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江鷹敏 |
---|---|
論文名稱: |
台北市國民中學總務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謝文全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3 |
中文關鍵詞: | 總務人員 、工作壓力 、工作壓力來源 、壓力因應方式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2 下載:4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北市國民中學總務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研究臺北市國民中學總務人員工作壓力的程度、壓力來源與工作壓力的因應方式。
本研究所採取的研究方法是文獻分析與量化研究,以問卷調查與焦點訪談方式對臺北市國民中學總務人員進行普查研究,並綜合文獻分析與訪談結果,以瞭解臺北市國民中學總務人員實際的工作壓力程度、工作壓力來源與因應方式情形。
本研究所得結論為:
一、 臺北市國民中學總務人員工作壓力程度屬於中等程度。
二、 臺北市不同背景的國中總務人員工作壓力程度的差異呈現大同小異的情形。即工作壓力均為中等程度,惟仍有個別差異情形。
三、 臺北市國民中學總務人員工作壓力的來源以工作負荷、認知衝突、專業知能不足及上級壓力等四種為主要壓力來源。
四、 臺北市國民中學總務人員最常使用的壓力因應方式以尋求支持、問題解決及情緒調適等三種為主。
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下列建議:
一、對總務人員的建議:1.認識工作壓力的特性,學習有效的壓力因應方式。2.加強資訊能力學習簡化及管理作業程序。
二、對總務主任的建議:1.增進辦公室良好氣氛。2.充實總務專業知能,協助總務人員在職訓練、提升專業形象。3.確立組長與幹事之權責分明,落實代理制度並能適才適用。4.加強工友專業智能訓練。
三、對教育行政主管的建議:1.修定法令,合理配置人力,確立權責分明的有效總務行政。2.設置事務組副組長制度,穩定人事及庶務經驗傳承。3.成立學校聯合營繕工程專責機構。4.成立人力委外資源中心。
關鍵字:總務人員、工作壓力、工作壓力來源、壓力因應方式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任晟蓀(2000)。學校行政實務:處室篇。台北:五南。
江鴻鈞(1994)。臺灣省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行政院(2005)。事物管理手冊。http://www.ey.gov.tw/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3)。政府採購法令彙編。臺北市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何福田、蔡英士(1990)。國中總務主任職責之研究。人文學報,14, 61-73。
吳心怡(1998)。企業再造下的人力資源管理變革。http://ingrad.mgt.ncu.edu.tw/ anita/bpt.htm/
吳宗立(1997)。國中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及因應應策略之研究。國教學報,8,99-133。
吳明順(2001)。國民中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吳俊瑩(2001)。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學校營繕工程實務工作知能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國江(1996)。總務工作經驗談。高市文教,11,68-74。
吳國江(1998)。淺談學校營建工程。高市文教,63,72-78。
吳清山(1992)。學校行政。台北:心理。
吳淑琪(2000)。雲嘉南地區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角色期望、角色踐行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榮福(2001)。台南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法務部(2004)。國民教育法暨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Scripts/SimpleQ.asp?rb=lname&K1=國民教育法
李仁德(2000)。學校總務工作之未來與趨勢。師說,85,5-9。
李文玉(1994)。淺談國小總務處組長之任用。竹市文教, 10,17-20。
周立勳(1986)。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林秀靜(1998)。國中資優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幸台(1986)。國民中學輔導人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台灣教育學院學報,9,205-238。
林昭男(2000)。國小初任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林純文(1996)。國民小學組織氣氛、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淑芬(2000)。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逸舒(2003)。論科技大學總務工作的挑戰與願景發展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6,53-56。
林耀欽(2001)。淺談總務行政管理。今日合庫,90(9),55-59。
林靈宏譯(1992)。 Woodman, R. W.著。組織行為學。台北:五南。
侯望倫(1984)。工作壓力的實徵研究─組織氣候,角色特性,人格特質與壓力症狀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定富(2002)。政府採購法實行後國立大學校院採購人員業務認知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明輝(1999)。學校組織的變革與因應。台北:五南。
張瑞芬(1989)。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戚立(1991)。如何做好工職學校總務工作。工業職業教育雙月刊,10,(2),37-38.
陳青勇(2000)。國民小學兼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恆山(2001)。國民中學總務人員工作內容與困擾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湯孝彬(1994)。學校經營與總務工作。台灣教育 83(8),31-32。
黃宗顯(1986)。國民小學校長工作壓力與行政決定合理性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國軒(2000)。我國高級職業學校總務主任職責、專業素養與專業態度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黃義良(1998)。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葉兆祺(1999)。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葉龍源(1998)。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熊智銳(1997)。國民小學總務行政。台北:五南。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1)。中等學校教育法令彙編。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編印。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2)。臺北市各級學校總務工作參考手冊。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編印。
趙傑夫(1987)。我國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潘正德譯(1995)。Greenberg, J. S.著。壓力管理。台北:心理。
蔡永欽(1984)。國民中學總務行政之研究。台北市。
蔡先口(1985)。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和專業態度關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英士(1989)。國民中學總務主任行政決定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蔡純姿(1997)。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蔡澍勳(2000)。桃園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鄭彩鳳(2002)。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
鄧柑謀(1991)。國民中學訓輔人員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繆敏志(1993)。工作壓力之理論基礎與模式及其管理辦法。中國行政,53,21-45。
謝文全(1989)。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金青(1991)。國民小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程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琇玲(1990)。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譚宇隆(1998)。花蓮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倦怠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階層分析程序。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譚宇隆(2000)。花蓮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倦怠因素之探討。花蓮師院學報,10,145-170。
二、英文部分
Albertson, L. M., & Kagan, D. M. (1987). Occupational st ress among teachers.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21(1), 69-75.
Allison, D. G. (1997). Coping with stress in the principalship. Journal of Education. 35(1), 39-55.
Auerbach, S. M., & Gramling, S. E. (1998). Stress management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NJ: Prentice Hall.
Beck. A. T. (1976). Cognitive therapy and the emotional disorders.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Beehr, T. A., & Newman, J. E. (1978). Job stress, emplo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fact analysis, model,and literature review. Personnel Psychology, 31, 665-680.
Benner, P. E. (1984). Stress and satisfaction on the job. Journal of Personalitve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4), 877-891. New York: Praeger.
Braimoh, D., & Moletsance, R. I. M. (1998). Teachers'job satisfaction as a factor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lesotho schools. Education Today, 48(2), 49-56. York: Longman.
Burke, R. J. &Richardsen, A. M. (1993). Psychological burnout in organizations. In R. T. Golembiewski,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63-297. New York: Marcel Dekker. (Ed. )
Canon, W. B. (1929). Bodily changes in pain,hunger,fear and rave. New York: Appleton.
Carrol, J. F. X. (1980). Staff burnout as form of ecological dysfunction. Contempory Drug Problems, 8, 207-225.
Cohen, F. (1987). Measurement of copying. In S. V. Kasl &C. L. Cooper (Eds.), Stress and health: Issues in research methodolog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Cohen, L., &Felson, M. (1979). Social change and crime rate trends: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4, 588-608.
Cox, T. (1978), Stress. Baltimore: University Park Press.
Dunham, J. (1984). Moderating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 on the stress burnout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9(4), 615-622.
Fineman, S. (1979). A psychosocial model of stres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anagerial unemployment. Human Relation, 32 (4), 323-345.
Fischer, H. J. (1983). A psychoanalytic view of burnout. In B. A. Farber (Ed.), Stress and burnout in the human service professions.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Folkman, S. (1984). Personal control and stress and coping proces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 839-852
Folkman, S., & Lazarus, R. S. (1985). If it changes it must be a process: Study of emotion and coping during three stages of a college examin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 839-852
Greenberg, J. & Baron, R. (1997).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human side of work (6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 J. : Prentice Hall.
Greenberg, J. S. (1996). Comprehensive stress management. Madison: Brown & Benchmark.
Heider, F. (1958).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New York: Wiley.
Hoy, W. K., & Miskel, S. G. (1982).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nd ed. ). New York: Random House.
Jamul, M. (1990). Relationship of job stress and type a behavior to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psychosomatic health problems and turnover motivation. Journal of Human Relations, 43 (8), 727-738.
Kahn, R. L. etal. (1964). Organizational stress: Study in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Kaplan, P. S., & Stein, J. (1984).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Belmont, Calif. : Wadsworth.
Karger, H. J. (1981). Burnout as alienation. Social Service Review, 55, 270-283.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Levo, L. M., & Biggs, P. (1989). Cognitive factors in effectively coping with home/career stress.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therapy: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3(1), 53-68.
Lewinsohn, L. M. et al. (1985). 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depression. In S. Reiss & R. Bootsin (Eds.), Theoretical issues in behavior therapy. Orlando, Florida: Academic Press.
Lowenstein, L. (1991). Teacher stress leading to burnout: Its prevention and cure. Education Today, 41(2), 12-16.
Macheil, D. H. (1981). The relationship of occupational stress to burnout. IL: London House Management Press.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
Mayo, E. (1933). The human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McGrath, J. E. (1970).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stres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Moracco, J., & McFadden, H. (1982). 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Personnel and Guildance Journal, 61, 549-552.
Owens, R. G.(1987). American high school: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 and cultureand their impect on the exercise of leadership by the principa. ERIC, (ed.)208-234.
Parker, D. F., & Decotiis, T. A. (1983). Organization determinants of job stres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6, 126-146.
Randall, S. S. (1985). Definition and conceptualization of stress in organization, In L. Tosi Henry & W. Clay Hamner (Eds.), (1985).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management (4th ed.). Columbus, Ohio: Grid Publishing, Inc., 104-105.
Sacher, E. J. (1990). Disorders of feeling: Affective disease. In S. Kandel(Ed.), Principle of neuroscience (3nd ed.). New York: Elsevier. 718-725.
Selye, H. (1979). The stress concept: Past, and some of its implications. In V. Hamilton & D. M. Warbuton (Eds), Human stress and cognition: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roach.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Selye, H. (1983). The stress concept: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 C. L. Cooper(Ed.), Stress research: Issues for the eightie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Silver, P. F. (1983).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d research. New York: Harper & Row.
Torrance, E. P. (1965). Rewarding creative behavior; experiments in classroom creativity.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White, R. W., & Watt, N. F. (1981). The abnormal personality (5th ed.). New York: Wi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