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安然
Wang, An-Ran
論文名稱: 中國大陸運動經紀人職能之研究
The Study of Sport Agent’s Competencies in China
指導教授: 程紹同
Cheng, Shao-Tung
林伯修
Lin, Po-Hsi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2
中文關鍵詞: 體育經紀人專業能力知能職業運動
英文關鍵詞: sports agent,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competence, professional sport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42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0下載:2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中國大陸運動經紀人為研究範圍,旨在瞭解其工作內容及應具備之職能,
    期能建構中國大陸運動經紀人職能模型。首先,將透過文件分析法,回顧分析運動經紀
    人職能之相關文獻,以明確運動經紀人職能項目。後續研究透過行為事例訪談,與中國
    大陸運動經紀領域從業之運動經紀人進行訪談,瞭解其工作內容與職能,進而分析訪談
    資料,發展出中國大陸運動經紀人之職能模型。研究結果發現,中國大陸運動經紀人之
    職能模型共包含十五項職能項目,其中包含五項知識類別職能、六項技能類別職能以及
    四項態度類別職能。知識類別職能包含:運動專業項目知識或對運動員及運動項目有所
    瞭解、基礎法律知識、運動產業市場知識、行銷知識、以及簽證相關規定。技能類別職
    能包含:溝通能力、社會交際、談判能力、外語能力、電腦能力、以及學習能力。態度
    類別職能包含:誠實守信,遵守職業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質;對行業抱持巨大的熱愛;
    細心周到。中國大陸運動經紀人面對複雜多樣的工作,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以及全面的
    技能,同時,更應具備積極正面的從業態度。研究結果可提供予運動經紀人之培育單位
    作為設計培訓課程之依據,實務經驗與學科理論相結合,降低學用之落差,提高培訓質
    量,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優秀運動經紀人。

    This study targeted at sport agents in China and aimed to identify their working tasks and the competencies required. The purpose was to construct the competencies model of sport agent in China. The literature review focused on competencies of sport agent, to establish the indicators for sport agent’s competencies. 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was applied as research method to collect materials about working tasts and the competencies required from three participants who work as sport agent in China. After analyzing the interview results, the model of sport agent’s competencies was developed. The result shows five knowledge competencies, six skill competencies and four attitude competencies. The knowledge competencies included knowledge of sport catagories or understanding of athletes and sport, law, sport industry, marketing and Visa policy. As for skill competencies, it included communication skill, social skill, negotiation skill, language skill, computer skill and learning skill. Besides, the attitute competencies emphasized work ethic, enthusiasm and carefulness. The results can be provided to the sport agent in cultivating department for further course desig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c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to bridge the performance gap between actual and desired performance, enhance training quality, cultivate outstanding sport agent to meet the market requirements.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 5 第五節 研究限制 6 第六節 研究重要性 7 第七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運動產業與運動經紀之發展 9 第二節 運動經紀人之定義與任務 17 第三節 職能之定義與內涵 20 第四節 運動經紀人之職能項目 25 第五節 中國大陸運動經紀人相關文獻 2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40 第一節 研究流程 4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4 第三節 資料蒐集方法 4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6 第五節 資料處理程序 49 第肆章 中國大陸運動經紀人之工作內容 52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描述 52 第二節 中國大陸運動經紀人之工作內容 54 第三節 本章小結 66 第伍章 中國大陸運動經紀人之職能 68 第一節 知識層面職能 69 第二節 技能層面職能 76 第三節 態度層面職能 86 第四節 中國大陸運動經紀人職能模型之建立 90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96 第一節 結論 96 第二節 建議 97 引用文獻 99 附錄 113 附錄一 訪談邀請函 113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114 附錄三 研究參與者 A 行為事例訪談編碼表 115 附錄四 研究參與者 B 行為事例訪談編碼表 122 附錄五 研究參與者 C 行為事例訪談編碼表 127

    于帆 (2012)。 中 美 體育 經 紀人 行 業 發展 特 點的 比 較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北京體育大 學,北京市。
    范民运、王伟、周武 (2007)。外籍球員的引進對 CBA 聯賽影響的研究。 北京 體育 大學 學 報 , 30(11),1561-1563。
    辛松和 (2018)。基於俱樂部、運動員委託代理的我國職業籃球運動員轉會制度研究。 西 安 體育 學 院 學 報 , 35(2),157-163。
    马铁 (2000)。國際體育經紀人—體育經紀人縱橫談之一。 經 紀人, (1),60-63。
    马铁、黄文卉、张立、石磊、林显鹏 (1999)。我國發展體育經紀人的對策研究。 中國 體 育科 技 , (2),3-8。
    张玲玲 (2014)。我國明星運動員微博影響力分析。 成都 體育 學 院 學 報 , 40(7),45-48。
    倪琳 (2011)。微博的傳播特性及影響力研究。 上 海 商 學 院 學 報 , 12(2),39-42。
    喻国明 (2011)。微博影響力的形成機制與社會價值。 人 民 論 壇 , (12),9-11。
    中國足球協會 (1999)。 中國 足 球 協 會 足 球 經 紀人 管理 辦 法 。北京市:作者。
    中國籃球協會 (2015)。 關於 公 示 外 籍 及 港澳 台 運動 員和教 練 員 工作簽證 及 就 業許 可 證 有 關事 宜 的 通知 。取自 http://www.cba.net.cn/show.aspx?id=14261&cid=93
    中國籃球協會 (2009)。 中國 籃 球 協 會經 紀人 管理 辦 法 。北京市:作者。
    李右婷 (2005)。日本式職能模型之特色與發展趨勢。 東亞 論 壇 , (450),65-8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8)。2016
    年 國 家 體育 產 業 總規模與 增加 值 數 據 公告 。 取自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1/t20180113_1573014.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9)。《體育產業統計分類 (2019)》(國家統計局令第 26 號)。 國 家統計 局 通知 公告 。取自 http://www.stats.gov.cn/tjgz/tzgb/201904/t20190409_1658556.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2008)。 體育 經 紀人 國 家 職 業 標準 。北京市:中 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2015)。 中 華 人 民 共和 國職 業 分類 大 典 。北京市: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總局 (2010)。體育經紀人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啟動新聞發佈會。 國 家 體育 總 局 體育 經 紀人 專 欄 。取自 http://www.sportosta.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總局 (2011)。關於 2011 年體育經紀人國家職業資格培訓和全 國統考試點工作的通知。 國 家 體育 總 局 體育 經 紀人 專 欄 。取自 http://www.sportosta.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總局 (2016)。關於暫緩開展體育經紀人國家職業資格考試有關 事項的通知。 國 家 體育 總 局 通知 公告 。取自 http://www.sportosta.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總局 (2017)。體育經紀人登記培訓在京啟動 首批培訓區域覆 蓋北上廣。 國 家 體育 總 局 職 鑒 管理 。取自 http://www.sportosta.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總局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 (2010a)。 體育 經 紀人 國 家 職 業 資 格培訓 教 材 : 體育 經 紀人 ( 三 級 )。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總局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 (2010b)。 體育 經 紀人 ( 基礎 理 論 篇 )。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支强 (2018)。體育產業背景下我國體育經紀業開展策略。 山 東 體育科 技 , 40(1),25-28。
    毛燕萍 (2011)。新世紀中國體育經紀人培養論綱—以美、日、歐等多國體育經紀人培養 發達國家為參照。 佳 木 斯 教 育 學 院 學 報 , (106),328-329。
    王文科、王智弘 (2017)。 教 育 研究法 (17
    版 )。臺北:五南。
    王东梅 (2011)。 中 英兩 國 體育 行 業 培訓 系 統的 比 較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蘇州大學, 蘇州市。
    王丽秀 (2009)。我國體育經紀人發展研究。 體育 文 化 導 刊 , (8),77-79。
    王经纬 (2012)。 體育 經 紀人的 勝 任力 模型 建 構 及 評 價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寧波大學,

    寧波市。
    王相周 (2003)。 北京 體育 大學 開 設體育 經 紀人 專 業方向的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北京 體育大學,北京市。
    王联聪、刘明辉 (2001)。21 世紀體育經紀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上 海 體育 學 院 學 報 , 25(5),14-15。
    王寬 (2017)。體育經紀服務業運行管理研究。 經 濟 研究導 刊 , (328),183-184。
    王曦 (2016)。 我 國 體育 經 紀人 發展 現 狀 及 問題 (未出版碩士論文)。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市。
    王曦 (2016)。我國體育經紀人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審視與對策分析。 文 體用 品與 科 技, (2),46-47。
    玄仙美 (2011)。 韓 國 體育 經 紀人 發展 現 狀 及對 策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市。
    田祖国、罗婉红 (2013)。中美體育經紀人管理制度之比較。 南京 體育 學 院 學 報 , 27(3), 11-18。
    白莉莉、冯晓露、乔凤杰 (2017)。中美體育經紀行業比較-兼論中國體育經紀行業制度 優化。 體育 學 刊 , 24(5),57-62。
    龙博 (2013)。湖南省體育經紀人的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 體育 世 界 , (8),12-14。
    任建慧、李耿、王淑英、李焕琴 (2008)。中國體育經紀人的知識能力結構研究。 時 代 文 學, (4),169。
    刘鸿志 (2014)。基于姚之隊談湖南省體育經紀人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現 代 企 業教 育, (12), 452-453。
    朱柔若 (譯) (2000)。 社會 研究方法 。新北市:揚智文化。(Neuman, W. L., 1997)
    朱艳英 (2011)。我國體育經紀人知識能力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 山 西 財 經 大學學 報 , 33(1),255-256。

    何启安、连桂红 (2007)。我國體育經紀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河 北 體育 學 院 學 報 , 27(3),34-36。
    何远梅、陈华福 (2011)。論我國體育經紀人的風險與發展。 體育 世 界 ( 學 術 版 ) , (12), 72-73。
    何景龍 (2004)。體育市場呼喚高素質的經紀人。 遼寧 行 政 學 院 學 報 , 6(6),70-71。
    余啟政 (2011)。以高校為依托的我國體育經紀人分層次培訓體系建構。 成都大學學 報
    ( 社會 科 學 版 ) , (5),104-106。
    吳志濱 (1991)。運動經紀人制度。 體育 與運動 , (71),111-115。
    吳偉文、李右婷 (2006)。 人力 資 源管理 - 讀 解職 能 密碼 。臺北市:普林斯頓。
    宋全征 (2002)。 中國 競 技 體育 人才 開 發 (未出版博士論文)。上海體育學院,上海市。
    宋承良 (2013 年 5 月 7 日)。中國體育經紀人行業亂象 聶衛平最早提出要聘請經紀人。 東 方 早報 。取自 http://sports.sina.com.cn/go/2013-05-07/15026556552.shtml
    宋琰 (2013)。 新 時 期 我 國 體育 經 紀人 培養 模 式 的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西安體育學院, 西安市。
    宋琰、鮑捷 (2012)。新時期我國體育經紀人的管理體系與行為特征。 文 體用 品與 科 技 , (18),21。
    李右婷 (2005)。日本式職能模型之特色與發展趨勢。 東亞 論 壇 , (450),65-80。
    李民桂 (2016)。我國體育經紀人從業現狀調查分析。 福 建師大 福清 分校 學 報 , (138),8185。
    李民桂 (2016)。我國體育經紀人從業現狀調查分析。 福 建師大 福清 分校 學 報 , (5),8185。
    李佳穎 (2015)。我國體育經紀人的發展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 當 代 體育科 技, 5(22),166169。
    李海 (2008)。國外體育經紀人的形成與發展現狀。 環 球 體育 市 場, (24),10-11。

    李涛 (2009)。論中國體育經紀人:素質培養與能力提升。 科 學 咨 詢 , 17(9),92。
    李惠真 (2001)。傳播媒體對運動發展的影響。 大 專 體育 , (52),89-94。
    李楓 (2007)。試論我國體育經紀人的培養。 哈 爾 濱 體育 學 院 學 報 , 25(5),79-81。
    李維翰 (2007)。美國職棒大聯盟的薪資制度之探討:以王建民為例。 大 專 體育 , (91), 108-112。
    李慕白 (2002)。市場經濟體制下體育經紀人的基本素質。 平原 大學學 報 , 19(2),1。
    李聲吼 (1998)。人力資源發展專業能力與角色之研究。 國 立 屏 東 科 技 大學學 報 , 7(4), 319-326。
    肖林鹏、丁涛、李豪杰、靳厚忠、叶加宝、依惠琴⋯蔡劲燕 (2007)。我國體育經紀人職 業概況與前景研究。 天 津 體育 學 院 學 報 , 22(1),63-66。
    肖淑红、彭铿、董烨、陈旭东 (2013)。體育經紀人相關問題的研究現狀綜述及分析。 北 京 體育 大學學 報 , 36(3),9-15。
    周云皓 (2008)。我國體育經紀人應具備的知識能力。 內 蒙 古 體育科 技 , 21(1),21-22。
    周冠孝 (2010)。 我 國職 業 棒 球 運動經 紀人 發展之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臺北市。
    周春灩 (2014)。淺析高校人事工作中服務態度的提升。 人才 資 源 開 發 , (12),79-80。
    周洪珍、吳燕波、鄭木生 (2003)。體育經紀人的智能結構的研究。 韓 山 師 範 學 院 學 報 , 24(1),94-96。
    周敏 (2008)。「 經 紀人 」 歷 史 溯 源 及對我 國 體育 經 紀人 職 能 定 位的 解 讀。 南京 體育 學 院 學 報 , 22(5),85-87。
    幸昊 (2008)。體育經紀人研究現狀及問題。 體育科 學研究, 12(3),15-17。
    林巧怡 (2010a)。臺灣運動經紀人才培養模式之探討。 真 理 大學 運動知識 學 報 , (7),125136。

    林巧怡 (2010b)。 臺灣 運動經 紀人才 專 業能力指 標 建 構之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永森 (2002)。休閒運動服務業管理人員專業能力需求與課程模式規劃之研究。 運動 管 理 , (2),106-121。
    林房儹 (2003)。運動產業分類與四 P 模型之探討。 臺灣 體育 運動 管理 學 報 , (2),1-13。
    林房儹、林文郎 (2004)。 我 國運動 休 閒 產 業 發展 策 略 之 研究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編印(編 號:Ncpfs-Res-093-001)。臺北市:行政院。
    林瑞泰、黃永寬 (2002)。我國職業運動勞資爭議問題至研究。 運動 管理 季 刊, 3,98-107。
    邱建章 (2009)。 運動 全球 化 對在 地運動 主體價值 的 衝 擊 與回應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邵琳琳、宋建敏 (2002)。體育產業的商業模式分析。 未來 與發展 , (4),21-25。
    姜晴云 (2017)。 中國 體育 經 紀人 職 能 演 變 歷 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市。
    胡幼慧、姚美華 (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 (主編), 質 性 研究:理 論、 方法及 本 土 女性 研究實 例 (141-157 頁)。臺北市:巨流。
    唐成 (2000)。試析 20 世紀美國體育經紀業的興起與發展。 武 漢 體育 學 院 學 報 , (139), 16-18。
    徐揚 (2002)。臺灣運動產業運動行銷管理人才專業能力之研究。 台 灣 體育 運動 管理 學 報, (1),161-183。
    徐嘉琪 (2011)。先有雞?先有蛋?運動員明星化的塑造與運動經紀人的形成。 輔仁 大學 體育 學 刊 , (10),392-404。
    徐爱丽、陈书睿 (2004)。 體育 經 紀人實 務 。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
    高俊雄 (1997)。征服情海與運動經紀人的任務定位。 大 專 體育 , (32),13-14。
    高俊雄 (2002)。台灣運動服務業之剖析與回顧。 臺灣 體育 運動 管理 學 報 , (1),1-17。

    高翠霞、高慧芬、范靜芬 (2014)。「 環境 教 育 人員 」 之專 業 職 能初 探 。 環境 教 育 研究, 10(2),51-72。
    國家體育產業統計分類 (2015 月 9 月 28 日)。
    崔雪萍 (2011)。我國體育經紀人發展的現狀及對策探析。 赤 峰 學 院 學 報 ( 科 學教 育 版 ) , 3(6),201-203。
    常智、吳燕、劉穎、晏瑞琴、陸家領 (2002)。 美 國 體育管理理 論 與 實 踐 。北京市:北京 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馨勻 (2011)。 職 業 運動經 紀人 之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莊道明 (2012 年 10 月)。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滾雪球取樣。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729/
    莊濱綺 (2000)。 我 國職 棒 球員 薪 資與 表 現關 係 之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桃園縣。
    許雅琳 (2017)。 探討 台 灣 職 業 棒 球員對於 運動經 紀人關 鍵服務 品 質 之 研究 (未出版碩士 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許順凱、鍾志強 (2007)。運動經紀人的角色功能及運作初探。 大 專 體育 , (92),66-71。
    許龍池、林秉毅、鄭峰茂 (2008)。運動經紀人專業能力基本課程培養之研究。 嘉 大 體育 健 康 休 閒 期 刊 , 7(2),62-70。
    連致遠 (2001)。 我 國運動經 紀 管理 之 法 制問題 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臺北市。
    郭宇 (2014)。引入外援對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發展的影響。 生 產 力研究, (12),73-75。
    郭思餘 (2012)。研究方法: 質化 與 量化 方法 之應 用 。臺北市:雙葉書廊。
    陳玲玉 (2015)。 向 非 訟 律 師 進 一 言 。載於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主編), 夢 想、 責 任 與 祝 福 : 給 新進律 師的 50 封 信 (297-302 頁)。臺北市:五南。
    陳美燕 (2005)。 運動經 紀人 證 照 制 度規 劃 研究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編號:

    Ncpfs-Res-93-02-064)。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掌上運動 (2018 年 5 月 23 日)。
    體育 明 星 經 濟背 後 , 運動 員的 兩種 人生 。取自 http://www.sohu.com/a/232596169_482813
    程紹同、江澤群、黃煜、呂佳霙、陳美燕 (譯) (2010)。 運動行銷 學 。臺北市:藝軒。(原 著出版年:1993) (Mullin, J. B., Hardy, S., & Sutton, A. W., 1993)
    程紹同、林保源 (2017)。 運動 產 業的 發展 。載於程紹同、方信淵、呂宏進、林保源、葉 錦樹、廖俊儒 (主編), 運動 管理 學導論 (32-89 頁)。臺北市:華泰文化。
    黃文卉 (1999)。美國體育經紀人制度之研究。 體育科 學, 19(2),21-25。
    黃政傑 (1982)。 能力 本 位教 育簡介 。臺北市:教育資料文摘。
    黃馬可 (2008)。 台 灣 職 業 棒 球球員 運動經 紀人 功 能 需求 及 其 未來 發展之 研究 (未出版碩 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黃煜 (2015)。 運動行銷 學 。臺北市:華都文化。
    黃蕙娟、羅憲元 (2003)。運動產業中媒體角色之初探。 中 華 體育 季 刊 , 17(4),8-16。
    楊秀如 (2009)。淺談臺灣運動經紀服務業之發展。 國 北 教大 體育 , (3),96-104。
    楊欣樺 (2002)。 我 國運動經 紀人 角色功 能 之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
    楊繡如 (2009)。淺談臺灣運動經紀服務業之發展。 國 北 教大 體育 , (3),96-104。
    董鹏、孙大庆 (2013)。我國體育經紀人職業培訓環境分析。 體育科 技 , 34(5),39-40。
    運動產業發展條例 (2017 年 11 月 7 日)。
    靳勇 (2006)。 我 國 競 技 體育 職 業 化 進 程 中 的 經 紀人 管理 與 培養體 系 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 文)。蘇州大學,蘇州市。
    歐子源 (2004)。 中國運動經 紀人 發展之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 北市。

    潘紹偉、高人煌 (2001)。體育經紀人條件論略。 體育 與 科 學, 22(4),17-19。
    蔡芬卿 (2006)。國內建立運動經紀專業制度探討。 大 專 體育 , (83),120-126。
    蔡芬卿、包怡芬 (2002)。我國運動經紀服務業專業能力需求初探。 大 專 體育 , (59),151157。
    蔡俊五、赵长杰 (2001)。 雙 贏 之 策 。北京市:人民體育。
    蔡雅欣、程紹同 (2017)。運動員運用社群媒體提升品牌價值之初探。 臺 南 大學 體育 學 報, (12),29-41。
    蔡鴻杰 (2017)。 臺灣 律 師 行 業 發展之分析 研究 以 企 業 聘 僱 內 部 律 師的 可 行性 為 核 心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黎天生、李光武、黃崇儒、陳建利、陳堅錐 (2007)。探討協助學生運動員生涯發展的可 行方向。 北 體 學 報 , (15),214-222。
    穆佩芬 (1996)。現象學研究法。 護理 研究, 4(2),195-202。
    穆瑞玲 (2005)。 對我 國 部 分發 達 地 區 體育 經 紀 人 培訓 狀況 的 調查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河南大學,鄭州市。
    闕維正、林顯丞 (2003)。淺談運動明星的價值。 大 專 體育 , (65),103-108。
    魏玉存 (2004)。我國體育經紀人應具備的素質。 瀋陽 體育 學 院 學 報 , 23(5),670-671。
    魏梅金 (譯) (2002)。 才能 評鑑 法 : 建 立 卓 越 績 效 的 模 式 。臺北市:商周。(Spencer, L. M. & Spencer, S. M., 1993)
    體銀商學院 (2017)。 中國國際 體育 投 融 資 報 告 (2017)。出版社:作者。
    冯祖闞、敦巖 (2013)。管理學視角下的體育經紀人培養模式定位研究。 商 業 經 濟 , (415), 89-90。
    卢刚、李凤华、韦晓康(2004)。試論體育經紀人在我國的發展。 體育 文 化 導 刊 , (9),3536。

    卫禹帆、黄晓春 (2016)。體育產業市場環境下我國體育經紀人發展分析。 廣 州 體育 學 院 學 報 , 36(5),14-17。
    孙怡华 (2012)。 從 「 翔 之 隊」 談 我 國 體育 經 紀人的 發展 (未出版碩士論文)。華東師範大 學,上海市。
    孙晓强 (2004)。中國體育經紀業發展的思考。 經 濟問題 探 索 , (12),141-143。
    孙传伟 (2011)。體育經紀人的行為特征及制度管理。 出 國與 就 業 ( 就 業 版 ) , (22),158159。
    张晓龙 (2015)。我國高職院校開設體育經紀人專業的可行性研究。 文 體用 品與 科 技, (16), 138-139。
    杨洋 (2013)。中國職業體育的發展狀況與影響因素分析。 哈爾 濱 體育 學 院 學 報 , 31(5), 54-57。
    杨海东、王一博、邱金芝 (2018)。我國職業運動員權益訴求的障礙和突破。 體育 文 化 導 刊 , (7),62-66。
    杨毅萍 (2015)。我國體育經紀人現狀及未來發展探討。 搏 擊 ( 體育 論 壇 ) , 7(12),20-23。
    谭青巖 (2017)。我國體育經紀人現狀與發展分析。 當 代 體育科 技 , 7(20),255-256。
    赵一村 (2010)。 我 國 體育 經 紀人 培養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市。
    赵珊珊、潘蕊 (2012)。中美體育經紀人管理制度比較。 知識經 濟 , (4),85。
    陈北楠 (2017)。 體育 經 紀人法 律 制 度 及 職 能 創 新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集美大學,廈 門市。
    骆秉全、张连民(2001)。淺談體育經紀人及其發展。 首 都 體育 學 院 學 報 , 13(2),73-76。
    鲍明晓 (2000)。 體育 產 業 - 新 的 經 濟 增長點 。北京市:人民體育。
    Boyatzis, R. E. (1982). The competent manager: 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 NY: John Wiley & Sons.
    Burke, M. (2013). Sports Agent Ron Shapiro on the Three Keys to Negotiating A Successful

    Deal.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orbes.com/sites/monteburke/2013/11/26/sports-agentron-shapiro-on-the-three-keys-to-negotiating-a-successful-deal/#5996b88a1c01
    Burwell, B. & Falk, D. (1996). The most powerful man in NBA. USA Today, C1-C2.
    Byham, W. C. & Moyer, R. P. (1996). Using competencies to build a successful organization. Retrieved from 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 Website: https://onpointcoaching.typepad.com/files/using_competancies_to_build_org.pdf
    Cheetham, G. & Chivers, G. (1996). Towards a holistic model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 20(5), 20-30.
    Creswell, J. W. (2003). Research design: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mixed methods approaches. London, UK: Sage.
    DeSensi, J. T., Kelly, D. R., Blanton, M. D. & Beitel, P. A. (1990). Sport management curricular evaluation and needs assessment: A multifaceted approach.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4(1), 31-58.
    Ellard, J. A. (1986). A competency analysis of managers of commercial recreational sport enterprise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4366716_A_competency_analysis_of_manag ers_of_commercial_recreational_sport_enterprises
    Hall, G. E. & Jones, H. J. (1976).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Process for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btuce-Hall.
    Cheng, C. F. (1993). Competency assessment in sport manage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 Greeley, CO.
    Hartman, D. P. (1977). Considerations in the choice of 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 estimate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10(1), 103-116.
    Heitsmith, G. (1994). Event Promotions: Get Them by Their Hearts and Minds. Promo: The International Magazine for Promotion Marketing, 1994, 31-32.
    Jensen, K. (2012). Intelligence is overrated: What you really need to succee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orbes.com/sites/keldjensen/2012/04/12/intelligence-is-overrated-what-youreally-need-to-succeed/#421df71b6d2c

    Japan Football Association (2014, October 16). Japan Football Association determines to abolish Players’ Agent Regulation, introduce intermediaries system. Retrieved from http://www.jfa.jp/eng/football_family/news/00002330/
    Johnson, L. J. & LaMontagne, M. J. (1993). Using content analysist to examine the verbal or written communication of stakeholders within early intervertion. 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 17(1), 73-79.
    Ko, J.Y., Zhang, J., Catani, K., & Pastore, D. (2011). Assessment of event quality in major spectator sports. Management Service Quality, 21, 304-332.
    Lester, P. (1990). Marketing the athlete: endorsement contracts. In Uberstine, A. G. (Ed.), The law of professional and amateur sports (pp. 23-36). Deerfield, IL: Clark Boardman Callaghan.
    Li, M., Hofacre, S., & Mahony, D. (2001). Economics of sport. Morgantown, WV: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
    Masteralexis, L. P., Caral, A. B., & Hums, A. M. (1998).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port Management. Gaithersburg, MD: Aspen Publishers.
    Mansfield, R. S. (1996). Building competency models: Approaches for HR professional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5(1), 7-18.
    Martino, P.J. (1973). Methods of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New York, NY: Gordon and Breach Science Publishers.
    McClelland, D. C. (1973).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American Psychologist, January, 1-14.
    McDonald, M., Mihara, T. & Hong, J.B. (2001). Japanese spectator sport industry Cultural changes creating new opportunities. European Sport Management Quarterly, 1(1), 39-60.
    McKinney Jr., J. C. (2000). The modern master in the art of the deal.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ytimes.com/2000/12/13/sports/baseball-the-modern-master-in-the-art-ofthe-deal.html.
    Meek, A. (1997). An estimate of the size and supported economic activity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6(4), 15-21.

    Miles, M. & Huberman, A. E. (199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Thousand Oaks, CA: Sage.
    Miller, L. K., Fielding, L. W. & Pitts, B. G. (1992). A uniform code to regulate athlete agents. 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Issues, 16(2), 93-102.
    Mirabile, R. J. (1997). Everything you wanted to know about competency modeling.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51(8), 73-77.
    Parry, J. (1998). Physical education as Olympic education. 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 4(2), 153-167.
    Phillips, D. (2016). South Korea to promote athlete represent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portsagentblog.com/2016/02/17/south-korea-to-promote-athlete-representation/
    Peak, L. & Brown. J. M. (1980).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process: For identifying the inservice needs of vocational educators serving special need populations (Pilot test report). Retrieved from Minnesota University, Minneapolis, Department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Website: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198288.pdf
    Pitts, B. D. & Stotlar, D. K. (2013). Fundamentals of sport marketing [4th ed.]. Morgantown, WV: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itts, B. G., Fielding, L. W., & Miller, L. K. (1994). Industry segmentation theory and the sport industry: Developing a sport industry segment model.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3(1), 15-24.
    Reisler, J. (2008). Cash and Carry: The spectacular rise and hard fall of C.C. Pyle, America’s first sports agent. Jefferson, NC: McFarland & Company.
    Ruxin, R. H. (2004). An athlete’s guide to agents [Fouth Edition]. London, England: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Schubert, W. G., Smith, K. R. & Trentadue, C. J. (1986). Sports law. Eagan, MN: West Publisher.
    Staudohar, P. D. (2006). So you want to be a sports agent. Labor Law Journal, 57(4), 246-256.
    Scott, P.B. (1996). The quest for competencies.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33(7), 48-54.
    Shropshire, L. K. & Davis, T. (2003). The business of sports agents.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Wong, M. G. (2011). The Comprehensive Guide to Careers in Sports. Boston, MA: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Spencer, L. M. & Spencer, S. M. (1993).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Somerset, NJ: John Wiley & Sons Inc.
    Stein, M. (2008). How to be a sports agent. London, England: High Stakes.
    Lee, Y. T. (2007). Designing a favorable method for developing manager competency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s Research, 169-176.
    Sinnott, G. C., Madison, G. H., & Pataki, G. E. (2002). Competencies: Report of the competencies workgroup, workforce and succession planning work groups. New York State Governor’s Office of Employee Relations and the Department of Civil Service.
    Kinnear, T. J., Bernhardt, K. L. & Krentler, K. A. (1995).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Fouth Edition]. New York, NY: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Steinberg, L. (1991). The business of professional sports. Champaign,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