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金裕
Chen, Chin-Yu
論文名稱: 中南半島新第三紀玄武岩氬—氬定年研究
40Ar/39Ar Geochronological Study of Neoogene Basalts in the
指導教授: 李通藝
Lee, Tung-Y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球科學系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畢業學年度: 8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0
中文關鍵詞: 氬—氬定年新第三紀玄武岩中南半島
英文關鍵詞: 40Ar / 39Ar dating, Neogene basalts, Indochina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亞洲新生代主要的構造活動為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作用,除造成西
    藏高原 的抬升之外,同時也於雲南西南地區形成一張裂性構造,產生高
    鉀玄武岩(約40M a-30Ma),而約同一時期也有南海的張裂活動(30Ma-16
    Ma)。由於碰撞作用持續進 行,促使由上述兩張裂性環境為端點,形成一
    斷裂帶,而中南半島便沿著此一紅 河─哀牢山斷裂向東南左移逸出約600
    公里(27Ma-20Ma)。在中新世中期,鄰近於 南海擴張作用停止時,在南海
    周圍發生大規模的板塊內部岩漿活動,產生大量的 新第三紀玄武岩,分
    別出露於大陸東南地區(台灣、福建,並可延伸至浙江、廣東與海南島)與
    中南半島地區(泰國中部、寮國及越南中南部),並在南海海盆中以海底火
    山型態噴發。

    越南的新第三紀玄武岩廣佈於中南部火山高原群、北部零星的露頭及少許
    的海底 火山,面績達23,000平方公里,本研究運用氬─氬定年法,對來
    自越南地區所收 集之四十四個新第三紀玄武岩標本定年,標本各分別採
    自地表露頭、鑽井岩芯及 由海底拖掘(Dredging)所得。得出越南新第三
    紀玄武岩活動緊鄰於南海張裂活動 停止之後發生,於15Ma便已經開始。
    噴發中心自北緯12度附近(Phuoc Long、 Dalat)開始噴發,然後先向
    北依序於Quang Ngai/Re Island、Song Cau、Buon Ma Thout、Pleiku
    等地區活動。而後於2.5Ma左右開始在12oN以南之Xuan Loc和 海上的Ile
    des Cendres活動。由標本的化學元素分佈上,可以明顯的分辨出各 個
    噴發中心的岩漿來源有所不同。Dalat火山區自中新世中期噴發開始至結
    束間 (14Ma至1.8Ma)之岩漿成分固定為石英矽質玄武岩為主,代表其下
    為一穩定的淺 部岩漿來源。而其餘的噴發中心間則有明顯有隨著時間傾
    向於矽質不飽和的趨勢 。粗步估算,除了Pleiku地區外,各火成中心岩
    漿噴發率大致相等。由岩性及年 代分佈可推測越南中南部有一南北向不
    對稱型岩石圈減薄的現象,穹起的中心位 於北緯12度附近。形成Phouc
    Long、Dalat等地區以石英矽質玄武岩為主,深度 約為40km左右。向北
    緩緩加深,如Buon Ma Thout地區之火山即以橄欖石矽質玄 武岩為主,
    深度約為30km至50km。Pleiku地區則有較大範圍深度的岩漿來源,使 得
    三種岩類之含量相近,深度約為30km至70km。向南則急劇加深;Xuan Loc
    地區 有較深的岩漿以形成矽質不飽合為主的鹼性玄武岩及碧玄岩類,深
    度約為60km至 90km間。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