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唐禾 Lin Tang-ho |
---|---|
論文名稱: |
蕭斯塔可維奇《第一號爵士組曲》及《第二號爵士組曲》之指揮研究 |
指導教授: | 許瀞心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7 |
中文關鍵詞: | 爵士 、爵士組曲 、蕭斯塔可維奇 、第一號爵士組曲 、第二號爵士組曲 |
英文關鍵詞: | Suite for variety stage orchestra, Shostakovich, Jazz suite No.1, Jazz suite No.2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7 下載:1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蕭斯塔可維奇經歷了大整肅之後,其堅強的創作意志沒被擊倒,也不會因為全國輿論群起攻之而就此倒地不起,反而是越挫越勇,創作出更多不朽之作,而在他晚年時,也終究獲得平反。雖然這一切都是政府領導人個人喜愛問題,一切的指控均是莫須有,但蕭斯塔可維奇也沒有因此而喪志,反而了解到當局想要的是什麼,進而迎合他們的口味創作出令他們贊同的曲目。這在動不動就判刑坐牢或是留放邊疆的時代裡,不要有太多外顯的個人意志及想法似乎是最明智之舉,一切順從高層的領導方向,才能相安無事。
蕭斯塔可維奇令社會大眾較熟悉的作品以交響曲與弦樂四重奏為主,相較之下,《第一號爵士組曲》以及《第二號爵士組曲》較少人知道,因此大部分的書籍均是較多著墨在他的交響曲及弦樂四重奏上。筆者透過資料的搜集以及文獻的探討,找尋出關於《第一號爵士組曲》以及《第二號爵士組曲》的蛛絲馬跡。
在19世紀,美國興起一種前所未見之音樂風格,令發展已久的古典音樂注入一團活水,此全新之音樂風格被稱之為爵士樂(Jazz),而有許多作曲家深深被爵士樂這種充滿自由風格、特殊節奏型態以及前所未見的獨特音階所著迷,因此紛紛在自己的創作中融入了爵士樂,在美國最有名的例子即為作曲家蓋西文(George Gershwin, 1898-1937)。而在歐洲,有米堯(Darius Milhaud, 1892-1974)及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 1895-1963)等人也深受影響。
爵士樂在19世紀驚艷登場,此新興樂種對於古典音樂界來說影響很重大,當時代除了有現代音樂、微分音樂等等之外,帶著有點雅俗共賞的樂曲走向確實著迷了不少人,這也對現代的音樂中帶來了一股新的風潮。蕭斯塔可維奇的《第一號爵士組曲》與《第二號爵士組曲》雖然名為「爵士」,但是與同時代的真正爵士樂作品還是有些落差,而這兩組組曲所呈現的風貌,就是蕭斯塔可維奇他認為的爵士,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些作品帶給人的感覺充其量只不過是較大眾化的輕音樂罷了,但是在當時較為保守的年代裡,有個有別於以前聽到的古典音樂作品問世,這對當時候的人們來說也是很新鮮的事情。
一、樂譜
Shostakovich. Suite No. 1 for Jazz Orchestra, 全音樂譜出版社,2003年。
Shostakovich. Suite for Variety Stage Orchestra [Suite No. 2 for Jazz Orchestra], 全音樂譜出版社,2007年。
Shostakovich. Festival Overture, Op. 96, 全音樂譜出版社,2001年。
二、有聲資料
CD:
Shostakovich. Jazz & Ballet Suites,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of Ukraine, Theodore Kuchar/conductor, Brilliant 6735, 2005.
Shostakovich. Ballet Suites Nos. 1-4, Russi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Dmitry Yablonsky/conductor, NAXOS 8.557208, 2003.
Shostakovich. Jazz Suites Nos. 1 and 2, Russian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 Yablonsky/conductor, NAXOS 8.555949, 2001.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5 /Suites 1& 2 for Jazz Orchestra, Radio-Sinfonie-Orchester Frankfurt, Dmitri Kitaenko/conductor, RCA BVCC-37262, 1995.
Shostakovich. The Jazz Album,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Riccardo Chailly/conductor, DECCA 433 702-2, 1993.
DVD:
〈The Last Night of the Proms〉, BBC Symphony Orchestra, Sir Andrew Davis/conductor, BBC, 2000.
三、書籍
中文書籍:
王沛綸。《指揮學》。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71。
李明濱。《俄羅斯文化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0。
吳祖強。《曲式與作品分析》。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4。
周雪舫。《俄羅斯史—謎樣的國度》。臺北:三民書局,2005。
音樂之友社編。《作曲家別 名曲解說珍藏版15 蕭斯塔可維奇》。林勝儀譯。臺北:美樂出版社,2000。
郭志浩。《一夜變成爵士通》。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2000。
許鐘榮。《現代樂派的大師》。臺北:錦繡出版社,2000。
梁廣程、潘永璋。《樂器法手冊》。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4。
廖年賦。《管絃樂指揮研究》。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6。
盧健英 編。《發現蕭斯塔可維奇》。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4。
翻譯書籍:
德特勒夫.戈約夫。《音樂家傳記—肖斯塔科維奇》,葛斯 譯。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Atherton, Leonard. 《指揮手冊》(The Conductor’s Handbook),呂淑玲、蘇索才 譯。臺北:揚智文化,2002。
Milstein, Nathan. 《從俄國到西方》(From Russia to the West: the musical memories and reminiscences of Nathan Milstein),陳涵音 譯。臺北:大呂出版,1994。
Roseberry, Eric. 《蕭士塔高維契》(Shostakovich),楊敦惠 譯。臺北:智庫文化出版,1996。
Schonberg, Harold C. 《國民樂派》(The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陳琳琳 譯。臺北:萬象圖書,1993。
Tirro, Frank. 《爵士音樂史》(Jazz: A History),顧連理 譯。臺北:世界文物出版,1998。
外文書籍:
Fanning, David. Shostakovich Studies. New York: Maxwell Macmillan International, 1990.
Farberman, Harold. The Art of Conducting Technique: A New Perspective. New York: Warner Bros., Publications, 1997.
Fay, Laurel E. Shostakovich: A Lif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Green, Elizabeth A. H. The Modern Conductor 6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97.
Hurwitz, David. Shostakovich: Symphonies and Concertos: An Owner’s Manual. New York: Hal Leonard Corp, 2006.
Károlyi, Ottó. MODERN MUSIC. England: Penguin Books, 1995.
Maes, Francis. A History of Russian Music: from Kamarinskaya to Babi Ya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
Walton, Charles W.. Basic Forms in Music. New York: Alfred Publishing, 1974.
四、學術論文
李軒宇。〈蕭士塔高維契第五號交響曲之指揮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論文,2006。
洪于淳。〈從蕭斯塔可維奇音樂表現與社會藝術背景之關聯探討大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的分析與詮釋〉。天主教輔仁大學論文,2005。
洪禎嬭。〈探討D. Shostakovich 之 Programmatic Symphonies 中標題與樂曲結構的關係〉。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論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