識及性態度輔導效果之研究。謝臥龍編(91)。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台北:五南。333-352。
賴慈雲、賴文玫、李金梅合譯(82)。Catharine A. MacKinnon著。性騷擾與性別歧視-職業女性困境剖析。台北:時報文化。
羅燦煐(89)。性騷擾被害人的申訴困境與因應芻議。2000年全國婦女人身安全會議。129-144。
羅燦煐(91)。性別暴力與性別歧視。王雅各編(91)。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台北:心理。57-100。
(三)期刊
王純娟(87)。從美國的性騷擾定義談起--為臺灣社會尋找一個性騷擾定義。輔導季刊 ,34:3,22-32。
王淑娟(88)。校園性騷擾及性侵犯處理原則。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124-129。
王麗容、李怡青(88)。校園性別歧視和性騷擾的檢視。兩性平等教育季刊,8,16-29。
王麗容(89)。性別意識與校園性騷擾問題。高中教育,15,4-9。
吳玉釵(85)。國小學童性騷擾經驗之探討。訓育研究,35:2,33-40。
呂寶靜(84)。工作場所性騷擾之研究:台灣地區案例探討。政治大學學報,70,131-158。
杜正治(84)。國中階段一般與智障學生的性騷擾經驗調查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3,1-26。
林文香、夏萍絗 (88)。護病互動中的性騷擾。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2:1,31-55。
林雅真(89)。國中性教育之現況。學生輔導,69,44-49。
邱雅莉(82)。探討大學男女生對性騷擾的認知與態度。市師科學教育季刊,15,42-57。
周麗玉(88)。兩性平等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時代意義 。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97-101。
周麗玉(90)。中小學兩性教育的困境與策略 。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4,120-129。
高鳳仙(90)。性騷擾之法律概念探究。法令月刊,52:4,24-44。
莊明貞(88)。性別議題與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上篇)。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87-96。
張錦麗(88)。性騷擾對被害人之「傷害」及防治之道。社區發展,86,216-225。
陳若璋(83)。大學生性傷害經驗之回溯性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7:1,77-96。
陳瑞蘭等(86)。護生在實習場合遭受性騷擾之調查研究。臺灣性學學刊,3:2,36-49。
焦興鎧(82)。工作場所性騷擾在美國所引起之法律爭議(上)。美國月刊,8:8,101-110。
焦興鎧(82)。工作場所性騷擾在美國所引起之法律爭議(下)。美國月刊,8:9,67-75。
焦興鎧(86)。工作場所性騷擾及其防治之道。勞資關係月刊,15:11,32-41。
焦興鎧(86)。美國雇主對工作場所性騷擾事件之法律責任及預防之道。歐美研究,27:4,85-197。
焦興鎧(88)。工作場所性騷擾被害人在美國尋求救濟途徑之研究。歐美研究,29:3,1-76。
焦興鎧(88)。工作場所言語性騷擾之防制--我國法院一則相關判決之評析。東海法學研究,14,177-200。
焦興鎧(88)。美國處理工作場所性騷擾爭議之經驗--兼論對我國相關制度之啟示。法學叢刊,174,101-126。
焦興鎧(90)。大專校園性騷擾所引起之法律爭議及其防治之道--美國經驗所提供之啟示。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4,3-36。
黃富源(84)。工作場所性騷擾與其預防之研究。師說,82,28-36。
黃富源(86)。校園性騷擾與性侵害。學生輔導通訊,48,26-37。
黃囇莉、畢恆達(91)。當西方菁英碰上本土原生:校園中性騷擾的定義與申訴案件處理之社會文化脈絡。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13,91-139。
楊培珊(88)。居家照顧機構對服務員遭受性騷擾事件的處遇。福利社會,75,5-10。
楊培珊(88)。女性居家照顧服務員工作中遭受性騷擾之經驗探討。台大社工學刊,2,97-149。
劉宜(87)。小學「反性騷擾教育」課程之初步檢視。兩性平等教育季刊,5,38-47。
劉玲君,黃立賢(85)。「青少年對性犯罪事件之態度與看法」調查報告。學生輔導,43,132-139。
盧姿里(90)。教不教,有關係-性侵害防治教育方案對國小學童性知識及性態度輔導效果之研究。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4,96-101。
簡健忠(81)。工作性騷擾。勞工研究季刊,109,36-48。
羅燦煐(83)。校園性騷擾與師生兩性關係。教育資料與研究,1,44-47。
羅燦煐(84)。校園性騷擾與師生兩性關係。學生輔導,36,30-33。
羅燦煐(87)。她的性騷擾﹖他的性騷擾﹖--試論性騷擾的性別差異建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 ,1,51-54。
羅燦煐(91)。他的性騷擾﹖她的性騷擾﹖:性騷擾的性別化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46,193-249。
------(92)。專題研討-從「強吻案」談刑法上的猥褻概念。台灣本土法學雜誌,42,77-131。
二、外文部分
(一)書籍
Fitzgerald,Louise F. & Swan,Suzanne & Magley,Vicki I.(1996). But was it really sexual harassment? Legal,behavioral,and psychological definitions of the workplace victimization of women.In W. O'Donohue (Ed.). Sexual harassment-Theory, research, and treatment. Boston: Allyn & Bacon. 5-28.
(二)期刊
Arvey, R. D., & Cavanaugh, M. A.(1995). Using surveys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sexual harassment: Some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1(1), 39-52.
Bryant, A. L.(1993). Hostile Hallways: The AAUW survey on sexual harassment in America’s schools.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63, 355-357.
Burns, Sarah E.(1995). Issues in workplace sexual harassment law and relate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1(1), 193-207.
Collins, E. G. & Blodgett, T. B. (1981). Sexual harassment : some see it …some wo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9(2), 76-95.
Dougherty,D.S.(1999).Dialogue through standpoint:Understanding women’s and men’s standpoints of sexual harassment.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12(3),436-468.
Fitzgerald, L. F., Shullman, S., Bailey, N., Richards, M., Swecker, J., Gold, A., Ormerod, A., &Weitzman, L. (1988). The incidence and dimensions of sexual harassment in academic and workplac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2, 152-175.
Fitzgerald, L. F., & Shullamn, S. L. (1993). Sexual harassment: A research analysis agenda for the 1990s. Special issue: Sexual harassment in the workplac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2, 5-27.
Foulis,D. & McCabe,M.P.(1997).Sexual harassment:Factors affecting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Sex Roles,37,(9/10),773-798.
Frazier, Patricia A. & Cochran, Caroline C. & Olson, Andrea NI.(1995).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on lay definitions of sexual harassmen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1(1),21-37.
Gelfand, M. J., Fitzgerald, L. F., & Drasgow, F. (1995). The structure of sexual harassment: A confirmatory analysis across cultures and setting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7, 164-177.
Giuffre,P. & Williams,C.(1994).Boundary lines:Labeling sexual harassment in restaurants. Gender and Society,8,378-401.
Grauerholz, Elizabeth(1989). Sexual harassment of women professors by students: Exploring the dynamics of power, authority, and gender in a university setting. Sex Roles 21(11/121), 789-801.
Gutek, B. & Morash, B.(1982). Sex-Ratios, Sex-Role Spillover, and Sexual Harassment of Women at Work.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38, 55-74.
Konrad,A.M. & Gutek,B.A.(1986). Impact of work experiences on attitudes toward sexual harass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31,422-438.
LaRocca, M. A. & Kromrey, J. D.(1999).The perception of sexual hara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 Impact of gender and attractiveness. Sex Roles, 40 (11/12), 921-940.
Magley,V.J.,Hulin,C.L.,Fitzgerald,L.F. & DeNardo,M.(1999).Outcomes of self-labeling sexual harass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84(3),390-402.
Mazer,D.B. & Percival,E.F.(1989).Ideology or Experience?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erceptions, attitudes, and experiences of sexual harass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 Sex Roles,20(3/4),135-147.
Pryor, J. B. & Day, J. D.(1988).Interpretation of sexual harassment:An attributional analysis. Sex Roles,18,405-417.
Pryor, J. B., LaVite, C. M. & Stoller, L. M. (1993). A social psychology analysis of sexual harassment: The person/ situatio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2, 68-83.
Ragins, B.R., & Scandura,T.A.(1995).Antecedents and work-related correlates of reported sexual harassment: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Competing hypotheses.Sex Roles,32,(7/8),429-455.
Shepela, S. T. & Levesque, L. L.(1998). Poisoned Waters: Sexual harassment and the college climate. Sex Roles, 38,(7/8), 589-611.
Somers, Amy(1982). Sexual harassment in academe: Legal issues and definition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38(4), 23-32.
Stockdale, Margaret S. (1993). The role of sexual misperceptions of women's friendliness in an emerging theory of sexual harass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2, 84-101.
Stockdale, M. S., & Vaux, A. (1993). What sexual harassment experiences lead respondents to acknowledge being sexual harassed?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university surve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3, 221-234.
Stockdale, M. S., & Hope, K. G. (1997).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U. S. Merit Systems Protection Board’s survey of sexual harassment: The fit of a three-factor model.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1, 338-357.
Tangri, S. A., Burt, M. R., Johnson, L. B.(1982). Sexual harassment at work: Three explanatory models. Journal of Society Issues, 38 (4), 33-54.
Terpsra,D.E. & Baker,D.D.(1987).A hierarchy of sexual harassment.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21,599-605.
Wallis, T. J. (2000). Sexual harassment on the job. Career World, 28(5), 16-20.
Welsh, S. (1999). Gender and sexual harassment.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5. 169-190.
三、相關網站
網站名 網址
內政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www.moi.gov.tw/div5/promote_3.asp
內政部警政署網站 www.npa.gov.tw
台北市政府性騷擾評議委員會 www.learn.taipei.gov.tw/089995/
台灣法律網 www.lawtw.com
台灣婦女資訊網 www.taiwan.yam.org.tw/womenweb/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www.nutwa.org/
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 www.ol.moi.gov.tw/sowf3w/03/08.htm
杏陵基金會 www.sexedu.org.tw
法源 www.lawbank.com.tw
兒童性侵害防治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網 www.childsafe.isu.edu.tw
校園性侵害暨性騷擾案例處理模式實務手冊彙編 www.edu.tw/displ/research/6structure.htm
現代婦女基金會 www.38.org.tw
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 www.gender.edu.tw/
婦女新知網站 www.awakening.org.tw
網上法IPECLAW.婦女權益法律 www.ipeclaw.com.tw/issue/woman_main.php
OLady+兩性平等暨就業歧視網 www.bola.taipei.gov.tw/home/home.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