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雅敏
論文名稱: 日本偶像劇行銷宣傳研究
指導教授: 關尚仁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1
中文關鍵詞: 日本偶像劇行銷購片策略排檔策略宣傳策略收視意願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17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目的在剖析國內不同性質電視頻道的日本偶像劇行銷策略,並探討日本偶像劇行銷策略與目標觀眾收視意願的關聯性。因為國內自一九九一底年衛視中文台引進日本趨勢劇,形成一股日本偶像劇流行風潮,至今年已邁入第十一年,雖然近一、二年來,日本偶像劇在台灣的播映情況與收視率不復早期的熱烈盛況,但整體而言,播映日本偶像劇的電視頻道仍相當多,因為日本偶像劇在台灣已形成一種特定的節目類型,培養出固定的收視群,為爭食此區隔市場,業者之間的競爭仍然激烈,所以本研究認為有必要針對日本偶像劇行銷策略與目標觀眾收視意願的關聯性進行研究,以了解電視頻道所運用的行銷策略是否達到吸引目標觀眾收視的目的,又觀眾回饋是否會影響其行銷策略的擬定。
    基於本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二大主要研究問題:
    一、不同性質的電視頻道(日本節目頻道與綜合性頻道)如何針對「日本偶像劇」這個區隔市場的目標觀眾,規劃出日本偶像劇行銷策略(購片策略、排檔策略、宣傳策略)。
    二、日本偶像劇行銷策略是否會影響目標觀眾收視意願,以及觀眾回饋是否也會影響日本偶像劇行銷策略的擬定。
    本研究採用的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為:針對日本偶像劇電視預告進行內容分析,針對節目表、刊登在其他媒體的廣告及電視頻道網站資料等進行文件分析,再針對電視頻道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深度訪談,從中歸納出日本偶像劇行銷策略,並進行觀眾焦點團體討論,以獲得行銷策略對觀眾收視日本偶像劇意願影響之相關資料。最後,綜合上述研究所得資料,進行分析與比較,以釐清行銷策略與目標觀眾收視日本偶像劇意願之關聯性。
    針對研究問題,本研究發現日本偶像劇的購片考量因素與過去研究結果相符,但現今的購片策略思考範圍較過去廣泛,除了戲劇本身的考量外,還加入了未來播映時可能的排檔策略與宣傳策略之考量;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解讀此現象,卻是日本偶像劇的購片、排檔與宣傳,均籠罩在日本趨勢劇的產銷思維之下,加深了對來源電視台的依附關係,逐漸失去自主性。此外,日本節目頻道為確保穩定片源,而與日本不同的電視台長期合作,因而形成不同的日本偶像劇風格,從目標觀眾中區隔出屬於自己的市場,然而此種因合作關係、依附著來源風格而形成的節目風格並不穩定,會隨著合作關係的變化而消失。但日本節目頻道因為長期經營此區隔市場,播映時段穩定且定期購買新片播映,已在日本偶像劇收視群心目中建立起固定的品牌形象,成為收視時的首選頻道。而國內播映的日本偶像劇仍以浪漫愛情喜劇為主流,但由於日本趨勢劇主題已走向多元化,國內也可以看到一些不以探討愛情為主軸的日本偶像劇,滿足不同觀眾的口味需求。
    在排檔策略的分析上,節目編排的考量因素與文獻符合,但由於購片策略的變化,現在的排檔策略除了傳統的考量因素外,會依循著購片策略的思考來與宣傳策略互相配合。此外,基於收視率、廣告業務及片源安全存量等考量,日本偶像劇的排檔策略走向精緻化、重質不重量;並考量目標觀眾的坐息時間、國內觀眾的戲劇節目收視習慣,且在時段安排上儘量不採用「硬碰硬策略」,避免互相殘殺、刮食有限的目標觀眾群,使得國內日本偶像劇的播映市場趨於穩定。
    在宣傳策略的分析上,發現包括:
    一、宣傳策略走向多元化,但仍以在自己的頻道做廣告與發公關稿給平面媒體為主,而異業結合、共同宣傳已成為宣傳策略的主流思考,因為在媒體發達、訊息爆炸的時代,唯有如此才能爭取更多露出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宣傳效果。
    二、多元化的宣傳策略雖然可以增加訊息露出、觸達目標觀眾的機會,然而,影響觀眾收視意願的主要關鍵還是在影片的「劇情」、「卡司」;此外,影片的正面口碑、主題曲/配樂對觀眾的收視意願也具有加分效果,所以,宣傳策略雖然不會直接影響收視意願,但具有告知、增加、強化印象的效果。
    三、在電視宣傳廣告的製作上,日本節目頻道投入的資源較綜合性頻道多,而資源的分配,主要投注在當年度出品的首播新片及各檔影片的上片前預告;廣告製作上,最常運用的元素包括有男女主角畫面的劇情片段、主題曲與配樂、中文旁白與字幕,廣告長度以三十秒居多,多數觀眾認為呈現出來的廣告還不錯,但日本原版廣告較國內電視頻道自製的廣告精緻、具吸引力。
    四、運用「下集預告」作為收場廣告,對於吸引觀眾繼續收視有實質效果,但部份影片受限於購片合約,無法運用此種節目促銷方式,對此,電視頻道可以在影片播映期間,製作一系列以劇情片段為主要畫面的上片期間預告,以彌補無法運用下集預告作為收場廣告的缺憾。
    五、在網際網路中的宣傳,以各電視頻道網站而言,日本節目頻道對於日本偶像劇網頁的設計與經營較綜合性頻道用心,但整體而言,多數電視頻道網站中的日本偶像劇相關資訊均不夠豐富,無法滿足習慣以網路作為節目資訊來源管道的觀眾,使他們轉而尋求其他網路資訊來源管道,因此,各電視頻道應加強其日本偶像劇網頁的設計與資訊,以吸引觀眾上網使用,達到建置網站的目的與功能。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範圍…………5 第四節 名詞定義…………………………………………6 第五節 研究流程….………………………………………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日本偶像劇相關研究及成果……………………………9 第二節 電視媒體行銷相關學理與研究……………………………20 第三章 研究設計……………………………………………………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39 第二節 研究問題……………………………...………………40 第三節 研究方法…………………………………………………41 一 研究對象…………………………………………………42 二 研究工具…………………………………………………49 第四章 研究發現…………………………………………………69 第一節 日本偶像劇節目行銷策略……………………………69 一 購片策略………………………………………………………69 二 排檔策略…………………………………………………………82 三 宣傳策略…………………………………………………………93 第二節 日本偶像劇行銷策略與觀眾收視意願之關聯性…………12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51 第一節 研究結論…………………………………151 一 購片策略vs.目標觀眾收視意願……………………151 二 排檔策略vs.目標觀眾收視意願…………………………156 三 購片策略vs.目標觀眾收視意願………………………160 第二節 研究檢討與未來研究建議………………………………165 參考書目…………………………………………………………168 附錄………………………………………………………………173 附錄一 內容分析表格………………………………………173 附錄二 內容分析結果…………………………………………175 附錄三 緯來日本台深度訪談題綱………………………………182 附錄四 JET日本台深度訪談題網……………………………184 附錄五 焦點團體討論召募公告………………………………186 附錄六 焦點團體討論報名者參加資格過濾問題…………187 附錄七 焦點團體討論前測問卷……………………………188 附錄八 焦點團體討論題綱……………………………………189 附錄九 國內各電視頻道2002年1月至10月日本偶像劇節目表…191

    中文部分
    小葉(2001)。《看日劇,你的人生更美麗》。台北:時報文化。
    王幸慧(1999)。《日劇、網路、迷:以中央情報局BBS站上的日劇迷為 分析焦點》。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俊強(2001)。《運動頻道節目之播映考量因素研究-以緯來體育台為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敏如、何瑞芳、陳佳蓉(1999)。〈觀中腦海中的日劇圖像:日劇迷與非日劇迷之比較〉,「一九九九年中華傳播學會研討會」論文。台北:木柵。
    行政院新聞局(2001)。《九十年度有線電視業者服務品質及收視滿意度調查綜合比較分析》。
    江聰明(2002月11月18日)。〈吳健強任超視總經理〉,《聯合報》,第二十八版。
    李丁讚、陳兆勇(1998)。〈衛星電視台與國族想像:以衛視中文台的日劇為觀察對象〉,《新聞學研究》,56:9-34。
    李天任、藍莘譯(1998)。《大眾媒體研究》。台北:亞太。(原書Roger D. Wimmer & Joseph R. Dominick ﹝1991﹞.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USA : Wadsworth Publishing)
    李秀珠(1996)。〈衛星電視的節目規劃〉,《廣播與電視》,2(3):35-58。
    周岳曇(2002)。《台灣有線電視頻道外國節目之經營策略與現況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庭萱(1997)。《衛星電視本土西片頻道之行銷策略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岩淵功一(1998)。〈日本文化在臺灣--全球本土化與現代性的「芳香」〉,《當代》,125:14-39。
    林瑞端(2001)。《媒介、消費與認同:台灣青少年收看日本偶像劇之效果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慧純(2001)。《台中市青少年收看日本偶像劇市場區隔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賢智(1995):有效的電視節目促銷方式,廣告雜誌,50期,頁115-116。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唐玉書(2000)。《民視行銷策略研究之初探:以戲劇節目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景民編譯(2000)。《策略行銷管理》。台北:華泰。(原書 David A. Aaker ﹝1999﹞.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5th ed.). USA : John Wiley & Sons )
    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1998)。《電視收視行為研究調查報告》。
    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1999)。《電視收視行為研究調查報告》。
    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2000)。《電視收視行為研究調查報告》。
    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2001)。《電視收視行為研究調查報告》。
    張馨文(1993)。〈國內電視台節目行銷策略之分析〉,《廣播與電視》,1(2):117-141。
    陳光榮譯(2000)。《行銷研究》。台北:學富文化。(原書 V. Kumar, David, A. Aaker, & George S. Day.﹝1999﹞. Essentials of Marketing Research (6th ed.). New York : John Wliey & Sons)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孝凡(2001年4月20日)。〈學生最愛哈日 主婦愛"韓"流〉,《中國時報》,第二十六版。
    陳芸芸譯(2000)。《電視與社會》。台北:韋伯文化。(原書:Nichols A.﹝1996﹞. Television and Society. Polity Press)
    陳炳宏、鍾起惠(1999)。〈公共電視新聞性節目編排策略之研究--節目類型與收視率研究結構之觀點〉,《廣播與電視》。14:63-87。
    曾維瑜(2001)。《閱讀日本偶像劇:東京愛情故事文本及蕾娜塔報導使用者》。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建三譯(1993)。《媒介經濟學》。台北:遠流。(原書 Robert G. Picard﹝1989﹞. Media economics : concepts and issues USA : Sage Publication)
    黃俊英(1986)。〈市民就是『顧客』--行銷觀念與市政建設〉,《研考月刊》,112:53-60。
    黃新生(1995)。《電視媒介管理》。台北:廣電基金。
    黃葳葳(1996)。〈有線電視節目規劃策略〉,《新聞鏡周刊》,391:36。
    黃德琪(2001)。〈2000年有線電視頻道收視分析〉,《廣告雜誌》,120:94-98。
    葉文忠(2002)。《台灣引進外國戲劇節目經營策略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欣穎、陳菩貞(2000)。〈從日本偶像劇的風行看台灣青少年的文化認同〉,「二○○○年中華傳播學會研討會」論文。台北:木柵。
    楊凌郡(1996)。《台灣衛星電視產業經營特質與頻道業者國際化之研究》。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起鳳(2001年4月20日)。〈台灣人最哈什麼劇〉,《星報》,第八版。
    雷倩(1991)。〈電視的未來與觀眾研究(上)〉,《動腦》,180:27-31。
    雷倩(1991)。〈電視的未來與觀眾研究(下)〉,《動腦》,181:28-33。
    趙培華(2000)。《台灣青少年對日本偶像劇的觀看、解讀與消費》。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幼琍(1994)。《好節目之認定與電視時段之分配》。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劉現成(1999)。〈台灣影視產業的概況〉,李天鐸、劉現成(編著)《亞太媒體圖誌》,頁377-411。台北:亞太。
    蔡念中(1996)。〈電視節目與廣告管理〉,蔡念中、張宏源、莊克仁(著)《傳播媒介經營與管理》,頁207-228。台北:亞太。
    蔡秀玲(2000)。《無線電視台八點檔連續劇行銷研究-以「台灣廖添丁」「還珠格格 二」、「土地公傳奇」、「狀元親家」為研究對象 》。政治大學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章富(1994)。《電視節目設計研究》。國立藝專廣播電視學會。台北:北星。
    鍾起惠(1995)。《多頻道環境觀眾收視行為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簡文欣(1996)。《亞太華語影視節目市場政治經濟分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慧雯(1996)。《台灣進口日本影視產品之歷史分析:1945~1996》。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關尚仁(1992)。〈節目策略研究初探〉,《廣播與電視》,1:15-33。
    關尚仁(1994)。《電視事業節目品質管理研究報告》。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蘇宇玲(1999)。《虛構的敘事/想像的真實:日本偶像劇的流行文化解讀》。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蘅、陳雪雲(1996)。《全球化下台北市青少年收看電視節目的分析》。「一九九六年中華傳播學會研討會」論文。台北:木柵。
    英文部分
    Armstrong, G., & Kotler, P. (1999). Marketing: An Introduction (5th ed.). USA : Prentice-Hall.
    Berg, B. L.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 (3rd ed.). Needham Heiqhts, MA : Allyn Bacon.
    Calder, B. J. (1977). Focus Groups and the Nature of Qualitative Market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4(3), 353-364.
    Carroll, R. L. & Daviw, D. M. (1993). Electronic Media Programming: Strategies and Decision Marking. USA : McGraw-Hill.
    Czaech-Beckerman, E. S. (1991). Managing Electronic Media. Landon: Focal Press.
    Eastman, S. T. & Ferguson, D. A. (1997). Broadcast/Cable Programming: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5th ed.). Belmont, CA :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Eastman, S. T., Head, S. W. & Klein, L. (1989). Broadcast/Cable Programming: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3rd ed.). Belmont, CA : Wadsworth Publishing.
    Hilliard, R. (1989). Television Station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Boston : Focal Press.
    Ishii, K., Su, H., & Watanabe, S. (1999). Japan and U.S. program in Taiwan: New patterns in Taiwanese television, Journal of Boar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3(3), 416-431.
    Matelski, M. J. (1989). Broadcasting Programming and Promotions Worktext. Boston : Focal Press.
    Morgan, D. (1988). Focus Groups as Qualitative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 : Sage Publications.
    Pringle, P.K., Starr M.F., & McCavitt, W.E. (1999). Electronic Media Management (4th ed.). Boston : Focal Press.
    Su, H. (1999). All things Japanese: Children's TV viewing and spending on imported cultural goods in Taiwan,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9(2), 60-78.
    Willis & Willis (1993). New Directions in Media Management. Newbury Park.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203/01/2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