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朱蘭慧
Chu-Lan-Hui
論文名稱: 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與鬆動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men's Gender Role Stereotype Shape and Release
指導教授: 黃馨慧
Hwang, Shin-Huey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7
中文關鍵詞: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性別角色刻板印象鬆動男性研究生命史
英文關鍵詞: Gender role, Stereotype, Gender Rolen Stereotype Shape, Gender Rolen Stereotype Release, Men's Study, Life Histor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9下載:19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性別的議題裡,談兩性,男性的角色是不應該缺乏的,況且要達到「兩性平權」的目的,勢必要邀請男性的加入,一同來檢視目前社會上形塑的性別陷阱,這些性別的陷阱不僅帶給女性莫大的壓迫,同時對男性可能也產生相對的傷害,因此了解男性扮演「男性性別角色」的種種心路歷程,不但有助於男性自身的性別角色鬆動,對於促進兩性的平權也有莫大的助益。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男性在其生命的歷程裡,影響其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之因素為何?又有那些事件造成了男性性別角色的鬆動?並希望了解男性在鬆動其刻板印象後的想法又是如何? 期望藉由這些答案找出讓男性個人、以及社會整體能夠更朝向平等之路邁進。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中的生命史研究法,以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對三位男性進行階段性的生命訪談,企圖了解男性在每個成長階段中
    ,發生了什麼事件造成其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形成與鬆動。再將訪談結果轉譯成逐字稿,抽取概念,分析訪談資料,加入研究者的了解和解釋,分別寫出三位男性的生命史,最後描繪出三人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與鬆動之魚骨歷程圖,再加以綜合分析結果。
    本研究的結果如下:
    一、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的背景因素
    1、父母的教養造成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形成
    2、南北部的城鄉差距造成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刻劃的深淺程度
    3、老師、學校課程造成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形成
    4、同儕互動造成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形成
    5、電視、電影造成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形成
    6、職業關係造成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形成或固著
    二、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鬆動之背景因素
    1、電視電影鬆動了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2、愛情、家務訓練鬆動了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3、母親大權在握、舅舅的糜爛鬆動了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4、學校課程、能幹的女老師鬆動了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5、個人特質鬆動了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三、男性鬆動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後的想法
    本處的重點即在於研究對象三人都隱約表示:這是一個持續的歷程,即使鬆動了某些刻板印象,但還是有其他刻板印象的存在。
    本研究之研究建議分類如下:
    一、對父母教養態度之建議
    二、對教師、學校課程之建議
    三、在婚姻教育上的建議
    四、對男性朋友的建議
    五、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When we talk about the issue of gender, the role of the male should not be omitted.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gender equality, it is definitely needed to invite the male to join together to examine “the gender trap” formed by the social culture. These traps not only oppress women in a great deal but also cause the relative damage to men. To understand how the thinking works in a man when he plays “ the men’s gender role “ can absolutely help to release the men’s gender role, and more over to accelerate gender equality.
    As a result, the goal of this thesis is to discuss what factors are influencing the stereotype impression of gender roles in men’s life, what events release the men’s gender role, and what they think afterwards. I expect that men and society become more egalitarian by the finding.
    This qualitative research uses the life history method and profou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three men. Trying to understand what happened to men in every development stage cause the formation and the releasing of their gender role stereotype. The finding is interpreted with every interview word-by-word to abstract concepts, analyze data, and explain by the researcher. Three life histories are presented individually and with fish bone graphs to sketch the formation and the releasing of their gender role stereotype. Finally, I analyze the findings in integration.
    The outcome of this research is as follows:
    One: The background factor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gender role
    1.the upbringing of parents cause the formation of the gender role stereotype
    2.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side i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of Taiwan shape different degree of the gender role stereotype
    3.the teacher and school curriculum cshape the formation of the gender role stereotype
    4.the same generation interaction shpaes the formation of the gender role stereotype
    5.the television and movie cause the formation of the gender role stereotype
    6.career interaction influences the formation of the gender role stereotype
    Two: The background factors in the relaxation of the gender role of the male
    1.the television and movie relesae the men’s gender role stereotype
    2. Romantic love and household affairs release the men’s gender role stereotype
    3.holding immeasurable power of mother and rotten uncle release the men’s gender role stereotype
    4.the school course and competent female teacher release the men’s gender role stereotype
    5.the personal specialty releases the men’s gender role stereotype
    Three: The opinion after the relaxation of men’s gender role stereotype
    The emphasis on expression of three objects of the study is that it is a continued progress, i.e., even though relax some of gender roles, there are still other gender roles.
    The resulting from this research are classified as follows:
    One: the proposal for parents’ attitudes about upbringing
    Two: the proposal for the teacher and the school course
    Three: the proposal for marriage education
    Four: the proposal for male friends
    Five: the proposal for future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壹、 中國的傳統vs.現今社會的性別角色觀…………….1 貳、 研究者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鬆動……………………4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6 壹、 研究動機………………………………………………6 貳、 研究目的………………………………………………10 第三節 解釋名詞………………………………………………10 壹、 性別角色………………………………………………10 貳、 刻板印象………………………………………………11 參、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11 肆、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鬆動………………………………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內涵………………………13 壹、 性與性別、兩性化人格之定義………………………13 貳、 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內涵………………………15 第二節 性別角色建構之相關理論……………………………17 壹、 社會學習論……………………………………………17 貳、 社會角色理論…………………………………………19 第三節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因素與相關研究……………20 壹、 有關性別角色刻板化印象之研究……………………20 貳、 「父母」造成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之相關研究……25 參、 「學校因素」造成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之相關研究27 肆、 「大眾傳播」造成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之相關研究29 伍、 「同儕團體」造成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之相關研究31 陸、 「社經地位」造成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之相關研究33 柒、 「文化因素」造成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之相關研究34 捌、 「其他因素」造成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之相關研究35 第四節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鬆動……………………………38 壹、 有關性別角色刻板印象鬆動之研究…………………39 貳、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鬆動的方式………………………40 參、 男性未能改變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原因……………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46 壹、 質的研究方法之特性…………………………………48 貳、 半結構式之深度訪談…………………………………50 參、 生命史/生命故事/傳記……………………………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56 壹、 研究對象之選取………………………………………56 貳、 研究對象之簡介………………………………………59 第三節 研究工具………………………………………………60 壹、 訪談大綱………………………………………………60 貳、 訪談日誌………………………………………………60 參、 相關設備………………………………………………61 第四節 資料蒐集方法與程序…………………………………62 壹、 資料蒐集準備階段……………………………………62 貳、 進入訪談階段…………………………………………6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65 壹、 資料處理………………………………………………65 貳、 資料分析與信實度之檢核……………………………66 第六節 研究者之角色…………………………………………70 壹、 研究者之背景與性別角色觀…………………………70 貳、 研究倫理之考量………………………………………71 參、 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之關係…………………………72 第四章 研究結果─生命史的呈現 第一節 光爸的故事……………………………………………73 壹、 他的成長………………………………………………73 貳、 12歲之前的成長歲月…………………………………74 參、 12-18歲青春期的成長經驗.…………………………85 肆、 18-24歲黃金時期的歷程…………………………….94 伍、 24歲至今的回顧與省思……………………………. 99 陸、 光爸故事之小結………………………………………126 第二節 小左的故事……………………………………………130 壹、 他的成長………………………………………………130 貳、 12歲之前的成長歲月………………………………. 131 參、 12-18歲青春期的成長經驗.………………………. 134 肆、 18歲至今的回顧與省思……………………………. 141 伍、 小左故事之小結………………………………………163 第三節 飄雲的故事……………………………………………167 壹、 他的成長………………………………………………167 貳、 12歲之前的成長歲月………………………………. 168 參、 12-18歲青春期的成長經驗.………………………. 179 肆、 18-24歲黃金時期的歷程…………………………… 184 伍、 24歲至今的回顧與省思……………………………. 191 陸、 飄雲故事之小結………………………………………209 第五章 結果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果綜合分析……………………………………213 壹、 三人的成長背景………………………………………213 貳、 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之背景因素……………214 參、 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鬆動之背景因素……………221 肆、 男性鬆動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後的想法……………227 伍、 本研究與理論觀點之回應……………………………231 陸、 本研究其他方面的歸結………………………………232 第二節 研究建議………………………………………………234 壹、 對父母教養態度之建議………………………………234 貳、 對教師、學校課程之建議……………………………236 參、 在婚姻教育上的建議…………………………………237 肆、 對男性朋友的建議……………………………………238 伍、 本研究克服之困難……………………………………241 陸、 本研究無法周全之處…………………………………243 第三節 研究者之心情故事……………………………………244 壹、 做此研究的心路歷程…………………………………244 貳、 研究者想對研究對象說的話…………………………247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250 英文部份…………………………………………………………256 附錄 附錄一 訪談大綱…………………………………………….259 附錄二 訪談日誌…………………………………………….260 附錄三 參與研究邀請函…………………………………….261 附錄四 參與研究同意書…………………………………….263 附錄五 參與研究者之基本資料表………………………….264 附錄六 訪談檢核表………………………………………….266 附錄七 研究對象之訪談時間表整理……………………….267 表 目 錄 表1-1-1 適男適女特質一覽表……………………………3 表2-2-1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形成與鬆動相關碩博士論文18 表2-2-1 續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形成與鬆動相關碩博士論文19 表2-2-2 有關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研究…………………20 表2-2-2續 有關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研究………………….21 表2-2-3 社會對男女角色行為的強化與鼓勵…………..23 表2-2-4 民眾對電視的依賴數據表…………………...27 表3-2-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表整理……………………….60 表5-1-1 光爸的性別角色扮演現況…………………….229 表5-1-2 飄雲的性別角色扮演現況…………………….230 表5-1-3 小左的性別角色扮演現況…………………….231 圖 目 錄 圖3-1-1 研究架構圖……………………………………………56 圖4-1-1 光爸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與鬆動之歷程圖………131 圖4-2-1 小左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與鬆動之歷程圖………168 圖4-3-1 飄雲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與鬆動之歷程…………213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丁興祥、李美枝、陳皎眉(民78)。社會心理學。國立空中大學。
    王浩威(民87)。台灣查甫人。臺北市:聯合文學。
    王麗雲(民89)。自傳/傳記/生命史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系(編):質的研究方法:265-298。臺北:麗文文化。
    王行(民87)。解放男人:男性的自覺與成長。臺北縣:探索文化。
    王世哲(民89)。男性情慾研究後的省思。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2:37-43。
    王明珂(1996)。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思與言,34(3):147-184。
    王雅各(1996c)。男性研究: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1:1-6。
    王雅各(民87)。大學學生社團中男性社員的性別意識及其影響。本土心理學研究,9:245-277。
    王行(民86)。臺灣地區已婚男性對夫妻性別角色觀念之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47-78。
    白博仁(民88)。國小學生的性別角色及其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4:243-279。
    江文瑜(1996)。口述史法。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江宜倩(民90)。未婚男性婚姻觀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嘉琦(民86)。臺灣婦女女性意識發展歷程之研究─以三位女性主義者的生命故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德慧(民87)。生命史學。臺北市:張老師。
    余佳倩(民90)。性別刻板印象的覺察與鬆動之研究─以大一女性學生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枝(民73)。女性心理學。大洋出版社。
    李美枝(民76)。女性心理學。大洋出版社。
    李美枝(民68)。社會心理學。大洋出版社。
    李卓夫(民89)。大學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權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金徽(民88)。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男性形象:1919~1961。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枝、鍾秋玉(民85)。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理學研究,6:260-299。
    李美枝(民70)。性別特質問卷的編製及男女大學生四種性別特質類型在成就動機、婚姻、事業及性態度上的比較。中華心理學刊,23(1):23-37。
    吳靜吉等(民78)。心理學下冊。國立空中大學。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研究與評鑑。臺北:桂冠圖書公司。Michael Quinn Patton 著。
    吳淑玲(民87)。臺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知賢(民88)。電視卡通影片中兩性知識的內容分析。載於高雄醫學院邁向二十一世紀兩性平等教育國內學術研討會。
    何菁蓉(民75)。國中生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性別角色與其個人性別角色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英奇(民70)。大學生性別角色與自我概念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4:221-230。
    周淑儀(民89)。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進修需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秀芬(民89)。國小兒童對電視廣告中意識型態的解讀─以性別刻板印象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震雯(民82)。雙生涯家庭父母親職角色與兒童性別角色態度的關係。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瑞庭譯(1995)。海蒂報告:浮世戀情。臺北市:張老師。Shere Hite 著。
    林瑞庭譯(1995)。海蒂報告:男性氣概。臺北市:張老師。Shere Hite 著。
    林敏宜(民82)。幼兒性別恆常概念與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相關研究。中華家政學報,22:76-85。
    林惠雅(民81)。兒童青少年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探討。輔仁學誌,26:195-206。
    林邦傑(民70)。性別角色與自我防衛、生活適應、認知能力的關係。中華心理學刊,23(2):107-129。
    胡真萍(民88)。國小教師的性別角色態度與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久賢(民89)。國中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專業發展個案分析研究。師大學報,45(2):37-53。
    晏涵文(民80)。做個剛柔並濟的人──學習新的性別角色。臺北市:張老師。
    時蓉華(民85)。社會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秦光輝(民86)。「當兵」現形記──從台灣男性兵役經驗看軍隊父權體制再生產的性別邏輯。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袁方(民79)。社會學百科辭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袁之琦、遊恆山(民79)。心理學名詞辭典。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徐綺穗(民89)。檢視國小教科書之性別意識──以自然科第七冊為例。臺南師院初等教育學報,13:239-254。
    張春興(民78)。張氏心理學辭典。台灣東華書局。
    張定綺譯(1994)。新男人:21世紀男人的定位與角色。臺北市:時報文化。Sam Keen 著。
    張錦華(民83)。媒介文化、意識形態與女性:理論與實例。臺北市:正中。
    張怡雯(民88)。臺南市家長性別角色教養態度與兒童學業性向、學科成就之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靜晃、吳幸玲譯(民83)。發展心理學。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Philip and Barbara Newman 著。
    畢恆達(民85)。找尋空間的女人。臺北市:張老師。
    畢恆達(民88)。當男人遇見女性主義:男性性別意識形成歷程之研究。載於1999性別與兩性研討會,115-123。
    畢恆達(民89)。走入歧途的男性氣概養成過程。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2:44-46。
    陸穗璉(民87)。國小教師對於傳遞兩性平等教育之研究:以訪談八位、觀察二位國小教師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陸偉明、劉開鈴(民87)。學生反思能力與性別角色態度的改變─「性別與社會」通識課程的教學成效。成功大學學報,33:209-218。
    陳曉慧(民87)。國小學童父親性別角色態度、親職角色與親職教育需求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瑞琴(民8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麗莉、吳嘉麗(民88)。跳脫性別框框。女書文化。
    黃麗莉(民89)。是盟友還是對手?─男性研究vs.女性主義。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2:25-27。
    黃麗莉(民90)。心理學與性別:從科學心理學到建構心理學。載於橫看成嶺側成峰:婦女史與性別研究學術座談會,53-63。
    黃文三(民83)。青少年性別角色發展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文三(民86)。青少年後期性別角色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以高雄師大82-84學年度大一新生為例。高雄師大學報,8:45-74。
    黃迺毓(民89)。婚前教育需求與方案規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中心執行。
    曾文鑑(民90)。國小學生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對其性別角色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美雪(民89)。互相瞭解是必須的。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2:6-7。
    褚雪梅(民86)。台灣地區婚前教育工作實施機構之狀況調查研究。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鄒中慧(民75)。從「社會現實建構理論」觀點探討我國電視節目─國語連續劇的女性角色塑型。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熊瑞梅、周顏玲(民89)。兩性在家庭與工作上的不平等。21世紀家庭生態趨勢研討會論文集,142-144。
    廖永靜(民89)。社會變遷、家庭變遷與家庭教育需求。載於家庭教育學,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35-78。
    黎曼妮(民79)。報紙廣告中女性角色的研究─以1960~1989年聯合報廣告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彥寧(民76)。”意識型態”─司迪麥─性別角色。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紹國(民75)。大學生的女性角色態度與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編印。
    鄭淑子(民81)。大學生的性別角色取向、道德雙重標準和異性交往態度之研究。實踐學報,23:55-103。
    鄭至慧、朱恩伶、顧燕翎合譯(1987)。男性解放。婦女新知出版社。Warren Farrell 著。
    鄭至慧、劉毓秀、葉安安、顧效齡等譯(1997)。女性新心理學。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Jean Baker Miller 著。
    鄭至慧(民89)。存在主義女性主義。載於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83-120。
    劉淑雯(民85)。溶解刻板板印象:兩性角色課程對國小學生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秀娟、林明寬譯(民85)。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臺北市:揚智文化。Susan A. Basow 著。
    賴友梅(民87)。影響國中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化態度與兩性教育平等意識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臥龍(民85)。諮商歷程中性別意識的內涵。載於性別意識與女性主義治療法工作坊論文集暨大會手冊,11-26。
    謝臥龍、方德隆、張鈺珮(民87)。國中教師對兩性平等教育課程的態度影響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1:223-257。
    蔡詩萍(民87)。男回歸線。臺北市:聯合文學。
    蔡篤堅(民89)。由文化變遷的觀點談男性研究。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2:16-19。
    蔡文輝、李紹嶸(民87)。簡明英漢社會學辭典。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蔡惠娟(民87)。性別平權教育的實踐─小學教師的性別角色觀及其班級實務。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成熙(民89)。男性研究在性/別研究及教育上的價值。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2:20-24。
    蕭奕蕙(民89)。性別角色期待的枷鎖:擺盪於家庭與工作之間的女性公務人員。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芊玲(民89)。培養一雙具性別意識的眼。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2:4-5。
    英文部份:
    Bigler, R. S., & Liben, L. S. (1990).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Interventions in Gender-schematic Processing. Child Development,
    61:1440-1452.
    Bergen, D. J., & Williams, J. E. (1991). Sex Stereotype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visited:1972-1988. Sex Roles,24:413-423.
    Braverman, D. G., Good, G. E., Robertson, J. M., O’Neil, J. M., Fitzgerald, L. F., Stevens, M., DeBord, K. A., & Bartels, K. M. (1995). Male Gender Role Conflict:Psychometric Issues and Relations to Psychological Distres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42:3-10.
    Browne, Beverly A. (1998). Gender stereotype in advertising on children’s television in the 1990s:A cross-national analysis.Journal of Advertising,27:83-97.
    Broverman, D. M., Rosenkrantz, P., Vogel, S., Bee, H., &Broverman, I. (1968). Sex-Role Stereotypes and Seal-Concepts In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32(3):287-295.
    Bem, S. L. (1981).Gender Schema Theory:A Cognitive Account of Sex Typing .Psychological Review,88(4):354-364.
    Barry, H., Bacon, H. K., & Child, I. L. (1957).A Cross-Cultural Survey of Some Sex Differences in Socialization.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55:327-332.
    BriStow, J. (1992). Man After Feminism:Sexual Politics Twenty Years on. In D, Porter(Ed). Between Men and Feminism, 71-72.London:
    Routledge.
    Creswell, J. W.(1998).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choosing among five traditions. CA:Sage.
    Christian, H. (1994). The Making of Anti-Sexist Men. London:Routledge.
    Doherty, W. J., Boss, P. G., LaRossa, R., Schumm, W. R., & Steinmetz S.K.(EDS.)(1993).Sourcebook of family theories and methods:A contextual approach. New York:Plenum Press.
    Denzin, N. K.(1989).Interpretive Biography. CA:Sage.
    Edward, H., Thompson, Jr., & Pleck, J. H. (1987). The Structure of Male Role Norms. In Michael S. Kimmel(Ed),Changing Men:New Directions in Research on Men and Masculinity,25-36. CA:Sage.
    Hearn, J., &David H. J. Morgan(1990). Men, Masculinities & Social Theory. In Man, Masculinities & Social Theory. London:Unwin Hyman.
    Kimmel, M. S. (1987). Rethinking”Masculinity”:New Directions in Research. In Michael S. Kimmel(Ed),Changing Men:New Directions in Research on Men and Masculinity,9-24. CA:Sage.
    Messner, M. (1987). The Life of a Man’s Seasons:Male Identity in the Life Course of TheJock. In Michael S. Kimmel(Ed),Changing Men:New Directions in Research on Men and Masculinity,53-68. CA:Sage.
    Pomerleau, A., Bolduc, D., Malcuit, G., & Cossette, L. (1990). Pink or Blue:Environmental Gender Stereotypes in the first Two Years of Life. Sex Role,22:359-367.
    Palkovitz, R. (1984). Parental Attitudes and Fathers’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5-Month-Old Infant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054-
    1060.
    Russell, G. (1978). The Father Role and Its Relation to Masculinity, Femininity, and Androgyny. Child Development,49:1174-1181.
    Riessman, C. K. (1993). Narrative Analysis. CA:Sage.
    Shapiro, L.(2001).Guns and dolls.(cover story).Newsweek,115(22):
    56-62.
    Tierney, W. G.(2000).Understanding,courage:life story and the postmodern challege. In Denzin,N.K.& Lincoln,Y.S.(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537-553.CA:Sag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