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樂秀芬 Yueh, Hsiu-Fen |
---|---|
論文名稱: |
新北市高中體育班與非體育班選手之課業學習自我效能及運動投入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Achievement Self-Efficacy and Sport Involvement in High School Players of Athletic Classes and General Classes in New Taipei City. |
指導教授: |
楊梓楣
Yang, Chih-Me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9 |
中文關鍵詞: | 高中體育班 、學習自我效能 、運動投入 |
英文關鍵詞: | Athletic cla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learning achievement self-efficacy, sports involvement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423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9 下載:3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高中體育班與非體育班選手課業學習自我效能與運動投入之現況與差異性,研究對象以105學年度新北市有設置體育班之高中職19所,以及無體育班有運動代表隊之一般高中職17所,共1750名選手為研究對象,並以高中學生學習自我效能量表以及運動投入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績差相關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新北市高中體育班與非體育班選手課業學習整體自我效能屬於「中程度」,不同性別在體育班與非體育班之間有不同差別,而整體年級之間有差異性存在。二、運動投入介於「普通」到「同意」程度,不同性別及年級在體育班與非體育班之間沒有差異性。三、新北市高中體育班與非體育班選手課業學習自我效能與運動投入之間呈現低度相關。四、國高中時期是否就讀體育班之四個群組的選手課業學習自我效能皆屬於「中程度」;運動投入介於「普通」到「同意」程度。本研究結論為,性別會影響體育班與非體育班選手的課業學習自我效能;而整體年級越高課業學習自我效能與運動投入表現越低;非體育班在課業學習自我效能與運動投入有較好的表現;國高中皆體育班在整體自我效能表現較好,而國高中皆非體育班在整體運動投入表現較佳。
關鍵詞:高中體育班、學習自我效能、運動投入
This research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status quo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layers from athletic classes and general classes of senior high schools of New Taipei City in terms of learning achievement self-efficacy and sports involvement. This study has taken 19 genera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with athletic classes in 2016 and 17 genera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without athletic classes but with sports teams, aggregate 1,750 players as participants. The study is then conducted by applying self-efficacy Scale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Sport Involvement Scale. The data collected later go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more specificall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e-way ANOVA, two-way ANOVA as well as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n: 1. The overall learning achievement self-efficacy of players from athletic classes and general classes of senior high schools falls to Moderately Agre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varies from athletic classes to general classes and the differences are also found in overall grade. 2. The sports involvement ranges from Fairly Agree to Strongly Agree and there is no gender difference between athletic classes and general classes. 3.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self-efficacy and sports involvement between players from athletic classes and general classes of senior high schools are rarely correlated. 4.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self-efficacy of four groups of players perform Moderately Agree in no matter whether they have attended athletic classes in their middle and senior high school times; while the sports involvement ranges from Fairly Agree to Strongly Agree. In conclusion, the gender plays a part in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self-efficacy of players from athletic classes and general classes; moreover, the higher the grade is, the poorer learning achievement self-efficacy and sport involvement will be; the player from general class perform better in regard to learning achievement self-efficacy and sports involvement; the players studying in athletic class during middle and senior high school perform better with regard to overall self-efficacy, the players studying in general class during middle and senior high school perform better in terms of overall sports involvement though.
Key words: Athletic cla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learning achievement self-efficacy, sports involvement
一、中文部分
方慈霞 (2011)。領導風格、工作動機對工作投入之影響-以組織公平為調節變項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王鵬勝 (2009)。不同年級國小男女學童體適能、每日消耗熱量與學科成績差異之比較-以高雄市某國小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學院,台北市。
王慧婕 (2000)。國中學生數學自我效能、目標導向及課室環境知覺與學業尋助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王家健 (2011)。淡江大學學生學習投入與學習信心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王如意 (2015)。淡江大學碩士班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投入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王思雯 (2016)。臺中市國民中學特教行政人員工作投入與行政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田秀蘭 (2003)。社會認知生涯理論之興趣模式驗證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4 (2),47-266。
白春榮 (2005,11月)。公立國民小學排球教練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海報發表於2005年臺灣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嘉義市。
伍玉成 (2009)。花東地區國小運動教練工作投入與學校組織文化對專業承諾影響之研 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吳婷琴 (2009)。國小學童體適能與學業成績之關聯性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吳鈺錞 (2009)。臺中市國民小學和國民中學學生體適能與學業成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桃園縣。
吳筑諭 (2013)。基隆市國小學生知覺教師教學信念與學習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吳舒靜 (2014)。臺灣大專校院學生學習投入對學習發展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呂光偉 (2013)。新北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行政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宋世雯 (2000)。成人參與志願服務之工作投入與滿足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宜玫、孫頌賢 (2010)。大學生選課自主性動機與學習投入之關係。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 (1),155-182。
李珊珊 (2001)。招募方法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沈珮綺 (2009)。高中學生數學自我概念、數學自我效能與數學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阮姿綾 (2014)。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效能、智力內隱信念、課室目標結構與學習投入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周惠民 (1999)。原住民地區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與工作投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周曉虹 (1995)。社會學習論。苗栗縣:桂冠。
林芳瑛 (2013)。自我調整學習課程對國小中年級學童學習動機及學習自我效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淑惠、黃韞臻 (2012)。中部大學生學習投入與學習倦怠之分析。輔導與諮商學報,34 (1),51-67。
林朝夫 (1993)。偏差行為輔導與個案研究。臺北市:心理。
林雅馨 (201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績優生生涯發展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奕光 (2002)。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成就動機、學校組織氣氛知覺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素玲、洪福源 (2014)。大學生班級情緒氣氛、學習自我效能、學習倦怠與學習投入關係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5,85-112。
邱連煌 (2005)。自我效能:促進與維持動機的信念。國教天地,161,1-9。
邱俊惟 (2011)。國小學童體適能與學業成績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台中市。
邵俊德 (1995)。高中音樂資優生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柯嘉甄 (2003)。國小學生家長對多元評量的知覺與學生的目標取向、學習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洪昭榮 (2003)。組織認同、領導風格與海外派遣員工工作投入相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洪菁穗 (1998)。探討國中生在理化科的學術地位、自我效能與學業成敗歸因之關係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洪煌佳 (2010)。影響高中體育班學生的生涯發展之因素探討。休閒與社會研究,2,15-26。
洪嘉文 (2001)。學校體育發展現況。學校體育,13 (3),109-114。
洪嘉文、詹俊成 (2005)。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中華體育季刊,19 (1),63-71。
洪福源、黃德祥、邱紹一 (2014)。台中市高中學生學習自我效能量表的測量與現況分析。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10,27-66。
孫志輝 (2014)。高中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輔導之個案研究-以台北市某高中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孫志麟 (1991)。自我效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雙月刊,22,47-53。
徐明芝 (2015)。學習回饋形式與品質對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調整與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高申春 (2001)。人性輝煌之路: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臺北市:貓頭鷹。
張宏亮 (2009)。累是運動員倦怠重要的原因。應用心理研究,43,9-13。
張欣蓓 (2011)。教師對體育專長班學生與普通班學生差異之看法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張治文 (2007)。國中體育班及校隊學生個人生涯規劃之探討。學校體育,17 (2),95-99。
張春興 (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修訂版)。臺北市:東華。
張秋遠 (2004)。成年觀護志工協助執行保護管束工作之參與動機、角色期和工作投入相關性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張家禎 (2015)。以年級、性別探討國中生的學習投入情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 (1),143-146。
張鈿富、林松柏、周文菁 (2012)。高中生學習投入影響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張嘉恩 (2016)。長期規律運動對國中學生體適能及課業表現之觀察研究 (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台中市。
張翔、謝清隆、郭世明、張佑安 (2016)。依零時體育計畫實施晨光運動對國小學童健
康體適能及課業學習之影響-以台中市西岐國小柳年級生為例。健康科技期刊,
3(2),21-39。
梁茂森 (1998)。國中生學習自我效能量表之編制。教育學刊,14,155-192。
梁雪萍 (2004)。電腦影像處理科技輔助視覺藝術概論教學對學生學習自我效能與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莊修田 (2002)。室內設計業者工作價值觀、專業承諾、工作投入與改行傾向關係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2002夏季,2 (2),1-18。
莊博青 (2003)。兩岸員工工作價值觀、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某電纜公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郭宜禎 (2009)。兩所國小學童體適能與學業成就的關係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台中市。
郭志權 (2015)。組織公平動工作投入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K公司業務員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郭玟嬨 (2002)。科技大學學生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工作價值與未來進路調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玉玲 (1995)。目標設定、目標投入與自我效能對國小學生數學表現的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宜棓 (2011)。薪酬分配公平對工作投入的影響以工作特性為干擾因素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陳宜嬪 (2009)。兩岸學生語文學習自我效能感之比較-以馬祖與福州各一所小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陳怡帆、程瑞福 (2013)。以生態系統觀點析論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與升學進路。體育學報,46 (4),443-458。
陳玫妤 (2005)。高雄縣市國小教師全球化認知與校務參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威諭 (2006)。提升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陳建興 (2015)。工作投入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教育訓練滿意度為調節變項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盈全 (2013)。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學生學習困難影響因素之探討。國北教大體育,7,183-188。
陳淑琴 (2011)。高雄市國民小學志工休閒活動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陳淑嬌 (1989)。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教師工作投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雪緣 (2012)。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魅力領導與教師工作投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陳勝源 (2005)。證券業務員對跨售業務之工作投入、工作壓力、薪酬滿足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陳富祥 (1984 )。個人屬性、工作滿足與工作投入關係之探討-以金融業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雯英 (2016)。柔道選手運動價值觀、組織承諾與運動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大專體育季刊,16 (2),202-214。
陳龍雄 (1989)。運動選手培訓的觀念與作法。國民體育季刊,18 (3),44-51。
曾意涵 (2015)。籃球員正向心理與運動自我效能之研究-以2014年全國全民中州盃籃球錦標賽為例。中原體育學報,6,75-86。
黃雯芳 (2000)。大學教育學門教師工作投入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黃翰偉 (2013)。「評量回饋」對國中八年級學生數學科學習態度、學習策略、自我效能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楊文友 (2002)。警察人員工作投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楊年瑛 (2012)。國中生自我效能、壓力因應策略與憂鬱之相關研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2,83-109。
楊自立 (2013)。高職原住民學生文化資本、學習自我效能及學校學習適應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楊致慧 (2013)。科技大學英文教師教學風格、師生互動、學生學習投入與學習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詹俊成 (2003)。臺灣地區高中體育班現況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臺北市。
廖克玲 (1982)。社會學習論巨匠—班杜拉。臺北市:允晨。
廖敏軒 (2012)。社會工研究所學生系所支持、學習規劃取向與學習自我效能相關性研
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劉志偉、倪子翔 (2013)。我國高中體育班發展現況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2,151-162。
劉信雄 (1992)。國小學生認知風格、學習策略、自我效能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潘建宏 (2014)。國小學童參與網路課輔活動之學習自我效能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蔡志鵬 (2009)。不同性別國小學童大肌肉動作發展與學業成就之相關與差異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蔡俊傑 (2011)。以自我效能理論探討青少年健身運動社會支持與滿意度之關係。臺灣運動心理學報,19,23-48。
蔣曉蓮、薛詠紅、汪國成 (2004)。自我效能研究進展。護理研究,199,769-767。
鄧欣怡 (2000)。義工在組織中的學習滿意度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義務張老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鄧靖眉 (2011)。親子依附、師生互動與學習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以新北市高關懷學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鄭國男 (2005)。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工作投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鄭淑米 (2007)。台中市高中職學生數學焦慮、數學自我效能與數學學業成就關係之研 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盧玟伶 (2007)。國中生數學自我概念 自我效能與成就關係之探討:以PISA2003香港資料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盧素娥、蔣明雄、季力康 (2007)。舉重選手之運動目標取向、自我效能與成敗歸因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壇,18 (4),97-114。
賴英娟 (2006)。創意自我效能—概念分析與理論應用。教育與發展,23 (3),123-129。
錢豪君、高三福、黃芳進 (2014)。體育系學生術科與學科之目標取向、自我效能與自我設限的交互作用。大專體育季刊,16 (2),202-214。
薛人華 (2009)。學業謙虛、學習投入與學應成就的關係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文彬 (2014)。驗證工作-資源模式影響國中體育班學生運動投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謝維玲 (2009)。運動改造大腦。新北市:野人。
簡瑋成 (2012)。學習自我效能、學習投入與學習成就之後設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闕瑋娟 (2008)。宜蘭縣國民中學學生終身學習關鍵能力與學習自我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簡坊庭 (2012)。高中學生課業壓力及運動行為與體適能之研究-以新北市三民高中三年級學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嚴春財 (1998)。山地鄉國小教師教學工作投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市。
蘇玲慧 (2013)。高中職學生自我概念、同儕互動與學習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9,197-221。
二、英文部分
Appleton, J. J., Christenson, S. L., & Furlong, M. J. (2008). Student engagement with school: Critical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of the construct.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45(5), 369-386.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215.
Bandura, A. (1982). self-regulatory mechanism in human ange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 122-147.
Betz, H. E., & Hackett, G. (1983). The relationship of mathematicsself-efficacy expectations to the selection of science-based college major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3, 329-345.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Bandura, A. (1989). Self-regulation of motivation and action th-ough goal systems. In N. H. Frijda(Ed.), Cognitiveoersoec-tive on emotion and motivatiorr(pp. 37-61).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NY: W. H. Freeman.
Bandura, A. (2006). Guide for constructing self-efficacy scales. In F. Pajares & T. Urdan (Eds.), Self-efficacy beliefs of adolescents (Vol. 5, pp. 307-337). Greenwich, C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Brown, S. P. (1996). A Meta-Analysis and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n Job Involve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0 (2), 250.
Brophy, J. E. (2004). Motivating students to leran(2nd e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Downer, J. T., Rimm-Kaufman, S. E., & Pianta, R. C. (2007). How do classroom conditions and children’s risk for school problems contribute to children’s behavioral engagement in learning?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36, 413-432.
Fredricks, J. A., Phyllis, B., & Parks, A. H. (2004). School engagement: Potential of the concept, state of the evidenc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4(1), 59-109.
Gist, M. E. & Mitchell, T. R. (1992). Self-efficacy: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its determinants and malleabil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2), 183-211。
Glanville, J. L., & Wildhagen, T. (2007). Themeasurement of school engagement. Educational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67(6), 1019-1041.
Hasan, B. (2003). The influence of specific computer experiences on computer seif-efficacy belief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9, 443-450.
Igbaria, M. & Parasuraman, S. (1994). Work experiences, job involvement, and quality of work life among information systems personnel. MIS Quality, 18 (2), 175-191.
Kanungo, R.N. (1982). Measurement of job and work involvement. Journal of Kanan Applied Psychology, 67, 341-349.
Kuh, G. D. (2003). What we’re learning about student engagement from NSSE. Change, 35(2), 24-32.
Kuh, G. D., Kinzie, J., Schuh, J. H., & Whitt, E. J. (2005). Assessing conditions to enhanc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The inventory for student engagement and success. SanFrancisco, CA: Jossey-Bass.
Lodahl, T. M., & Kejner, M. (1965).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job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9(1), 24-33.
Mosenthal, P. B. (1999). Understanding engagement: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contexts.In J. T. Guthrie & D. E. Alvermann (Eds.), Engaged reading: Processes, practices, andpolicy implications (pp. 1-16).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Newmsnn, F., Wehlage, G G., Lamborn, S.D. (1992). The significance and sources of student engagement. In F.Newmann(Ed.) , Student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in American secondary schools(pp. 11-39). New York: Thachers College Press.
Pintrich, P. R., & Schunk, D. H. (1996).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Robbins, S. P. (200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Schunk, D.H., & Hanson, A.R. (1985). Peer models: Influenceon children'self-efficacy and achievement. J.Educ. Psychol , 77, 313–322 .
Schunk, D. H. (1989). Self-efficacy and cognitive skill learning. In C. Ames & R. Ames(Eds.), Research on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vol. 3, pp. 13-44).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Skinner, E. A., Wellborn, J. G., & Connell, J. P. (1990). What it takes to do well in school and whether I’ve got it: A process model of perceived control and children’s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in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22–32.
Skinner, E. A., & Belmont, M. J. (1993). Motivation in the classroom: Reciprocal effects of teacher behavior and student engagement across the school year.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5, 571-581.
Thiessen, V., & Blasius, J. (2008).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and mathematics learningstrategies: Cognitive competencies and construct differenti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7, 362-371.
Wilhite, S. C. (1990).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self-assessment of memory ability, and study activities as predictors of college course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696-700.
Woolfolk, A. E., & Hoy, W. K. (1990). Prospective teachers & apos; sense of efficacy and beliefs about contr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1), 81-91.
Wood, R. & Bandura, A. (1989).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3), 361-384
Walker, C. O., & Greene, B. A. (2009). The relations between student motivational beliefs and cognitive engagement in high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02(6), 463-472.
Williams, T., Williams, K., Kastberg, D., & Jocelyn, L. (2005). Achievement and affect in
OECD nations.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31(4), 517-545.
Yazzie-Mintz, E. (2010). Charting the path form engagement to achievement: A report on the 2009 high schoo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Bloomington, IN: Center for Evaluation & Education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