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熊鴻嘉
Hsiung, Hung-Chia
論文名稱: 原住民族地區開發溫泉問題的探討-以金峰與羅浮溫泉示範區為例
A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hot springs in aboriginal minority areas-taking Jinfeng and Luofu hot spring demonstration areas as examples.
指導教授: 汪明輝
tibusungu 'e vayayana
口試委員: 張翊峰
Chang, Yih-Feng
王聖鐸
Wang, Sendo
汪明輝
tibusungu 'e vayayana
口試日期: 2021/10/22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空間資訊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Geography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1
中文關鍵詞: 原住民族地區溫泉開發影響因子溫泉開發流程金峰溫泉羅浮溫泉諮商同意參與並分享開發利益
英文關鍵詞: Indigenous areas, hot spring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hot spring development process, Jinfeng Hot Spring, Luofu Hot Spring, consultation and consent, participation and sharing of development benefits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個案研究法歷史研究法田野調查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78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6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原住民族地區(以下簡稱原住民地區)的溫泉露頭幾佔臺灣全島溫泉數量2/3以上,是溫泉資源的寶庫。自日治時代起,原住民地區的溫泉露頭逐漸為人所發現,進而被開發做為療養傷病、促進衛生及觀光旅遊之用。民國政府遷臺後,原住民地區受山地管制與山地國有化之影響,主要的溫泉開發者還是平地(漢人)財團,原住民部落族人對於溫泉的開發使用均受到相當的限制。
    原住民族委員會(以下簡稱原民會)於民國99年起進行原住民地區溫泉產業示範區之輔導作業,作法則是找出客觀上具有溫泉資源,主觀上有開發意願且有一定開發條件的原民鄉鎮。但溫泉開發工作千頭萬緒,原住民地區多為環境敏感地區,常受各種災害侵襲、交通不便、招商不易,開發工作備嘗艱辛。
    以臺東縣金峰溫泉為例,已有中油公司開發的嘉蘭一號地熱井做為溫泉資源,但開發過程中受風災、洪患、山崩地滑地質敏感區等自然災害影響,且地權地用亦因水土保持計畫審因素,自民國104年至110年間尚未完成合法化程序。在原基法踐行部份,相關部落已舉行過部落會議,可符合原基法諮商同意權之要求,後續相關建設完成後,可由部落、公所、協會成立共管委員會,踐行參與及分享相關利益之原住民權益。
    而在桃園市復興區羅浮溫泉,雖無溫泉資源開發歷史,但土地位於大漢溪旁的高位河階,地形平坦、腹地廣大且少災害發生。並由直轄市政府主導開發過程與經費挹注,很快在短時間內完善溫泉相關建設。但因對於法令的不了解,僅在當地辦理三次說明會,並未召開部落會議,對於當地部落民眾權益顯有疏忽之處。
    依本研究問卷回覆資料,原住民對於溫泉開發多能理解並保持正面態度,在參與並分享開發利益的立場上,除了回饋機制外,對於成立部落共同基金、建立共管機制、保障原民工作權益、增加原民員工雇用比例等多有所期待。
    最後研究者認為,中央政府應依原基法21條、22條之精神,應逐步落實相關法制工作,包括修訂溫泉法、原住民地區個人及輔導獎勵辦法以及建立部落公法人制度、確認部落會議法律位階、溫泉資源共管機制方能更加保障原住民族權益。

    The outcropping of hot springs in the aboriginal areas accounts for more than 2/3 of the number of hot springs on the island of Taiwan, and is a treasure house of hot spring resources. Since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era, the outcrops of hot springs in the aboriginal areas have been gradually discovered, and then they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healing injuries, promoting sanitation, and tourism. After the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ment moved to Taiwan, the aboriginal areas were affected by mountain control and mountain nationalization. The main hot spring developers were the Pingdi (Han) consortium,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hot springs by the aboriginal tribes were quite restricted.
    The Aboriginal Association started to conduct counseling work in the hot spring industry demonstration zone in the aboriginal ethnic region in 1999. The method is to find out the aboriginal townships that objectively have hot spring resources, are willing to develop subjectively, and have certain development conditions.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hot springs is complex, and the aboriginal areas are mostly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areas, often affected by various disasters, in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difficult to attract investment. The development work is hard.
    Take Jinfeng Hot Spring in Taitung County as an example. The Jialan No. 1 geothermal well develop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has been used as a hot spring resource.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was affected by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wind disasters, floods, and landslides and landslides. Land use was also due to the review of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 and the legalization process has not been completed from 2004 to 110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law, the relevant tribes have held tribal meetings,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original law for informed consent. After the follow-up related construction is completed, the tribe, public office, and association can set up a co-management committee to practice participation and share relevant interests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In Luofu Hot Springs, Fuxing District, Taoyuan City, although there is no history of hot spring resource development, the land is located on the high-level river terraces next to the Dahan River. The terrain is flat, the hinterland is large and there are few disaster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funding were led by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and the hot spring-related construction was soon established. However, due to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nly three briefing meetings were held in the local area, and no tribal meeting was held, which showed negligence regard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local tribesmen.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response data in this research, the indigenous people understand and maintain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hot spring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participating and sharing the development benefits, in addition to the feedback mechanism, they are concerne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ribal mutual fund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k rights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 There are many expectations for increasing the employment ratio of indigenous employees.
    Finally, the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hould follow the spirit of Articles 21 and 22 of the original law and gradually implement relevant legal work,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tribal public legal person system, confirmation of the legal rank of tribal meetings, a mechanism for co-management of hot spring resources, and amendments to the hot spring law. Local individuals and counseling incentives can ensure the autonomous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第一章、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3 1.3 研究目的 5 1.4 研究區域 6 1.5 研究流程及方法 53 1.6 研究倫理 55 第二章、文獻探討 57 2.1 國內原住民溫泉研究論文回顧 57 2.2 國內原住民觀光研究論文回顧 61 第三章、臺灣原住民溫泉資源開發與利用背景 67 3.1 溫泉、溫泉標準、溫泉成因 67 3.2 臺灣原住民地區溫泉的發現 69 3.3 臺灣原住民地區溫泉的利用 91 3.4 原住民溫泉相關政策 109 3.5 溫泉開發相關因子 121 3.6 台灣原住民溫泉開發及使用課題 142 3.7 小結 154 第四章、金峰與羅浮地區溫泉開發歷程與課題 156 4.1 金峰溫泉開發歷程 156 4.2 羅浮溫泉開發歷程 169 4.3 諮商同意權踐行之討論 181 4.4 參與並分享開發利益之討論 187 4.5 二處開發歷程比較 20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08 5.1 結論 208 5.2 建議 209 參考文獻 211

    期刊類
    1. 千住一(2006)。曾山毅『植民地臺灣と近代ーリ』青弓社2003年11月全342頁。立教大學觀光學部紀要第8號。取自 https://rikkyo.repo.nii.ac.jp/?action=pages_view_main&active_action=repository_view_main_item_detail&item_id=6285&item_no=1&page_id=13&block_id=49
    2. 王學新(2021)。日治時期對出入蕃地的管制。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各期電子報/第202期,取自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202/2790
    3. 西田正憲(2012)日本統治時代における臺湾の国立公園。奈良県立大学研究季報22卷2號,P120
    4. 李仁承(1975),臺灣的溫泉(三)。臺灣文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第27卷第2期,P319
    5. 陳柏淳、蕭如瑾(2012)臺灣溫泉的分布與水質特性。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第25號,p27-64
    6. 陳肇夏(1975)臺灣溫泉成因與地熱探勘之我見。地質第一卷第二期,p111
    7. 陳慧先(2020)。從番地到蕃地別行政區。臺灣學通訊116期,P24-P25,取自https://www.ntl.edu.tw/ct.asp?xItem=70243&ctNode=1716&mp=1
    8. 黃居正、邱盈翠(2015)。臺灣原住民族集體同意權之規範與實踐。臺灣民主季刊第十二卷,第三期:43-82李仁承(1975),臺灣的溫泉(三)。臺灣文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第27卷第2期,P319。
    報紙類
    1. 作者不詳(1911-06-12)。白髪老蕃。臺灣日日新報(漢版),3版。
    2. 臺南支局報(1898-04-29)蕃薯寮撫墾署管內蕃情。臺灣日日新報,日刊版次02a。
    3. 作者不詳(1904-04-10)蕃地の經略(並に北部蕃界の勝區)無數の溫泉。臺灣日日新報,日刊版次02。
    4. 作者不詳(1922-06-07)。本島の鑛泉調查 一段落を告ぐ 湧出地點判明せるもの六十五箇所 黑川藥學士が數年に亙る努力。臺灣日日新報,日文版次07。
    5. 作者不詳(1910-04-21)。各地蕃情/蕃人被殺/偵察蕃情/地震被害。臺灣日日新報,日文版次05。
    6. 作者不詳(1910-12-11)。烏來社の溫泉。臺灣日日新報,版次06,
    7. 作者不詳(1927/09/22)。八景その八太魯閣峽 探訪の外人がヒマラヤに次ぐ 世界的壯觀と嘆賞した 神鑿千仞の雄大な峽。臺灣日日新報,5版。
    8. 國峯生(1907-08-10)。探凉隊(十五) ウライ温泉。臺灣日日新報,日刊版次05。
    9. 作者不詳(1971-01-18)。緩和石油談判危機 尼克森特使抵伊朗。經濟日報,01版。
    10. 徐育珠(1974-01-01)。石油危機與我國經濟結構之調整。聯合報,15版。
    11. 魏萼(1975-06-22)。國際油價上漲聲中我們應有的認識。經濟日報,02版。
    12. 作者不詳(1976-04-25)。國科會推動七項大型計畫。經濟日報,02版。
    13. 作者不詳(1965-08-26)。政院核定地熱為礦-大屯山劃為國家保留區。聯合報,02版。
    14. 作者不詳(1999-01-12)。票選溫泉名店 打造溫泉觀光年。聯合報,19版。
    15. 作者不詳(1998-09-23)。推動溫泉觀光 官方業者一起來。聯合報,40版。
    16. 作者不詳(1999-01-29)。觀光溫泉列車終站 開到關仔嶺。民生報,18版。
    17. 作者不詳(1999-05-21)。臺灣溫泉區 重塑新風貌。經濟日報,38版。
    18. 作者不詳(1977-05-01)。橫貫公路兩側 放寬遊覽範圍。聯合報,03版。
    19. 許正雄(1993-09-15)。南橫今天起入山不必申請解禁。聯合晚報,09版。
    20. 余炎昆、黃宏璣(1994-07-02)。奧萬大遊樂區一日遊 近千人敗興歸。聯合報07版。
    21. 本報中興新村三日電(1962-07-04)。省府對山地保留地訂定管理運用原則。聯合報,02版。
    22. 本報中興新村一日電(1964-06-02)。臺省府會議修正通過山地保留地管理辦法旨在推行定耕加強管理利用。聯合報,2版
    紙本圖書
    1. 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1930)。日本温泉案内 西部篇。東京: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P639-P658。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176532/348?tocOpened=1
    2. 交通部觀光事業局(1972)。臺灣地區溫泉簡介。臺灣省:交通部。收錄於闞正宗(2016)。臺灣溫泉寫真照片。臺北市:博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 林朝棨(1957)。臺灣地形。臺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冊),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共424頁。
    4. 許家華,劉芝芳(總編輯)(2010)。烏來鄉志。臺北縣:烏來鄉公所,共351頁。取自https://www.wulai.ntpc.gov.tw/home.jsp?id=72d11405ac902ac4
    5. 陳文福、陳忠偉、余光昌、甘其銓、孫思優、陳信安、林指宏(2010)。休閒溫泉學。臺中市:華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6. 費立沅、陳勉銘(2013)。易淹水地區上游集水區地質調查及資料庫建置:圖冊。新北市: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53面。
    7. 劉其偉(1996)。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8. 黃鼎松(總編輯)(2008)。苗栗縣泰安鄉志:下冊。泰安鄉:苗栗縣泰安鄉公所,P461-P899。取自https://tm.ncl.edu.tw/article?u=006_104_000172
    9.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1929)。臺灣の鑛泉。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工業部彙報第六篇。臺北: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收錄於闞正宗(2016)。臺灣溫泉寫真照片。臺北市:博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0.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編(1930)。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臺灣日日新報出版,全316頁。取自https://collections.nmth.gov.tw/CollectionContent.aspx?a=132&rno=2003.014.0094
    11.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37)。臺灣的衛生(昭和12年版)。取自https://dl.ndl.go.jp/ info:ndljp/pid/1073286?tocOpened=1,P89
    電子書
    1. 柯培元(1835)。噶瑪蘭志略:卷二上〈山川志〉泉篇。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取自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93535
    2. 陳淑均(1849)。噶瑪蘭廳志:卷二上〈規制〉關隘篇。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取自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111476
    3. 黃郁智(編譯)(2015)。禆海遊記(原作者:郁永河)臺北市:南港山文史工作室。(原著者出版年1697)【博客來電子書櫃】取自https://viewer-ebook.
    報告類
    1. 臺灣資源科技有限公司(2005)。原住民族地區溫泉產業開發利用與保護綱要計畫期末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 聯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15)。臺東縣金峰鄉嘉新段303、304、307、310地號等四筆土地(嘉蘭溫泉公園)興辦事業計畫暨免受山坡地開發建築面積不得少於十公頃限制申請文件。臺東縣:臺東縣金峰鄉公所,未出版。
    3. 金峰鄉公所(2021)。110年度原住民族地區溫泉示範區實質開發計畫。臺東縣:金峰鄉公所,未出版。
    4. 陳慶財、孫大川、江明蒼、楊美鈴、蔡培村、李月德、方萬富、林雅鋒(2018)。我國溫泉開發與管理維護機制探討專案調查研究報告。臺北市:監察院,共365頁。取自https://www.cy.gov.tw/AP_Home/Op_Upload/eDoc/ %E5%87%BA%E7%89%88%E5%93%81/107/1070000011010700045p.pdf
    5. 嘉藥大學財團法人嘉南藥理大學(2017)。小烏來溫泉發展暨觀光資源整合委託規劃案」期初報告(修正版)。桃園市:桃園市政府風景區管理處。
    6. 永宸技術顧問有限公司(2018)。「小烏來風景特定區羅浮2號井義盛1號井溫泉資源探測及羅浮2號井開發許可委託服務案」第一階段成果報告書(修正版)。桃園市:桃園市政府風景區管理處。
    7. 安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16)。變更小烏來風景特定區主要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案計畫書。桃園市:桃園市政府
    8. 工業技術研究院(2004)。臺灣溫泉水資源之調查及開發利用(1/4~4/4)全程計畫摘要報告。臺北市:經濟部水利署,P1
    研討會
    1. 詹素娟,(2015,7)。原住民族土地追本溯源。林益仁(主持人),歷史中的原住民土地問題。監察院104年原住民族土地權利保障研討會,監察院。https://www-ws.cy.gov.tw/Download.ashx?u= LzAwMS9VcGxvYWQvNi9Yzw xmaWxlLzg5NzUvMTU1LzczNjZhMTFjLTgwNTEtNDhjNS04ODRiLThmYjU4ZmUwOTZiNS5wZGY%3D&n=5pyD6K2w5omL5YaKLnBkZg%3D%3D
    學位論文
    1. 王希聖(2020)。以空間資訊分析馬槽溫泉區開發適宜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nh6583
    2. 王錦德(2014)。臺灣原住民族溫泉區開發潛力評估系統建置研究。嘉南藥理大學觀光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臺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fwjpx6
    3. 包基成(2006)。原住民部落永續發展與經營之探討-以屏東縣霧臺鄉阿禮部落再造之行動研究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屏東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brz2xj
    4. 田世澤(2012)。臺灣原住民族溫泉區的環境敏感性評估支援系統研究。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溫泉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69sb5
    5. 余誌松(2008)。烏來溫泉櫻花季活動之評估。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中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g3d57
    6. 吳美華(2002)。日治時期臺灣溫泉建築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gf8c5m
    7. 呂家昕(2017)。原住民地區溫泉開發案例探討- 以金崙溫泉區為例。嘉南藥理大學觀光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臺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dpf3n
    8. 李佳穎(2018)。原住民族基本法上多階段行政程序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一般生組碩士論文,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8ug37a
    9. 林一宏(2017)。日本時代臺灣蕃地駐在所建築之體制與實務。中原大學設計學博士學位學程博士論文,桃園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gk87s7
    10. 林乃謙(2013)。臺灣原住民的經濟困境與政府政策的分析-里佳部落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af7kk
    11. 林大為(2008)。原住民部落經濟發展之探討:以阿里山鄉茶山村和山美村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9mtp7r
    12. 林婉倩(2008)。新莊園經濟模式運用於瑞穗新溫泉特定區開發之財務可行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臺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w7a57
    13. 翁合益(2019)。烏來風景特定區觀光永續發展及社區總體營造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9wybxw
    14. 翁嘉穗(2016)。原住民族溫泉區文化特色與觀光體驗價值之研究-以牡丹鄉為例。嘉南藥理大學觀光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臺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s39e2j
    15. 張玲玲(2004)。原住民部落發展旅遊之探討-以可樂部落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n45c9u
    16. 張睦雲(2008)。日月潭地區觀光衝擊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中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m38r57
    17. 梁書維(2020)。參與式治理下的公私協力 — 以南澳鄉碧候溫泉規劃案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花蓮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wgc6z4
    18. 陳佳瑜(2010)。小錦屏地區溫泉產業的發展及其對當地原住民社會和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國立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q6fuh
    19. 陳佳鑫(2007)。從日本到臺灣-新北投溫泉的在地化。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9gynr4
    20. 陳虹米(2017)。採用網路行銷活絡原住民溫泉觀光地區之研究-以臺東縣金峰鄉為例。嘉南藥理大學觀光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臺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q3dcy5
    21. 鄒亮瑩(2004)。原住民觀光獲利與文化保存的互惠–認真觀光者的角色探討。國立嘉義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akcvg
    22. 廖振助(2004)。臺灣溫泉聚落治理模式之研究─泰安與烏來溫泉之個案比較。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q928uc
    23. 劉安芸(2012)。原住民族部落溫泉開發先期評估與指標建構之研究。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溫泉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auqzkp
    24. 劉孝明(2012)。原住民觀光產業經營與發展策略之研究 以仁愛鄉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南投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ty62ya
    25. 鄭安睎(2010)。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1895-1920)。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8c9k89
    26. 蘇芳韻(2005)。由溫泉觀光開發現況探討原住民部落發展困境之研究—以泰安溫泉為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d598mg
    網路資源
    1. 110年度山坡地範圍圖,2021,https://data.gov.tw/dataset/138574
    2. 土石流防災資訊網 https://246.swcb.gov.tw/
    3. 監察院網站首頁/國家人權委員會/國際人權規章/其他人權準則/原住民族權利宣言,https://www.cy.gov.tw/public/Data/011251542471.pdf
    4. 內政部警政署/入山案申辦系統/最新消息,https://nv2.npa.gov.tw/NM107-604Client/
    5. 文化部,2012,臺灣大百科全書,山地保留地。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1169
    6. 北投中心新村解說牌(已撤除),間接引用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00/article/8906
    7.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認識原住民族/排灣族/臺東縣/嘉蘭部落,http://www.tipp.org.tw/tribe_detail3.asp?City_No=18&TA_No=9&T_ID=17
    8. 臺灣溫泉露頭資源網,http://210.69.81.175/
    9. 地質敏感區查詢系統http://gis3.moeacgs.gov.tw/gwh/gsb97-1/sys_2014b/
    10. 地籍圖資網路便民服務系統https://easymap.land.moi.gov.tw/Index,圖層選擇鄉鎮市區界、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圖
    11. 百岳老查,2020/12/28,都解嚴數十年了 尚有31個原鄉未解除山地管制區 這有道理嗎?,PeoPo公民新聞,https://www.peopo.org/news/506436
    12. 東臺灣地方知識庫,在地知識協作/臺灣部落人文/,https://eastmemory.tw/2019/05/31/%E9%83%A8%E8%90%BD%E4%BA%BA%E6%96%87/
    13. 政府資料開放平臺/資料集/原住民保留地筆數及面積,提供機關: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s://data.gov.tw/dataset/112682
    14. 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首頁/族群與文化/原住民族介紹/原住民族地區。檢自https://www.cip.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C6DFB32460630CF4&DID=0C3331F0EBD318C213147655B37A59D5
    15. 原轉Sbalay!全臺灣原住民保留地的面積有多少?2019年5月16日。https://www.facebook.com/IndigenousSbalay/photos/a.2215228168532908/2207690369286688
    16. 根雨屋,2019,【當年不能做的事!】你不能隨便去山區,想想論壇/想想副刊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7396
    17. 補辦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實施計畫,行政院96年(2007年)1月12日院臺建字第 0960080865號函核定,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其他議題/公有土地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補辦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實施計畫/,共10頁,P1。檢自http://www.taiwan921.lib.ntu.edu.tw/mypdf/ABLAND03.pdf
    政府GIS圖臺
    18. 中研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日治時期臺灣行政區域沿革,大正九年(1920)七月郡(市)界shp檔,https://data.depositar.io/dataset/rd09-9
    19. 中研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日治時期臺灣行政區域沿革,大正十五年(1926)七月州(廳)界shp檔,https://data.depositar.io/dataset/rd09-10
    20. 中研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日治時期鐵路分布圖,大正四年(1915)縱貫線鐵路shp檔,https://data.depositar.io/dataset/rd15-07050
    21.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WMTS服務,圖層:全島數值地形多向陰影圖,https://landslide.geologycloud.tw/jlwmts/jetlink/wmts
    22. 中央研究院WMTS服務。日治臺灣假製二十萬分一圖(1897)、日治蕃地地形圖(1916)、日治臺灣全圖(第一版,1924)、二十萬分之一帝國圖(臺灣部份,1932)、日治臺灣全圖(第三版,1934)。http://gis.sinica.edu.tw /tileserver/wmt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