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彥伶 Liu, Yen-Ling |
---|---|
論文名稱: |
製作「武則天」—影視史學與歷史教學的微型實驗 |
指導教授: | 陳登武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1 |
中文關鍵詞: | 影視史學 、歷史劇 、歷史教育 、武則天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116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9 下載:2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受到教育改革浪潮的影響,近年來高中歷史教育強調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本論文透過「製作歷史劇」的教學活動,探討影視史學與歷史教學的結合,是否能夠提升高中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其歷史思維能力,並檢視此教學模式的可行性,提出相關改善建議。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評價兩極,搭著《武媚娘傳奇》風潮,話題性高、爭議性大,故筆者選定以她做為拍攝歷史劇的主題。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首先探討學界對武則天的評價,並分析統編本到審定本時期,歷史教科書對武則天的書寫,發現武則天的形象會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轉變,教科書中的武則天形象也有日益多元化的趨勢,最後檢視電視劇《武媚娘傳奇》,探討學生對武則天的認知是否有受到影視媒體的影響,發現劇中雖有許多不符合史實的改編,但也呈現了武則天研究的新視角。
本研究透過分組報告、討論活動、影片製作、課堂播放等過程,以更多元的方式活化歷史教學,讓學生透過演戲走入歷史,透過觀劇與評論澄清迷思。從學習單與回饋單的分析結果,發現「製作歷史劇」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並培養歷史思維能力,而「教師引導」在過程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進而提出此活動設計較適合開成「跑班選修」,教學現場的教師須具備發展教材的能力,歷史教育在教導學生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一、史料
(後晉)劉昫,《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2010。
(唐)駱賓王著、陳熙晉箋,《駱臨海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唐)杜佑,《通典》,台北:新興書局,1954。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2003。
(宋)王溥,《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書版社,1991。
(宋)范祖禹,《唐鑑》,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97。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台北:世界書局,1964。
(宋)胡寅,《致堂讀史管見》,台北:台灣商務書局,1981。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
(明)袁了凡、王鳳洲,《通鑑合編》,台北:文光圖書有限公司,1974。
(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北京:中華書局,1975。
(清)趙翼,《廿二史劄記》,台北:華世出版社,1977。
二、專書
Benedetto Croce著,傅任敢譯,《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台北:商務印書局,1982。
E.H. Carr著,王任光譯,《歷史論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5。
James W. Loewen著,陳雅雲譯,《老師的謊言:美國高中課本不教的歷史》,台北:紅桌文化,2015。
Jonathan Clements著,賴芊曄譯,《朕乃女人:武則天‧中國史上唯一女帝的傳奇一生》,台北:八旗文化,2015。
Keith Jenkins著,賈士蘅譯,《歷史的再思考》,台北:麥田出版社,2011。
Marc Ferro著,張淑娃譯,《電影與歷史》,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
Sam Wineburg、Daisy Martin and Chauncey Monte-Sano著,宋家復譯,《像史家一般閱讀:在課堂裡教歷史閱讀素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
王壽南,《武則天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5。
朱子彥,《帝國九重天—中國后宮制度變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朱敬先,《教學心理學》,台北:五南,1995。
吳翎君,《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出版社,2004。
吳碧秀,《角色扮演在輔導上的應用》,台北:教育部,2000。
李甲孚,《中國古代的女性》,台北:黎明文化世界公司,1978。
李希泌主編,《唐大詔令集補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周漢光,《有效的中文科教學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
孟憲實,《唐高宗的真相》,台北:遠流出版社,2008。
林吟詠、單文經,《教學原理》,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
林慈淑,《歷史要教什麼?-英美歷史教育的爭議》,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10。
林語堂,《武則天傳》,台北:風雲時代,1989。
洪志成,《教學原理》,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胡戟,《武則天本傳》,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夏衍,《夏衍論創作》,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
高博銓,《教學論:理念與實施》,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
張廣智,《影視史學》,台北:揚智文化,1998。
郭沫若,《郭沫若論創作》,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
陳冠華,《追尋更有意義的歷史課:英國中學歷史教育改革》,台北:龍騰文化,2001。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2001。
陳登武,《歷史與人生》,台北:三民書局,2008。
焦菊隱,《焦菊隱戲劇論文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
黃光雄,《教育原理》,台北:師大書苑,1990。
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1990。
黃政傑,《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台北:師大書苑,1996。
雷家驥,《武則天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雷家驥,《狐媚偏能惑主:武則天的精神與心理分析》,台北:聯鳴出版社,1981。
蒙曼,《蒙曼說唐:武則天》,台北:麥田出版社,2012。
趙文潤、王雙懷著,《武則天評傳》,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
歐用生、楊慧文,《新世紀的課程改革》,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8。
蔡文榮,《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
澤田瑞穗著、李天送譯,《則天武后》,西安市:三秦,1989。
蕭讓,《武則天─女皇之路》,台北:遠流出版社,2009。
嚴景珊、周叔昭,《教學的藝術》,台北:協志工業叢書,1996。
三、期刊論文
Carl L. Becker著,黃煜文譯,〈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史家〉,收入張隆志主編《歷史台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8期(2014),頁153-166。
Peter Lee著,周孟玲譯,〈兒童學習歷史的進程〉,《清華歷史教學》,3期(1994.6),頁5-7。
Rosalyn Ashby著,劉城譯,〈歷史課堂的史料教學〉,《清華歷史教學》,2期(1993),頁109-113。
孔麗芳,〈討論、編演歷史劇讓歷史生本課堂更精彩〉,《中學課程輔導》,13期(2013),頁55。
王文景,〈影視與虛擬歷史在通識歷史教學應用之探討〉,《通識教育學報》,11期(2007),頁1-24。
王怡仁,〈歷史劇的六種類型〉,《歷史月刊》,233期(2007),頁33-35。
王怡仁,〈歷史劇的美學方法〉,《歷史月刊》,174期(2002),頁96-99。
王怡仁,〈歷史劇的迷思〉,《歷史月刊》,151期(2000),頁128-132。
王明民,〈武則天─中國歷史上的傳奇女性〉,《史繹》,16期(1980),頁23-39。
王朝彬,〈試論武則天的用人政策〉,《荷澤學院學報》,4期(1989),頁31-37。
王壽南,〈從才人到皇帝─武則天傳奇〉,《歷史月刊》,234期(2007),頁63-69。
王雙懷,〈本世紀以來的武則天研究〉,《史學月刊》,3期(1997),頁111-116。
王雙懷,〈歷代對武則天的評價〉,《人文雜誌》,3期(1996),頁69-74。
王靈善,〈武則天心態研究〉,《山西大學學報》,3期(1990),頁38-42。
石弘毅,〈影視在歷史教育中的角色功能〉,《師友月刊》,394期(2000),頁30-33。
朱有銘,〈淺談武則天多渠道選拔人才〉,《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01期(1998),頁47-49。
何磊,〈無字碑上豈無「字」─試評以往人們對武則天的毀譽褒貶〉,《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4期(1990),頁55-62。
余玥貞等整理,〈歷史教科書與歷史教學座談會(紀錄稿摘要)〉,《新史學》,11卷4期(2000),頁139-194。
余華東,〈略論武則天的政績〉,《武漢教育學院學報》,20卷1期(2001),頁73-76。
吳珊妃,〈影像資料在歷史教學的運用--以電影《一八九五》為例〉,《歷史教育》,14期(2009.06),頁295-314。
吳唅,〈談武則天〉,《人民文學》7期(1960),頁118-121。
李林,〈戲說歷史電視劇現象及傳播學分析〉,《求索》,第5期(2008)頁187-188。
李美月,〈武則天迫害李賢太子考辨〉,《東華人文學報》,3期(2001),頁107-132。
李國祁,〈歷史教學中的人物介紹〉,《歷史教學》,1卷1期 (1988.7),頁122-128。
杜正勝,〈從歷史到歷史劇〉,收入氏著《古典與現實之間》(台北:三民書局,1996),頁147-148。
杜正勝,〈歷史教育與國家認同—台灣歷史教科書風波的分析〉,收入氏著,《台灣心‧台灣魂》(高雄:河畔出版社,1998),頁153-154。
杜希宇,〈歷史的微笑與尷尬——評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的“戲說”〉,《電影評介》21期(2006),頁53-54。
沈星隸,〈武后之忍」說的斟酌〉,《江西大學學報》,3期(1992),頁71-77。
卓遵宏,〈武則天用人之研究〉,《淡江學報》,16期(1978),頁55-82。
周樑楷,〈以影視輔助中國史教學〉,《中華學院校中國歷史教學研究討論會》,台北:中國歷史學會及政治大學歷史系合辦,1992。
周樑楷,〈辛德勒的選民:評史匹柏的影像敘述和史觀〉,《當代》,96期(1994),頁44-53。
周樑楷,〈書寫歷史與影視史學〉,《當代》,88期(1993.08),頁10-17。
周樑楷,〈影視史學:理論基礎及課程主旨的反思〉,《台大歷史學報》,23期(1999.6),頁445-470。
周樑楷,〈影視史學:課程的主題、內容與教學〉,收入張哲郎主編,《歷史學系課程教學研討會》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系主辦,1992。
周樑楷,〈影視史學與歷史思維:以「青少年次文化中的歷史圖像」為教學實例〉,《歷史教學與視聽媒體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歷史系,1995。
周樑楷,〈歷史劇情片的「實」與「用」--以「羅馬帝國淪亡錄」和「神鬼戰士」為例 〉,《當代》,156期(2000.08),頁48-61。
周曉諭,〈論武則天〉,《蘭州大學學報》,2期(1974),頁21-27。
林玲玲,〈影視史學相關問題之討論〉,《黃埔學報》,40期(2001),頁131-141
邱添生,〈女皇帝武則天評析〉,《空大學訊》,205期(1997),頁34-37。
姜龍昭,〈談歷史劇〉,《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3期(1996),頁386-399。
施鍾文,〈大有作為的政治家武則天〉,《西北師大學報》,3期(1974),頁31-38。
胡昌智,〈我們的電視歷史劇〉,《中國論壇》,317期(1988),頁36-39。
韋侯,〈武則天的女性性格的兩面〉,《中國文選》,83期(1974),頁162-169。
唐維敏,〈《影視史學》的「文化轉向」策略〉,《歷史月刊》,139期(1999.08),頁102-107。
唐遠華,〈高一學生演歷史劇的教學實驗〉,《清華歷史教學》,3期(1994),頁81-87。
徐叡美,〈電影與歷史:評介史家費侯、戴維斯與羅森史東〉,《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5期(2004.9),頁199-216。
烏廷玉,〈武則天辨─兼批「有作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7期(1977),頁40-45。
馬彥祥,〈現代中國戲劇〉,《戲劇講座》(上海:現代書局,1932),頁93。
張之傑,〈從武媚娘傳奇談唐代宮人服飾〉,《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20期(2015),頁82-85。
張元,〈加強歷史教學深度的一些看法〉,《清華歷史教學》,16期(2005),頁6-25。
張元、周樑楷主編,《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1998。
張弘毅,〈人人都是史家:大眾史學、影視史學與日常生活中的歷史〉,收入《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史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2011。
張先昌,〈武則天的用人與納諫〉,《殷都學刊》,3期(1984),頁13-18。
張榮芳,〈救救歷史劇〉,《中國論壇》,317期(1988),頁31-32。
張澤咸、謝佳華、朱大渭、李祖德,〈江青皇帝夢的徹底破滅─評「有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文史哲》1期(1979),頁54-58。
眭達明,〈武則天的用人之道〉,《檔案春秋》,4期(2006),頁36-37。
符慶如,〈武則天行「銅匭制」考略〉,《史學月刊》,2期(1990),頁113-114。
莊練,〈聖母神皇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文壇》,256期(1981),頁32-42。
陳俊強,〈說武則天的垂簾聽政〉,《歷史月刊》,218期(2006),頁54-59。
陳冠華,〈歷史教學中的史料運用〉,《清華歷史教學》,9期(1999),頁68-80。
陳登武,〈影視教材在高中歷史教學的應用-以隋唐史教學為中心〉,《歷史教育》,14期(2009.06),頁233-264。
陳豐祥,〈新修布魯姆認知領域目標的理論內涵及其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歷史教育》,15期(2009.12),頁8-9。
陶祝婉,〈戲說歷史題材電視劇對當代青少年歷史觀的影響〉,《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9卷1期(2009),頁56-61。
陸慶夫,〈說武則天時期的冗官政治〉,《蘭州大學學報》,3期(1990),頁67-73。
彭明輝,〈臺灣的歷史教育與歷史教科書(1945-2000)〉,收入氏著《台灣史學的中國纏結》(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207-260。
黃乃琦,〈多元動態「影視史學」教學分析〉,《歷史月刊》,170期(2002.03),頁111-115。
黃永年,〈武則天真相〉,《中國典籍與文化》,3期(1994),頁25-37。
楊西雲,〈女皇武則天古今第一人〉,《歷史月刊》,177期(2002),頁62-68。
楊惠如,〈八十八學年度高中一年級歷史教科書與舊版國中教科書內容銜接性探討—以高中一年級歷史教科書各版本第六章為例兼論高中舊版〉,《歷史教育》,6期(2000),頁95-148。
楊聯陞,〈國史上的女主〉,收於氏著,《國史探微》(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頁91-108。
葉小兵,〈簡介英國對學生歷史意識的最新研究〉,《清華歷史教學》,2期(1993),頁115-125。
葉煬彬,〈高中歷史教育的現況與展望〉,收入陳清溪主編,《永續發展教育政策與制度規畫之探索》(三峽: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9),頁240-274。
詹宗祐,〈影像資料在歷史教學的運用與實務-以中國史為例〉,《歷史教育》,14期(2009.06),頁265-293。
雷家驥,〈論武則天的革命〉,《鵝胡》,6卷2期(1980),頁38-39。
漢文,〈《武媚娘傳奇》編劇潘朴:其實宮鬥不是我的菜〉,《藝術星空》,2期(2016),頁66-69。
熊德基,〈武則天的真面目─梁效〈有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一文的批判〉,《社會科學戰線》,1期(1978),頁159-186。
趙文潤,〈武則天評價的社會標準與道德標準〉,收入趙文潤、李玉明編,《武則天研究論文集》(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頁55-74。
蔡文娟,〈編演歷史劇促進歷史教學〉,《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期(2007),頁82-83
蔣保,〈關於影視史學的若干問題─與周樑楷先生商榷〉,《當代》,206期(2004.10),頁108-115。
黎時〈武則天—唐代尊法反儒的女政治家〉,《中山大學學報》4期(1974),頁22-23。
蕭憶梅,〈理解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性〉,《歷史教育》,14期(2009),頁87-102
蕭憶梅,〈歷史測驗題型的兩難:如何檢驗出學生的歷史思維情形〉,《中等教育》,63卷2期(2012),頁75-85。
戴寶村,〈歷史戲劇與歷史教育〉,《中國論壇》,317期(1988),頁33-35。
薛若琳,〈歷史劇的意涵與構建〉,《文藝研究》,6期(2003),頁81-91。
韓國磐,〈廈門大學學報》1期(1974),頁54-64。
藍順德,〈教科書開放政策的演變與未來發展趨勢〉,《國立編譯館刊》,31卷(2003),頁3-11。
魏良弢,〈論武則天〉,《新疆大學學報》1期(1979),頁44-59。
羅永生,〈唐高宗政治權謀的再認識─兼論高宗朝的武則天〉,《台灣師大歷史學報》,47期(2012),頁39-62。
蘇者聰,〈簡論武則天其人其文〉,《武漢大學學報》,5期(1991),頁93-98。
四、學位論文
王景麟,〈武則天政治人格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包暐稜,〈探討國中生之歷史理解-以「武則天」小故事為例〉,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6。
左建國,〈歷史劇考辨〉,暨南大學文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吳嘉琪,〈國中學生歷史理解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
李育如,〈影視史學在國中歷史教學的實踐--以影片《稻草人》為例〉,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
李知琴,〈電視古裝劇《武媚娘傳奇》服裝設計美學之觀察〉,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16。
林冠吟,〈影視教材在國中歷史教學的運用:以電影《惡魔教室》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1。
邵宗儀,〈國中生歷史思維能力教學之研究─以國三課程「世界文明的發展」,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06。
施曉雯,〈史料證據在高中歷史教學的應用─以「當代臺灣與世界:經濟的成長與挑戰」單元教材教法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8
段桂英,〈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武則天研究〉,河南大學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碩士論文,2012。
洪玉華,〈國中生對歷史科多媒體教材學習感受及看法之個案研究-以世界史《希臘、羅馬古文明》單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1。
洪筱婷,〈影視教材在臺灣史教學的運用:以紀錄片《牽阮的手》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6。
洪慧霖,〈電影《被出賣的台灣》對台灣民主運動的再現(1945-1990)─兼論教科書敘述威權體制的意涵〉,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1 。
袁天華,〈「史料證據」與高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能力的培養─以「日本統治時期」單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論文,2011。
張雅淳,〈影視教材在高中世界史「西班牙內戰」教學的運用-以《以祖國之名》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13。
張雅婷,〈影視教材在國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教學的應用--以《硫磺島的英雄們》、《來自硫磺島的信》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4。
曹嘉琪,〈武則天政治事業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79。
梁敬賢,〈情意教學目標在國中歷史教學上的理論與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8。
梁筱婷,〈漢唐女主政治之研究—以呂太后和武則天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
莊其偉,〈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4。
郭淑美,〈高中歷史教科書研究—以台灣史教材為中心1948-200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6。
陳盈如,〈影視史學課程對國一學生歷史思維能力與國家認同影響之研究 : 以二二八事件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
陳美專,〈武則天的女性形象─以史傳記載為中心考察〉,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
陳蓓萱,〈電影《帝國大審判》的敘事模式與歷史再現:兼論影視文本在中學教育的運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4。
黃文珊,〈論近代學者對武則天之歷史評價〉,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9。
黃致遠,〈國中歷史教育的影視輔助教學分析 ─以王童《香蕉天堂》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3。
黃靖涵,〈影視教材在高中台灣史「白色恐怖」教學的運用:以電影《超級大國民》、《天公金》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1。
黃瓈瑩,〈影視文本在中學歷史教育的應用─從《我的名字叫可汗》看九一一事件後美國社會中的穆斯林問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4。
楊露萍,〈歷史、性別與教學: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的婦女及其敘寫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6。
廖羽晨,〈影視教學與國中生的歷史思維─《以愛在波蘭戰火時》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1。
蔡佩襄,〈影視教材在國中歷史與人權議題的教學運用-以電影《以愛之名:翁山蘇姬》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6。
盧亞珍,〈紀錄片《戰浪》與台東新港漁港之村史書寫-兼論其在鄉土教學中的運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6。
盧慧芳,〈電視歷史劇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運用---以《漢武大帝》劇之漢、匈關係情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7。
顏汝倩,〈戲劇策略融入國小五年級歷史教學之行動研究─以臺灣荷蘭時期(1624)至清領初期(1698)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論文,2010。
五、教科書
國立編譯館編著,《高級中學歷史(二)》,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7年。
王仲孚主編,《歷史(上)》,台北:康熙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3年。
李東華主編,《歷史(上)》,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3年。
林能士主編,《歷史(上)》,台南: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3年。
張元主編,《歷史(上)》,台北: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3年。
王仲孚主編,《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北:康熙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8年。
王健文主編,《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8年。
林能士主編,《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南: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8年。
邱炫煜主編,《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8年。
金仕起等編,《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8年。
陳豐祥主編,《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北: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8年。
黃春木主編,《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北: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8年。
王仲孚主編,《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北:康熙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3年。
林能士主編,《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南: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3年。
邱炫煜主編,《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3年。
高明士主編,《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3年。
陳豐祥主編,《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北: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3年。
閻沁恆主編,《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北:史記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103年。
薛化元主編,《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3年。
六、報紙
吳晗,〈談歷史劇〉,《文匯報》,1960年12月25日。
吳晗,〈歷史劇是藝術,也是歷史〉,《新華月報》1962年,第8期。
若思,〈關於評價武則天的幾個問題〉,《光明日報》,1961年6月21日
徐俊西,〈歷史電視劇的走紅及其藝術定位〉,《文學報》,2001年5月9日。
繆鉞,〈關於武則天的評價問題〉,《光明日報》,1961年5月15日。
七、外文資料
Carl L. Becker,”Everyman His Own Historian”,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37(1931-1932)
E.H. Carr,What is history,Middlesex:Penguin Books Ltd.,1990.
Hayden White,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ophoty,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93,No.5,Dec. 1988.
Milroy Ellice,Role-Play:A practical guide,Abcrdeen University Press.,1982.
Robert A. Rosenstone,Visions of the Past:The Challenge of Film to Our Idea of History,Camb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5.
八、網路資料
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員王慶祥訪談—歷史不容戲說、胡說、瞎說 http://learning.sohu.com/2004/06/10/18/article220471848.shtml (最後檢索日期:2017.08.01)
每日頭條:各版武則天大PK
https://kknews.cc/entertainment/opmxa5.html (最後檢索日期:2017.08.01)
國際在線看新聞:〈《武媚娘傳奇》十大最扯改編〉(2015年1月23日)
http://gb.cri.cn/27564/2015/01/23/3465s4851953.htm (最後檢索日期:2017.08.01)
張琳英〈歷史劇在初中歷史課堂的運用〉
http://www.hi138.com/jiaoyuxue/xuekejiaoyu/201010/259186.asp (最後檢索日期:2017.8.01)
彭明輝的人文網誌:歷史課與「更好的填鴨教育」
http://mhperng.blogspot.tw/2017/06/blog-post_25.html (最後檢索日期:2017.08.01)
新京報:〈中國人心中的武媚娘=甄嬛+瑪麗蘇?〉(2015.01.14)
http://opinion.people.com.cn/BIG5/n/2015/0114/c159301-26379235.html (最後檢索日期:2017.08.01)
新聞晨報:〈「瑪麗蘇」與「杰克蘇」〉(2015.03.12)
http://sh.people.com.cn/BIG5/n/2015/0312/c134768-24136748.html (最後檢索日期:2017.08.01)
歷史學科中心:歷史科課程綱要http://203.68.236.93/xoops2/instpage.php?r=&w=100%&h=800&url=203.68.236.93/doc/95course/95-1.htm (最後檢索日期: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