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呂宿菁
Su-Ching Lu
論文名稱: 情緒經驗與專業發展:一個諮商師的自我敘說研究
Emotional Experiences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A Counselor’s Self-narrative Study
指導教授: 金樹人
Jin, Shuh-R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4
中文關鍵詞: 自我敘說情緒經驗諮商專業
英文關鍵詞: self-narra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s, counseling profess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38下載:57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諮商師在成長過程中的情緒經驗對其諮商專業的影響。研究採用「自我敘說」的方式,並以敘說研究的方法論以及「整體—內容」之分析方法來形成研究的結果。研究結果如下:
    一、諮商師在成長過程中的情緒經驗有三個部分,分別為「要贏的女孩不願承受失敗的苦」、「隨著關係起舞的情緒」及「不用碰觸情緒的安全盔甲」。
    二、諮商師在成長過程中的情緒經驗對諮商專業的影響有兩個部分:
    (一)諮商師成長過程中「不舒服情緒的因應」經驗會影響諮商效果
    在這部分對諮商師諮商專業的影響有:1.「好」的背後等於沒有不舒服情緒的表露;2.因應不舒服情緒的僵化模式會阻礙諮商效果
    (二)諮商師對關係的經營態度會影響諮商關係
    在這部分對諮商師諮商專業的影響有:1.重視人際關係的經營,害怕會失去關係;2. 諮商關係中的「配合」與「討好」阻礙諮商關係
    三、諮商師在成長過程中的情緒經驗對諮商專業反思
    在這部分對諮商師諮商專業的反思有:1.透過「整理個人成長經驗」覺察諮商師個人的生命成長脈絡藉以瞭解對其諮商專業的影響。2.「接受專業督導」並能不斷「自我覺察」以反思與澄清諮商師個人議題對諮商過程的影響。3.卸下因應不舒服情緒的焦慮感,能增加對個案情緒的感受度與同理心。4澄清個人對「關係」的迷思,可以避免陷入諮商的僵局。5.接受個別諮商獲得人際互動的「正向修正性經驗」,可以促使諮商關係正常化。6.一個諮商師的「專業成長」也是這個「人」的成長。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進行綜合討論與反思,並提出本研究的限制與建議,以作為未來研究的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ounselor’s emotional experiences during growth progress on counseling profession. This study is based on self-narrative. The methods adopted in this thesis are based on the narrative methodology and the analysis of holistic content.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shown as follows:
    1.The experiences of the counselor’s emotional experiences during growth process include three dimensions: “the girl who desires to win does not want to undertake the bitterness of failure”, “the emotions which dance with relationships”, and “the safety under the helmet which avoids touching emotions. ”
    2.The effects that the counselor’s emotional experiences have during growth progress on counseling profession include:
    (1)The experiences of “dealing with negative emotions” will affect the effect of counseling.
    The effects upon the counseling profession of the counselor for this dimension include:
    a.“ Excellence” means no expression of negative emotions.
    b. The occurrence of the rigid patterns when dealing with negative emotions obstructs the counseling effect.
    (2) The counselor’s attitudes of how the relationship should be managed affect the counseling relationship.
    The effects upon the counseling profession of the counselor for this dimension include:
    a. The stresses of the 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the fear of losing relationship.
    b. The accommodation and ingratiation obstructs the counseling relationship.
    3. The reflections of the counselor’s emotional experiences during growth process on counseling profession
    The suggestions for this dimension include:
    (1) Coordinating personal growth experience to figure out the counselor’s context of growing up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ects upon counseling profession.
    (2) Being supervised and self- awareness will reflect and clarify the effects of counselor’s personal issues during counseling process.
    (3) Shedding the anxiety of dealing with negative emotions will increase empathy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feeling of emotions.”
    (4) Clarifying the myth of relationship will avoid the impasse during counseling process.
    (5) Accepting counseling will acquire “corrective experiences” during interpersonal reactions and normalize counseling relationship.
    (6)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a counselor is also the growth of a human being.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諮商師個人成長經驗對其諮商專業的影響……………………7 第二節 諮商師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情緒經驗對諮商專業之探討………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24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24 第二節 研究者……………………………………………………………28 第三節 研究歷程…………………………………………………………32 第四節 資料的蒐集、整理與分析………………………………………34 第五節 研究判準…………………………………………………………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47 第一節 Jin在成長過程中的情緒經驗之理解與詮釋…………………47 第二節 Jin在成長過程中的情緒經驗對諮商專業的影響……………90 第三節 綜合討論………………………………………………………11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4 第一節 結論……………………………………………………………124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限制………………………………………………126 第三節 研究心路歷程與反思…………………………………………130 中文參考文獻……………………………………………………………138 西文參考文獻……………………………………………………………142

    一、中文部分
    王甄蘋(民87):壓迫中的解放與自由--一個諮商員的自我敘說、自我生成與專業實踐。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淑娟(民90):對「家」之情感與意義的轉變--一個家庭教育者的重生。私立輔仁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花環(民88):諮商員專業發展歷程之質性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博士論文。
    李華璋(民89):諮商人員專業認同歷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李慧貞(民93):「自我(self)」的敘事旅程:從現代、後現代到超現代。諮商與輔導:219,25-29。
    李佳儒(民93):小樹之歌--諮商學習者在專業實習中心路歷程之敘說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繡妙(民94):我原來的樣子--我的諮商學習歷程的映照。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雅文(民95):早年家庭暴力經驗與創傷修通對心理治療者效能影響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珮綺(民92):角色楷模對專業教師生涯歷程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阮文瑞(民93):笨拙的抵抗與壓制的憤怒─實踐所照映出的自己。私立輔仁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樹人(民91):我的對話。應用心理研究:16,76-78。
    金樹人(民94):心理位移辯證效果之敘事分析。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周志建(民91):敘事治療的理解與實踐¬—以一個諮商個案為例之敘說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建豪(民87):新手諮商員學習與生命的交響:矛盾、舞台與溫柔。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慎慎(民92):教師專業認同與終身學習:生命史敘說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麗娟(民92):一個諮商員的專業成長:一個「人」的成長---從Human “doing” 到Human “being”。中華輔導學報:14,1-30。
    吳雅慧(民94):碩士層級諮商新手於全職實習的諮商困境與因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香君(民87):「變」的知識建構與建構知識的「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耀盛(民91):未竟的故事:「覺解」翁開誠教授的「覺解」一文。應用心理研究:16,70-75。
    林祺堂(民92):認識後現代思潮下的敘事治療。教育趨勢導報:2003(5),131-136。
    林妙穗(民92):實習諮商員的個案概念畫與自我覺察能力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慧(民93):女性性別意識發展與母職實踐歷程之敘說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伶(民94):助人者非專業人際生活的紮根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珍琬(民89):做個諮商人。台北:心理。
    胡幼慧(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洪莉竹(民88):台灣諮商輔導人員在學習諮商過程中文化一體的衝擊與統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翁開誠(民86):同理心開展的再出發—成人之美的藝術。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26,261-274。
    翁開誠(民91):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用心理研究:16,19-69。
    曾慶台(民91):面面俱到?處處保留?~一個國小男性教師的自我敘說。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玉佩(民84):諮商員對諮商歷程中情緒的自我覺察與因應方式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金燕(民92):自我覺察:文化體驗的起點•權力傲慢的終點。應用心理研究:19,24-26。
    陳金燕(民92):自我覺察在諮商專業中之意涵:兼論自我覺察督導模式。應用心理研究:18,59-87。
    陳彥君(民94):專業諮商員生涯困境與心理調適歷程之生命故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秀玲(民95):諮商師意圖與行動的落差經驗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張明敏(民83):諮商員的原生家庭經驗對其諮商專業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淑芬(民85):準諮商員接受諮商經驗對齊自我成長與專業學習影響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慈莉(民88):生命主題的敘說與理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怡敏(民93):一個諮商師的親子關係經驗對其諮商專業影響之自我敘說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宜敏(民83):諮商員成為一個人的困境與反省。諮商與輔導:105,10-16頁。
    黃宜敏(民86):一個諮商員的故事—僵局的建構與轉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埱惠(民85):一個諮商研究生的學習故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信熹(民95):偶發事件對諮商心理師專業發展影響之敘說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明磊(民89):諮商專業工作者的專業發展 - 詮釋學觀點。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博士論文。
    楊惠卿(民92):兒童心理世界的另一道窗口—故事敘說。諮商與輔導:213,18-22。
    鄧明宇(民94):從沈淪走向能動:一個諮商食物工作者的自我敘說到社會實踐。應用心理研究:25,115-142。
    鄭素玉(民92):知識洪流中的我一個“半生不熟”女性諮商員從碎形到後視的過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家雯(民92):走出心靈迷霧:諮商師調適與因應個案無力感經驗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曉東(民95):具諮商心理師執照的國小教師回顧諮商專業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西文部分
    Albert, S. W.(1996).Writing From Life.林亞君譯(民87)。寫作人生的況味。台北:圓智。
    Coan, R.W.(1979). Psychologist: personal and theoratical pathways. New York: Irvington.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2000). Narrative Inquiry: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蔡敏玲/余曉雯譯(民92)。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台北市,心理。
    Crossley M. L. (2003).Introducing Narrative Psychology—Self, Trauma, Construction of Meaning.朱儀羚等譯(民93)。敘事心理學-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嘉義市:濤石文化。
    Coppersmith, E. & Giarasso, D.(1978).Family sculpting in a counselor education program. Counselor 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 17, 306-310.
    Coppersmith, E.(1980).The family floor plan: A tool for training,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in family therapy.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6, 141-145.
    Fussell, F.W. & Bonney, W.C.(199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ldhood experience of psychotherapists and physicists: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Psychotherapy, 27(4), 505-512.
    Guy, J.D.(1987). The personal life of the psychotherapis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Jeffrey A. Kottler & Jon Carlson .(2003).Bad Therapy—Master Therapists Share Their Worst Failures.胡茉玲譯(民93)。治療師的懺悔。台北市:生命潛能。
    Johnson, M.E., Campbell, J. L., & Masters, M. A.(1992).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of-origin dynamics and psychotherapists’theoratical orientatio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3(2), 119-122.
    Keller, J.E. & Protinsky, H.(1986). Family therapy supervision: An intergrative model.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and the Family ,1(4), 83-90.
    Lawson, D.M. & Gaushell, H.(1988). Family Autobiography: A useful method for enhancing counselors’personal development. Counselor 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 28(2), 162-168.
    Lieblich A, Tuval-Mashiach R,. & Zilber T.(1998). Narrative Reaserch : reading, analysis and intepretive. CA:Sage.
    McLeod, J.(2000).Qualitative Research in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連廷嘉/徐西森譯(民95)。諮商與心理治療質性研究。台北:心理。
    Polkinghorn, D.(1995). Narrative configuration in qualitive analysis. In J. A. Hatch & R. Wisniewski (Eds.), Life history and narrative (pp.5-23).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Smith, J. A.(2003). Qualitative Psychology.丁興祥等譯(民95)。質性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實務指南。台北:遠流。
    Skovholt, T. M. & McCarthy, P. R.(1988).Critical incidents: Catalysts for counselor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67, 69-135.
    Skovholt, T. M. & Ronnestad, M. H.(1992a).Themes in therapist and counselor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70, 505-515.
    Skovholt, T. M.(2001).The Resilient Practitioner.劉小菁譯(民90)。助人工作者自助手冊:活力充沛的秘訣。台北市:張老師。
    Strupp, H.H.(1955). The effect of the psychotherapists’ personal analysis upon his technique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3), 197-204.
    Wilcoxon, S.A., Walker, M.R., & Hovestadt, A.J.(1989).Counselor effectiveness and family-of –origin experience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Counseling and values, 33(3), 225-229.
    Yulis, S. & Kiesler, D.J.(1968). Countertransference response as a function of therapist anxiety and content of patient talk.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3, 413-419.
    White, W. & Epston, D.(1990).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 South Australia: Dulwich Centre.廖世德譯(民90)。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台北市:心靈工坊。
    Freedman, J. & Combs, G.(1999).Narrative Therapy.易之新譯(民89)。敘事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的故事。台北市:張老師。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