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溫雅婷 Wen, Ya-Ting |
---|---|
論文名稱: |
探討素養導向之教科書所培養的數學素養—以對數單元為例 |
指導教授: |
謝豐瑞
Hsieh, Feng-Ju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5 |
中文關鍵詞: | 數學素養 、教科書 、解題歷程 、素養導向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925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6 下載:6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素養導向之高中教科書,在對數單元中意圖培養學生何種數學素養。故延伸出的研究問題為:探討教科書在此單元中,有多少比例的範疇在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以及以質性說明來分析教科書如何安排培養學生數學素養之教材。
本研究使用內容分析法,研究對象為素養導向的教科書。研究者選擇一本和以往教科書編排方式差異較大的教科書。例如:使用科技工具解決問題,以及讓學生能經歷較多的發展活動、探索活動等。並在符合課本的教學脈絡下,界定出教科書分析時的基本單位。為了探討課本中的數學素養,本研究利用PISA 2021的3個解題歷程作為分析架構,分別是「形成(Formulating)」、「應用(Employing)」、「詮釋(Interpreting)」。在質性說明部分加入PISA 2021架構的數學推理能力和數學領綱的精神輔以說明。
主要的研究結果為:
1.不論高一或是高二的教科書,在「應用」的比例皆遠高於「形成」、「詮釋」。高一的「形成」為21.4%、「應用」為78.6%、「詮釋」為42.9%。高二B版的「形成」為14.3%、「應用」為92.9%、「詮釋」為21.4%。
2.若將教科書「有脈絡的分析單位」區隔出來,可以發現無論「形成」、「應用」、「詮釋」的比例都比「對數完整單元」高。
3.深入分析教科書時,可以看到教科書在培養學生素養的方式。研究者選擇一些特別的例題或概念發展活動,分出以下四類:情境脈絡、活動脈絡、其他不同於傳統之輔助學習方式、課文內容。
4.研究發現素養導向教科書和以往教科書較不同的地方在於呈現素養的方式,更加強學生參與,讓數學思考放在學生的身上。也有許多與生活、職業、事件相關的真實數據;並使用科技工具發展數學概念或是將數學結果呈現出在真實世界的意義,更反映出數學價值。
Fan, L., Zhu, Y., & Miao, Z. (2013). Textbook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irections. Zdm, 45(5), 633-646. doi:10.1007/s11858-013-0539-x
Gatabi, A. R., Stacey, K., & Gooya, Z. (2012). Investigating grade nine textbook problems for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mathematical literacy.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24(4), 403-421.
Kilpatrick, J., Swafford, J., Findell, B., & council, N. r. (2001). Adding it up: Helping children learn mathematics (Vol. 2101): Citeseer.
Mathematics, N. C. o. T. o. (2000).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 VA: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Niss, M. (2003). Mathematical competencies and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The Danish KOM projec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3rd Mediterranean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al education.
Niss, M. (2015). Mathematical Competencies and PISA. In Assessing Mathematical Literacy (pp. 35-55).
OECD. (2012). PISA 2018 assessment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OECD. (2018a). PISA2021 Mathematics Strategic Direction Paper. .
OECD. (2018b). PISA 2021 Mathematics Framework Draft.
OECD. (2019). PISA 2018 assessment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OECD publishing.
Stray, C. (1994). Paradigms regained: towards a historical sociology of the textbook.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26(1), 1-29.
Turner, R., Blum, W., & Niss, M. (2015). Using competencies to explain mathematical item demand: A work in progress. In Assessing mathematical literacy (pp. 85-115): Springer.
左台益, 李健恆, 潘亞衛, & 呂鳳琳. (2018). 臺灣, 新加坡及巴西數學教科書中數學素養內涵之比較── 以畢氏定理為例. Journal of Textbook Research, 11(3).
李國偉、黃文璋、楊德清、劉柏宏. (2013). 教育部提升國民素養實施方案—數學素養研究計畫結案報告.
林芳馨. (2018). 華人地區國中數學教科書數學素養内涵之比較分析(碩士論文). 取自臺師大博碩士論文系統.
林福來等人. (2013).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數學領域_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_研究報告.
張珈華. (2018). 數學素養相關指標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師大博碩士論文系統.
教育部. (2014).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教育部. (2018).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 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教育部. (2019a). 十二年國教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中–數學課程手冊.
教育部. (2019b). 數學領域課綱Q&A.
游自達. (2016). 數學素養之意涵與其變遷. 教育脈動(5), b1-18.
劉柏宏. (2016). 從數學與文化的關係探討數學文化素養之內涵─ 理論與案例分析. 臺灣數學教育期刊.
歐用生. (2000). 內容分析法. 台北:師大書苑.
鄭章華. (2018). 評介素養導向的數學教科書──脈絡數學. 教科書研究.
謝豐瑞. (2018). 數學素養評量工作坊–2018中華民國數學年會特色展區工作坊暨論壇簡報內容.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謝豐瑞(主編). (2019a). 高中數學課本(第一冊). 台北:泰宇出版社, 37-60.
謝豐瑞(主編). (2019b). 高中數學課本(第三冊B版). 台北:泰宇出版社, 7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