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之婷 |
---|---|
論文名稱: |
兒童自我認同議題之繪本創作研究 —以《歐瑪》作品為例— Research on Children's Self-Identity Issues of Picture Books Illustrated with the Work of “Oma” |
指導教授: | 許和捷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3 |
中文關鍵詞: | 兒童自我認同 、虛擬社群 、動物角色 、繪本創作 |
英文關鍵詞: | children’s self-identity, virtual community, animal characters, picture book cre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9 下載:10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創作研究主要是以探討兒童繪本中對於自我認同議題的處理與闡述,並分析如何藉由繪本形式的運作傳達其中內涵。透過蒐集和歸納有關文本與文獻資料,以供個人創作研究之參考依據。主體架構共分為五章節。第一章緒論簡述台灣繪本產業的發展現況,並闡述自身創作態度,期望藉由主題繪本的形式,傳達尊重他人與肯定自我的正向積極態度。並融合時下社會情況於創作文本,反映當代的生活型態。第貳章自我認同議題之繪本相關文獻探討。針對兒童時期自我概念的形成,拓展至對個人包括軀體、能力、態度、行為等特質上的認定的自我認同過程。接著由網際網路虛擬社群的角度切入,討論使用者從中尋求自我認同心理的轉變。最後以繪本於當代社會的意義談起,進而鎖定以自我認同議題為主題的繪本創作,分析其文本架構設定。第參章創作概念與歷程發展。延續先前自我認同主題案例繪本之分析內容,對其中故事角色的設定做更近一步的探討,延伸出擬人化動物角色設定在繪本中的意義。其後為個人研究創作初稿的呈現,包括故事文本、角色設定、分鏡草圖與創作步驟分項介紹。第肆章《歐瑪》繪本創作內容分析。將繪本創作之成品逐頁分析說明,以及成果展示空間的佈置與規劃。第伍章結論。說明本創作研究以自我認同議題為主題,藉由繪本形式緩和其嚴肅性質,透過鮮明、可愛的繪畫風格詮釋文本拉近與讀者間的距離。
This research, categorized as creative thesis, explores the statements and the presentation methods of the issue about self-identity in children picture books. It also analyzes the way about how to transmit the issue through picture books. By collecting and generalizing related data, it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s for personal research.
There are five sections in this research.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present development of the picture book industry in Taiwan. To expound researcher’s creation manner, which is hoping to show respect and a positive attitude on the issue of self-identity by picture book creation. Besides combining current social situation, this picture book mirrors the life style of this generation.
Investigating related picture books and documents. At first, it talks about the self-identity process of children, which starts from establish their self-concept at childhood to identify their own bodies, abilities, attitude and behaviors at later age. Secondly, from the aspect of Internet virtual community to discuss the psychological change of the users when they are seeking self-identity in social network. After explain the picture books’ meaning of nowadays, finally it focus on analyze the content structures of picture books with the topic of self-identity.
Concept and process of creation. Continue on the previous analysis to make a deeper investigation of the story characters design, and exte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ole of anthropomorphic animal characters in picture books. Afterward it presents the first draft - the story, the characters design, the storyboard and each step - of researchers creation.
Content analysis of creative picture book-Oma, which includes each page’s concept explanations and the arrangements of final work’s display.
Conclusion that illustrates the main topic –self identity- of this research. By using picture book with bright and cute style to moderate the strict feeling of this issue and become easier to be accessed by readers.
一、專書
A. Maslow(1982)。人本心理學之父(莊耀嘉,譯)。台北:允晨文化。
Bernd Brunner(2008)。熊的故事(杜子倩,譯)。台北:左岸文化。
David R. Shaffe(2002)。發展心理學(蘇建文,譯)。台北:學富文化。
Gail F. Melson(2002)。孩子的動物朋友(范昱峰、梁秀鴻,譯)。台北:時報。
H. Hurlock(1978)。兒童心理學(湖海國,編譯)。台北:桂冠圖書。
Hagel III, J.Armstrong A. G.(2000)。網路商機:如何經營虛擬社群(朱道凱,譯)。台北:臉譜。
John Berger 著(2002)。影像的閱讀(劉惠媛,譯)。台北:遠流。
Lawrence Lessig(2008)。你在看誰的部落格?:一群打亂長尾、扼殺文化的業餘者(尤傳莉,譯)。台北:早安財經。
Mc Whirter 等(1998)。新新人類的五大危機(王寶墉,譯)。台北:心理。
Michele Brown(2009)。泰迪熊百年風華小史(蘇有薇,譯)。台北:臺灣商務。
Mullen Brian & Craig Johnson(1996)。消費者行為心理學(游恆山,譯)。台北:五南。
Patricia Wallace(2001)。網路心理講義(陳美靜,譯)。台北:天下文化。
Warner Shedd(2004)。其實,飛鼠不會飛 貓頭鷹很蠢(鄭文琦,譯)。台北:皇冠。
王秀園著(1997)。兒童EQ的開發與培育(3~6歲幼兒)教師手冊。台北:稻田。
林真美著(2010)。繪本之眼。台北:天下雜誌。
林敏宜著(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
幸佳慧著(2005)。掉進兔子洞:英倫童書地圖。台北:時報文化。
松居直著,劉滌昭譯(1986)。幸福的種子。台北:台英。
徐素霞編著(2002)。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黃迺毓著(1999)。童書是童書。台北:宇宙光。
郭為藩著(1972)。自我心理學。台南市:開山書店。
楊茂秀著(2007)。重要書在這裡!楊茂秀的繪本哲學。台北:遠流。
傅林統著(1994)。少年小說初探。台北:富春。
劉維公著(2007)。風格競爭力。台北:天下雜誌。
二、期刊
三采文化編輯部(2005)。Play set products Sanrio 熱門角色的幕後推手。bean’s玩具生活情報1,1,112-120。
阮心怡(2009)。由工藤紀子的《海盜船》與《小雞逛超市》看擬人動物的角色設定。繪本棒棒堂,17,127-131。
林文寶、邱子寧(2003)。性別平等與兒童文學。兒童文學學刊,9,13-20。
郝廣才(1998)。油炸冰淇淋—繪本在台灣的觀察。美育,91,11-18。
楊茂秀(1999)。繪本詮釋與演奏。書箱通訊雙月刊,20,26-30。
龐惠潔(2010)。虛擬大使做先鋒。動腦雜誌,408,124-128。
三、論文
王柏鈞(2005)。部落格的世界-使用者人格特質與使用動機行為之關連性初探。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王緗沅(2006)。部落格使用行為之研究─以無名小站部落格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燕伶(2006)。群體凝聚力對虛擬社群持續使用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伯拯(2004)。以符號學觀點分析動畫角色圖像的象徵性。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姵君(2008)。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認同.獨處能力與情緒調節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美姿(2000)。以兒童繪本進行幼兒情感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鄔榮霖(2001)。虛擬社群使用者互動過程之初探。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蔣建智(2000)。兒童故事中的隱喻框架和概念整合:哲學與認知的關係。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四、網路資料
〈【亞洲】童書出版現狀掃描〉,http://blog.udn.com/jason080/5249696,原刊於《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4月20日),2011年5月30日瀏覽。
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0544,2011年3月24日瀏覽。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0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出爐〉, http://www.myhome.net.tw/2010_04/hot.htm,2011年4月21日瀏覽。
洪蘭著,〈教孩子情緒管理〉(2009年3月27日),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DocDetail.do?blogDocId=141,2011年6月9日瀏覽。
陳書梅著,〈關於情緒教養的101本繪本〉,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1344,2011年6月10日瀏覽。
數位媒體行銷資源庫電子報,〈網路社群使用篇〉,http://distance.shu.edu.tw/98dmcix/d04.htm,2011年4月21日瀏覽。
(以上書目依照筆劃多寡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