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余蘇珊
Yu,Su-Shan
論文名稱: 政黨輪替前後台灣中小學教育政策變遷之研究(1994~2010)
A Study of Changes in Taiwan’s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Policies after Alternation of Political Party in Power (1994~2010)
指導教授: 陳文政
Chen, Wen-C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8
中文關鍵詞: 中小學教育政策政黨輪替師資培育政策入學政策學生管教教科書選用
英文關鍵詞: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policies, the alternation of political party in power, teacher training policy, enrollment policy, student discipline, textbook choic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5下載: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1994~2010年間政黨輪替前後,台灣中小學教育
    政策變遷,範圍是針對師資培育政策、入學政策、學生管教、教
    科書選用等等章節進行探討,研究主要的目的有:探討國民黨執
    政時的台灣中小學教育政策。探討民進黨執政時的台灣中小學教
    育政策。探討政黨輪替後對中小學教育政策的比較分析。本論文
    主要以文獻分析法(literature analysis)進行研究並進行事後比較,
    以說明其差異的因素,從中獲取相關重要訊息,經由研究結論所
    產生的研究建議針對家長部份、學生部份和老師部份及教育主管
    機關等之建議,希望能提供相關的參考。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changes in Taiwan’s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policies after the alternation of political party in power during 1994~2010. The research focus was placed primarily on changes in teacher training policy, enrollment policy, student discipline, and textbook choic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policies during Koumintang (KMT) administration; investigate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policies during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administration; compare the education policies between the two administrations. The methodology was based on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post-hoc comparison. Important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from the comparison. Based on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this study also provided suggestions to parents, students, teachers, and the authority concerned, respectively.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 3 第三節 文獻探討與名詞釋義.......................... ......................... 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流程.................................................... 26 第二章 教育政策變遷之意涵與學理分析 第一節 教育政策變遷之意涵................................ ..................... 32 第二節 教育政策變遷之動因....................... ....... ...................... 38 第三節 教育政策變遷之後果.......................................................39 第四節 中小學主要教育政策...................................................... 43 第三章 政黨輪替與師資培育政策之變遷 第一節 國民黨主政時期之師培政策.................................... 54 第二節 民進黨主政時期之師培政策.................................... 60 第三節 兩政黨師培政策之比較分析.................................... 66 第四章 政黨輪替與入學政策之變遷 第一節 國民黨主政時期之入學政策.................................... 79 第二節 民進黨主政時期之入學政策.................................... 83 第三節 兩政黨入學政策之比較分析.................................... 87 第五章 政黨輪替與學生管教政策之變遷 第一節 國民黨主政時期之學生管教政策................. 97 第二節 民進黨主政時期之學生管教政策................... 101 第三節 兩政黨學生管教政策之比較分析................... 113 第六章 政黨輪替與教科書選用政策之變遷 第一節 國民黨主政時期之教科書選用政策...................125 第二節 民進黨主政時期之教科書選用政策.................. 131 第三節 兩政黨教科書選用政策之比較分析...................139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4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57 參考文獻...................................................160 表目錄 表1-1 相關碩博士論文....................................... .................... ...... ................10 表1-2 本論文參閱專書部份整理.................................... ...... .... .... . 14 表3-1 師資培育制度比較.......................................... ........... .67 表3-2 師資培育法修正前後的分析比較..... .................................... ............ 71 表5-1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政策面向................................. ................107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 3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天福(1997),〈提高教科書品質,選用適宜教科書〉,《教師天地》,88期,頁48-49。
    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以仁、林淑玲、駱芳美(2006),《心理衛生與適應》,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玉民(1994)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市:洪葉文化。
    王如茵(2012),《一個小學現場對藝術教育政策變遷之回應》,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浩(2003),〈政黨輪替對政策變遷之影響---以台北市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雅玲(2002),《我國行政中立法制定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雅蕾(2009),〈基測改變了什麼?從教學現場探究基測實施後歷史教學評量的轉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聖銘(2006),《我國高中職多元入學政策制定合理性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王震武(2002),〈升學主義的成因及其社會心理基礎¾¾一個歷史觀察〉,《本土心理學研究》,17期,頁3-65。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圖書。
    白惠芳(2003),〈臺灣的政府與師資培育機構關係之探討-1980年代中期至今的變化〉,《新竹師院學報》,16期,39-67。
    伍振鷟(2002),〈師資培育政策與供需機制建立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台北:學富,頁1- 28。
    江永昌(2007),〈臺北縣議會合議制決策取向變遷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芳盛(1998),〈垃圾桶模式(Garbage Can Model)在我國教育決策分析上的應用〉,《教育政策論壇》,1(2),頁13-25。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2)。人權立國與人權保障的基礎建設:2002年國家人權政策白皮書。台北市:行政院。
    行政院教改會(1996a),《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第三次研討會資料》,台北:行政院教改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b),《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
    何雅娟(2000),〈多元入學多元思維―談台北市高中多元入學方案〉,《教師天地》,109期,33-44。
    何福田、羅瑞玉(1992),〈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1-30,台北:師大書苑。
    余純奇(2008),〈高等教育評鑑指標與大學畢業生結構性失業之相關研究-以國內公共行政相關學系為例〉,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行政管理組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正牧(1993),〈我國中小學教科書供應品及其影響因素之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定(2003),《公共政策辭典》,台北:五南圖書。
    吳武典(2004a),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草案)(931126版)。
    吳武典(2004b),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的挑戰,載於教師專業成長問題研究。
    吳武典(2005):〈教師專業的師資培育制度之建構〉,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的教育信念與專業標準》,台北:心理出版社,頁231-248。
    吳武雄(2001),〈自願就學方案與多元入學方案之探討分析〉,《建中學報》,7期,頁9-23。
    吳姈娟(2002),〈M. Archer與E. King教育制度研究方法論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山(1996a),〈師範學院專業教育的挑戰與因應:兼論國小師資教育學分班的發展〉。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範教育的挑戰與展望》,頁3-25,台北:師大書苑。
    吳清山(1996b),〈教師管教權責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刊》,5期,123-135。
    吳清山(2002),〈中小學師資培育〉,載於群策會編印,《邁向正常國家:群策會國政研討會論文集》,頁330-352。
    吳清山(2003),〈師資培育法—過去、現在與未來〉,《教育研究月刊》,105期,頁27-43。
    吳清山、林天祐(2005a),〈友善校園〉,《教育資料與研究》,62期,頁178。
    吳清山、林天祐(2005b),〈零體罰〉,《教育資料與研究》,62期,頁178。
    吳清山、林天祐(2006),〈一綱多本〉,《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8期,頁241。
    吳瓊恩(審閱) (2006),《公共管理與行政》,雙葉書廊出版。
    呂溪木(1995),〈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的改革與展望〉,發表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辦: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李依茜(2008),〈教科書開放政策下的自由與規範-以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科書審查歷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宗誼(2003),〈國中教師體罰學生成因及處置措施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家宗(2001),〈英國教育改革法案中的市場機制〉,載於李奉儒(編),《英國教育:政策與制度》,頁31-60,嘉義:濤石。
    李逢堅(1990),〈我國師資培育制度變遷及其研究探討〉,載於師資培育與教育實習研討會會議手冊,頁116-141。
    李博文(2010),〈我國政黨輪替對政策變遷之影響-以大陸學歷認定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沙鵬(2006),〈台灣政黨輪替後大陸政策變遷之研究(2000~2006年)〉,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
    沈亞梵(1995),《師資多元化與教師品管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沈姍姍(1995),〈臺灣的教育選拔制度與社會流動之探討〉,《國立新竹師院學報第八期》,頁95-112。
    周志宏(2007),〈學生管教法制之再檢討〉,《國民教育》,第47卷4期,頁4-14。
    周祝瑛(2003),〈從一綱多本看教改迷思〉,《教育研究月刊》,112期,頁4-13。
    周淑卿(2003a),〈今日昨非,抑或昨日今非?教科書一綱多本爭議之分析〉,《國立編譯館館刊》,31期,頁12-21。
    周淑卿(2003b),〈論中小學教科書評鑑制機建立的必要性〉,載於《教科書之選擇與評鑑》,復文,頁55-78。
    林天佑(總校閱)(2004),《教育政治學》,心理出版社。
    林水波(2001),《公共政策新論》,台北:智勝文化事業。
    林水波、張世賢(2006),《公共政策》,五南出版社。
    林世華(2000),〈跨世紀的測驗發展計畫—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發展研究〉,《教師天地》,109期,頁4-8。
    林仲修(2002),〈台灣政治轉型中國家蛻變之內環境因素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林志成(2004),〈從系統化的教育理論剖析體罰問題〉,《國教世紀》,211期,頁81-88。
    林美伶(1998),〈國中教師對管教權的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
    林清江與蔡清田(1999),〈國民教育階段學校課程發展之共同原則〉,《師大校友》,295期,頁4-10。
    林新發、王秀玲、鄧珮秀(2007),〈我國中小學師資培育現況、政策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1),頁57-79。
    林曉雯(2010),〈我國家庭暴力防治政策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靜淑(1997),〈台灣有關體罰教育政令的演變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新竹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鐘沂、林文斌譯(2003),《公共管理的世界》,韋伯文化出版社。
    林騰蛟(2007),〈北北基「一綱一本及共辦基測」政策的理念與內涵〉,《教師天地-教育專業年特刊》,頁5-17。
    邱祖賢(1996),〈哈伯瑪斯的批判理論在我國教育政策制定的應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
    姜博彥(2002),〈高雄區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登記分發入學採計在校成績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勳珍(1998),〈國中生活科技教科書之適切性評估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懿珊(2002),〈國小一年級教師對生活教科書內容屬性意見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嘉(2011),〈英國個適化的學習政策之解構與重構:公共服務容貌暨其與教育系統之歷史關聯與影響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紀佳琪(2005),〈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教師專業化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紀淑玲(2011),〈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教育改革滿意度及其子女補習行為關係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范陽慶(1993),〈特別權力關係理論與學生權利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志麟(2000),〈師資培育教育之反思〉,發表於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承辦之《現代教育論壇「師資培育之回顧與前瞻」》。
    孫詠勝(2012),〈以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探討東海大學參與繁星推薦之成效〉,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易男(2003),〈垃圾桶模式與教育行政決定〉,《教育研究》,11期,頁233-240。
    徐昌義(2002),〈「垃圾桶模式在教育行政上之應用」〉,《教育社會學通訊》, 36 期,7-16。
    徐明珠(2002a),國中基本學測到底在測什麼?中央日報,中華民國91年6月。
    徐明珠(2002b),推甄提供了犯罪溫床?中國時報,中華民國91年3月16日。
    徐藝華(1995),〈管教權從何而來〉,《師友月刊第339期》,台中:師友月刊,12-14。
    翁福元(1996),〈90年代初期台灣師資培育制度改革的反省〉,見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頁 1-24 ,台北:師大書苑。
    翁福元(2000),〈A review on Taiwan's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early 1990s: A political-social perspective〉,《教育政策論壇》, 3 卷 1 期 ,頁 156-198 。
    翁福元(2000),〈A review on Taiwan's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early 1990s: A political-social perspective〉,《教育政策論壇》, 3 卷 1 期 ,頁 156-198 。
    翁福元(2007),《教育政策社會學:教育政策與當代社會思潮之對話》,五南出版社。
    高素華(2010),〈十年教改一世情~一位基層教師投入九年一貫課程發展的生命故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及教育實習辦法(1995年)。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辦法(2003年)。
    高強華(2000),〈新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主編《新世紀的教育展望》,頁247-264,高雄:麗文文化。
    高強華(2004),〈當前師資培育的問題與改進〉,《教育資料與研究》,58期,2-7。
    高嘉徽(2007),〈兩岸國小教科書審定與選用制度之比較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2002),〈師範校院轉型問題研商會議紀錄〉,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國立教育資料館(1998),《中華民國教育年報》,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崔治中(2011),〈人生十八才開始?明星高中的青少女文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康瀚文(2003),〈台北縣市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選用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正揚(2005),〈行政溝通媒介與教師教育政策知覺研究-以七項教育政策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芳全(2005),《教育議題的思考》,心理出版社。
    張芳全(2007),《教育在國家發展的貢獻》,五南出版社。
    張芳全(2009),《教育政策導論》,五南出版社。
    張芳全(2010),《教育政策分析》,心理出版社。
    張芬芬(1992),〈我國師範教育中的意識形態〉,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國際比較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台北:師大書苑。
    張芸甄(2011),〈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於品德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建成(1999),〈課程規劃與社會正義,迎向千禧年〉,新世紀的教育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
    張祝芬(1994),〈國中教科書選用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祝芬(1995),《如何選用教科書》,臺北:漢文。
    張硯凱(2011),〈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形成之研究:多元流程模式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鈿富(2002),〈師資培育政策與供需機制建立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頁51-72,台北:學富。
    張曉蕙(2001),〈中英教師組織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199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6) 《教育部公報》,257期,頁29-30。
    教育部(1999),《全國教育改革檢討會議:邁向教育新世紀》,台北。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a),《多元進路宣導手冊》,中華民國91年2月。
    教育部(2002b),《修正師資培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c),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及教育實習辦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a),《九十七國中畢業生多元進路宣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b),98年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新量尺計分方式說明暨問與答,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網站。
    教育部(2009),高中及高職多元入學方案,中教司網站。
    教育部高中及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及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專案報告(2002), 11-14,2002年5月。
    教育資料文摘社(1995),《教育資料文摘第214期》,台北:教育資料文摘社,教師法,2006年修正。
    莫融青(2011),〈中國和平崛起對臺灣國家發展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祝君(2002),〈我國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以公立高中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湘婷(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體罰學生的成因與管教策略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
    陳小鈴(2012),〈國中校園落實零體罰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月英(2001),〈教科書評鑑的最佳規範〉,《師友》,403期,頁82-86。
    陳明印(1995),〈國民小學教科書審定制的相關法令與重要內涵〉,《國立編譯館通訊》,8(4),頁4-8。
    陳果真(2002),〈高中職五專、技專院校、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改良方案大解析〉,《師說》,169期,頁4-8。
    陳奎熹(1998),〈我國師資培育制度變革之分析〉,《教育資料集刊》,23期,頁171-195。
    陳恆鈞、劉邵祥(2007),〈從政策選擇觀點談政策變遷〉,《T&D飛訊》,55期,頁1-19。
    陳美玉(2011),〈運用文獻分析法探討瑜珈運動對心理和生理健康之效益〉,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崢淑(1995),〈國中教科書研究〉,《教師天地》,85期,頁25-34。
    陳淑娟(2005),〈國中社會領域教師知覺政治意識型態課程與國家圖像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韻如(2004),〈台灣與法國高等教育制度之比較分析研究-以學校結構及入學制度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芳蘭(201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歷程之研究---以雲林縣經典國民小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濟群(1988),〈「中小學教科用書編輯制度研究」的沿起及其建議〉,國立編譯館通訊,1(2),頁1-7。
    游家政(1998),〈教科書選用的問題與改進〉,《北縣教育雙月刊》,21期,頁75-83。
    游凱為(2011),〈空間垃圾桶模式外在效度之實證檢驗〉,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游顥(2007),〈環境污染整治政策形成之研究--以中石化(台鹼)安順廠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湯志民(1992),〈邁開教育的步伐―教學正常化的促進〉,《台灣教育》, 494期,頁4-12。
    湯志民(1999),學習不等於考試,民生報,現代生活版,1999年6月9日。
    湯恩比著,陳曉林譯(1984),《歷史研究》,台北市:遠流。
    馮莉雅(1996),〈高雄市國中教師體罰觀念與教師角色自我觀念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38(3),頁53-78。
    黃子彥(2006),〈我國師資培育政策變遷與政策順服之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玉麟(2010),〈少子女化趨勢下宜蘭縣國民小學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志成(1997),〈國民小學教科書選用方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昆輝、楊深坑、張明輝(2004),《教育政策與教育革新》,心理出版社。
    黃政傑(1997),〈中小學教科書的審查與選用〉,《教師天地》,88期,22-26。
    黃政傑(2003),〈重建教科書的概念與實務〉,《課程與教學季刊》,6(1),頁頁1-12。
    黃政傑、吳清山、吳俊憲等(2002),〈教育改革中小學師資培育〉,載群策會國政研討會論文集:邁向正常國家,頁329-352,台北:群策會。
    黃政傑、張嘉育(2007),〈教科書政策分析:焦點、爭議與方向〉,發表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辦,教科書制度與影響研討會。
    黃瑋菱(2009),〈台北縣升格準直轄市之過程與影響評估:議程設定的研究途徑〉,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馨儀(2000),〈論我國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合理界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士隆、曾淑萍(2007),〈校園暴力犯罪與防治對策〉,《教育研究月刊》,154期,頁60-76。
    楊守全、王偉正(1990),〈教師體罰學生之刑事法律研究(二)〉,《師友月刊》,273期,頁28-31。
    楊艾俐(2005),〈少子海嘯,娃娃不見了〉,《天下雜誌》,334期,118-139。
    楊昌裕(2000),〈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的基本觀點〉,《學生輔導》,66期,頁84-95。
    楊思偉(2001),〈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的再檢視〉,《師友》,404期,頁5-9。
    楊思偉、高新建、陳木金、魯先華、何金針、張淑姬(2006),〈建構我國教師進修體系之研究〉,張建成(主持人),《師資培育政策、教育指標與學習評鑑》,邁向卓越教育國際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楊國揚(1995),〈國民小學教科書審查作業之探討與改進方向〉,《國立編譯館通訊》,8(4),頁21-22。
    楊深坑(1997),〈當代師資培育理論的發展〉,載於黃政傑主編《當代師資培育的發展與趨勢》,頁1-18,台北:漢文。
    楊深坑(2000),〈新世紀師資培育之前瞻〉,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主編《新世紀的教育展望》,頁483-498,高雄:麗文文化。
    楊深坑(2002),〈從專業理念的新發展論我國師資培育法之修訂〉,《教育研究月刊》,98期,頁79-90。
    楊朝祥(2001),〈高中職多元入學變革六面向總檢討〉,《國政論壇》,1(7),頁147-152。
    楊朝祥(2002a),〈師資培育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國家政策論壇》,2(1),頁155-159。
    楊朝祥(2002b),聯考比多元入學方案公平嗎?中央日報,2002年5月19日。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葉至誠、葉立程著(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商鼎文化。
    董保城(1995),〈論教師法「教師輔導與管教」〉,《政大法學評論》,(54),頁117-133。
    詹志禹(1995),〈台灣教科書制度之探究〉,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與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辦,邁向課程新紀元(三)-教科書往何處去?《教科書制度研討會資料集》,頁208-224,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詹志禹、吳璧純(1995),〈教科書開放政策的挑戰與因應〉,《國立編譯館通訊》,8(4),頁15-20。
    詹美華(2008),〈教科書市場化議題之論述分析〉,《教科書研究》,第1卷第2期,頁1-28。
    詹家怡(2005),〈台灣師資培育政策論爭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棟樑(1989),〈教科書與意識形態〉,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編),《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頁1-37,台北市:臺灣書店。
    鄒其信(2000),〈論學生學習權之保障-以中小學生為對象〉,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文豪(2013),〈屏東縣國小教師知覺教育市場化、教師生涯承諾與學校競爭力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熊昔湘(2012),〈運用政策窗模型分析荷蘭能源政策變遷之研究:以生質燃料轉向生物經濟為例〉,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趙玉華(2007),〈菁英教育與多元教育之探討—以新加坡與台灣小學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世閔(2007),〈從權力結構的角度論述分析台灣教科書政策〉,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編)《教科書制度與影響》,頁95-125,台北:五南。
    劉照金、邱金松(2008),《我國體育政策變遷》,台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出版。
    歐用生(1988),〈主要國家中小學教科用書編輯制度的現況與比較〉,國立編譯館主編,《中小學教科用書編輯制度研究》,頁77-122,台北:國立編譯館。
    歐用生(1990),〈教科書與家長〉,《教科書通訊》,12期,頁15-17。
    歐用生(1995),〈落實教科書審定制度〉,《國立編譯館通訊》,8(4),頁11-14。
    歐用生(1996),〈新教育實習制度的盲點與突破〉,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制度的新課題》,頁103-116,台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7),〈教科書事件平議〉,《國民教育》,37(3),頁3-10。
    歐用生(1998),〈展望師資培育法的修訂〉,《師友》,376期,頁31-35。
    歐用生、黃嘉雄等(1999),《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審查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歐陽教(1996),〈體罰問題與管教學生〉,載於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編),《「春風化雨、點石成金-面對學生管教問題」》系列研討會論文集,頁87-109。
    蔡育澤(2011),〈台北市推動國中教科書一綱一本政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婉莉(2001),〈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以高中多元入學方案為背景〉,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清田(1992) ,〈理想的教科書〉,載於國語日報 1992年8月12日. 國立編譯館建館六十週年慶徵文比賽社會組第三名.
    蔡富櫻(2005),〈我國全民健康保險支出政策變遷之探討:以醫院卓越計畫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銘津(2008),〈少子化趨勢對教育體系的衝擊與因應〉,《研習資訊》,25卷5期,頁101-108。
    蔡慧蓉(2002),〈政黨輪替與「全民政府」:民主鞏固或反挫?〉,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世仁(1992),〈揭開「教科書」的面紗〉,《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18期,頁1-7。
    鄭婉琪(2000),〈政治控制、教育管制與升學主義:歷史社會學的詮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裕成(2003),〈地方教育政策形成與推展之關係研究--以基隆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論文,未出版。
    鄧鈞文(2001),〈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教科書市場機制運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盧俊偉(2011),〈政策變遷的動力因素分析─以產業租稅獎勵政策的演化為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盧雲珍(2003),〈以校園裝置藝術形塑兒童人文素養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亦佑(2011),〈我國師資培育政策-中等教育學程招生問題之探討〉,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聯合報(2006),台灣第109國立法禁體罰,A6版,2006年12月13日。
    薛永華(2002),〈新黨的發展與衰退-歷史研究途徑的分析〉,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育音(2002),〈台北市家長參與教科書選用方式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美慧(2012),〈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政策之個案研究-以花蓮縣一所小學實施環境教育特色課程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紫菱(2006),〈臺灣與日本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審擇制度之比較分析〉,《國立編譯館館刊》,第34卷第3期,頁13-20。
    韓國棟、江慧真(2008),國中小班化超額老師保飯碗,中國時報,A12 版,2008,3月20日。
    簡羽均(2008),〈教科書開放政策下國中公民科教師專業知能需求之研究- 以宜蘭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藍順德(2001),〈我國中小學教科書編審制度的回顧與前瞻〉,《國立編譯館通訊》,14(2),頁2-10。
    藍順德(2003),〈從教科書開放談教科書的定位〉,收錄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教科書之選擇與評鑑》,頁4-23,高雄:復文。
    藍順德(2006),《教科書政策與制度》,五南。
    顏慶祥(1998),〈意識型態與教科書分析〉,《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7卷2期,頁241-262。
    龐建國(2005),《國家發展理論-兼論台灣發展經驗》,台北:巨流。
    羅天伶(2006),〈教師混沌理論觀之研究-從教科書「一綱多本」政策探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永治(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親師衝突原因知覺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永明(2002),〈市場導向下教師工作的倫理動機〉,《學生輔導雙月刊》,82期,頁40-49。
    蘇德祥(2002),〈高中多元入學決策過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分
    Kingdon, John (1984),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Lester, James P. and Joseph Stewart, Jr., (2000), Public Policy: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2nd edi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三、網路資料
    「本土化教育」, 2005年12月19日,http://big5.am765.com/wx/mcjd/200706/t20070621_8393.htm
    「自我實現」即個體的成長,而成長的過程往往是一種進或退的衝突與選擇歷程。http://mypaper.pchome.com.tw/platolian/post/3675971
    「社區高中」確實有其存在的價值,社區高中越普及,學校發展得越有特色,表示 城鄉間的學生人數分配將越來越趨於均等的現象。
    「國家機器」意指具有行政、軍事、治安等功能的組織,它是一個典型巨大的行政權威科層制,國家機器對內具有權力正當性以及可以合法行使武力或暴力,對外則具有管理該領土內事務的法人地位。http://content.edu.tw/wiki/index.php/%E5%9C%8B%E5%AE%B6%E6%A9%9F%E5%99%A8
    人本教育基金會(2005)。「釐清管教與體罰的爭議」公聽會。2007年10月27日取自 http://inter.hef.org.tw/panno/000385.html
    人本教育基金會網站http://hef.yam.org.tw/
    人本教育基金會2007年校園體罰狀況調查報告記者會新聞稿
    中等教育司http://www.edu.tw/high-school/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403
    北北基一綱一本及共辦基測網站,2008.4.30,ttp://ppk.tp.edu.tw/policy/policy.html。
    本報民調五成八民眾贊成恢復聯考(2002,5 月26 日)。中國時報,9 版。
    任懷鳴、張萍,2006。從世界兒童人權日談體罰http://parentschool.so-buy.com/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radio061121
    江文瑜,1994,中國時報,http://www.wufi.org.tw/%e8%aa%9e%e8%a8%80%e6%94%bf%e7%ad%96%e8%88%87%e5%8f%b0%e7%81%a3%e7%8d%a8%e7%ab%8b/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全國民意調查http://www.rdec.gov.tw/lp.asp?CtNode=12142&CtUnit=1786&BaseDSD=7&mp=100&nowPage=1&pagesize=30
    吳清山(1996)。「教師管教http://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scheid=43083
    吳清山(2005年5月27日) 落實校園零體罰政策的積極策略。中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至聖先師電子報,取自http://wwwsrv.cc.cycu.edu.tw/education/epaper/enews41/topic2.htm
    李建興,國政研究報告,馬蕭教育政見的考評,2008年11月10日,http://www.npf.org.tw/post/2/4961
    李遠哲(2004),教改萬言書,http://www.pnews.com.tw/educhg01.htm。
    政大選舉研究中心http://esc.nccu.edu.tw/modules/tinyd2/index.php?id=3
    柯貴美(91)。迎應少子化湧浪的省思。取自 2009年8月31日http://w12.gtes.tp.edu.tw/90-2unit/principal/report-11.htm
    國民教育司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中小學臺灣史課程的沿革 http://www.npf.org.tw/post/2/8146http://www.npf.org.tw/post/2/8146
    國親教育主張http://tb.chinatimes.com/forum1.asp?ArticleID=390225
    教育部(1998),國語辭典︰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錄。2007年10月8日取http://140.111.34.46/cgi-bin/dict/GetContent.cgi?Database=dict&DocNum=63871&GraphicWord=yes&QueryString=管教
    教育部(2007)。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2007年10月27日取自http://epaper.edu.tw/love%2Dedu/news_detail.php?code=05&sn=282
    教育部〈1995〉。部長請各級學校重視校園暴力問題。教育部公報。取自http://rs.edu.tw/cgi-bin/checkgopher1.pl?path=/home1/gopher-data//moe/secretary/moe-news/
    教育部〈2008〉。教育專業人員獎懲標準廢止。教育部網站智慧型搜尋。取自http://www.edu.tw/files/regulation/B0020/0940170795.doc
    教育部〈2008〉。禁止體罰相關法規。教育部愛的教育網。取自http://epaper.edu.tw/love-edu/
    教育部http://www.moe.gov.tw/index.htm。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教育資訊網 http://www.edu.tw/12edu/about01_origin.php
    教育部國語辭典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教育部統計處 http://www.edu.tw/EDU_WEB/Web/STATISTICS/index.php
    教育部部史網站 http://history.moe.gov.tw/index.asp
    莊奕琦,2008.5.1,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y/1/today-o1.htm。
    陳水扁(無日期),阿扁政策教育白皮書,http://www.cyut.edu.tw/~rtchang/whitebook.doc
    陳明印(2007)。教科書「一綱多本」與「一綱一本」問題之公聽會側記。2007年9月25日摘取自http://www.parentschool.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07040903
    陳昭瑛,將台灣本土化運動分為三個階段,首先為日據時期的反日運動,其次為光復後的反西化運動,再次為目前主流聲勢的「反中國」運動。但作者特別指出,第三階段的台獨意識實為中國意識的「異化」。《海峽評論》51期-1995年3月號,http://www.haixiainfo.com.tw/51-5674.html
    陸委會民意調查http://www.mac.gov.tw/np.asp?ctNode=6331&mp=1
    楊朝祥(2002),多元入學方案面面觀,http://old.npf.org.tw/kirby/%E7%B6%B2-10-1.htm
    當代台灣的教育問題---台灣教改的歷程,2005年11月9日,http://memo.cgu.edu.tw/yun-ju/CGUWeb/SciLearn/idea/EduReform/03Process/ReformProcess00.htm
    遠見雜誌民意調察中心網頁http://www.gvm.com.tw/gvsrc/index.html
    歐姿秀(2007)。教保廣角鏡:芬蘭的幼托發展。2009 年8 月2 日,取自http://aecer.org/download/aecer_epaper_20070416.pdf
    鄭瑞城,2008.4.30,大紀元時報,準教長鄭瑞城 傾向一綱多本,http://news.epochtimes.com.tw/8/4/30/83195.htm。
    賴振昌,台灣教改的省思,台灣時報,2012-07-16 http://www.twtimes.com.tw/index.php?page=news&nid=261682
    謝仙進,比較法之研究,http://www.oocities.org/hk/sasjkimo/sj8.doc
    藍順德(2003),教科書開放政策的演變與未來發展趨勢,http://www.nict.gov.tw/journal/3101/htm/txt/31-txt/p03-txt.ht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