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戴華萱
論文名稱: 崑山歸有光研究—明代地方型文人的初步考察
指導教授: 黃明理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8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9
中文關鍵詞: 歸有光崑山地方型文人小傳統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46下載:6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提要
    歷來古今學者對歸有光給予兩極化的評價,讚賞者譽為「明文第一」、居「古文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及情感真摯動人;訾議者直斥為「言乏有物」、「近俚傷繁」、「體小詞費」。學者們在讚賞歸有光細瑣率真之文的同時,卻仍然無法忘情於那些屬於國家民族莊嚴使命的大題材,由此引發進一步思考:何以情意深遠,而沒有儒學聖道的作品就沒有書寫的價值?何以見得家常瑣事、呢喃兒女語的小題材,就必定沒有砥風礪俗的成效?何以應酬體制的文體就一定不足觀?
    本文不從傳統「文以載道」的觀點來閱讀歸有光,擬由「地方文學」的進路重新審視歸有光的散文風貌及其形成之因,由此提出另一種評騭歸有光的可能。
    簡言之,本文第二章詳論歸有光的史家涵養,第三章詳論歸有光的儒者修養,在史家及儒者懷抱的相激相盪下,歸有光的文學遂展現一特殊風貌,第四章即概括描述之。第五章則針對歷來學者之評論,試對歸有光的文學地位進行評騭。第六章結論,提出本文之研究價值。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的形成.......................1 第二節 研究對象的說明...................8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述評.................13 第四節 本題研究進路.....................18 第二章 歸有光的史家涵養.................21 第一節 歷史意識的萌芽....................21 第二節 良史之才..........................38 第三節 史家精神的展現....................49 第三章 歸有光的儒者修養.................69 第一節 儒者性格的養成....................69 第二節 儒者的胸懷.......................86 第三節 儒者風範的展現....................98 第四章 歸有光的散文風貌..................114 第一節 散文題材..........................114 第二節 表現手法..........................155 第三節 散文風格..........................169 第五章 歸有光的文學地位再評騭............188 第一節 歸有光評價平議....................188 第二節 評價歸有光的一種可能..............198 第六章 結論..............................207 第一節 自寫風貌的地方型文人..............207 第二節 未來展望..........................213 附圖......................................215 參考書目舉要..............................217

    參考書目舉要
    壹 古典文獻
    《毛詩注疏》 漢‧毛亨傳 鄭玄箋唐‧孔穎達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
    《春秋公羊傳注疏》 漢‧公羊壽傳 何休解詁唐‧徐彥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
    《史記》 漢‧司馬遷 明嘉靖丁亥震澤王延□覆宋刊本
    《史記會注考證》 漢‧司馬遷日‧瀧川龜太郎注 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漢武帝內傳》 漢‧班固 臺灣藝文印書館
    《漢書》 漢‧班固 臺北鼎文書局
    《白虎通》 漢‧班固等 臺灣商務印書館
    《說文解字》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臺北黎明文化公司
    《新書》 漢‧賈誼 臺灣藝文印書館
    《孟子注疏》 漢‧趙歧注宋‧孫奭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
    《禮記注疏》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
    《儀禮注疏》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
    《周易注疏》 魏‧王弼注疏唐‧孔穎達 臺北藝文印書館
    《論語注疏》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
    《左太沖集》 晉‧左思 清宣統三年無錫丁氏排印本
    《穆天子傳》 晉‧郭璞注 臺灣商務印書館
    《山海經》 晉‧郭璞 臺北廣文書局
    《陶靖節全集》 晉‧陶淵明 臺北世界書局
    《世說新語》 南朝宋‧劉義慶 臺北藝文印書館
    《文心雕龍》 梁‧劉勰 臺灣開明書店
    《南齊書》 梁‧蕭子顯 臺北鼎文書局
    《白香山詩集》 唐‧白居易 臺北世界書局
    《李文公集》 唐‧李翱 明末毛氏汲古閣 配補清翻刻毛氏汲古閣
    《陳書》 唐‧姚思廉 臺北鼎文書局
    《孝經注疏》 唐‧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
    《柳河東全集》 唐‧柳宗元 臺北世界書局
    《史通》 唐‧劉知幾 臺北華世出版社
    《韓昌黎文集》 唐‧韓愈 臺北世界書局
    《舊唐書》 後晉‧劉昫 臺北鼎文書局
    《唐會要》 宋‧王溥 臺北世界書局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 臺北世界書局
    《吳郡圖經續記》 宋‧朱長文 臺北藝文印書館
    《漢上易傳》 宋‧朱震 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書集注》 宋‧朱熹 臺北藝文印書館
    《太平御覽》 宋‧李昉等撰 臺灣商務印書館
    《雲林石譜》 宋‧杜綰 臺北藝文出版社
    《二程全書》 宋‧程頤、程灝 臺北中華書局
    《新五代史》 宋‧歐陽脩 臺北鼎文出版社
    《歐陽脩全集》 宋‧歐陽脩 臺北世界書局
    《蘇學士文集》 宋‧蘇舜欽 臺北中華書局
    《宋史》 元‧托克托等 臺北鼎文出版社
    《甫田集》 明‧文徵明 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遜志齋集》 明‧方孝孺 臺灣商務印書館
    《弇州山人四部稿》 明‧王世貞 臺北偉文圖書公司
    《弇州山人續稿》 明‧王世貞 臺北文海出版社
    《讀書後》 明‧王世貞 臺灣商務印書館
    《陽明全書》 明‧王陽明 臺北中華書局
    《傳習錄》 明‧王陽明 臺灣商務印書館
    《王龍溪先生全集》 明‧王畿 臺北華文書局
    《天傭子集》 明‧艾南英 清道光十六年艾舟重刊本
    《匏翁家藏集》 明‧吳寬 臺灣商務印書館
    《元史》 明‧宋濂等撰 臺北鼎文書局
    《李中麓閒居集》 明‧李開先 嘉靖間原刊黑口本
    《空同集》 明‧李夢陽 臺北偉文圖書公司
    《焚書》 明‧李贄 臺北河洛出版社
    《容春堂集》 明‧邵寶 臺灣商務印書館
    《皇甫少玄集》 明‧皇甫涍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三易集》 明‧唐時升 臺北偉文圖書公司
    《懷星堂集》 明‧祝允明 臺灣商務印書館
    《白沙子全集》 明‧陳獻章 臺灣商務印書館
    《醉古堂劍掃》 明‧陸紹珩 臺北老古文化公司
    《五嶽山人集》 明‧黃省曾 明嘉靖間吳郡黃氏家刊本
    《東里文集》 明‧楊士奇 臺灣商務印書館
    《五雜組》 明‧謝肇淛 臺北新興書局
    《文章指南》 明‧歸有光 臺北廣文書局
    《震川先生集》 明‧歸有光著周本淳校點 臺北源流出版社
    《莊渠先生遺書》 明‧魏 校 蘇州知府王道行刊本,明嘉靖癸亥年
    《圭峰集》 明‧羅 屺 臺灣商務印書館
    《方望溪全集》 清‧方苞 臺北世界書局
    《柳南續筆》 清‧王應奎 臺北廣文書局
    《無邪堂答問》 清‧朱一新 臺北廣文出版社
    《涵芬樓文談》 清‧吳曾祺 臺灣商務印書館
    《初月樓古文緒論》 清‧吳德旋 臺灣藝文印書館
    《蓼齋集》 清‧李雯 北京出版社
    《明詩別裁》 清‧沈德潛、周準選 臺灣商務印書館
    《堯峰文鈔》 清‧汪琬 臺灣商務印書館
    《江蘇省崑新兩縣續修合志》 清‧金吳瀾等修清‧汪等纂 臺北成文出版社
    《古文辭類纂注》 清‧姚鼐編 臺北世界書局
    《惜抱軒全集》 清‧姚鼐 臺北世界書局
    《新校明通鑑》 清‧夏燮 臺北世界書局
    《明歸震川先生有光年譜》 清‧孫岱 清稿本
    《考信錄》 清‧崔述 臺北世界書局
    《明史》 清‧張廷玉等撰 臺北鼎文書局
    《湖陽張惠言先生手稿》 清‧張惠言 臺北武進同鄉會
    《莊子集釋》 清‧郭慶藩輯 臺北華正書局
    《太乙舟文》 清‧陳用光 武昌崇文堂坊刊本,清道光二十三年
    《文史通義》 清‧章學誠 臺北華世出版社
    《曾文正公全集》 清‧曾國藩 臺北世界書局
    《雕菰集》 清‧焦循 臺北藝文印書館
    《明儒學案》 清‧黃宗羲 臺北世界書局
    《南雷文定》 清‧黃宗羲 臺灣商務印書館
    《南雷文案》 清‧黃宗羲 上海商務印書館
    《明文海》 清‧黃宗羲編 臺灣商務印書館
    《廿二史劄記》 清‧趙翼 臺北世界書局
    《海峰文集》 清‧劉大櫆 清同治甲戌年孫繼重刊本
    《桐城派文學淵源考》 清‧劉聲木 臺北世界書局
    《履園叢話》 清‧錢泳 臺北大立出版社
    《中國史學名著》 清‧錢穆 臺北三民書局
    《列朝詩集小傳》 清‧錢謙益 臺北明文出版社
    《牧齋有學集》 清‧錢謙益 臺灣商務印書館
    《牧齋初學集》 清‧錢謙益 臺灣商務印書館
    《潛邱劄記》 清‧閻若璩 臺灣商務印書館
    《戴南山集》 清‧戴名世 上海大達圖書公司
    《明文在》 清‧薛熙 臺北京華書局
    《歸玄恭遺著》 清‧歸莊 上海中華書局排印本,1932年
    《日知錄》 清‧顧炎武 臺灣商務印書館
    《原抄本日知錄》 清‧顧炎武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貳 現代專著
    《評註古文辭類纂注》 王文濡評註 臺北華正書局
    《論語義理疏解》 王邦雄等合著 臺北鵝湖出版社
    《中國哲學家與哲學專題》 王邦雄等合著 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定本觀堂集林》 王國維 臺北世界書局
    《史學方法》 王爾敏 臺北東華書局
    《經學歷史》 皮錫瑞 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儒家理想人格與中國文化》 朱義祿 遼寧教育出版社
    《中國地理學史》 江小群、胡欣 臺北文津出版社
    《中國哲學的特質》 牟宗三 臺北學生書局
    《心體與性體》(一) 牟宗三 臺北正中書局
    《政道與治道》 牟宗三 臺北學生書局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余英時 臺北聯經出版社
    《歷史與思想》 余英時 臺北聯經出版社
    《歸震川及其散文》 呂新昌 臺北文津出版社
    《史學方法論》 杜維運 臺北華世出版社
    《清初的群經辨偽學》 林慶彰 臺北文津出版社
    《桐城派評述》 姜書閣 臺灣商務印書館
    《國文學》(下) 姚永樸 臺北廣文書局
    《歸有光文》 胡懷琛選註 上海商務印書館
    《明歸震川先生有光年譜》 張傳元、余梅年編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 梁啟超 臺灣商務印書館
    《歸震川散文試論》 郭仲寧 嘉義興國出版社
    《中國散文史》 陳柱 臺灣商務印書館
    《國史舊聞》 陳登原 臺北明文書局
    《明代江南市民經濟初探》 傅衣凌 臺北谷風出版社
    《中國哲學史》(一) 勞思光 臺北三民書局
    《中國文學史》 游國恩 臺北五南書局
    《古文通論》 馮書耕、金仞千 國立編譯館
    《一位玄靜的儒學倫理大師―揚雄思想初探》 黃開國 四川巴蜀書社
    《春秋左傳注》 楊伯峻編著 臺北洪葉文化公司
    《中國文學理論》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 臺北聯經出版社
    《中國史學名著》 錢穆 臺北三民書局
    《中國歷史精神》 錢穆 陽明山莊專題研究
    《明代文學》 錢基博 臺灣商務印書館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錢穆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國史新論》 錢穆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錢賓四先生全集》 錢穆 臺北聯經出版社
    《談藝錄》 錢鍾書 北京中華書局
    《明代文學批評研究》 簡錦松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中國歷史地圖集》(七) 譚其驤主編 香港三聯書店
    《易經集成》 嚴靈峰編輯 臺北成文出版社
    《Praying for Power—Budh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Ming China》,Timothy Brook, Cambridge, Mass: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Harvard University and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參 單篇論文與學位論文
    1〈歸有光論〉 于中俊 《中國國學》二十二期1994年10月
    〈朝鮮古文家金澤榮與歸有光的比較研究〉 文基連 《國外文學》2000年第一期
    2〈因看吳越譜,世事使人衰─經世學者歸有光〉 王培華 《文史知識》1997年第五期
    3〈歸有光的史學批評及其意義〉 王培華 《社會科學輯刊》1999年第六期
    4《「大禮」議與明嘉靖初年的政治》 朱 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4月
    5〈明代蘇州社區鄉土生活史舉隅―以文人集團為例〉 吳智和 《方志學與社區鄉土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東吳大學歷史學系主編,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5月
    6〈史學與世變〉 沈剛伯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二),臺北華世出版社,1979年10月
    7〈歸有光散文的變異與影響〉 屈小玲 《江海學刊雙月刊》1991年第六期
    8《明代蘇州文學與繪畫藝術之交流》 林琦妙 政治大學碩士論文1991年7月
    9〈明代中期蘇州文人尚趣之研究〉 邵曼珣 《古典文學》第十二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10月
    10〈歸有光生平三考—兼與王勉、曹明綱、張傳元商榷〉 姚玉光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十二卷第一期,1995年1月
    11〈歸有光析評〉 范文芳 《新竹師專學報》第六期,1980年6月
    12〈論史記〉 徐復觀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三),臺北華世出版社,1979年10月
    13〈明代唐宋派文論研究〉 梅家玲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6月
    14〈歸有光和他的記敘文抒情文〉 許世瑛 《文學思潮》第四集,1979年5月
    15〈哭廟與焚儒服─明末清初生員明末清初層的社會性動作 陳國棟 《新史學》三卷一期,1992年3月
    16〈歸有光和張岱的散文風格簡說〉 章明壽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4年2月
    17《唐初史官文學思想及其形成》 曾守正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18《「晚明文人」型態之研究》 黃明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
    19《范氏義莊與范仲淹—關於范仲淹的儒學史地位的討論》 黃明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6月
    20〈歸有光是唐宋派作家嗎?〉 黃 毅 《中國古籍與文化》1997年第一期
    21〈歷代節婦烈女的統計〉 董家遵 《中國婦女史論集》,鮑家麟編著,臺北稻香出版社,1999年5月
    22〈台灣文字改革運動史略〉(下) 廖毓文 《台北文物》四卷一期,1955年5月
    23〈南北文學不同論〉 劉師培 《國粹學報》第一年乙巳第九號,國粹學報社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2月
    24〈史記導論〉 潘重規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一),臺北華世出版社,1979年10月
    25〈析論歸有光的散文〉 蔡信發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二十卷第三期,1987年3月
    26〈晚明士大夫對婦女意識的注意〉 鄭培凱 《九州學刊》六卷二期,1994年7月
    27〈歸有光─命定論的改革主義者〉 盧建榮 《食貨》復刊第九卷第一、二期,1979年5月15日
    28〈論明代文學思潮中的學古與求真〉 簡錦松 《古典文學》第八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4月
    29《歸有光研究》 龔道明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6月
    30〈區域特性與文學傳統〉 龔鵬程 《古典文學》第十二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10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