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頌媖
Hung, Sung-Ying
論文名稱: 活化國中法治教育課程的行動研究-以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認識正義」為藍本
An Action Research of the curriculum to activate law-related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use “Foundations of Democracy : Justice”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劉恆妏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35
中文關鍵詞: 法治教育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活化教學融入式課程
英文關鍵詞: law-related education, Foundations of Democracy, activated teaching, infusion curriculu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6下載:5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透過「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認識正義」與「我國國中公民教科書第四冊」的教材分析,了解兩者的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的差異,並參考與學習他國教材的優點,以設計適合我國國中教學場域的法治教育活化課程,再用行動研究的方式,於課程進行過程中不斷反思與改進教學,並透過教學觀察、課程回饋單、學生訪談、教師訪談等來蒐集研究資料,以探討學生與教師對此次法治教育課程的觀感與評價,而經資料整理與分析後的研究結果如下:

    壹、美國民主基礎系列「認識正義」與我國國中公民教科書第四冊之分析比較
    一、在法治意涵部分,國中公民第四冊較強調刑罰的目的、方式和法條,且呈現方式較為平鋪直述,法律用語也較艱深;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則較重視法律公平性的概念,法治概念的呈現也較為抽象,會採用當地故事作包裝。
    二、在課程設計部分,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採用的是「經驗學習」與「實作」的方式;我國國中公民教科書中的課程設計則偏向知識性的教導。
    三、在教學策略的部分,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重視班級討論式的互動教學、小組討論有爭議性的社會議題、模擬情境和思考工具的應用;國中公民第四冊則著重在教師的講述教學,並輔以練習教學法與新聞時事討論。

    貳、教材比較差異對法治課程的啟示
    一、國中公民教科書可刪減過多的法律專有名詞,並增加法律原則的思考。
    二、國中公民教科書可參考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的經驗學習與實作的課程設計方式,及思考工具、班級討論、有效提問與小組學習等教學策略。
    三、融入式活化課程設計可短期實施也可長期融入,而其限制包含了學生接受度、時間與段考範圍、分組方式等。

    參、學生與教師對活化法治教育課程的觀感與評價
    一、多數學生都表示喜歡小組討論與有參與感的上課方式,並認為分配正義的介紹可幫助了解法律公平正義的意涵,也願意於日常生活中嘗試思考工具,但也有少數學生持相反意見,不喜歡小組討論或是覺得思考工具麻煩。
    二、協同教師認為分配正義概念的融入與教學策略的應用是適當的,但須注意授課節數足夠與否,其並表示願意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融入此種課程。

    而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也對欲融入課程的教學者和從事相關研究者提出建議:

    壹、欲融入與參考「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的建議
    一、若課程時間有限可以與分配正義有關的案例為主
    二、案例討論可多挑選新聞實例或影片以更吸引學生興趣
    三、可先挑選師生互動較佳的班級開始嘗試討論式課程
    四、多關心學生對課程的感受以隨時調整授課方式
    五、可採用課後作業單的方式來節省課堂引導與討論的時間
    六、可尋求更多協同教師加入課程設計
    七、不時提醒學生課本的進度以方便學生對照課本內容
    八、課程投影片應事先用教室設備測試字體與顏色是否適當

    貳、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可嘗試設計七年級或高中學生的活化法治教育課程。
    二、可嘗試增加量化的測驗,如法治教育課程實施的前後測。
    三、可嘗試多安排兩節課左右的模擬情境讓學生練習思考工具的應用,或讓社區資源人士加入和安排課後實作的課程。
    四、可嘗試由導師或是任課教師來實施法治教育課程,並觀察在此情況之下的學生反應。

    Through analyzing“Foundations of Democracy : Justice”and“Taiwanese junior high school civic education Book 4”,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in course design and teaching strategy; further learn from the advantages of foreign resources; design an appropriate activated law-related education for Taiwa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urthermore, through Action Rsearch, teachers may reflect and improve teaching during the course.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data through various forms, such as in-class observation, course work-sheets, student interviews, teacher interviews, to discuss the evaluation and thought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on law-related education. The result after analyzing the data is as follows:
    1.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Foundations of Democracy : Justice”and “Taiwanese junior high school civic education book 4”
    (1)On the concept of law, junior high school civic education Book 4 places more emphasis on the purpose, method and rules of punishment. In addition, it uses a more objective tone with more difficult words. On the contrary,“Foundations of Democracy”places more significance on the concept of fairness in law. In addition, they adopt local stories as an approach to illustrate abstract law concepts.
    (2)When designing courses,“Foundations of Democracy”adopts the methods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and“performance-based curriculum”while the curriculum of Taiwanese junior high school civic education textbooks places emphasis on imparting knowledge.
    (3)When it comes to the difference in teaching strategies,“Foundations of Democracy”puts emphasis on interactive teaching through class discussion, group discussion of controversial social issues, applying role-playing and intellectual tools. On the other hand, junior high school civic education Book 4 places more importance on lectures, and adopting news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as a secondary approach.
    2.Inspiration to law-related courses through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in teaching materials
    (1)Extra specific law terminology in civic education textbook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an be eliminated and increase more pondering upon law principles.
    (2)The textbooks of junior high school civic education can look to“Foundations of Democracy”for reference in designing and carrying out courses, such as intellectual tools, class discussion, efficient inquisition, group learning and other teaching strategies.
    (3)The design of activated infusion curriculum can be executed temporarily or implemented on a regular basis. What's mor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urriculum include students' reactions, time and the range of monthly test, methods of grouping the students, etc.
    3.Evaluation and feeling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on activated law-related education courses
    (1)Most students state that they prefer group discussions and interaction in class and believe that introducing“Distributive Justice”can help them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fair justice in law. Besides, they are also willing to try using intellectual tools in daily life. Yet, there are also a few students who oppose to the idea of group discussion and argue that intellectual tools are quite troublesome.
    (2)Collaborative teacher believe that it is appropriate to use the concept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in the teaching strategy. Nevertheless,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whether there is enough time in class. Moreover, they stated that they are willing to adopt this method step by step.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researcher also provides several advices for teachers attempting to adopt the course and other researchers in similar fields.

    1.Suggestions on infusing“Foundations of Democracy”
    (1)If there is limited time during the course, teachers can mainly use the cases about distributive justice.
    (2)To motivate students, teachers can pick real life cases on everyday news or films for case discussion.
    (3)Pick classes which has better interaction with the teacher to try out discussion courses.
    (4)Show more concern about student's feelings of the course in order to promptly adjust teaching method.
    (5)Adopt after-class worksheets to save time for group discussion in class.
    (6)Seek more collaborative teachers in designing courses.
    (7)Remind students from time to time the chapter they are on to make it easier for students to connect the teaching with the content in textbooks.
    (8)Use the equipment in the classroom beforehand to double check power point slides and see if the font and color is appropriate.
    2.Advice for further research
    (1)Try to design activated law-related education for seven-graders or high school students.
    (2)Try to increase quantitative examinations, such as tes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w-related educational courses.
    (3)Try to arrange about two classes of role playing to practice intellectual tools, or let community members arrange performance-based lessons.
    (4)Try to let homeroom teachers or subject teachers implement law-related education and observe student's reaction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1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法治教育的基本意涵 28 第二節 應用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進行法治教育的相關研究 52 第三節 國中公民教科書法治教育內涵的相關研究 58 第四節 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認識正義」的法治教育內涵 74 第五節 國中公民教科書第四冊的法治教育內涵 88 第六節 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認識正義」與國中公民教科書第四冊之比較 探討 11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設計 115 第二節 研究實施 12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活化法治教育課程的教學過程記錄與省思 135 第二節 學生課程回饋單的整理與分析 176 第三節 學生訪談紀錄的整理與分析 202 第四節 協同研究者的訪談內容之討論 21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236 第二節 建議 254 參考文獻 259 附錄 附錄一 我國近年來政府推動法治教育的政策與活動整理 267 附錄二 活化國中法治教育課程的教學活動設計 270 附錄三 活化國中法治教育課程的教學活動設計-學習單 290 附錄四 教學觀察紀錄表 310 附錄五 教學檢核表 314 附錄六 課程回饋單 318 附錄七 訪談題綱 320 附錄八 法治教育課程投影片 322 表次 表2-1-1 我國政府近年來法治教育政策中的師培與校內外課程整理 46 表2-3-1 法治教育課程目標 60 表2-3-2 具有法治教育內涵的能力指標 61 表2-3-3 具有法治教育內涵的七年級基本內容 62 表2-3-4 具有法治教育內涵的八年級基本內容 64 表2-3-5 具有法治教育內涵的九年級基本內容 66 表2-3-6 2000年翰林版社會公民科教科書與法治教育相關單元 71 表2-3-7 2005年翰林版社會公民科教科書與法治教育相關單元 71 表2-4-1 解決匡正正義問題的思考工具步驟整理 76 表2-4-2 解決程序正義問題的思考工具步驟整理 79 表2-4-3 提問的六種類型 83 表2-5-1 國中公民翰林版第四冊單元名稱 88 表2-5-2 國中公民翰林版第四冊中蘊含的法治意涵 89 表2-5-3 隱含正義概念的能力指標與重大議題 98 表2-5-4 國中公民翰林版第四冊中的教學策略 101 表2-5-5 法治意涵與教學策略的對照 103 表2-5-6 第六單元教學大補帖-網路犯罪舉例 106 表2-5-7 第一單元教學小祕技-法律的位階 106 表2-5-8 第三單元教學小祕技-法條追追追 109 表2-5-9 第四單元教學小祕技-認識行政法規 110 表3-1-1 班級人數分配表 120 表3-1-2 活化國中法治教育課程的教學活動設計 124 表3-2-1 訪談題綱 132 表3-2-2 編碼表 133 表4-2-1 教學方式之問題一統計結果 176 表4-2-2 教學方式之問題二統計結果 178 表4-2-3 教學方式之問題三統計結果 180 表4-2-4 教學方式之問題四統計結果 182 表4-2-5 教學內容之問題五統計結果 185 表4-2-6 教學內容之問題六統計結果 188 表4-2-7 教學內容之問題七統計結果 190 表4-2-8 整體回饋之問題八統計結果 192 表4-3-1 四位受訪學生的基本資料 202 圖次 圖2-4-1 Kolb 之經驗學習循環模式 81 圖2-5-1 第一單元隨堂練習-法律的位階 107 圖2-5-2 第二單元隨堂練習-權利與義務 108 圖3-1-1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圖 116

    一、中文部分
    人本教育基金會(2012)。2012年國中小校園問卷調查報告。2012年11月10日取自網路: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90375。
    于珊等撰(2013)。國民中學社會第四冊(二下)。台南:翰林。
    于珊等撰(2013)。國民中學社會教師手冊第四冊(二下公民篇)。台南:翰林。
    王泰升(2012)。台灣法律史概論。台北:元照。
    王淑鈴(2006)。繪本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民主法治認知及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海南等(2000)。法學入門。台北:元照。
    毛中勻(2003)。國小社會科中法治教育的課程與教學。國教新知,49(4),92-99。
    石元康(2003)。海耶克論自由與法治。載於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主編),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61-94頁)。新北市:桂冠。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2011)。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台北:五南。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2012)。關於民間司改會。2012年12月10日取自網路:http://www.jrf.org.tw/newjrf/index_new.asp。
    李宗薇(1996)。國小民主法治教育之課程內涵與課程實施之研究。台北師院學報,9,19-52。
    李宗薇(2000)。國人法治觀念認知程度之調查研究。台北:法務部保護司。
    李惠宗(1999)。權力分立與基本權保障。台北:韋伯文化。
    吳德美(1983)。現階段我國法治教育之研究:國中、高中公民課本之內容分析。
    東方雜誌,17(4),43-48。
    吳奕璇(2007)。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法治教育之內容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美品(2009)。我國國中法律教育課程內涵之研究-公民科教科書法律內容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清山(2010)。活化課程與活化學習。師友月刊,516,52-57。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1)。行動硏究:生活實踐家的硏究錦囊。嘉義:濤石。
    周天瑋(1998)。蘇格拉底與孟子的虛擬對話─建構法治理想國。台北:天下文化。
    周怡君(2009)。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法治教育之內容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社會學習領域碩士班碩士論文。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林子儀(2000)。司法與人權保障。載於時報文教基金會主編:邁向公與義的社會(上),283-298。台北:時報文教基金會。
    林佳範(2000)。「法治教育」或「教育與法治」-從教師管教行為淺談法治教育之言教與身教。公民訓育學報,9,201-218。
    林佳範(2002)。論人權理念與教改理念的一致性─從法治教育的言教與身教說起。台灣教育,611,35-45。
    林佳範(2003)。論我國法治教育的問題與發展─從法治理念的傳統與現代說起。律師雜誌,281,24-37。
    林佳範(2006)。論「寓教於禁」的法治教育觀與處罰之教育性意涵。全國律師月刊,6,24-32。
    林佳範(講者)(2008,7月)。Law-related education in Taiwan【電視節目】。台北市:台灣宏觀電視。
    林佳範(2012)。從人權教育論「活化」與「有效」的教學。2012年12月21日取自網路:http://cve.ntnu.edu.tw/blog/11/288。
    林火旺(1994)。當前我國公民道德教育的一些看法。人文及社會學科通訊,5(2),11-17。
    林孟皇、林叡智(1998)。談國小法治教育之推展。研習資訊,15(5),64-87。
    林毓生(1989)。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台北:聯經。
    林毓生(1993)。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
    林秀珍(1994)。約翰˙洛爾斯的正義理論初探。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4(5),189-198。
    林麗珊(2005)。羅爾斯的正義理論與倫理教育。執法新知論衡,1(1),45-54。
    林之婷(2010)。法治教育於八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實施之行動研究-以案例教學法為方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
    文。
    林佳音(2000)。我國中學法治教育課程內容的理論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法治教育資訊網(2012)。基金會簡介。2012年12月20日取自網路:http://www.lre.org.tw /newlre/intro.asp。
    法務部(2012)。法治教育營資料。2012年11月16日取自網路:http://www.moj.gov.tw/mp001.html。
    財團法人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等編譯(2012)。《民主基礎系列叢書-認識正義》少年版。台北:五南。
    財團法人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等編譯(2012)。《民主基礎系列少年版》教師手冊。台北:五南。
    翁國彥(2004)。由法律文化觀點檢討台灣的法治教育。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翁國彥(2006)。由法律文化觀點檢討台灣的法治教育。全國律師月刊,6,4-23。
    翁俊生(2009)。體驗學習取向法治教育課程實踐之研究-以美國「民主基礎系列叢書」少年版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高廣孚(1991)。論民主法治教育。臺灣教育,485,1-8。
    高涌誠(2003)。法治教育向下扎根。律師雜誌,281,2-4。
    徐振雄(2005)。法治視野下的正義理論。台北:洪葉文化。
    徐振雄(2008)。憲法學導論。新北市: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徐敏雄(2008)。融入式課程設計的操作策略-以社區大學為例。當代教育研究,16(3),59-95。
    徐敏韶(2008)。法治教育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法治知識與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許育典(2002)。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許育典、翁國彥(2005a)。法治教育在臺灣的建構與實踐(上)。政大法學評論,85,133-170。
    許育典、翁國彥(2005b)。法治教育在臺灣的建構與實踐(下)。政大法學評論,86,1-48。
    許育典(2010)。法治教育在台灣中小學的實踐與檢討。載於湯德宗、鍾騏(編),2010 兩岸四地法律發展(下冊)—法學教育與法治教育。台北:中央研究院。
    許瑞軒(2011)。應用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進行國小高年級學童法治教育之研究-以桃園縣某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陳新民(1999)。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冊)。台北:元照。
    陳新民(2001)。法治國家論。台北:學林。
    陳慈陽(2005)。憲法學。台北:元照。
    陳朝陽(1997)。法治教育的精神與教學。研習資訊,14(4),8-15。
    陳彥廷(2012)。國(初)中公民教科書法治教育內涵之演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陳義彥、蘇永欽(1997)。法治認知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從人民的守法行為探討。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4-2414-HOO4-030B2),未出版。
    陳嘉陽(2012)。教育概論。台中: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陳柏齡譯,Paul Vinogradoff原著(1980)。法的常識。台北:協志。
    莊世同(2006)。人文精神、守法意識與法治教育。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5,89-130。
    教育部(2008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2012年11月21日取自網路:http://www.edu.tw/。
    教育部(2008b)。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公民與社會」課程綱要。2013年5月31日取自網路:http://web.ylsh.ilc.edu.tw/course/overview/06.pdf。
    教育部(2012)。加強學校法治教育計劃。2012年11月21日取自網路:
    http://www.edu.tw/。
    張樹倫(1998)。加強憲法教育落實民主法治。台灣教育,568,17-23。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澤平(2003)。日本法教育之旅。律師雜誌,281:50-59。
    黃榮村、賴惠德(1997)。各級學校法律教育之檢討。律師雜誌,210,41-47。
    黃旭田(2003)。台灣地區中小學法治教育之現況與展望。律師雜誌,281,38-49。
    黃旭田(2009)。法治教育在台灣的發展-從學校到社會的無限可能性。2012年11月16日取自:http://www.lre.org.tw/newlre/RTE/myform_detail.asp?id= 2621。
    黃國峰(2004)。人權法治教育理念之探究-從美國公民教育中心的民主基礎系列教材說起。學生輔導,95,105-115。
    黃國峰(2009)。國小學生法治概念認知與態度形塑之教學研究─從美國公民教育中心民主基礎系列教材的觀點談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
    黃錦堂(2000)。自由權保障之實質論證檢討─以德國基本權衝突判決功為初步探討。載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189-234。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黃惟饒(1991)。國民中學新編公民與道德教材中法治教育內涵探微。訓育研究,129(4),14-18。
    黃琇屏(1995)。國民中學公民科法律教科書內涵分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政傑(2005)。課程改革新論:教育現場虛實探就。台北:冠學。
    曾威凱(2002)。看見「人」的存在—司改會執行長王時思談法治教育。人本教育札記,153,78-81。
    鄧毓浩(2011)。百年來我國國(初)中公民教科書的演變發展。論文發表於國家教育研究院舉辦的教科書百年演進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鄧正來(1997)。自由秩序原理。北京:三聯書店。
    蔡姿娟(1998)。民主社會轉型下的法治教育。高市文教,63,38-40。
    蔡慧雯(2005)。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法治教育課程內涵探討:以康軒版第四冊第三本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6),36-51。
    劉昊州(2007)。民主與法治的出路。台北:商鼎。
    劉智能(2009)。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民主法治教育之內容分析。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鄭增財(2006)。行動硏究原理與實務。台北:五南。
    謝國村(2002)。民主法治教育。師友月刊,416,57-59。
    蕭妙香(1997)。我國國民小學法治教育之研究:課程設計與教材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瞿同祖(1994)。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書局。
    羅寶鳳、白亦方(2002)。經驗學習理論在九年一貫課程教學策略上的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5(4),89-106。
    蘇俊雄(1993)。法治政治。台北:正中書局。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2003). Essentials of Law-Related Education: 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 & Policymakers.Chicago, IL: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Fox, J. W., Minor, K. I. & Wells, J. B. (1997). Three Face of Law-Related Education: Toward A Clarification of Definition. In D. Williamson, K. I. Minor & J. W. Fox (Ed.), Law-Related Education and Juvenile Justice: Promoting Citizenship Among Juvenile Offenders, (pp.16-27). Springfield: CHARLES C THOMAS.
    Feinstein, S. & Wood, W. R. (1995). History of law-related education. Report No.141. Clark Vermillion: South Dakota Universit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01163)
    Fuller, Lon L. (1969). The Morality of Law.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revised edition.
    Hayek, F. A. (1960).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art, H. L. A. (1994). The Concept of Law.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e.
    Kemmis, S. and McTaggart, R. (1982). 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r. Austral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Laughlin, M. A., & Engleson, D. C. (1982). Infusing curricula with energy education: Wisconsin’s approach. Indiana Social Studies Quarterly, 33(3), 50-55.
    Raz, J. (1979). The authority of law: Essays on law and morali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abin, G. H. (1973). 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eory. Indiana University.
    Solum, L. B. (1994). Equity and the rule of law. In Ian Shapiro (Ed), The rule of law, (pp.120-147).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Tremblay, L. B. (1997). The rule of law, justice, and interpretation.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Van Cleaf, David W. (1991). Action in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Boston: Allyn & Baco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