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周儁侑 CHOU, CHUNYU |
---|---|
論文名稱: |
德布西第三號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之分析與詮釋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Debussy's Sonate no.3 pour Violon et Piano |
指導教授: | 徐千黛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1 |
中文關鍵詞: | 德布西第三號奏鳴曲 、小提琴與鋼琴 |
英文關鍵詞: | Debussy Sonate no.3, Violon et Piano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46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克勞德.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在西方音樂的發展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無論是獨特的音樂色彩、自由的和聲運用、創新的音響效果等,都讓他的作品在音樂史開創出一種嶄新的風格。德布西晚期寫給小提琴與鋼琴的第三號奏鳴曲(Sonate no.3 pour Violon et Piano, 1916),可說是小提琴的唯一曲目,此時的作曲手法與技巧已發展得相當成熟,樂曲中動機、曲式等各方面的處理也都更加緊密且簡潔。
筆者透過本篇論文,從德布西的生平、性格、創作時代背景、風格演變、以至三個樂章的曲式與詮釋分析來了解此作品,進而對德布西筆下描繪的音樂加以揣摩與思考後,能有更準確且多元的詮釋。
(一)中文書籍
許常惠。《德布西》。台北:希望出版社,1971。
彭宇薰。《藝術跨界詮釋:德布西的象徵、印象與後印象》。台北:原笙國際有限公司,2011。
邵義強。《現代樂派的大師》。台北:錦繡出版社,2000。
陳漢金。《您說是印象派音樂?》。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8。
Holmes, Paul.《偉大作曲家群像-德布西》(Debussy: The Illustrated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 Series)。楊敦惠譯 。台北:智庫文化,1995。
(二)中文學術論文
王研婕。《德布西g小調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之作品研究探討》。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陳右倫。《德布西小提琴奏鳴曲之曲式分析與演奏詮釋》。私立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莊千儀。《德布西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三)外文書籍
Antokoletz, Elliott & Wheeldon, Marianne. Rethinking Debuss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Buxton, David & Lyon, Sue. The Great Composer and Their Music. London: Marshall Cavendish Ltd., 1985.
Lockspeiser, Edward. Debussy: His Life and Mind Volume I 1862-1902. London: Cassell and Co. Ltd., 1962.
Lockspeiser, Edward. Debussy: His Life and Mind Volume II 1902-1918. London: Cassell and Co. Ltd., 1962.
Schmitz, E. Robert. The Piano Works of Claude Debussy.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66
(四)影音資料
Debussy Collection 10: Chamber Music, Performed by Isaac Stern and Alexander Zakin. CD, Sony Masterworks, B006VKKAXU, 2012.
Franck & Debussy: Violin Sonatas and Chausson: Poème, Performed by Chung, Kyung Wha and Lupu, Radu. CD, Decca 460006,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