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朱書麒 Chu,Shu-Chi |
---|---|
論文名稱: |
繫 ‧ 情─平面繪畫題材象徵性與物件間關係研究 Emotional Connection─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ject of Oil Painting and Symbolic of Subject |
指導教授: | 蘇憲法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6 |
中文關鍵詞: | 情感連結 、存在主義 、象徵主義 、超現實主義 、寫實主義 |
英文關鍵詞: | Emotional Connection, Existentialism, Symbolism, Surrealism, Realism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3 下載:4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相容交雜並存的自由國家,島國四面環海的地理特性,加上文化歷史上的演變,讓我們及其容易去接納許許多多不斷輸入的訊息。而藝術創作者對環境的反應是十分靈敏的,往往透過使用各種創作的手法形式來表達自己的理念,或隱喻,或批判,都是體現自己對生活環境的關懷,同時也揭示了藝術與社會變遷間的緊密關係。藝術家期望透過創作的行為來傳達自己的想法,反映自身對環境的感受,進一步將創作具體化表現出根本自我核心存在價值。
本創作研究是以筆者生活中栽種的一些仙人掌植栽來做為主要題材,並藉由對創作題材的喜愛與感受進一步探究其造型、色彩並與其他物件元素或是不同場域結合來重新詮釋。
第一章在筆者的創作中無論是探討外在表象或內在思想,其最根本的源頭應該在於“我”(也就是創作者本身)這個起點,而存在主義正是從此觀點來構築他們的理論。第二章在創作過程的演進中筆者將此將研究所一系列創作分為一個時期三個階段來探討,用象徵主義的觀點來詮釋及統合筆者創作的題材語彙,並提出超現實主義的寫實表現手法來做為作品表現的外在形式語彙。第三章筆者覺得既然創作關鍵是在藝術家的詮釋上,因此精神上的脈絡是一定會延續的,即使是不同時代也許都會因某些事件而產生創作上的心理共鳴,因此研究靜物圖像的發展脈絡與精神性。第四章筆者就自己創作上的題材、形式及表現作更深入的說明介紹,第五章再加強筆者作品的個別創作理念、環境因素及筆者分析檢討後的結論,第六章為此研究做一個總結的反省與對筆者未來創作的期許。
Taiwan is a multi-cultural and freedom country . The island surrounded by the sea, involved with compatible culture and history, let us easy to accept many importable messages. By various forms of creative ways, expressing their own ideas, metaphor, or criticism, reflecting his concern for the environment , the artists in Taiwan not only respond to the environment sensitively, but also reveal the esthetic and close relationship. The artists convey their ideas through the creativity , reflecting their own feelings of the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the artists express their self-value through the concrete artistic craftsmanship.
The motif of the oil paintings comes from some of the cactus the author plants in his daily life.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shapes, colors, objects, and scenes, the theme of the works interpret the love and feelings to those plant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author's discussion, "I" (that is, the creator himself) should be the source of the fundamental concept in both of the internal thinking and the external appearance. It turns out from existentialism.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author separates the evolution of the art works to three periods.Emulated from the surrealism painting, the artist uses the realistic technique of the painting for the external form. The third chapter I feel the keys are always the artist's creative interpretation. The spiritual contexts have certainly continued, even some events from the different ages, generating the common synesthesie. the development of still life images context and spirituality. The chapter forth profoundly contain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hemes, forms and expression. The fifth chapter the author reinforces individual creative ideas of works, analyzing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conclusion after the review of the works. The sixth chapter ends with a summary of the reflection from his works and the author's future expectation.
一、中文書籍
1. 朱光潛 著,《談美》(1994) 台北,書泉出版社
2. 江宜樺 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自由民主體制下的國家認同〉(1997)
3. 李忠謙 著,林政弘 審定《圖解哲學》(2003) 台北,易博士文化出版
4. 李美玲 著,《台灣現代美術大系‧西方媒材類‧超寫實風繪畫》(2004) 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5. 陳鼓應 編著,《存在主義》(1999) 台北,臺灣商務
6. 陳淑華 著,《油畫材料學》(1997) 台北,洪葉文化
7. 陳書俞 撰,《藝術家雜誌》〈安迪沃荷與歐姬芙:對「花」的兩種圖像語言轉換〉(2008 10月) 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8. 張心龍 著,《西洋美術史之旅》(1999) 台北,雄獅出版
9. 張春興 著,《教育心理學》(2000) 台北,東華書局
10.曾長生 著,《台灣現代美術大系‧西方媒材類‧超現實風繪畫》(2004) 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11.趙惠玲 著,《美術鑑賞》(1995) 台北,三民書局
12.劉欽棟、譚祥安、黎明海 著,《藝術欣賞‧批評與教育》(2001) 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學術出版部
13.劉惠媛 著,《沒有圍牆的美術館》(2002) 台北,幼獅文化
14.潘娉玉 著,《台灣當代美術大系‧媒材篇‧油彩與壓克力》(2003) 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15.蔣勳、黃海雲、倪再沁,《東西藝術欣賞》(1989) 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二、中文翻譯書籍
1. 今道友信 編著,黃鄂 譯,《存在主義美學──藝術的實存哲學》(1989) 台北,結構群出版
2. 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 編著,彭淮棟 譯,《美的歷史》(2006) 台北,聯經出版社
3. 村上隆 著,長安靜美 譯,《藝術戰鬥論》(2010) 台北,大鴻藝術
4. 艾爾絲‧辛恩巴芙(Els Sincebaugh) 著,高寒梅 編譯,現代攝影叢書10《近攝之美》(1987) 台北,藝術圖書
5. 約翰尼斯‧伊忝(Johannes Itten,1888~1967)著,蔡毓芬 譯,《格式與造型原理》(2001) 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6. 唐‧湯普森(Don Thompson) 著,譚平 譯,《身價四億的鯊魚》(2011) 台北,大雁文化
7. Parramon’s Editorial Team著,黃文範 譯,蔡明勳 校訂,《畫藝百科系列─靜物畫》(1997) 台北,三民書局
8. 貢布里希 著,楊思梁 范景中 編選,《象徵的圖像─貢布里希圖象學文集》(1990) 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9. 賈克‧洪席耶(Jacques Ranciere,1940)著,黃建宏 譯,《影像的宿命》(2011) 台北,典藏藝術
10.霍斯特‧伍德瑪‧江森(Horst Woldemar Jason) 著,唐文娉 譯,現代人新知識系列8《美術之旅》 (1983) 台北,好時年出版社
11.諾伯特‧林頓(Norbert Lynton) 著, 楊松鋒 譯,《現代藝術的故事》(2003) 台北,聯經出版社
12.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著,許綺玲 譯,《明室‧攝影札記》(1997) 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
三、電子書籍
1.劉 、楊永勝 編著 《世界靜物名畫鑑賞I》(2006) 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2.劉 、楊永勝 編著 《世界靜物名畫鑑賞II》(2006) 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3.劉 、楊永勝 編著 《世界靜物名畫鑑賞III》(2006) 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4.王肖生、景浩華、黃立誠、居文俊 編著,《色彩與表現》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四、網路資源
1. http://zh.wikipedia.org/
2. http://cactaceae4a.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