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秀鳳 |
---|---|
論文名稱: |
以那卡西為核心看北投溫泉文化變遷 |
指導教授: | 陳龍廷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8 |
中文關鍵詞: | 北投 、溫泉 、那卡西 、樂師 、走唱 |
英文關鍵詞: | Beitou, Hot Springs, involves, singing, Nakashi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074 下載:9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那卡西」緣起於溫泉,在熱愛泡湯的日本殖民文化下興起,更在1960至1980年代,因台灣經濟起飛而被推上最高峰,卻在多元娛樂文化的興起及廢娼政策下,受到影響而進入式微期。那卡西,日文「流(なが)し」(nagashi),意思是有如水流動般的行業,走唱於各旅館、酒店間。新北投地區擁有溫泉,平埔族應是最早知道溫泉的存在。1697年,郁永河來台勘察硫磺礦,在今天的新北投大磺嘴一帶找到硫磺坑,但只有開採硫磺來用,卻對溫泉視為是毒水。直到日本殖民台灣,發現新北投豐富的溫泉資源,開始對北投的溫泉的重視並進行開發建設,方才促進北投溫泉文化的發展和興起。
新北投地區因日本人帶來溫泉泡湯文化,所產生文化變遷帶動北投溫泉產業興起,譜出那卡西文化的誕生,從此為台灣溫泉文化展開新面貌。並譜出美妙的新文化樂章,經濟產業因而興盛、變動,並牽引出北投那卡西文化。
本研究主要以文化、經濟、政治的各種不同角度分析那卡西在台灣社會之變遷、興衰;探討那卡西如何伴隨溫泉文化而生,如何共同創造迷人的溫泉鄉文化,又為何走向沒落。歷經歲月、社會的變遷,那卡西已不再如往日般燦爛輝煌。
雖然本研究有關那卡西的相關文獻史料稍嫌薄弱,但筆者仍透過1.曾經從事那卡西的相關業者2.地方耆老訪談3.收集並找尋與溫泉或那卡西相關的博、碩士論文、期刊,和專書作為研究基本素材,並整理對照進行交叉分析。以期了解那卡西在台灣社會之變遷、興衰之因素;喚起地方政府再度重視那卡西文化,讓豐富的溫泉資源文化繼續發光茁壯。
"Nakashi" originated from the hot springs, bathing in the love of the rise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 cultures, but in the 1960s to the 1980s, Taiwan's economic take-off and brought to the peak, and the rise of entertainment culture in the diverse and "Prostitutes" policy, affected by the decline of and into the local culture, the decline and depression, people may feel the helpless. Nakashi, "flow し" flow (な が) レ in Japanese, meaning there is a flow like water industry, involves singing in the hotels, the hotel rooms. New Beitou area has hot springs, the plains should be the first to know the existence of hot springs. 1697, Yu Yonghe Taiwan sulfur mineral exploration, in today's new found along Beitou Takuangtsui sulfur pit, except for sulfur mining purposes, but the hot springs has been considered a "poison water." Until the Japanese occupied Taiwan, the discovery of new rich in hot springs, Beitou, Beitou hot springs started to atten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t would only promote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hot spring and rise.
New Beitou hot springs region caused by the Japanese culture, promote cultural changes arising from the rise of Beitou hot spring industry, to compose "Nakashi culture" of the birth of the hot spring culture in Taiwan from launching a new look. And the spectrum of a wonderful new culture movement, which flourished economic sectors, changes, and pulling out the culture of Beitou that dance with “Nakashi”.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cultur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oint of view of the different "Nakashi" in Taiwan society changes, the rise and fall. Of "Nakashi" How to with "hot spring culture" from? How to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a charming spa town culture? Why a declining? After years of vicissitudes, social change, "Nakashi," not as brilliant as past.
Although this study related document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Nakashi” is rather poor, but the author still Through 1. Have been engaged in the industry “Nakahi” 2. Local elder 3. Collect and find that with the spa or related repository “Nakashi, periodicals, and books as a research base material, and organize cross-comparison analysi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Nakashi" in Taiwan society change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factors. Local Government attaches importance to arouse the Beitou "hot spring culture" and "Nakashi," the two cultures, together to create a place in the miracle, rich hot spring resources will continue to thrive light, another spring to promote economic industry.
一、專書
台北市文化局 2001,《北投溫泉博物館特輯》,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台北市文化局 2001, 《北投溫泉博物館專刊》,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中島春甫 1930,《北投草山溫泉案內》,台北:台灣案內社。
田中一二 1998,《台北市史-昭和六年》,台北:文獻委員會。
田中均 1929 ,《北投溫泉の琹 》,台北:七星郡北投庄役場。
平田源吾 1909,《北投溫泉誌》,台北:天狗庵。
向陽 2001《日與月的相推》,台北:聯合文學。
邱旭伶 1999,《台灣藝但風華》,台北:玉山社。
洪德仁 1997,《戀戀北投溫泉》,台北:玉山社。
洪德仁 2000,《北投采風》,台北:人人。
洪敏麟 1980,《台灣舊地名沿革》,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許陽明 2000,《女巫之湯-北投溫泉鄉重建筆記》,台北:新新聞文化。
陳正祥 1997,《台北市誌》, 台北:南天
劉達臨 2001,《性的歷史》,台北:商務。
鄭恆隆、郭麗娟 2002,《台灣歌謠臉譜》,台北市:玉山社。
蔡棟雄 2007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台北縣:台北縣三重市公所。
二、 期刊
卞鳳奎 1994a,〈北投溫泉座談會紀錄〉,《台北文獻》,直字第107期,頁1-11。
卞鳳奎 1994b,〈北投溫泉個別訪問錄〉,《台北文獻》,直字第107期,頁13-19。
卞鳳奎 1996,〈陽明山溫泉座談會紀錄〉,《台北文獻》,直字第116期,頁1-22。
幻 余 1967,〈台北酒家演變史〉,《台灣風物》,第17卷3期,頁71-74。
日本風俗史學會 1990 ,《日本風俗史事典》,(東京:弘文堂),頁662。
王正宗 2001,〈北投溫泉〉,《北投溫泉博物館專刊》,頁42-51。
卓克華 2001,〈北投開發史的特色與轉折〉,《北投溫泉博物館特輯》,頁6-22。
洪德仁 1996,〈北投溫泉浴場的開山祖—平田源吾先生〉《北投社雜誌社》,第3期。
洪德俊 1999,〈北投溫泉發展史〉,《北投雜誌社》,第13期,頁16-20
郁永和 1959,〈台灣文獻叢刊44種─裨海紀遊〉,台北:台灣銀行‧頁16。
唐 五 1967, 〈台灣藝旦滄桑史話〉,《台灣風物》,第17卷第3期,頁69-70。
夏鑄九 1991,(休閒的政治經濟學:對台灣的KTV之初步分析)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主辦,《休閒與空間研討會論文集》,頁 6。
夏鑄九 1992,(休閒的政治經濟學─對台灣的KTV之初步分析)戶外遊憩研究,第5卷,第2期,頁 8。
張立伶 2000,〈北投溫泉地人文變遷—北投溫泉博物館〉,《歷史月刊》,第145期,頁19-24。
張明雄 2005,〈北投溫泉、旅館及其文化景觀發展的探討〉
張英進 1999,〈娼妓文化、都市想像與中國電影〉,當代雜誌137:30-42。
張慧君 2003,〈北投休憩空間演化的機制及歷程〉,旅遊管理研究第3卷第2期。
許孟端 2005,〈一首歌的故事〉《台灣光華雜誌》,頁45
郭中端 2001,〈北投溫泉地區的開發與遠景〉,《北投溫泉博物館專刊》,頁54-59。
陳國章 2001,〈北投地名的二大特色〉,《北投溫泉博物館專刊》,頁25。
陳瑋玲 1996,〈新北投溫泉聚落的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教育》,第22期,頁91-107。
堀入憲二1998,〈日本的溫泉〉,《北投溫泉博物館專刊》,頁15-19。
黃淑芬 2002,〈從一滴水看北投〉,頁57。
黃麗珍 2000,〈新觀念雜誌〉136期,別冊,汐止:名欣圖書公司。
溫振華 2011(「以鄉土為素材的資優生教學:北投國小的經驗」,北投地方史教育篇),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頁230-234 。
溫振華 1981,開闢,載於陳三井(總纂)(1981),台北市發展史,台北:台北市文獻會,頁911-913。
溫振華 1998 ,〈再讀1654年北台古地圖〉,《北縣文化》58期,台北縣板橋市: 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頁4-8。
三、博碩士論文
方怡堯 2001,《溫泉遊客遊憩涉入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北投溫泉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香樺 2001,《北投居民對觀光再發展影響之認知與態度研究》世新大學觀光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呂英敏 1976,《台灣娼妓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察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佩玲 2008《日治時期臺灣洗浴文化之研究(1895-1945)》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佳姍 2007 《二十世紀前半葉台灣和人之清潔生活─以身體清潔為主─》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志寰 2001,《北投非營利組織對居住環境影響之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林雨青 2002,《地方型非營利組織在生態旅遊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以北投文化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婉琦 2001,《台北市娼妓管理辦法之研究(1976-1999)》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孫仁和 1999,《溫泉遊憩區遊客特性之研究—以北投、陽明山、馬槽溫泉遊憩區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瑋鈴 2004,《台北市北投溫泉休閒產業發展的時空特性》,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
陳諭萱 2006,《雙溪鄉的社會文化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佳鑫 2007,《從日本到台灣─北投溫泉的在地化》,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陳惠滿 1998,北投聚落景觀變遷的研究—人文生態觀點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
張慧君 2004,《北投休憩空間演化之機制及歷程》,世新大學觀光學碩士論文。
黃玉惠 2004 ,《日治時期休閒景點北投溫泉的開發與利用》,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孟榮 2001《探討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形塑過程與居民參與機制》,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碩士論文
劉嘉麗 2002《北投觀光景點視覺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
四、 史料
美多樂飯店歌本:封面印製旅館外貌及地址電話,封底同樣有地址電話並加印台灣 觀光協會logo、中文、英文名稱。歌本長10.2公分,寬7公分,厚度有0.8公分,包含117首歌謠。
熱海飯店歌本:封面印製旅館外貌及地址電話,封底同樣有地址電話並加印台灣 觀光協會logo、中文、英文名稱。歌本長10.5公分,寬7.5公分,厚度只有0.6公分,包含120首歌謠。1977年出版。
華南飯店:封面印製旅館外貌及地址電話,封底同樣有地址電話並加印台灣 觀光協會logo、中文、英文名稱。歌本長10.7.公分,寬7.5公分,厚度有0.6公分,包含119首歌謠。1975年出版。
龍城飯店封面印製旅館外貌及地址電話,封底同樣有地址電話並加印台灣 觀光協會logo、中文、英文名稱。歌本長10.7公分,寬6.2公分,厚度有0.6公分,包含122首歌謠。1975年出版。
新蕙芳飯店在1932年慶祝飯店成立10周年,由老闆李築碑所編的《北投新歌》有五編,筆者收集到其中第3到第5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