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謝欣妤 Hsieh, Hsin-Yu |
---|---|
論文名稱: |
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對布袋戲劇團經營策略的影響──以廖文和布袋戲團、臺北木偶劇團為例 The influence of the Sponsorship Plan for Multi-level Performance Arts Teams on the business strategy of Taiwanese Glove Puppetry Troupes: A Case Study of Liao Wen-Ho Puppet Show Troupe and Taipei Puppet Theater |
指導教授: |
何康國
Ho, Kang-Kuo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表演藝術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erforming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2 |
中文關鍵詞: | 布袋戲 、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 、經營策略 、傳統戲曲 、文化政策 |
英文關鍵詞: | Glove Puppetry, Sponsorship Plan for Multi-level Performance Arts Teams, Operational Strategy, Traditional Opera, Cultural Policy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GPA.004.2019.A10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33 下載:1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布袋戲的生態環境,可分為祭祀劇場、商業劇場、文化場及大眾媒體四種型態,隨著型態的不同,也影響到劇團的經營策略。本研究選擇103年度至107年度入選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的布袋戲劇團,進行劇團經營策略的深入探討,選擇兩個發展級布袋戲劇團──廖文和布袋戲團、臺北木偶劇團進行質性研究,前者長期耕耘於野臺布袋戲,同時跨足電視布袋戲,後者則是跨越育成級與發展級的古典布袋戲劇團,期能藉由涵蓋祭祀劇場、商業劇場、文化場及大眾媒體四個面向的兩個研究對象,深入了解發展級的布袋戲劇團之組織經營、人力資源管理、劇團行銷管理及劇團財務管理模式。
本論文同時從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的變革、布袋戲相關文化政策與藝文補助的角度,針對國家藝術基金會與雲林縣文化處表演藝術科此二單位進行深度訪談,藉以剖析布袋戲相關藝術獎助與文化政策的發展現況,同時與布袋戲劇團提出的問題交叉比對,進而探討布袋戲文化生態的概況、困境與展望。透過本研究的討論與結果,給予文化施政機關、獎補助中介機構與布袋戲從業者若干建議與參考。
The cultural ecology of puppetr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sacrificial theater, commercial theater, cultural field and mass media. As the forms differ, the operational strategies for the troupes are made accordingly. This study used the glove puppetry troupes that were selected to enter the Sponsorship Plan for Multi-level Performance Arts Teams from 2014 to 2018, to discuss the troupes’ operational strategies in depth. This study chooses two developing glove puppetry troupes --- Liao Wen-Ho Puppet Show Troupe and Taipei Puppet Theater for a qualitative study. Liao Wen-Ho Puppet Show Troupe has performed on the Jin-Guang Stage for many years, and has been on televisions, while Taipei Puppet Theater is a traditional glove puppetry troupe that is both mature and developing.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the two research objects in four venues: sacrificial theater, commercial theater, cultural field and mass media, to gain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al, HR management, troupe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models of glove puppetry troupes that give public cultural performance.
This study also includes a report of the in-depth interview with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s Found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Art Branch of The Cultural Affairs Department of Yunlin County on topics such as the reform of the Sponsorship for Multi-level Performance Arts Teams, cultural policies relevant to glove puppetry, and artistic sponsorship. The purpose of the interview i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artistic grants and cultural policies related to glove puppetry, and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answers with issues raised by the puppetry troupes. The information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the overall status, dilemmas and prospects of the glove puppetry world. The discussion and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may provide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s for cultural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grant and sponsorship agencies and actors in glove puppetry.
中文書目
江武昌(1990)。〈臺灣布袋戲簡史〉。《民俗曲藝》,No.67、68(1990),88-126。
朱柔若(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新北市:揚智出版社。
李孟融(2013)。〈分級獎助計畫對表演藝術團隊營運之影響──以小規模戲劇團隊為例〉。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華等譯(2005)。《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李殿魁、薛湧(2012)。《臺北市布袋戲發展史》。臺北市:臺北市文化局。
林易璇(2011)。〈表演藝術組織之經營模式-以太陽劇團、屏風表演班、紙風車劇團、相聲瓦舍為例〉。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士論文。
吳明德(2005)。《臺灣布袋戲表演藝術之美》。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吳明德(2015)。〈慧口傳雅韻巧掌蘊悲歡-臺灣布袋戲的傳承與演變〉。《戲曲教育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1-16。
何康國(2010)。《我國表演藝術團體組織定位與經營策略》。臺北市:小雅音樂有限公司。
邱坤良(1997)。《臺灣劇場與文化變遷》。臺北市:臺原出版社。
秦雅君(2009)。〈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作為企業與藝術中介組織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玉玲(2016)。〈新竹市「傑出演藝團隊徵選及獎勵計畫」之政策評估〉。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尹貞(2015)。〈日治時期臺灣戲曲之研究(1895-1937)〉。《戲劇學刊》,No.21,47-72。
許育典、李佳育(2016)。〈公民文化權的憲法保障──以國藝會文化補助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No.51(2016),61-101。
夏學理、鄭美華、陳曼玲、陳亞平、方顗茹、周一彤(2015)《藝術管理》。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夏學理、陳尚盈、黃肇璟、翁鵲旻(2011)。《文化市場與藝術票房》。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木杉(2000)。《雲林縣布袋戲發展史暨布袋戲宗師黃海岱傳奇》。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陳亞平(2001)。〈我國政府對表演藝術團體補助之實證研究─以臺北縣市表演藝術團體為例〉。新北市: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陳新瑜(2018)。〈1949 年以降臺灣傳統戲曲發展初探〉。臺北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
陳龍廷(2007)。《臺灣布袋戲發展史》。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陳龍廷(2010)。《發現布袋戲文化生態.表演文本.方法論》。高雄市:春暉出版社。
陳龍廷(2016)。《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研擬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保存維護計畫成果報告書》。臺中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陳龍廷(2018)。〈商業機制•區隔策略:臺灣布袋戲商業劇場1946–1960〉。《民俗曲藝》,No.199,77-126。
傅建益(1990)。《掌中乾坤──臺灣野臺布袋戲現貌》。台北市:商周編輯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曾郁雯(1993)。《戲夢人生──李天祿回憶錄》。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黃菁霞(2015)。〈小型布袋戲劇團經營策略之研究──以來來布袋戲劇團、雲林五洲小桃源劇團為例〉。嘉義縣: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文創行銷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珮菁(2008)。〈現場表演之經營模式分析-以太陽劇團、雲門舞集與霹靂國際多媒體為例〉。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嘉中(2015)。〈臺灣布袋戲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有鳳初鳴年刊》,No.10(2015),273-295。
廖淑容(2012)。〈布袋戲產業特性與網絡現象之研究〉。《社會與區域發展學報》,No.4:1,21-56。
蓋洛普徵信股份有限公司(2017)。《2016傳統表演藝術消費參與概況調查計畫》。臺北市:蓋洛普徵信股份有限公司。
賴逸芳(2016)。《105年傳統表演藝術生態觀察與分析》。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賴逸芳(2016)。《105年傳統表演藝術團體基礎狀況調查》。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謝迪鋒(2008)。〈僧多粥少下的五餅二魚?-從表演藝術團體角度探討我國藝術補助制度〉。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瑩潔(2001)。〈我國藝術補助機制之檢討──以組織、運作及財源籌措為討論〉。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書目
James Heilbrun & Charles M. Gray (2001).The Economics of Art and Culture. Cambri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hilip Kolter & Joanne Scheff (1997).Standing Room Only Strategies for Marketing The Performing Arts. Cambri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網路資料
文化部(2017)。〈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 http://www.moc.gov.tw/information_302_45986.html;摘錄於27 October 201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7)。〈傳統表演藝術公告資料〉。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traditionalPerformingart/20090217000001;摘錄於 13 December 2017。
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https://grants.moc.gov.tw/Web/index.jsp
王炘珏、鄧寧(2016)。〈讓霹靂布袋戲走紅日本的「黑暗教父」〉。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3/post/201608180020;摘錄於19 April 2018。
王家權(2016)。〈不在地化,就無法國際化-霹靂布袋戲在美國跌倒,從日本站起的 IP 挑戰〉。
https://yowureport.com/43656/;摘錄於20 April 2018。
表演藝術評論臺(2018)。〈演藝團隊扶植計畫26年回顧初步觀察上〉。 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31305;摘錄於23 August 2018。
表演藝術評論臺(2018)。〈演藝團隊扶植計畫26年回顧初步觀察下〉。 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31327;摘錄於23 August 2018。
高慈敏(2015)。〈為什麼要補助?──談國藝會常態之外的專案補助上〉。 https://mag.ncafroc.org.tw/single.aspx?cid=595&id=599;摘錄於18 November 2017。
高慈敏(2015)。〈為什麼要補助?──談國藝會常態之外的專案補助下〉。 https://mag.ncafroc.org.tw/single.aspx?cid=595&id=600;摘錄於18 November 201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網站:https://www.ncfta.gov.tw/。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網站:http://www.ncafroc.org.tw/
雲林布袋戲館網頁
http://tour.yunlin.gov.tw/huwei/about/index1.asp;摘錄於12 May 2018。
傳藝金曲獎網站:https://gmafta.ncfta.gov.tw/home/zh-tw
張寬逸、楊進傑、張碩、鄭雅方、黃慧文(2017)。〈傳統技藝遇困境,誰「掌」握布袋戲未來?〉
https://reurl.cc/aN0aZ;摘錄於30 September 2018。
賴于榛(2018)。〈布袋戲界好萊塢落腳雲林!李進勇打造國家級傳習中心拚文化觀光走向國際〉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809/1226469.htm;摘錄於17 October 2018。
臺北偶戲館網頁:https://www.pact.taipei/
臺北木偶劇團網頁:http://www.taipei-pupp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