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侯姿伃
論文名稱: 宜蘭縣國民中學管樂團現況之調查研究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Situation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Bands in Yilan County
指導教授: 吳舜文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9
中文關鍵詞: 國民中學管樂團樂團組訓學習動機
英文關鍵詞: wind band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training of bands, learning motiv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7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宜蘭縣國民中學管樂團發展現況,以其設管樂團之四所學校二百八十二位學生及六位指導老師為對象,就組織及運作、教學及訓練、學生學習等層面進行及訪談調查,並進一步探析不同背景學生對管樂團看法之差異。研究方法採訪談法及問卷調查,以次數分配、百分比、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暨質性資料編碼等進行分析,具體結論如下:
    壹、管樂團組織及運作現況:1.皆依據宜蘭縣推廣國民中小學管絃樂教育計劃而成立。2.師資多為外聘且行政多由活動組負責及音樂老師協助組訓,且有組織健全的家長後援會。3.招生方式多採口頭、文宣或到學區內小學演奏進行宣傳。4.經費來源為縣補助款及向學生收取團費。5.多擁有專用教室,樂團編制多為六十至七十人,設備大多齊全但大部份樂器已屬老舊。
    貳、管樂團組訓現況:1.合奏及分部課程一週一次,遇有重大演出及競賽則利用假日加強練習,於寒、暑假時間有安排集訓課程。2.常用基礎教材為3D Band Book、Foundation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會依學生程度、音樂會或競賽性質而選曲。3.教學方法大致相同,先加強長音及基礎練習,再進行曲目訓練。4.表演及競賽活動非常活躍,每年固定舉辦成果發表會,學校、社區及縣鄉鎮各級政府相當重視。5.指導老師認為表演可增加團員經驗、台風,提昇團隊向心力及練習原動力;部分老師認為競賽為個人技術或音樂表現提升的有效方式,但部分老師認為比賽會抹煞學生學習興趣,而僅重成績會失去競賽的意義。6.組訓共通問題為學生來源不足。
    參、管樂團學生學習現況:1.大部分學生參加動機頗高亦持正面態度。2.多數學生會主動聆聽並喜愛練習之曲目。3.大部分學生自認管樂技能學習狀況良好。4.大部分學生對表演及競賽持正面態度。5.大部分學生認同團隊規範。6.多數學生除學校規定外均會主動練習。7.多數學生畢業後若有機會均願繼續參加。8.女生於參加動機高於男生而男生於曲目學習、技能學習、表演及競賽高於女生。9.一年級於參加動機高於二年級學生。10.不同樂器及額外樂器學習經驗對管樂學習之意見未達差異。11.擁有樂器學生在整體及參加動機、表演及競賽層面具有差異。12.國小曾參加管樂團者於團隊規範層面得分高於未參加者。
    根據研究結論,研究者並針對指導教師、學生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This research purposed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bands in Yiland County. Two hundred and eighty students along with six tutors in four schools were chose as subject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epth interview were used to collect the data thus the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throug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 were stated as follows:
    I. The situations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were: 1) Bands were all established under the law of local promotional plan. 2) Tutors were all external and were assisted by internal music teachers along with a strong support from parents’ organizations. 3) Oral, paper, and performing were ways of enrolling new students. 4) Budget was support by the governments and partly from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5) ensemble rooms, allowed sixty to seventy members, were reserved for the use of bands’ training by schools along with equipments those were mostly out of use.
    II. The Situations of the training were: 1) Ensemble and branch courses were once a week and intense courses were arranged to enhance while performances or contests. 2) Usual training materials were 3D Band Book and Foundation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3) Teaching methods were pointed to prolonged sound and basic materials before musical pieces. 4) Performances and contests were quite active regularly every year and were much valued by schools, communities, and the county government. 5) Tutors thought that it could enhance the members’ experiences, stagecraft, cooperation, and wills of practice through perform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contests, but over and inappropriate ones would frustrate the students. And 6) the common problem was the insufficiency of new members.
    III. The Situations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were: 1) Students had high motives and positive attitudes. 2) Most students preferred listening to the practicing songs and enjoy it a lot. 3) Most students thought that they played the instruments quite skillfully. 4) Most students ha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performances and contests. 5) Most students agreed to the group regulation. 6) Most students would actively practice instruments after school 7) Most were willing to join bands after graduation. 8) Girls had higher motives than boys to join bands and boys were superior to girls in repertoire studying, skills practicing, performance, and contests. 9) Seventh graders had higher motives than the eighth graders. 10) Musical major instruments and ad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had no differences in their opinions. 11) Owning personal instruments had differences in the whole dimension and sub-dimensions such as “motives of joining bands”, “performances and contests”. And 12) There were differences of group regulations in students who ever joined bands in primary schools or not.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about the training of bands, and future studies.
    Keywords: wind band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training of bands, learning motive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管樂團之發展與沿革 7 第二節 管樂團的組織與訓練 23 第三節 管樂團組訓相關研究 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4 第四節 研究步驟 59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3 第一節 宜蘭縣國中管樂團組織及運作之調查分析 63 第二節 宜蘭縣國中管樂團教學與訓練之調查分析 79 第二節 宜蘭縣國中管樂團學生的學習之調查分析 10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5 第一節 結論 135 第二節 建議 142 參考書目 145 附錄 149 附錄一 訪談工具 149 壹、 訪談大綱(正式版) 149 貳、 訪談大綱專家效度審核表 152 參、訪談大綱專家效度意見彙整 154 附錄二 訪談實施文件 157 壹、 訪談錄音同意書 157 貳、 檢核說明函(附檢核表) 158 附錄三 問卷工具 160 壹、 專家效度審核用卷 160 貳、 專家效度意見彙整 163 參、 預試用卷 165 肆、 正式施測用卷 167 附錄四 專家效度邀請函 169

    參考書目
    壹、 中文部份
    中華民國管樂協會(1989)。管樂隊廣角鏡。管樂季刊,2(1),28-29。
    方鳳珠(1968)。指揮的藝術。台北:幼獅。
    王文科(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 : 五南。
    江秀梅(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管樂團之發展現況與探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論文,新竹,未出版。
    沈明尚(2003)。葛仁傑〈林肯郡花束〉指揮詮釋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李佳卉(2006)。國小弦樂團合奏訓練與實務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余奕蓁(2008)。新竹交響管樂團的發展與營運研究兼論社會教育功能。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論文,新竹,未出版。
    林光餘(1989)。美國管樂隊發展小史。音樂月刊,90,60-65。
    林淑美(2003)。嘉義地區國民小學兒童樂隊經營生態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佑生(2002)。管樂團的概念、形成與發展。2009/11/2取自http://www.musicpower.com.tw/article-8.htm
    洪國峰(2002)。職業學校社團活動與潛在課程之關係探討。商業職業教育,87,21-28。
    施姍佑(2003)。台灣地區國民小學絃樂團組訓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徐松榮(1988)。常見的樂團編制。音樂教育季刊,11,22-27。
    高義展(1997)。美妙的管樂世界-國小成立兒童管樂團的可行性。國教之友,547,26-28。
    高可芸(2006)。國小直笛團和管樂團組訓之比較研究-桃園縣國小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新竹,未出版。
    教育部(1994)。國民中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2008)。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陳有新(1970)。國民中小學的音樂教學與活動。花蓮:華光。
    陳友新(1988)。樂隊的組訓活動之檢討與改進。國教園地,26,15-20。
    陳學謙(1990)。兒童合唱團之組訓。國民教育,30(9),18-38。
    陳正強(1996)。訪秋山紀夫後之省思。管樂季刊,2(1),27-28。
    陳藍谷(1997)。和孩子共圓音樂夢。台北:藝神文化。
    陳學謙(1997)。國民小學兒童合唱指揮研究。台北師院,10,533-584。
    陳信宏 (1999)。國小管樂團常見的問題。樂覽,4(5),16-18。
    陳信宏(1999)。國小管樂團常見的問題。樂覽,4(5),6-8。
    陳志淵(2006)。台北市國民小學管樂隊研究。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雅瑪哈公司(2001)。管樂器的演奏與訓練。北京:人民出版社。
    許允麗(1992)。國民小學兒童合唱的指揮法研究。傳習,10,265-284。
    許允麗(1994)。國民小學兒童合唱團組訓之研究。國立台北師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雙亮(1996)。世界第一流的日本管樂團─東京佼成管樂團。音樂時代,22,113-115。
    許雙亮(2003)。超級比一比~管樂團教本的比較。樂覽,51,24。
    許惠雯(2003)。我國國小管樂團與兒童樂隊組訓與未來發展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市教育大學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許明顯(2002)。美國管樂發展研究。2009/11/15取自http://www.musicpower.com.tw/article-1.htm
    曾金貴(1988)。管樂隊練習的環境。管樂季刊,3(2),33。
    曾金貴(1988)。管樂隊的編制。管樂季刊,3(2),13-15。
    曾金貴(1988)。管樂隊練習的環境。管樂季刊,3(2),33。
    曾金貴(2002)。從國小管樂合奏談起(下)。樂覽,32,20-25。
    張統星(1965)。器樂合奏指導研究。台灣省立台北專科學校,台北。
    張大勝(1998)。合唱指揮研究。台北市:全音。
    張詠佑(2003)。台灣地區社區管樂團之籌組經營與訓練~以屏東地區為例。東吳大學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彭紹瑋(2008)。台北地區國民小學管樂團指導教師教學專業能力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葉樹涵(1993)。NEMU BAND METHOD管樂合奏教材。台北: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
    黃瑛瑛(1998)。嘉義市高中管樂隊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詹子杰(2002)。給國小兒童樂隊指導老師一些練習上的建議。南投文教,16 ,39-42。
    趙光華(2000)。多出來的四堂音樂課--師徒相承的直笛社團經營。國教之聲,33(3),7-11。
    管樂季刊研究組(1988)。管樂隊的合奏教材。管樂季刊,1(1),9-12。
    管樂研習營(1998)。台灣省南區高級職業學校87學年度暑假學生研習會台灣省政府教育廳主辦管樂教育發展委員會主辦,中華民國管樂協會協辦。
    蔡盛通(1991)。認識交響管樂團。管樂季刊,3(2),10-14。
    廖耿志(2003)。西元1975-2000 年臺北地區西式室內管樂團的發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廖耿志(2004)。高中階段的管樂社團發展-樂團培訓計畫。中二中學報,7,167-172。
    劉灝(2007)。西方管樂藝術史。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鍾誠敏(2007)。桃竹苗地區國民中學管樂團組訓現況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屏東,未出版。
    薛恩憫(2006)。國小管樂團組訓之個案研究-以高雄縣一所國小為例。國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台南,未出版。
    簡雅敏(2004)。中學管樂團之單簧管教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蕭宏宇(2002)。國小兒童合唱團教學之研究-以基隆市仁愛國小詹老師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未出版。

    貳、 西文部份
    Bourgeois, J. R. (2004). Sousa open changes parts of his marches. The Instrumentalist,
    59(4), 54.
    Doerkson, D. P. (1993). Band Method. Reston, VA: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Gardner, H. (1999). Intelligence reframe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Basic Books.
    Hash, P. P. (2004). Better balance in small bands. The Instrumentalist, 59(5), 50-56.
    Lisk, E. S.(1987).The Creative Director. Miami, Fl.: Meredith Music Publication.
    Pedrick, D. (1998). Effective Practice Makes Sucessful Performance.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5 (2),33-35.
    Rogers, L. R. (1991). Concert Band Instrumentation. Realities and Remedie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7(9), 34-39.
    Townsend, A. S. (2003). With great sounds to march student bands will improve. TheInstrumentalist , 57(8), 29-34.
    秋山紀夫(1997). The world of band-Japan. 8 WASBE Conference, Schladming, Austria.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