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郭雅婷 Kuo, Ya Ting |
---|---|
論文名稱: |
鷄籠中元祭節慶文化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the Keelung Mid-summer Ghost Festival Cultural Industry |
指導教授: |
林伯修
Lin, Po Hsi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83 |
中文關鍵詞: | 鷄籠中元祭 、節慶活動 、文化產業 、行銷策略 |
英文關鍵詞: | Keelung Mid-summer Ghost Festival, Festival Event, Cultural industry, The marketing strateg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750 下載:3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目的為探究鷄籠中元祭節慶文化產業的行銷策略,並分析鷄籠中元祭節慶活動的轉變與文化意涵。本研究以產品、價格、地點、推廣與合作關係等五個面向,分析2007年鷄籠中元祭實施的行銷策略。研究調查時間為2007年04月10日至2008年04月30日。本研究採用質量並進的研究方式,包含文獻分析、參與觀察、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針對鷄籠中元祭節慶活動、活動參與者以及舉辦單位之成員進行調查。研究發現:1. 鷄籠中元祭節慶活動,除了保存原先傳統的祭祀活動外,也以此核心價值發展出附屬的活動來吸引大眾參與;2. 行銷策略需仰賴政府的力量方可實施,然而政府部門又因公部門採購法的緣故,預算超過十萬元的活動企劃,必須採取公告進行招標發包出去,如果得標的廠商未能將鷄籠中元祭特有的意涵傳遞出去,勢必無法達到吸引人潮參與以及活絡基隆當地的商機;3. 政府部門間以及政府與宗親會之間未能制定健全的機制,導致內外部資源未能充分整合,行銷策略的實施也因而出現漏洞;4. 目前鷄籠中元祭碰到最大的問題是節慶擴張性所遇到的瓶頸,參與者的層面並沒有擴大。最後基於上述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1. 建立組織管理整合機制;2. 藉由社區營造的力量,建立鷄籠中元祭節慶文化產業環境,培養地方經營能力;3. 建構複合式常態性質的鷄籠中元祭全球網站;4. 建立區域策略聯盟,加強基隆當地業者的合作;5. 改善鷄籠中元祭節慶活動週遭的交通環境;6. 加強媒體行銷宣傳,活化地方節慶文化產業;7. 成立專責單位,持續研究與追蹤地方節慶文化產業的效益。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Keelung Mid-summer Ghost Festival cultural industry and analyzes its transition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I applied 5P (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 and partnership) to analyze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KMGF. The investigate time of this research is from April 10, 2007 to April 30, 2008. This research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o analyze and investigate the KMGF, participants and the host organization member, including literature review,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semi structured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conclusion is following: 1. In order to attract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KMGF, the host organizations not only conserve the traditional worship activity but also develop the attached activity from the core value;2.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the KMGF cultural industry must depend on the strength of the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But, the government limited by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method, the activities planning above NT$100,000 budget must adopt the announcement to invite public bidding. However, if the win bid business doesn’t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KMGF, when they hold the activity without transmit the unique implications, hold this activity won’t to achieve an increase of the participation rate and activate the commercial opportunity in Keelung; 3. It has not been able to formulate the proper mechanism between th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so that many resources can not combine fully. Besides, implement the marketing strategy appears defect because of the management; 4. At present, the most major problem in the KMGF is its expansion that the class of the participant has not been expanded.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1. It should establish the management conformity mechanism between th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2. It can establish the condition related to the KMGF cultural industry and raises the capability of the local administration by the strength of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3. Construct a multiple and constant global website for the KMGF; 4. To forge the strategic alliance in Keelung and strengthens the cooperation with the local businesses; 5. Improve the traffic around the Keelung mid-summer ghost festival activities; 6. Strengthens propaganda by the media marketing and activate the local festival cultural industry; 7. To be an agency to research and traces the benefit from hold the local festival cultural industry regularly.
一、中文部份
方世榮(譯)(1995)。行銷管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Kotler, 1994)
王昭正(譯)(1999)。餐旅服務業與觀光行銷。台北市:弘智文化。 (Morrison, A. M., 1996)
王舜皇(2002)。三項元宵節活動吸引力與舉辦地特性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
王逢振(2000)。文化研究。臺北市:揚智文化。
方雅芬等(2001)。大船入港、快樂出帆:基隆的故事。基隆市:基隆文化。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文化創意產業產值調查與推估研究報告。台北市:作者。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文化白皮書。台北市:作者。
白佩蕾(2004)。以節慶活動做為地方行銷之策略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江姓宗親會(2001)。2000年(歲次庚辰)中元祭主普輪值江姓宗親會紀念專輯。基隆市:作者。
行政院交通部觀光局(2002)。觀光客倍增計劃。台北市:作者。
李豐楙(1992)。廟宇廟會休閒習俗-兼即道教廟道士的信仰習俗。中國休閒生活論文集(頁62-96)。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 委員會。
李貽鴻(1995)。觀光行銷學。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吳淑女(1993)。淺談節慶觀光與推展觀光之道。交通建設,9(42),2-6。
吳淑女(1995)淺談慶典觀光與推展觀光之道。觀光教育,6(45),2-6。
余燧賓(1999)。己卯鷄籠中元祭藝文華會活動成果專輯。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余朝權(2001)。現代行銷管理。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明宗(2002)。當代台灣節慶活動的形貌-休閒社會學詮釋觀點的提擬。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錫德(譯)(2003)。文化全球化。台中:麥田出版社。 (Jean-Pieree Warnier, 2001)
阮亞純(2004)。以節慶活動振興地方產業之研究—以屏東縣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吳思華(1998)。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
吳牧學(2005)。台灣文化產業特性與產業關聯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李依蒨(2006)。文化產業帶動地方發展之創新事業模式探討-以台灣的地方節慶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李豐楙(2004)。台灣節慶之美。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李秀娥(2004)。台灣民俗節慶。臺中市:晨星。
李豐楙、劉還月、許麗玲(1991)。鷄籠中元祭祭典儀式專輯。基隆市:基隆市政府。
何榮幸、陳嘉宏、黎珍珍、高有智、何博文、林諭林、范姜泰基、曾薏蘋(2006,3月7日至3月11日)。全台飆節慶專題。中國時報,A3版。
林秋雄(2001)。清水變鷄湯:南瀛產業文化節慶與在地資源營造。臺南縣新:臺南縣文化局。
林宜蓉(2002)。地方政府舉辦節慶活動之經營策略與行銷活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花建(2003)。文化+創意=財富。台北市:帝國文化公司。
花建(2004)。文化產業離我們有多遠─從資源鏈到產業鏈。台北:帝國文化公司。
林宗德(譯)(2004)。文化理論的面貌。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出版。(Philip Smith, 1998)
林建煌(2005)。消費者行為。台北市:智勝文化。
胡美蓮(1995)。悲天憫人/中元民俗采風展專輯。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施志宜、黃千容(2000)。民眾參與節慶活動之選擇因素與動機分析。千禧古蹟管理與觀光遊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93-204)。台北縣:真理大學。
洪連成(2001)。基隆市志:卷二:住民志禮俗篇。基隆市:基隆市政府。
柯蔡姓宗親會(2006)。2005年(歲次乙酉)鷄籠中元祭:主普聮姓會值東-基隆柯蔡姓宗親會中元祭紀念專輯。基隆市:作者。
倪心一(譯)(1994)。無摩差的輸出–文化產業的國際化之路。台北市:錦繡出版社。(日下公人,1978)
徐福至(1996)。台灣民間祭祀禮儀。新竹市:台灣省立新竹社會教育館。
高登第(譯)(1998)。票房行銷:菲利浦.科特勒談表演藝術行銷策略。台北市:遠流。(Kotler, P. & Scheff, J., 1997)
莊翰華(1998)。都市行銷理論與實務。台南:建都文化。
莊伯和(1999)。從兩岸關係看台灣的民俗文物維護生態。兩岸民俗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2)。台北市:台灣省政府文化處。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孫玉珊(2004)。創造端與消費者端對大眾型文化商品之認知:探索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國立藝術學院傳統研究中心(1989)。鷄籠中元祭。基隆市:基隆市政府民政局。
陳迪華(1991)。千秋一爐香/基隆民間宗教信仰特展專輯。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陳緯華(1997)。鷄籠中元祭:儀式、文化與記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燕如(1997)。中元普度與政商之間:日據時期基隆地方領袖的發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基隆市政府(2001)。基隆市志民族篇。基隆市:作者。
基隆文化中心(2004)。基隆文心叢刊:166:基隆第一:藝文篇。基隆市:作者。
基隆市文化局(2006)。基隆中元祭祀文化特色、宗親組織之史料調查暨逐年主題特展之規劃研究。基隆市:作者。
陳其南(2001)。從全球化看文化產業與地方行政。文化視窗,33,46-51。
陳比晴(2003)。民眾參與節慶活動需求之研究–以2003陽明山花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盈蒨(2003)。節慶活動之行銷組合績效診斷-以台中縣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威豪(2003)。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之未來發展策略研究-以5年為未來推估期程解析地方文化觀光活動。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宜蘭縣。
陳惠美(譯)(2003)。特別節慶活動企劃與管理。臺北市:品度出版社。 (Steven Wood Schmader & Robert Jackson, 2001) 。
陳麗妃(2004)。白河蓮花節行銷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立德管理學院,台南市。
陳玲芳(2006)。中元祭的文化意涵與時代意義。傳藝,66,46-53。
陳柏州、簡如邠(2004)。臺灣的地方新節慶。台北縣:遠足文化。
張維倫、潘筱瑜、蔡宜真、鄒歷安(譯)(2003)。文化經濟學。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公司。 (David Throsby, 2001)
葉碧華(1998)。大型觀光節慶活動效益評估之研究-以台北燈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黃世輝(2000)。文化產業需要另一種思維–社區重建與文化產業發展。勁草社區協力報,3,7-9。
黃世輝(2001)。文化產業與居民參與。文建會90年度社區總體營造年會論文集,台北市:文建會。
黃致誠(2001)。基隆市志:卷一:土地志地理篇。基隆市:基隆市政府。
黃深勳、曹勝雄、王昭正、陳建和、許雅智(2002)。觀光行銷學。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黃忠華(2004)。節慶觀光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以臺東南島文化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台中縣。
黃姓宗親會(2008)。神人饗宴:丁亥(2007)黃姓輪值主普鷄籠中元祭。基隆市:作者。
曾子良(2005)。中元祭的文化意涵與時代意義。海洋文化學刊,1,37-66。
游瑛妙(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的滿意度分析–以第十一屆民藝華會為例。台中縣:台灣省政府交通處旅遊局。
楊敏芝(2002a)文化產業理論思潮與時代發展脈絡。文化視窗,38,38-45。
楊敏芝(2002b)。地方文化產業與地域活化互動模式研究-以埔里酒文化產業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台北市。
廖佩君(譯)(2006)。文化產業。台北市:韋伯文化出版。(Hesmondhalgh D, 2002)
蔡宜真、林秀玲(譯)(2003)。當藝術遇上經濟:個案分析與文化政策。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公司。 (Frey, B. S., 2000)
劉還月(1989)。台灣歲時小百科。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劉還月(2000)。台灣人的歲時與節俗。台北市:常民文化。
劉維公(2001)。當代消費文化社會理論的分析架構:文化經濟學、生活風格與生活美學。東吳社會學報,11,113-136。
劉維公(2003)。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的時代意義。典藏今藝術,128,42-45。
劉大和(2003)。文化創意產業界定及其意義。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5-122。
鄭裕成(2002)。基隆市國中、國小鄉土教材:教師參考手冊-人文篇。基隆市:基隆市政府。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駱焜祺(2002)。觀光節慶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屏東縣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活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鍾介凡(2005)。成功慶典活動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南台科技大學,台南縣。
簡惠貞、王志湧(2002)。外籍旅客對台灣民俗慶典活動參與意願之研究–以端午龍舟賽為例。第二屆觀光休閒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頁435-444)。高雄市:國立高雄餐旅學院。
謝源張等(2006)。米雕創作中元祭。基隆市:基隆社區大學。
蘇明如(2000)。九0年代台灣文化產業生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嘉義縣。
嚴長壽(2002)。文化、觀光、城市行銷國際論壇。文化、觀光、城市行銷國際論壇論文集。台北市。
二、英文部分
B. H. Booms. and M. J. Bitner. (1981) .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for service firms. in Marketing of services, (ed.) . J. Donnelly & W. R. George. Chicago :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Briavel Holcomb. (1993) . City make-overs: Marketing the post-industrial city in R. Gold & Stephen V. Ward (ed.). Place Promoting.
Cunningham, H., (1995) . Event marketing:State of the industry and research agenda. Festival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 123-127.
Frisby, W. & Getz, D. (1989) . Festival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perspective.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Summer, 7-11.
Foxall, G. R., & Goldsmith, R. E. (1994) . Consumer psychology for marketing. NY : Routleedge.
Getz, D. (1991) . Festivals, 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Getz, D. (2002) . Why festival fail? Events management, 7, 197-220.
Goldblatt, Joe Jeff. (2001) . Special events-global event manage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event management (3th ed.) .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Jago, L.K.and Shaw, R.N. (1998) . Special events: A conceptual and definitional framework. Festival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 5, 21-32.
Kotler, P. (1994). Mark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Levitt,T. (1960) . Marketing myopia.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38, 24-27.
Robert Jackson (1997) . Making special events fit in the 21st century. Champaign, IL: Sagamore Pub.
McCarthy, E. J. (1960) . Basic marketing:A managerial approach. Homewood, Horizons, IL:Irwin.
Morrisn, Alastair M. (1996) . Hospitality and travel marketing (2nd ed.) . New York :Delmar Publishers.
Shone, A. (2001) . Successful event management: A practical handbook. New York: Lexington Avenue.
Stoeltie, Beverly, J. (1992) . Festival in folklore, cultural performances, and popular entertainment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heobald, W.F. (1995) . Global tourism: The next decade. Butterworth-Heinemann, London.
Uysal, M., Gahan, L.W., & Martin, B. (1993) . An examination of event motivations:A case study. Festival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 1(1),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