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淑宜
Wu, Shu-Yi
論文名稱: 少子女化趨勢對國民中小學教師進用制度影響之研究
指導教授: 魯先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1
中文關鍵詞: 少子女化教師進用
英文關鍵詞: the low birth rate, teacher employ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6下載:3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少子女化趨勢對國民中小學教師進用制度影響,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政府部門做為未來規劃國民中小學教師進用制度之參考。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兼採問卷調查法及訪談法,首先以問卷調查法,以全國22縣市政府教育局處國民中小學教師進用制度之承辦人為研究對象,共發出44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4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95%,將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另外,立意抽取4位行政人員進行訪談,包括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縣市政府教育處以及國中及國小。訪談資料謄寫成逐字稿,將訪談的結果,配合相關文獻與問卷調查結果,做交互分析討論。本研究綜合文獻探討與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一、我國婦女總生育率逐年降低,確實已進入少子女化時代,且少子女化趨勢的確已經使得國民中小學教師人力供需失衡,教師人力面臨飽和。
    二、不同縣市及不同教育階段對於少子女化對國民中小學教師進用制度的影響及因應策略看法大致相同。
    三、受少子女化趨勢影響,教師進用制度產生優先次序,包括現職教師的引介聘任優先於新進教師甄選、現職教師中超額教師的安置最具優先性、縣(市)內教師的引介聘任優先於縣(市)外教師的引介聘任、公費師資的分發派任優先於新進教師的甄選聘任。
    四、建置全國性的師資供需評估系統可確實掌握教師供需及流動情形,並可做為教師進用制度規劃之參考準據。
    五、少子女化趨勢下,偏遠地區教師流動性高,現職教師不願調入,已使得偏遠地區進用教師更為困難。
    六、提高教師員額編制數確實可提升教師需求量,透過合理提高教師編制可避免產生超額教師,亦可適時進用儲備教師,以達成精緻國教的目的。
    七、聘用代理代課教師確實有助於學校員額控管,維持學校教師人力彈性化,透過規劃代理代課教師激勵機制,可使優秀教師繼續留在教育現場服務。
    八、公費師資可穩定偏鄉教師人力需求,透過提高公費師資分發派任時間上的效益性,以及辦理教學碩士專班,確實可提高公費師資派任的效益性,並提升教師素質。
    九、強化不適任教師的輔導及淘汰機制,確實可活化教師進用,確保教育現場教師人力品質,維護學生受教權。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參考,以及有志於教育研究的同仁繼續深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low birth rate on the teacher employment system in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 Base o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research, propose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planning of teacher employment system for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achieve the above-mentioned research purposes, the study employe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for this topic. First,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has been taken on these samplings. The samplings for this study included sponsors for teacher employment system from 2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 local government. The research handed out 44 questionnaires, among which there were 42 questionnaires valid with the availability rate of 95%. With regard to the data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were used. Moreover, interview with four administrators who are served in Ministry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 local government,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interviews were cross-referenced with relating literary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ccording to findings of the study, conclusions are synthesized as follows:
    1.The birth rate is going to decrease year by year in our country which shows the low fertility is coming inde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low birth rate has indeed resulted in the imbalance of teacher supply and demand in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manpower reached saturation.
    2.There h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within each city and different level of education about the effects and strategy of the low birth rate on the teacher employment system in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
    3.Teacher employment system was impacted by the trend of descending birth rate and result in the following phenomenon: The priority of transfer plan for these teachers who now served in the school is higher than teacher selection; The highest priority with the arrangement of surplus teachers; The priority of teacher assignment within city is higher than cross city ; The priority of the government paid teacher is higher than teacher selection.
    4.To establish global system of teacher manpower evaluation to control and monitor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 This system also can be taken as the reference of teacher employment institution planning
    5.The descending of birth rate resulted in high turnover rate of these teachers who served in suburbs and also made a worse situation to hire a teacher.
    6.Increasing the teacher membership of organization reform can raise the demand of teacher manpower and avoid the surplus teacher producing. Besides, this method can also be applied to the reserved teacher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our education.
    7.To hire a substitute teacher is helpful for the employee resource control indeed. Keep the flexibility of human power and set up the reward system for substitute teacher planning can keep the excellent teachers in the service now.
    8.The government paid teacher can make the human requirement in suburbs be more stable, by shortening assignment period of the government paid teacher and recruiting Master of Education can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9.To enhance the coaching and eliminating system of incompetent teachers can activate the teacher employment system and ensure the good quality for these current teachers to protest students’ education righ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s, and research staff engaged in future related researche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少子女化的意涵與發展趨勢………………………….......…….……..…11 第二節 少子女化與教師人力需求………………………………...…………......…26 第三節 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進用制度實施現況………………...….………….38 第四節 教師人力需求及教師進用制度之相關研究……………………...………7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85 第一節 研究架構………………………………………………………………………………………………………85 第二節 研究對象………………………………………………………………………………………………………86 第三節 研究工具………………………………………………………………………………………………………87 第四節 實施程序………………………………………………………………………………………………………93 第五節 資料處理………………………………………………………………………………………………………95 第六節 研究倫理………………………………………………………………………………………………………9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99 第一節 少子女化對教師進用制度影響之現況與差異情形分析與討論………99 第二節 教師進用制度的因應策略之現況與差異情形分析與討論………………120 第三節 訪談結果分析與討論…………………………………………………………………………………138 第四節 綜合討論………………………………………………………………………………………………………15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63 第一節 結論……………………………………………………………………………………………………………163 第二節 建議……………………………………………………………………………………………………………167 參考文獻………………………………………………………………………………………………………………………173 壹、中文部分 貳、外文部分 附錄…………………………………………………………………………………………………………………………………185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附錄二 問卷專家效度意見彙整 附錄三 信度分析結果摘要表 附錄四 正式問卷

    壹、中文部分
    方炎明、盧榮順(1996)。國民小學師資班的設立與回顧。載於中華民國師範
    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制度的新課題。臺北市:師大書苑。
    內政部(2006)。台灣少子化現象的探討。2009年9月2日,取自http://www.
    ris.gov.tw/ch9/0950512.pdf
    內政部戶政司(2014)。102年出生嬰兒發生數為19萬4,939人 總生育率為1.07。2014年4月30日,取自http://www.ris.gov.tw/news/-/asset_publisher
    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2014)。出生數及粗出生率。2014年03月30日,取自http://www.ris.gov.tw/zh_TW/346
    內政部統計處(2012)。主要國家總生育率。2013年10月30日,取自
    http://sowf.moi.gov.tw/stat/national/list.htm
    王浩博(2006)。少子化對我國教育的影響及因應之道。研習資訊,23(2),119。
    王绍楨、蔡榮貴(1982)。台灣省(含高雄市)七十一至七十六年度國小教師需求量推估研究。嘉義師專學報,12,1-164。
    申慧媛(2004,4月4日)。師範公費生 今年僅41個名額。自由時報,第10版。
    朱良光(2006)。國民小學教師甄選制度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行政院(2011)。中華民國人口政策綱領(100/12/07修正)。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2)。中華民國2012年至2060年人口推估。臺北市:作者。
    伍振鷟、黃士嘉(2002)。臺灣地區師範教育政策之發展(1945-2001)。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頁1-28)。臺北市:學富文化。
    何永福、楊國安(2001)。人力資源策略管理。臺北市:三民。
    何俊青(1998)。真能給國民教育一線生機?對教師甄選的質疑。教育資料文摘,42(3),57-60。
    沈介文、陳銘嘉、徐明儀(2004)。當代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三民。
    沈姍姍(2007)。人口結構變遷趨勢與因應—國際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74,167-181。
    李明書(1994)。從人力需求的觀點探討技職教育因應社會變遷之道。工業教育學刊,18,151-160。
    李居憲(1998)。國民小學實施教師甄選制度之研究。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李真文(2012年6月)。臺灣師資公費制度之歷史沿革初探。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師教育電子報,6。2012年12月31日,取自http://home.ntcu.edu.tw/~TEC/e_paper/e_paper_c.php?SID=49。
    李新鄉(2000)。師範校院公自費生與一般大學教育學程學生就讀滿意度、工作價值觀、教師角色知覺與任教承諾之比較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6,25-59。
    李燕綺(2000)。國中教師選聘過程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慶宗(2002)。國民中學教師甄選制度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祥羲(2003)。我國小學教師甄選成效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吳松林、張明寮(1992)。未來十年各級學校專業輔導人力需求推估之研究。教育部訓育委員會。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吳明隆、涂金堂(2010)。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圖書。
    吳坤壅(2001)。少子化對國民學教育影響與因應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吳柏林、張鈿富、廖敏治(1994)。模糊時間數列與台灣地區中學教師人數需求之預測。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3,29-44。
    吳美連、林俊毅(2001)。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智勝文化出版社。
    吳政原、吳福源(2005)。國小初任教師第一年評鑑指標之建構。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1,119-154。
    吳政達(2002)。教育政策分析-概念、方法與應用。台北:高等教育。
    吳清山(2005)。師資培育發展的困境與突破。研習資訊,22(6),23-29。
    吳清山、林天祐(2002)。人力資源管理。教育資料與研究,47,134。
    吳清山、林天祐(2005)。人口少子化。教育研究月刊,135,155。
    吳清基(1992)。修正師範教育法有利於中小學師資問題的解決。師說,45,37-43。
    吳復新(1996)。人力資源管理。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吳福春(2003)。國中教師甄試相關問題研究—以臺南縣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鐵雄、何榮桂、梁恆正(1992)。八十一至八十四學年度高中教師人力需求推估。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宋慶瑋(2003)。教師甄選的愛恨情仇。師友,436,32-35。
    林立紘(2008)。苗栗縣國民教育階段超額教師處理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相美(2009,5月20日)。國小續減班 教師甄選停辦。自由時報。
    林美雲(2006)。國小超額教師師資運用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海清(2006)。少子化效應對技職教育發展之衝擊與因應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51,32-45。
    林淑華(2012)。少子化趨勢對全國國小師資供需衝擊之研究。國立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麗娟(2005)。台閩地區中小學教師人力需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玉蟾(2007)。澳洲少子化時代之學校裁併調整—個案審視。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4,151-166。
    周哲賢(2008)。台北市國小教師對減班超額壓力及因應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宜蘭縣政府(2013)。宜蘭縣國民中小學暨公立幼兒園教師縣內介聘作業實施要點。府教學字第1020039142號函。2013年10月1日,取自http://glrslaw.e-land.gov.tw/NewsContent.aspx?id=540&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洪欽銘、李龍鑣(1996)。台灣地區高職教師人數需求之灰色預測模式。教育研究資訊,4(3),104-119。
    施宜煌(2005)。少子化趨勢在台灣幼兒教育的因應之道。研習資訊,25(4),105-110。
    祝若穎(2009)。日本高等教育對少子化衝擊的因應及其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6,175-198。
    苗栗縣立興華高中(2008)。苗栗縣97 學年度興華高中等19所國民中學第三次代理教師聯合甄選簡章。2009年10月5日,取自http://163.19.173.10/97third/DOC/苗栗縣97國中第三次代理教師甄選簡章.pdf
    苗栗縣政府(2008a)。苗栗縣97年度國民中小學(含縣立高中國中部)暨附設幼稚園現職教師申請縣內介聘服務作業要點。府教務字第0970064813號函。2009年10月5日,取自http://163.19.163.5/manage/school_inner_list_single.asp?autoid=13821
    苗栗縣政府(2008b)。苗栗縣97學年度國民小學暨附設幼稚園正式及代理教師聯合甄選簡章。
    苗栗縣政府(2009)。苗栗縣98年度國民中小學(含縣立高中國中部)暨附設幼稚園現職教師申請縣內介聘服務作業要點。府教務字第0980072046號函。2009年10月1日,取自http://163.19.163.5/teacher_news/192attachment1.pdf
    苗栗縣政府(2013)。102年臺閩地區公立國民中小學暨幼稚園教師介聘他縣市服務作業要點。2013年9月25日,取自http://tas.kh.edu.tw/announce/a/102.pdf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2007)。教協2007年「資助小學縮班超額教師」登記須知。2009年6月15日,取自http://www.hkptu.org/profright/07-folder.htm
    香港教育統籌局(2007)。2007/08學年資助小學處理過剩教師的安排(教育統籌局通函第24/2007號)。2009年6月15日,取自http://www.hkptu.org.org/profright/embcm07024c.pdf
    范熾文(2006)。學校經營與管理-概念、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
    姜智棟(2004)。國民小學教師甄選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姜禮讓(1984)。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校際流動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耿相曾(1981)。臺灣省68-73學年度國民小學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臺南師專學報,14,1-64。
    馬信行(1992)。我國各級學校師資之預測。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5,63-81。
    高強華(2002)。新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主編),新世紀的教育展望(頁247-264)。高雄:麗山文化。
    高雄市政府(2013)。高雄市立國民中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作業規範。高市教中字第10231114000號函。2013年06月01日,取自http://www.kh.edu.tw/rules/search
    高雄市政府(2011)。高雄市市立國民中小學教師介聘作業要點。高市四維教中字第1025847號函。2013年10月01日,取自http://www.kh.edu.tw/filemanage/upload/59/1030226%E9%AB%98%E9%9B%84%E5%B8%82%E7%AB%8B%E5%9C%8B%E6%B0%91%E4%B8%AD%E5%B0%8F%E5%AD%B8%E6%95%99%E5%B8%AB%E4%BB%8B%E8%81%98%E4%BD%9C%E6%A5%AD%E8%A6%81%E9%BB%9E.pdf
    徐鈺雯(2005)。國小師資供需失衡問題與因應措施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聖堯、楊靜利(2004)。國小教師之供給量與需求量推估:民國92-102學年度。教育與社會研究,7,99-118。
    桃園縣政府(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提報超額教師作業要點。府教創字第0970047397號函。2009年10月2日,取自http://www.tycg.gov.tw/main/law_intro.aspx
    葉子超(2001)。偏遠離島師資問題及改進之道。師友,410,44-4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75)。臺灣省各縣市未來六年國小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64-69學年度)。臺北市:國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莊玉如(2005)。師資培育制度變革與制定過程之分析。教育研究,13,57-68。
    梁金都(2004)。國民小學校長甄選制度改進之研究。臺中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張民杰(2009)。師資培育歷程外一章:一位國中初任代理教師的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1),59-90。
    張民杰、林威志(1999)。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評會設置辦法修正芻議。教育研究資訊,7(3),160-173。
    張明正、李美慧(2001)。臺灣地區人口轉型後之生育趨勢與展望。人口學刊,23,93-112。
    張喬媚(1998)。國小教師甄選制度之研究。臺南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張鈿富、王世英、周文菁(2006)。師資培育的供需問題與平衡機制探討。教育資料集刊,31,139-155。
    張潤書(1990)。行政學。臺北:三民。
    張憲庭(2005)。少子化現象對學校經營管理之衝擊與因應之道。學校行政雙月刊,36,87-93。
    教育部(2006a)。五年精緻國民教育發展方案。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6b)。因應人口結構變遷之教育對策。2009年6月9日,取自http://140.111.34.34/docdb/files/dmaa7a75de10f9.pdf
    教育部(2009)。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方案。2009年10月7日,取自http://www.edu.tw/high-school/law_regulation_list.aspx?site_content_sn=4394
    教育部(2011a)。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甄選作業要點(100/05/03修正)。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1b)。精進師資培育公費生師資養成品質。2011年6月6日,取自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4560
    教育部(2012a)。國民教育階段學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101~116學年度)。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2b)。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101年版)。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2c)。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組織及運作手冊。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2d)。師資培育白皮書-發揚師道、百年樹人。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3a)。中華民國教育統計。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3b)。國民中小學校長主任教師甄選儲訓遷調及介聘辦法(102/07/24修正)。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3c)。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102/08/22修正)。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3d)。師資培育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102/11/05修正)。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 (2014)。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103/05/02修正)。臺北市:作者。
    郭妙霓(2001)。中澳美小學教師遷調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郭明堂(1998)。國民小學實施教師選聘制度之現況與評析。高市文教,64,63-69。
    郭淑芳(2011,3月)。我國師資培育制度回顧與展望。論文發表於銘傳大學舉辦之「建國百年教育政策的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桃園縣。
    陳世昌(2007)。從「鐵飯碗」到「沒飯碗」?談中小學「流浪教師」與「超額」教師之法律問題。律師雜誌,324,52-53。
    陳志杰(2007)。國民中小學新進教師甄選模式採用成因與限制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啟榮(2006)。國小超額教師問題分析。師友,467,25-27。
    陳曼玲(1999,5月15日)。師範公費生由政府分發。中央日報,9版。
    陳智華、孫榮華(2006,4月20日)。公費生904人分發 流浪教師憂。聯合報,C8版。
    陳漢強、朱文雄(1974)。從人口結構推計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增班趨勢及所需培育教師數。教育研究月刊,84,46-51。
    程超澤(1995)。社會人口學。臺北市:五南。
    許禎元(2005a)。教師評審委員會審查功能之探討。師說,187,18-21。
    許禎元(2005b)。中小學教師超額暨介聘問題探究—兼評台北縣政府所屬國民中小學超額教師輔導介聘實施要點。學校行政,38,162-173。
    基隆市政府(2011)。基隆市政府所屬各級學校超額教師介聘他校服務作業實施要點。2012年10月2日,取自http://www.center.kl.edu.tw/v7/eduweb/index.php?func=law&law_id=112
    曹翠英(2003)。論中小學師資培育與素質提升。國民教育,44(1),12-18。
    黃英忠(1995)。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
    黃英忠(1996)。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與應用。人力發展月刊,34,36-45。
    黃昆輝、郭生玉(2004)。教改問題的解決途徑。載於張明輝(主編),教育政策與教育革新(頁3-22)。臺北市:心理。
    黃能堂(2007)。台灣人口結構變遷對技職教育的衝擊與其因應。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4,97-114。
    黃素惠(1994)。我國國小教師需求量之相關研究的探微。教育研究雙月刊,38,21-31。
    黃瑞煥(1982)。臺灣省(含高雄市)七十至七十五學年度國民小學教師需求量推估研究。新竹師專學報,8,466-524。
    黃龍興(1979)。國營事業機構人力規劃之研究—交通部所屬事業之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淑惠(2003)。多變量模糊時間數列模式之應用:以台灣地區國中教師人數之預測為例。教育學刊,21,195-223。
    曾建銘(2013)。公立國民小學國民中學教師超額之法律問題與超額教師之因應策略。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文教法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彭煥勝(2011)。我國小學師資培育政策的百年回顧與前瞻。市北教育學刊,39,79-102。
    新北市政府(2011)。新北市政府所屬國民中小學教師申請介聘他校服務作業要點。2012年10月1日,取自http://eps.ntpc.gov.tw/peolab/other/longterm/1021444160-1.doc
    新北市政府(2013)。新北市政府所屬國民中小學及幼兒園超額教師輔導介聘實施要點。2013年6月1日,取自http://www.tpc.edu.tw/_file/2052/SG/25522/39350.html
    楊思瑞(2009,6月24日)。南縣停辦教師甄選 僅聘專長教師。大紀元。2009年10月7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9/6/24/n2568140.htm
    葉連祺(1997)。我國中小學教師甄選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33,44-64。
    葉錦祥(2003)。公立中小學校教師甄選制度公平性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嘉義縣政府(2012)。嘉義縣國民小學主任教師暨幼稚園教師申請縣內介聘注意事項。2013年10月1日,取自http://www.icjh.cyc.edu.tw
    簡太郎(2007)。台灣人口政策與人口結構變遷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4,1-22。
    簡茂發、劉湘川、葉重新、朱經明、張蘭畹(1989)。臺灣區77至82學年度國小教師需求量之推估研究。臺中師院學報,3,1-54。
    楊佩蓉、張瑞雄(2008,5月)。由日本的少子化對策看臺灣的少子化。論文發表於台灣社會福利學會舉辦之「新世紀社會保障制度的建構與創新:跨時變遷與跨國比較」國際學術研討會,嘉義縣。
    楊國全(1992)。人口數量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分析。北京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45-52。
    彰化縣政府(2013)。彰化縣國民小學暨附設幼兒園超額教師輔導遷調介聘作業要點。府教學字第1020107590號函。2013年6月1日,取自http://education.chcg.gov.tw/files/5_1020418_彰化縣國民小學暨附幼超額教師輔導介聘作業要點1020412.pdf
    臺北市政府(2009,6月5日)。臺北市98學年度將首度停辦市立國民中學教師聯合甄選。2009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a288e0a:1141&theme=&layout=&pressmode=&acc=&pwd=
    臺南市政府(2012)。臺南市立國民中小學暨幼兒園辦理教師介聘甄選分發實施要點。南市教小(ㄧ)字第1010221314號函。2012年10月1日,取自http://law01.tainan.gov.tw/glrsnewsout/NewsContent.aspx?id=357
    閻自安(2002)。學校的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教育研究月刊,98,123-135。
    蓋浙生(1993)。教育經濟與計畫。台北:五南。
    廖宏彬、蘇仲鵬、吳慧敏(2001)。ANFIS理論應用於教師人力需求預測模式之建構。教育與心理研究,24,1-18。
    蔡文正(2006)。師資培育過剩與超額教師問題之探討與建議。屏東教育季刊,28,59-61。
    鄭育霖(2004)。少子化現象在教育上的因應之道--「日本經驗」。臺灣教育,630,14-20。
    蔡銘津(2008)。少子化趨勢對教育體系的衝擊與因應。研習資訊,25(5),101-108。
    賴清標(2004)。師資培育開放十年回顧與前瞻。教育資料與研究,58,17-23。
    賴碧如(2006)。國民中學教師甄選制度研析—以苗栗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薛承泰(2003)。臺灣地區人口特質與趨勢:對社會福利政策的幾個啟示。國家政策季刊,4,1-22。
    鍾俊文(2004)。少子化、人口老化及人口減少的成因、衝擊與對策。臺灣經濟論衡,2(6),11-46。
    鍾德馨(2007)。少子化趨勢對國民教育師資供需影響與對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顏國樑、劉家巖(2010)。國民小學超額教師介聘處理分析及其因應策略。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危機與轉機(頁197-220)。臺北市:五南圖書。
    蘇鈺琦(2003)。國民小學教師甄選現況之調查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蘇榮長(2007)。國民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貳、外文部分
    ACT Government (2006). Tower 2020: Renewing our schools. Retrieved September 21, 2009, from http://www.kaleenhs.act.edu.au/__data/assets/pdf_file/0005/45
    194/KHS_School_Board_Towards_2020_Submission.pdf
    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Employment, Education, Training and Touth Affairs (2001). Demand and suppl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Australia.(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62 375)
    Australian Education Council (1981). The changing patterns of school enrolment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policy and manag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07 195)
    Babbie, E. (1992).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6th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Bruno, J. E. & Doscher, M. L. (1981). Contributing to the harms of racial isolation: Analysis of requests for teacher transfers in a large urban school distric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7(2), 93-108.
    Broughman, S. P. & Rollefson, M. R. (2000). Teacher supply in the United States: Sources of newly hired teachers in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1987-88 to 1993-94. Statistical Analysis Repor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47 176)
    Buchanan, P.J.(2002).The death of the west. New York : St. Martin ’s.
    Byars, L. L. & Rue, L. W. (2003).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7th ed). New York:McGraw-Hill.
    Castetter, W. B. (1996). The human resource function in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Englewood Cliff, N. J: Prentice Hall.
    Courbage, Y. (1999).Economic and political issue of fertility transition in the Arab world: Answer and open questions.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A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20(4), 353-381.
    Depart of Health-Government of Western Australia(2008). Perinatal statistics in western Australia, 2007. Retrieved September 21, 2009, from http://www.health.
    wa.gov.au/ICAM/publications/pubdocs/perinatal_statistics_2007.pdf
    Deschamp, P. A. & Beck, T. M. (1979). Teacher transfers: A survey of teachers’ opinions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period of stay with a low staff-retention rate. Studies in Rural Education No. 2.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86 159)
    Eberts, R. W. (1982). Profile of teacher turnover in New York school districts: 1972-1977. Final report paper I.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39 409)
    Harbison, S. F. & Robinson, W. C. (2002). Policy implication of next world demographic transition. Studies in Family Planning, 33(1), 37-48.
    Joanne, M., Kerry, Y. & Marilyn, M. Q.(1985). Human resources planning, part 1: In the public sector. Personnel, 62(8) ,22-27.
    Loney, P.(1992). Teachers’ duration of placement in three queensland regions: A discussion paper.(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48 195)
    Malcolm, P.(2007).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opul Environ, 28, 204-211.
    Murnane, R. J. (1981). Teacher mobility revisited.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16(1), 3-17.
    Nkomo, S. M. (1998). Strategic planning for human resources: Let’s get started. Long Range Planning, 21(1) , 66-72.
    Office of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1998). School Standards and Framework Act 1998. Retrieved October 2, 2009, from http://www.opsi.gov.uk/acts/acts1998/
    ukpga_19980031_en_1
    Oliver, R. L. (1984). Teacher lateral mobilit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57 208)
    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 (2012). 2012 World Population Data Sheet, Retrieved June 8, 2013, from http://www.prb.org/pdf11/2012population-data-sheet_eng.pdf
    Seyfarth, J. T. (2002). Personnel management for effective schools.(3rd ed). Boston: Allyn & Bacon.
    Shenstone, M.(1998). World population: Why we should pay he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53(3), 554.
    South Austral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Children’s Services (2003). Teacher placement processes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Retrieved September 30, 2009, from http://www.schools.sa.gov.au/HR1/files/links/TCH_Policies_and_
    Procedure.doc
    Tainton, B. E. & Turner, T. J. (1976). Transfer systems: The opinion of Queensland teachers. Evaluation Ser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31 056)
    Unger, J. B., & Molina, G. B.(1999).Educational differences in desired family size and attitudes toward childbearing in Latina women.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A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20(4), 343-351.
    Walker, J. W. (1980).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New York: McGraw -Hill
    William J Clinton. (1998). Message to the congress transmitting the proposed "Class-Size Reduction and Teacher Quality Act of 1998". Weekly Compilation of Presidential Documents. 34(19), 831-832.Washington: White Hous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