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香吟
Chen Hsiang-Yin
論文名稱: 網路化教師資訊能力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以「簡報軟體教學應用及製作」為例
Development of a Competency-based Course for Teacher Training in the Web -A Web-based Teachers’ Training Course for PowerPoint
指導教授: 張國恩
Chang, Kuo-En
梁恆正
Liang, Heng-C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5
中文關鍵詞: 能力本位課程網路化課程教師資訊基本能力
英文關鍵詞: Competency-based course, web-based course, Teachers’ basic computer competencie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4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因應教育改革,教師必須具備「資訊能力」及「教學應用資訊能力」基本素養之需求,本研究以教師資訊基本能力、網路化教師專業成長及能力本位教育訓練為理論基礎,發展一套「網路化『簡報軟體教學應用及製作』能力本位課程」,並且探討課程實施之有效性及可行性。
    本研究採課程實驗方式進行,以使用「網路化『簡報軟體教學應用及製作』能力本位課程」學習與否為研究變數,實驗對象為台北縣三所國民中學107位教師。實驗結果採獨立樣本二因子共變數分析、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次數分配等量化分析,並兼採質性分析進行資料處理。
    實驗研究所獲結論如下:
    一、「網路化『簡報軟體教學應用及製作』能力本位課程」發展可解決目前教師資訊能力訓練之課程不符實際需求、受時空限制、不符個別化學習理論等三大困難。
    二、使用「網路化『簡報軟體教學應用及製作』能力本位課程」學習之教師在「教學應用能力」與「製作能力」方面均比自我學習教師具有較高的學習成效,高低年資教師之學習成效未呈現顯著差異。
    三、使用「網路化『簡報軟體教學應用及製作』能力本位課程」學習之教師在「教學應用能力」與「製作能力」方面均比已具備簡報製作能力之教師(通過台北縣教師資訊護照進階級檢測者)具有較優良的能力表現。
    四、課程評估反應,無論在課程內涵或整體方面均獲得學習者高度認同與滿意,雖然學習歷程辛苦,但收穫豐碩。
    五、學習者對實驗課程的評價是:(1)使用簡便,具有彈性,效果明顯;(2)條理清晰,目標明確,回饋立即;(3)規劃周密,由簡而繁,容易上手。

    With education revolution, teachers must provide with “computer operation skills”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ies on instruction”. This research develops a competency-based course which can be taken as training for teachers. The teachers take the course by distance training using Internet. The course is implemented into two parts including units for teaching “computer operation skills” and “applications on instruction” about Microsoft PowerPoint. The research also confers with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ourse.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adopted in course experiment approach. There are 107 teachers at thre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to join the experiment as subjec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nalyzed by using two-way analysis of covariance,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analysis of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he experiment also uses qualitative analysis to get more results.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concluded as follows:
    1. The proposed web-based course based on competency theory can overcome the inappropriate uses in practical training of courses about teachers’ computer competencies. The web-based course is also suitable for individual learning by any time and space.
    2. Teachers who use the web-based course have the higher achievement than those who learn by themselves. Learning achievements for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work experiences present no difference significantly.
    3. Teachers who use the web-based course provide with the ability about PowerPoint more excellent than those who have passed the advanced certificate of “Teacher’s Computer Passport” in Taipei country.
    4. A reaction to the web-based course shows that the course is greatly identified and satisfied with learners. Although they go through the course to learn hard, the results are plenty.
    5. Teachers’ evaluations on the web-based course show: (1) easy to use, provided with flexibility and obvious effect; (2) distinct system, definite target and immediate feedback; (3) thoroughly considered, from the simple to the complex and easily accessible.

    表次 vi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重要名詞解釋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師資訊基本能力 9 第二節 網路化教師專業成長 28 第三節 能力本位教育訓練 38 第四節 課程設計理念 67 第五節 課程發展 7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89 第一節 研究對象 89 第二節 研究工具 90 第三節 實施程序 92 第四節 資料處理 93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95 第一節 課程有效性分析 95 第二節 課程可行性分析 118 第三節 討論 14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3 第一節 結論 153 第二節 建議 156 參考文獻 159 附錄 163 附錄一 「台北縣教師資訊學習護照測驗題庫分級及其知能或技能內容規劃書」<簡報部分>摘錄 163 附錄二 簡報製作能力測驗 165 附錄三 實作評量專家檢核表 169 附錄四 基本資料與能力經驗之問卷 171 附錄五 課程評估問卷 173 附錄六 「網路化簡報軟體教學應用及製作」研習公告 175

    一、中文部分
    方炳林(1975)。行為目標簡介。載於中國視聽教育學會:能力本位行為目標文輯(頁 99-109)。台北:作者。
    尹玫君(2000)。國小教師的網路教學素養與培育,資訊與教育,79,13-19。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83),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推展師範專科學校能力本位教育實驗報告,台中:作者。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作者。
    呂廷和譯(1979)。美國師範教育新法-能力本位教育。台北:國立編譯館。
    李咏吟(1999)。教師在職進修電腦網路教學智能的迫切性與對策,中等教育,50(3),68-77。
    李雪莉(2000)。教師運用資訊網路能力調查。天下雜誌,特刊29,94-102。
    李隆盛(2001)。美國能力本位課程發展模式。就業與訓練,19(3),37-45。
    吳文中(2000)。從資訊教育融入各科談教師資訊素養的困境與因應之道,資訊與教育,79,31-38。
    吳正己、林凱胤(1996)。電腦網路通訊與教師專業成長。視聽教育,37(6),1-10。
    吳明隆(1999)。新時代師生電腦素養的探究。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8810,33-49。
    何榮桂(2001)。九年一貫資訊教育課程規劃與相關問題。載於何榮桂、戴維揚主編:資訊教育課程設計,123-134。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何榮桂、籃玉如(2000)。落實「教室電腦」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資訊與教育,77,22-28。
    林奇賢、馬榮燦(2000)。網路學習與網路學校的發展對教師專業表現的衝擊,資訊與教育,79,2-12。
    林聰明講、詹雅雯整理(1998)。潛藏CBT中的企業利基-從企業需求談我國推展CBT構想。就業與訓練,16(4),61-65。
    周丁安、賴國斌(2001)。能力本位訓練實施計畫之檢討與展望。就業與訓練,19(5),31-39。
    卓素珍(1998)。網際網路(Internet)--廿一世紀教師應備之素養,菁莪季刊,9(4),15-22。
    邱瓊慧、吳祥明(2000)。談遠距教師進修,資訊與教育,76,41-46。
    侯世光、賈大慶(1997)。能力本位訓練教材之規劃與實施-家具木工。就業與訓練,15(6),28-32。
    翁上錦(1996)。職業教育與訓練能力本位教材發展之研究-以工業電子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仲山、龔武雄(2001)。師資培育多元化的配套措施。技術與職業教育,63,2-4。
    教育部(1998)。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擴大內需方案研究規劃書。
    教育部(2000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課程目標。http://teach.eje.edu.tw/9CC/brief/brief3.php。
    教育部(2000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http://teach.eje.edu.tw/9CC/brief/brief4.php。
    教育部(2000c)。教師資訊基本素養。
    http://wwwnet.temps.tp.edu.tw/edu/teacher/teacher1.htm。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1999)。在職教師資訊培訓-招訓相關資料。http://www.edu.tw/information/teatra/teatra0.htm。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系(2001)。教育部國中小網路學習推動委員會訪視報告。台北:作者。
    郭為藩(1983)。能力本位教育與人文心理學在師範教育上的意義。載於黃光雄等(編譯):能力本位師範教育,3-26。高雄:復文。
    康自立(1982)。工業職業教育能力本位課程發展之理論與實際。台北:作者。
    康自立(1997)。能力本位職業訓練的理論與課程發展。就業與訓練,15(6),3-9。
    曹耀文(2000)。開發你的職業能力--能力本位的員工訓練發展模式。就業與訓練,18(1),67-69。
    陳欣舜、徐新逸(2000)。在職教師資訊素養內涵與進修方式及課程之探討,資訊與教育,80,11-22。
    陳美靜(1999)。國中教師電腦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陹堃(1997)。能力本位訓練-職訓利器 。就業與訓練 ,15(6),10-13。
    陳裕隆(2000)。電腦融入教學面臨的困難與挑戰,資訊與教育,77,29-35。
    陳錫鎬(1997)。能力導向的末來-澳洲經驗。就業與訓練,15(6),14-18。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
    張國恩(2001)。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載於何榮桂、戴維揚主編,資訊教育課程設計,135-162。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基成(1998)。教師專業成長網路學習社群之規劃及其預期效益與挑戰,教學科技與媒體,40,31-42。
    黃光雄等(編譯)(1983)。能力本位師範教育。高雄:復文。
    黃孝棪(1984)。能力本位職業教育。台北:正文。
    黃昆輝(1983)。能力本位的師範教育。載於黃光雄等(編譯):能力本位師範教育,27-36。高雄:復文。
    楊艾俐(2000)。三年內在全球訓練四十萬教師。天下雜誌,特刊29,66-68。
    溫明正(2000)。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50,54-61。
    潘文福(2001)。應用學習單的網路化教學設計與成效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永進、何榮桂(2001)。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設計策略初探。載於何榮桂、戴維揚主編:資訊教育課程設計,197-215。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薛千慧(2001)。國小社會學習領域網路教學資源中心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錫錡(1997)。活性化的能力本位訓練教學。就業與訓練,15(6),19-23。
    二、英文部分
    Ballard (2000). Technology lead teachers. Multimedia Schools, 7(6),28-34.
    Ertmer, P. A. (1999). Addressing first- and second-order barriers to change: Strategies for technology integration. Edu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7(4), 47-86.
    Gray, S. (1997). Training teachers, faculty members, and staff. In B. H. Khan (Ed.), Web-based instruction ,329-332. Englewood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Hruskocy, C., Cennamo, K. S.,Ertmer, P. A., & Johnson, T. (2000). Creating a community of technology users: Students become technology experts for teachers and peers.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8(1),69-84.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00). 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 U.S.A.: Intel.
    Jonassen, D. H. (2000). Computers as mindtools for school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Marcinkiewicz. H. R. (1993-1994). Computers and teachers. Factors influencing computer use in the classroom.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26(2), 220-238.
    Stephen M. Alessi, Stanley R. Trollip (2001). Multimedia for learning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Ma: Pearson Education.
    William E. Blank (1982). Handbook for developing competency-based training program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