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盧雪玲 |
---|---|
論文名稱: |
辛稼軒遊仙詞研究 |
指導教授: | 陳滿銘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8 |
中文關鍵詞: | 辛稼軒 、遊仙文學 、浪漫主義 、神話 、稼軒詞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511 下載:2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有學者指出:「詞不常觸及仙界之事。」詞是否如學者所言不常觸及仙界之事?李調元《雨村詞話》:「詩有遊仙,詞亦有遊仙。」故詞應非如學者所言,不常觸及仙界題材。兩宋詞家如:柳永、蘇軾、周邦彥、朱敦儒、陸游及辛棄疾等人都有遊仙詞之作。稼軒詞今存約六百二十九首,遊仙詞約有一百零九首,一般對於遊仙詩不乏研究者,然而對遊仙詞之探討篇章卻乏人問津。故本文以稼軒遊仙詞為研究對象。稼軒滿腔報國之志,終不見用,他的雄心無法展現,軍事才能無以發揮,愛國心得不到理解,其觸景而生的興亡之感,對年華虛度的喟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鬱…皆於遊仙詞中有跡可循。
有鑑於研究稼軒詞內容體裁者頗多,然未見深入探討遊仙詞,故本文乃以稼軒遊仙詞為研究對象。依據辛稼軒之時代背景,聯繫宋代遊仙詞文化背景,以明析稼軒遊仙詞之主題意涵,以凸顯稼軒遊仙詞之價值。
一、辛稼軒作品及相關研究論著
《稼軒長短句》 辛棄疾著 臺北:世界書局 1955 年4 月。
《稼軒長短句》 唐圭璋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7 年第一版。
《辛稼軒先生年譜》梁啟超編著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960 年1 月。
《辛棄疾傳》 姜林洙 臺北:商務印書館 1964 年10 月初版。
《稼軒詞評彙述》 陳紹箕編著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73 年3 月。
《辛稼軒年譜》 鄭騫編著 臺北:華世出版社 1977 年1 月。
《戈鐵馬辛稼軒》 陳桂芬 臺北:莊嚴出版社 1978 年初版。
《辛棄疾評傳》 杜呈祥 臺北:正中書局 1979 年9 月臺5 版。
《稼軒詞研究》 陳師滿銘編 著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0 年9 月。
《蘇辛詞比較研究》 陳師滿銘著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0 年10 月。
《辛棄疾評傳》 劉維崇編著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3 年5 月。
《稼軒詞百首譯析》 劉揚忠編著 花山文藝出版社 1983 年11 月第1 版。
《辛棄疾詞鑒賞》齊魯書社編輯 濟南:齊魯書社 1986 年12 月。
《稼軒詞縱橫談》 鄭臨川編著 四川:巴蜀書社 1987 年6 月第1 版。
《稼軒詞》 辛棄疾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寺四庫全書
》本册一四八八 1988 年2 月出版。
《稼軒集》 徐漢民編著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1 年6 月初版。
《辛棄集研究論文集》 孫崇恩、劉德仕、李福仁主編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
司 1993 年2 月出版。
《增訂本稼軒詞編年箋注》 鄧廣銘編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10 月第1 版。
《稼軒詞選析》 汪誠編選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3 年11 月出版。
《辛棄疾評傳》 鞏本棟撰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8 年12 月出版。
《辛棄疾詞評傳》 施議對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10 月出版。
《辛棄疾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周保策、張玉奇編, 香港:天馬圖書有司
2003 年2 月
《辛氣疾資料彙編》 辛更儒編著 北京:中華書局 2005 年10 月出版。
《辛棄疾傳‧辛稼軒年譜》 鄧廣銘編著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7 年3 月。
《辛棄疾集》 劉乃昌編選 南京:鳳凰出版社 2006 年11 月。
《辛棄疾詞新釋輯評》 朱德才、薛祥生、鄧紅梅編著 北京:中國書店 2006
年1 月。
二、詩詞曲論著
180
《唐宋詞論叢》夏承燾著 香港:中華書局 1973 年出版。
《曲學》 盧元駿 臺北:黎明文化出版社 1980 年。
《詞曲概論》龍榆生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4 月1 版1 刷。
《唐宋詞簡釋》 唐圭璋選譯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7 月1 版1 刷。
《從詩到曲》鄭騫著 臺北:順先出版公司 1982 年10 月。
《宋詞通論》薛礪若著 臺北:臺灣開明書局 1982 年4 月。
《宋南渡詞人》黃文吉著 臺北:學生書局 1985 年。
《全宋詞》 唐圭璋主編 臺北:宏業書局 1985 年10 月再版。
《碧雞漫志》王灼編著(收於《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 1986 年1 月1 版1
刷。
《人間詞話》王國維編著(收於《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 1986 年1 月1
版1 刷。
《論詞隨筆》沈祥龍編著 (收於《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 1986 年1 月1
版1 刷。
《詞源》張炎編著(收於《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 1986 年1 月1 版1 刷。
《白雨齋詞話》陳廷焯編著 (收於《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 1986 年1 月
1 版1 刷。
《蓼園詞評》黃蓼園編著 (收於《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 1986 年1 月1
版1 刷。
《敦煌歌辭總編》任二北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12 月第一版。
《唐宋詞名作析評》陳弘治著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8 年10 月5 版。
《詞學十講》龍榆生撰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8 年7 月1 版1 刷。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袁行霈著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89 年5 月臺灣
初版。
《迦陵輪詞叢搞》葉嘉瑩著 長沙:岳麓書社 1990 年1 月。
《歌鼓湘靈-楚詩詞藝術欣賞》李元洛著 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0
年8 月出版一刷。
《唐宋詞鑑賞集成》唐圭璋等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91 年6 月初版
1 刷。
《詞學今論》陳弘治著 臺北:文津出版 1991 年7 月增訂2 版。
《南宋詞史》陶爾夫著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2 年出版。
《詞集考(唐五代宋金元編)》饒宗頤撰 北京:中華書局 1992 年出版。
《詞學研究書目》黃文吉編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3 年4 月出版。
《全漢賦》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輯校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3 年4 月。
《中國詞學史》謝桃坊編著 成都:巴蜀書社 1993 年6 月1 版1 刷。
《靈谿詞說》繆鉞、葉嘉瑩合著 臺北:正中書局 1993 年8 月。
《詞林觀止》陳邦炎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4 月1 版3 刷。
《詩詞例話》 周振甫著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94 年5 月初版1 刷。
《詞的審美特性》 孫立著 臺北:文津出版社 1 995 年2 月初版。
181
《宋代詞學審美理想》張惠民著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5 年4 月1 版1 刷。
《詩詞評析與教學》王熙元著 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95 年9 月初版。
《唐宋詞主題探索》楊海明著 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5 年10
月初版1 刷。
《宋詞三百首鑑賞》楊海明著 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5 年11
月初版。
《賈誼集校注》王洲明、徐超校注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 年。
《中國詩學‧思想篇》黃永武著 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1986 年1 月1 版5 印。
《中國詩學‧設計篇》黃永武著 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1996 年5 月1 版11 刷。
《中國詩學‧鑑賞篇》 黃永武著 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1996 年12 月1 版12 刷。
《唐宋詞鑑賞通論》李若鶯編著 高雄:麗文圖書出版社 1996 年9 月初版。
《唐宋詞格律》 龍榆生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年3 月出版。
《龍榆生詞學論文集》 龍榆生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年7 月1 版1 刷。
《唐宋詞十七講》 葉嘉瑩著 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1 997 年7 月。
《宋詞三百首箋注》 唐圭璋箋注、上彊村民重編 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997 年8 月1 版3 刷。
《唐宋詞研究》鄭福田著 蒙古大學出版社 1997 年11 月出版。
《詞話叢編》唐圭璋編 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1998 年2 月臺一版。
《宋詞研究述略》崔海正著 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9 年3 月初版
1 刷。
《詩詞新論(增修版)》陳師滿銘 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99 年8 月。
《蘇辛詞選》 曾棗莊、吳洪澤著 臺北:三民書局 2000 年11 月。
《歷代賦》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1 年1 月。
《唐宋詞鑑賞集成》 唐圭璋撰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1 年12 月(此
書原出版者為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宋詞舉》陳匪石編著 鍾振振校點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2 年4 月 。
《中國歷代賦學曲學論著選》 陳良運主編 南昌:百花之州文藝出版社 2002
年。
《詞學專題研究》王偉勇著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3 年4 月初版。
《宋詞與唐詩之對應研究》王偉勇著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3 年6 月。
《蘇辛詞論稿》 陳師滿銘著 臺北:文津出版社 2003 年8 月。
《詞學史料學》王兆鵬 北京:中華書局 2004 年5 月。
《辛派三家詞研究》 蘇淑芬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5 年2 月初版。
《宋詞中神仙特質與運用》李文鈺 台灣大學出版社,2006 年6月。
《北宋詞研究史稿》 崔海正主編 濟南:齊魯書社 2006 年8 月。
《照花前後鏡:詞之美感特質的形成與演進》 葉嘉瑩著 臺灣:國立清華大學出
版社 2007 年5 月。
《樂府正義》 興膳宏、同朋舍編著 日本:京都大學漢籍善本叢書 昭和年間。
182
三、 文學、意象美學及風格學論著
《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著 上海:中華書局 1963 年出版。
《體裁與風格》蔣伯潛著 臺北:世界書局 1971 年9 月3 版。
《文氣論研究》朱榮智著 臺北:學生書局 1986 年3 月初版。
《唐宋詞風格論》楊海明著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 1986 年3 月第1 版。
《唐詩風格美新探》王明居著 濟南:齊魯書社 1987 年6 月第1 版 。
《文學風格例話》周振甫著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1989 年7 月1 版1 刷 。
《宋代文學與思想》 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主編 臺北:學生書局 1989 年8 月
初版。
《中古仙道詩精華》鍾來因著 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4 年。
《道教文學史》詹石窗著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2 年。
《文學意象論》夏之放 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l993 年12 月1 版1 刷。
《文心雕龍的風格學》詹金英著 臺北:正中書局 1994 年4 月臺初版。
《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王立著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4 年
7 月初版。
《文心雕龍讀本》劉勰著、王更生注釋上下冊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5 年6
月初版。
《文藝審意象學》郎保東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1995 年7 月1 版1 刷。
《中國詩詞風格研究》楊成鑒著 臺北:洪葉文化公司 1995 年12 月初版。
《修辭通鑑》成偉鈞、唐仲揚、向宏業主編 臺北:建宏出版社 1996 年1 月初版。
《文學風格概論》姜岱東著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第1 版。
《寫作美學》張紅雨著 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6 年10 月初版
一刷。
《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三期 張高評主編 高雄:麗文文化事業 1997 年9 月初
版。
《國文教學論叢‧續編》 陳師滿銘 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8 年3 月初版。
《中國風格學源流》 李伯超著 長沙:岳麓書社 1998 年3 月第1 版。
《心靈的圖景—文學意象的主題史研究》 王立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9 年2
月出版。
《詩詞新論》 陳師滿銘 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99 年8 月初版。
《中國文學與美學》蔡宗陽、余崇生著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00 年
9 月初版。
《詩詞義旨透視鏡》江錦玨 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2001 年9 月初版。
《章法學新裁》 陳師滿銘著 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2001 年1 月初版。
《意象範疇的流變》胡雪岡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2 年1 月出版。
《章法學論粹》陳師滿銘著 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2002 年7 月初版。
183
《詞林散步—唐宋詞結構分析》陳滿銘著 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2000
年1 月初版。
《辭章賓主法析論》 夏薇薇 臺北:文津出版社 2002 年11 月初版。
《虛實章法析論》 陳佳君著 臺北:文津出版有限公司社 2002 年11 月初版。
《風格縱橫談》 顏瑞芳等著 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3 年2 月初版。
《詩詞意象的魅力》嚴雲受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年2 月出版。
《章法學綜論》陳師滿銘著 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2003 年6 月初版。
《國中國文義旨教學》陳佳君著 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2004 年2 月初版。
《篇章意象論-以古典詩詞為考察範圍》仇小屏 稿本 2005 年。
四、古代文獻
《列子譯注》 (戰國)列禦寇撰,嚴捷、嚴北溟譯注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7
年10 月出版。
《楚辭補註》 (戰國)屈原撰,(宋)洪興祖註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86 年12
月七版。
《離騷九歌九章淺釋》 (戰國)屈原撰,繆天華譯 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1984
年8 月出修訂再版。
《莊子集釋》 (戰國)莊周撰,(清)郭慶藩集釋 臺北:世界書局 1990 年6
月十三出版。
《莊子今註今譯》 (戰國)莊周撰 陳鼓應註 臺北:商務印書館 1992 年出版。
《神異經》 見《叢書集成初編》(西漢)東方朔 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北京第
一版。
《校注列女傳》 (西漢)劉向著 梁德繩校注 臺北:廣文書局 1987 年3 月再
版。
《淮南鴻烈集解》(西漢)劉向撰(漢)高誘注,劉文典集解 臺北:文史哲出
版社1992 年10 月出版。
《列仙傳》 (西漢)劉向著 臺北:廣文書局 1989 年12 月出版。
《說文解字注》(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 1989 年10 月出版。
《抱朴子》(晉)葛洪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98 年3 月出版。
《神仙傳》(晉)葛洪 臺北:廣文書局 1989 年12 月初版。
《山海經校注》(晉)郭璞注,袁珂校 成都:巴蜀書社 1993 年4 月1 出版。
《文心雕龍讀本》(南朝梁)劉勰著、王更生注譯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6 年
11 月再版。
《文心雕龍》(南朝梁) 劉勰著、趙仲邑譯 臺北:貫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1 年。
《文心雕龍》(南朝梁)劉勰著、陸侃如、牟世金譯注 濟南:齊魯書社 1995
184
年。
《文選》 (南朝梁)蕭統撰(唐)李善注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7 年7 月出版。
《宋史》(元)脫脫等主修(據清乾隆武英殿刊影印)臺北:藝文印書館 1971。
《文選》(南朝梁)蕭統撰(唐)李善注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7 年7 月出版。
《藝文類聚》(唐) 歐陽詢編 臺北:商務出版社 1984 年。
《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明)張溥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79 年。
《楚辭釋》(清)王闓運撰 臺北:文海出版社 1967 年。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清)逯欽立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8 年。
《四部叢刊》(清)清聖祖御 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本。
《全唐書》(清)清聖祖御 臺北:宏業書局 1982 年9 月年出版。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嚴可均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91 年。
《稼軒長短句》辛棄疾 據1959 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影印元大德三年廣信書
院刻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本 冊一七二三 2003 年5 月
第一版。
《藝概》(清)劉熙載 臺北:華正書局 1988 年9 月版。
《歷代詩話》(清)何文煥輯 北京:中華書局 1992 年5 月第3 次印刷。
五、論文
一、學位論文
(一)遊仙研究論文
《唐代遊仙詩研究》顏進雄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5
年。
《六朝遊仙詩研究》 康萍 臺北:輔大中文研究所 1970 年。
《魏晉遊仙詩研究》 張鈞莉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7 年。
《漢魏六朝辭賦中的遊仙題材研究》張嘉純 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1 年。
《宋代遊仙詩研究》盧曉輝 南京師範大學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 年。
《蘇軾遊仙詩的研究》陳雅娟 臺灣:彰化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4 年。
《郭樸遊仙詩研究》 陳子梅 臺灣: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 年。
《曹操遊仙詩研究》 簡凡哲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文研究所 2006 年。
《論李白遊仙詩的文化心理與主題內容》 洪啟智 臺灣: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2007 年。
《神山神話--在中古遊仙題材題材詩賦研究的新視角》 黃家家 臺灣: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7 年。
(二)稼軒研究論文
185
《辛稼軒詠物詞研究》林承坯 臺灣師大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1993 年。
《稼軒長短句研究》陳師滿銘 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66 年。
《蘇辛詞內容與風格比較詞研究》張垣鐸 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79 年。
《蘇辛豪放詞的形成及其成就研究》 李浚植 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82 年。
《辛派詞人「以文為詞」之研究》,簡秀娟 臺灣: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
文 1994 年。
《辛姜詞比較研究》 陳鴻銘 臺灣: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 年。
《稼軒詞口語風格研究》謝奇峰 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8 年。
《辛稼軒豪放詞風之美學研究》王翠芳 臺灣:高雄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1
年。
《稼軒詞中的風格與寫作手法之研究》 嚴婉月 臺灣:彰化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
文 2003 年。
《稼軒詞中人物意象之研究》 林鶴音 臺灣: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5
年。
《稼軒詞用典研究》 陳淑美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1967 年。
《稼軒詞研究》柯翠芬 臺灣: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2 年。
《稼軒詞之內容及其藝術成就》林承坯 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85 年。
《稼軒信州詞研究》何湘瑩 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3 年。
《辛稼軒山水田園詞研究》郭靜慧 臺灣: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年。
《稼軒詞用典研究》段致平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年。
《稼軒詞評論研究》曾孟雅 臺灣: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年。
《稼軒詞借鑑東坡作品及其軼事之研究》 鄧佳瑜 臺灣: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
究碩士論文 2004 年。
《稼軒帶湖、瓢泉兩時期詞析論》李佩芬 臺北師範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2004 年。
《稼軒詞韻考》鄭宇珊 臺灣:彰化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4 年。
《稼軒詞中人物意象之研究》 林鶴音 臺灣: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5
年。
《辛稼軒軍事文學與兵家思想研究》王偉建 臺灣: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碩士 2005
年。
《稼軒詞山水意象之研究》 陳惠慈 臺灣: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7
年。
《稼軒詞的風格與寫作手法之研究》 嚴婉月 臺灣:彰化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3 年。
《稼軒詞秋意象探析》 李昊青 臺灣師大國文學系在職碩士班碩士論文 2006 年
186
二、期刊論文
(一)神話游仙類
<六朝樂府與仙道傳說> 李豐楙著《古典文學.第一集》臺北:台灣學生書
局,1979 年12 月出版。
〈詩與神話〉黃永武 臺北:見《中國學術年刊》,1982 年第二期。
〈從狹義的神話到廣義的神話〉袁珂著 《民間文學論壇》1983 年第2 期。
〈再論廣義的神話〉袁珂著《民間文學論壇》 1984 年第3 期。
〈「牛郎織女」傳說源於崑崙神話考〉姚寶瑄《民間文學論壇》1985 年第4 期。
〈燭龍神話溯源〉龔維英《民間文學論壇》 1986 年第2 期。
〈論月神嫦娥〉陳鈞《民間文學論壇》 1986 年第5 期。
〈日月神話初探〉屈德育 《民間文學論壇》 1986 年第5 期。
〈評嫦娥奔月兩篇中國神話論文〉洪瑋《民間文學論壇》1988 年第2 期。
〈中國神話宇宙觀的原型模式〉葉舒憲 《民間文學論壇》1988 年第2 期。
〈《莊子》和《楚辭》中崑崙和蓬萊兩個神話系統的融合〉,顧頡 《長顧頡剛民
俗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
〈中國神話的敘事性與象徵性〉 鍾宗憲 《輔仁國文學報》2001 年11 月第71 期。
〈三曹神仙說態度及其遊鮮師比較〉 王燕 《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03
年7 月第9 卷第4 期。
〈簡論我國古代遊仙詩的發展及表現主題〉王仁元《信銀師範學院學報》 2005
年第2 期。
〈宋代崇道風氣與詩歌創作初探〉林師佳蓉《宋代文學研究叢刊》 1996 年9 月。
〈漢魏六朝遊仙詩的類型與結構〉朱立新《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4 年第6 期。
〈遊仙詩死亡再生母題〉 李永平 《陝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
年12 月第26 卷第4 期。
〈道教對唐代游仙詩的影響〉 李永平 《西安時遊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學報》
2003 年五月12 卷第2 期。
〈唐前遊仙詩發展略論〉彭瑾《唐都學刊》 2001 年第1 期。
〈論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游仙意象〉楊金梅、劉忠《重慶大學學報》 2002 年第9
卷第1 期。
〈論游仙詩的起源〉盧曉暉 《滁州學院學報學報》 2005 年第4 期。
〈郭璞游仙詩論〉 盧鳳鵬 《華節詩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2 年9 月第20
卷第3 期。
(二)辛稼軒相關之類
〈氣-辛詞的不朽生命〉朱安群 《爭鳴》 1991 年第3 期。
〈辛棄疾生平三個時期及其詞簡論〉吳在慶,楊瑩《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4
年12 月第6 卷第4 期。
〈稼軒詞用典與辛棄疾的價值取向〉周炫《東山師範學院學報》 2006 年9 月第
187
21 卷第9 期。
〈論稼軒體〉施譯對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87 年第10 期。
〈雄放雅麗 自由本色〉岳國鈞《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2 年第8 期。
〈辛棄疾的美學特徵〉俞浩勝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2 年第6 期。
〈柔婉中含蘊剛勁-辛棄疾詞意述特徵管見〉胡啟南 《江西大學學報》 1982
年9 月第1 期。
〈稼軒詞投閑生活的心態〉胡國瑞《武漢大學學報》 1993 年9 月第2 期。
〈古語古句在蘇辛詞裡的運用〉陳師滿銘《國文學報》 1977 年6 月第六期。
〈辛棄疾的賀新郎〉陳師滿銘《國文天地》 1996 年8 月十二卷十三期。
〈論辛詞境界〉陳良運 《江西社會科學》 1993 年第6 期。
〈略論稼軒詞的比興寄託〉張廷杰 《寧夏大學學報》 1986 年第3 期。
〈稼軒詞風的繼承和發揚〉張廷傑《文學遺產》 1992 年第4 期。
〈稼軒詩詞的多樣化創作思維格局〉喬力《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88 年第
2 期。
〈試論辛詞的屈騷精神〉趙海霞《內蒙古師範大學與文學刊》 2005 年第7 期。
〈試論辛詞的屈騷精神〉黎烈南《文史知識》 1992 年第4 期。
〈論稼軒瓢泉詞的情感特徵〉劉明玉、朱惠國《南揚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 年2 月第五卷第2 期。
<試論稼軒詞的用典特色〉謝鈞祥《東山師範學院學報》 2006 年9 月第21 卷
第9 期。
〈宋代隱逸詞中意象、典故的選擇與闡釋〉 王偉勇 濟寧:《濟寧師範專科學校
學報》 2002 年2 月第23 卷第1 期。
〈中國古典意象論〉敏澤 《文藝研究》 1983 年6 月第3 期。
〈中華文化沃土,辭章學圃奇葩─讀陳滿銘〈章法學新裁〉及其相關著作〉,鄭
頤 《海峽 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論文集》,2002 年5 月。
〈古典詞的主題與技巧─以唐宋詞為論述核心〉 王偉勇 《國文天地》2003 年2
月第18 卷9 期。
〈從詞的實用功能看宋代文人的生活〉黃文吉 《國際宋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1991 年 10 月。
〈壽詞與宋人的生命理想〉黃文吉 《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二期》1996 年9 月。
〈論宋代「以詩為詞」現象及其在中國文學史論上的意義〉 顏崑陽 花蓮:《東
華人文學報》 2000 年7 月第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