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佳鈴 LIN CHIA-LING |
---|---|
論文名稱: |
教務主任以轉型領導促進學校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個案研究─以推動閱讀為例 A case study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development advanced through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by Academic Affairs Supervisor: |
指導教授: | 魯先華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4 |
中文關鍵詞: | 轉型領導 、專業學習社群 、個案研究 、閱讀教育 |
英文關鍵詞: |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case study, reading educ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74 下載:2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係以一所推動閱讀教育之國中(化名為山林國中)為研究個案,聚焦於探究該校於推動閱讀教育期間,教務主任藉由轉型領導促進學校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影響。首先探討該校教務主任轉型領導作為之實際;復以,瞭解該校專業學習社群運作之現況;最後,分析教務主任採取轉型領導作為對學校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以及學生學習之影響。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取徑,以訪談、文件分析之方法進行資料蒐集,透過研究者之理解、分析與詮釋後,歸納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高度工作投入、創新思考、行事果決、以及高度環境敏銳度等特質,為山林國中教務主任所具備之轉型領導者特質。
二、教務主任透過闡明願景、提供楷模、尊重信任、學生成效激勵策略、關懷協助等途徑,激發教師參與共識,達成學校閱讀教育之目標。
三、在願景指引下,社群教師一起學習與領導,展開分享、討論、應用成果等互動歷程,並藉由教學檔案、教室觀察與實務交流等回饋機制,提供教師檢視、反思與改進教學實務。
四、在設備、經費、人力、時間、空間、與成員協助與關懷等結構條件支持下,為山林國中專業學習社群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援。
五、透過教務主任轉型領導策略,不僅提升教師對社群發展之共識、拓展教師認知廣度、帶動教師教學創新,並促使社群運作從凝聚期朝向執行期發展。
六、在專業社群運作下,使學生理解與寫作能力獲得提升,同時培養出沉穩氣質,進而形塑校園學習文化,為學生學習扎下利基。
根據上述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學校行政單位、教師與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This thesis takes a junior high school, Shanlin Junior High School, which promotes reading education, as a case study and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brought by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in school, which was advanced by the Academic Affairs Supervisor through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during the period of reading education promotion. The study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following procedures. First, the practicum of the Academic Affairs Supervisor through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s taken; then,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in school is interpreted; and finally, the influence on students’ learning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by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dopted by the Academic Affairs Supervisor is analyzed.
This study adopts a case study approach. Data are collected through interviews and file analyses. Through the researcher’ comprehens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current study are as follows:
1.Intensive work involvement, innovative thinking, firm and resolute actions, and high sensitivity to environmen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possessed by the Academic Affairs Supervisor in Shanlin Junior High School.
2.The Academic Affairs Supervisor inspires mutual participation among teachers and accomplishes the goal of school reading education through vision clarification, model provision, respect and trust, care and assistance, and encouraging strategies of student accomplishment.
3.Under the guidance of vision, community teachers learn and lead together, and undergo the course of sharing, discussion, and outcome application. And through feedback mechanisms such as teaching portfolio,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practicum exchange, teachers can get a chance to inspect, reflect, and improve teaching practices.
4.Structural supports such as facilities, funds, manpower, time, space, and assistance and concern among members provide powerful support for Shanl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5.Strategies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by the Academic Affairs Supervisor not only elevate community, develop consensus, expend teacher’s cognitive width, and activate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but also stipulate community’s development from solidarity stage to administration stage.
6.By operat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students’ comprehension and writing ability are elevated and a dignified sense is also developed. Furthermore, it helps to shape a learning culture in school and to establish sustainable learning progress for students.
According the above mentioned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related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as a reference to school administrative unit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壹、中文部分
丁文祺(2008)。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社群互動、教師專業實踐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
雄市。
丁琴芳(200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丁導民(2003)。企業實務社群的知識分享與組織學習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方文智(2004)。國民小學知識社群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世璋(200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如哲(2002)。以知識經濟、知識社會的觀點論如何提升學校社區化之教育效能。教育資料集刊,27,68-69。
王如哲等(譯)(2004)。Murphy, J., & Louis, K. S.著。教育行政研究手冊。臺北市:心理。
王秀燕(2004)。臺北縣市國民小學女性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俊杰(2010)。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王耀村(2008)。知識社群之個案研究–以臺電公司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甘育萍(2006)。國民小學校長營造教師社群行為與教師專業社群表現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朱嘉芳(2008)。高雄縣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江芳盛(譯)(2004)。Sykes, G.著。對教育「新專業主義」之評估。載於Louis, K.S., & Muyphy, J. (主編),教育行政研究手冊。臺北市:心理。
何文純(2006)。國民小學社會資本與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何金針(2002)。二十一世紀學校行政面臨的挑戰與因應之道。技術與職業教育,72,33-37。
吳世望(2010)。團隊學習成效之探討-以臺灣醫療院所之實務社群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宗立(2003)。學校行政研究。高雄市:復文。
吳明雄(2010)。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Patton, M. Q. 著。質的評鑑與研究(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臺北市:桂冠。
吳建華、謝發昱、黃俊峰、陳銘凱(2003)。個案研究。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頁199-236)。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素惠(2005)。國中校長轉型領導行為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林天祐(1998)。轉型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24,63。
吳清山、林天祐(2002)。催化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01,131
吳清山、林天祐(2002)。願景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01,130。
吳清山、林天祐(2010)。專業學習社群。教育研究月刊,191,125-126。
吳淑婷(2006)。專業社群Intranet之應用與影響-以人事行政網(e-CPA)為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佩玲(2002)。教師分級制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專業學習社群教師的觀點。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李政宏(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教育品質管理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臺北市。
李茂興、陳夢怡(譯)(2004)。Tosi, H. L., Mero, N. P.,&,Rizzo, J. R.著。組織行為管理學。臺北市:弘智。
李嘉彰(2007)。雲嘉南地區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沈靜濤(2008)。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啟葶(2006)。以「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之分析。中等教育,57(5),94-113。
尚榮安(譯)(2006)。Yin, R. K.著。個案研究(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臺北市:弘智。
林文平(2008)。國民中小學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合懋(1995)。學校主管與企業主管轉型領導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旭霓(2004)。校園中的數學研究社群-一所國小的個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宏達(2009)。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概述─以美國德州經驗為例。中等教育,61(2),166-177。
林秀紅(2003)。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自我實現之研究:臺北縣之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39-262)。高雄市:麗文。
林明地、連俊智(2008)。學校領導社群的意涵與塑造。教育研究月刊,171,16-27。
林明地等(譯)(2006)。Hoy, W. K., & Miskel, C. G.著。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臺北市:麗文文化。
林思伶、蔡進雄(2005)。論凝聚教師學習社群的有效途徑。教育研究月刊,132,99。
林新發(2009)。學校轉型與校長轉型領導。國民教育,49(4),1-6。
林瑞昌(2006)。以專業社群概念內涵為核心的教師專業發展策略。載於歐用生,(主編)熱情卓越新典範(頁67-76)。臺北市:國立北教育大學。
林鈺智(2006)。品牌關係品質與社群意圖的交互影響:歌迷俱樂部之實證分析。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金尚屏(2009)。高雄市高中職校教師專業社群互動、教學輔導創新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施心梅(2010)。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柳雅梅(譯)(2006)。Roberts, S. M., & Pruitt, E. Z.著。學校是專業的學習社群 :專業發展的合作活動與策略。臺北市:心理。
胡幼慧(1996)(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胡幼慧、姚美華(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1-158)。臺北市:巨流。
范熾文(2004)。國小校長轉型、互易領導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9,21-40。
范熾文(2005)。學校組織變革的策略與作法:知識經濟觀點。現代教育論壇,13,285-296。
范熾文(200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19(2),1-22。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吳勁甫(2006)。國中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健康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2(3),141-172。
袁海球(2004)。透過網上學習社群發展協作學習和知識建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1(4),531-543。
高博銓(2008)。學校學習社群的發展與挑戰,中等教育,59(4),8-20。
高博銓(2009)。學校教師學習社群發展的個案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2(1),61-74。
高傳晃(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涂保民(2004)。從學習理論的觀點看資訊科技對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的影響。康寧學報,5,39-62。
張宏毅(2002)。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學校行政革新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明輝(2002)。學習型學校的挑戰與回應。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頁333-361)。臺北市:學富文化。
張昭仁(2001)。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學校組織學習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淑芬(2009)。宜蘭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縣。
張淑珠(2008)。輔導員學習社群專業發展之研究—以彰化縣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輔導團為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張新仁、王瓊珠、馮莉雅(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再版)。臺北市:教育部。
張德銳、王淑珍(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中的發展與實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1),61-90。
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文化組織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賜光(2003)。桃園縣國中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2010,7月)。深耕閱讀教育,樹立磐石典範。教育部電子報,416。2011年4月10日,取自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topical.aspx?period_num=
416&topical_sn=463&page=0
郭進隆(譯)(2004)。Peter Senge著。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第三版)。臺北市:天下文化。
陳正華(2010)。宜蘭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如意(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學習社群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佩英(2008)。教師領導之興起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71,41-57。
陳佩英(2009)。一起學習、一起領導:專業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踐。中等教育,60(3),68-88。
陳佩英、焦傳金(2009)。分散式領導與專業學習社群之建構:一所高中教學創新計畫的個案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1),55-86。
陳怡如(2005)。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女性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陳春蓮(200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振興(2008)。國民小學實踐社群之研究 -以嘉義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順良(2007)。高雄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龍彬(2000)。臺灣省中區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教師同僚專業互享學習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麗惠(2006)。學習社群應用於國小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彭祥瑀(2005)。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新竹縣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家禎(2004)。實務社群之創新績效研究-以研發部門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游佩郁(2011)。臺北市國中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黃杏花(2006)。臺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信保(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知識管理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柏創(2008)。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中部五縣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彰化縣。
黃秋鑾(2009)。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
版,臺北市。
黃維(譯)(2003)。Wenger, R.著。實踐社群:推動學習型組織之輪。臺北市:天下遠見。
楊玲珠(2010)。臺北市中小學教務主任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市。
楊智先(2007)。教師社群互動、工作希望感受與創造性轉化之關係:量化模式建構與典範案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怡安(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雷博名(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主任轉型領導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廖建宇(2009)。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學校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廖美芬(2010)。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趙金婷(2000)。學習社群理念在教學上的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35,60-66。
齊若蘭(譯)(1995)。Peter Senge著。第五項修練─實踐篇(下)。臺北市:天下文化。
劉佩宜(2009)。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行為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劉創任(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潘慧玲(2002)。緒論:學校革新的新脈動。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頁1-47)。臺北市:學富文化。
潘慧玲(主編)(2002)。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臺北市:學富文化。
潘慧玲(主編)(2003)。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蔡宏進(2005)。社區原理(修訂三版)。臺北市:三民書局。
蔡宗興(2004)。雲嘉南地區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振昌(2003)。全球華人知識管理推動實務精華篇。載於蔡振昌(主編),全球華人知識管理推動實務(頁421-428),臺北縣:中國生產力中心。
蔡進雄(1998)。論校長如何運用權力。教育資料文摘,245,165-169。
蔡進雄(2000)。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進雄(2004a)。領導新典範:後英雄式領導的意涵及其對學校行政領導的啟示。教育政策論壇,7(1),111-130。
蔡進雄(2004b)。學校行政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研習資訊,21(1),55-59。
蔡進雄(2004c)。學校轉型領導的理論與實際。教育研究月刊,119,53-65。
蔡進雄(2005)。學校領導理論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進雄(2010)。論學校轉型為專業學習社群的校長領導作為。教育研究月刊,194,44-53。
鄭玉菁(2010)。高雄縣國中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對組織變革接受度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崇趁(1997)。學習型組織理論對於教育行政的啟示。學生輔導通訊,50,10-17。
鄭雅庭(2006)。新竹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倫文,未出版,新竹市。
鄭燕祥(2003)。教育領導與改革:新範式。臺北市:高等教育。
鄭燕祥(2004)。教育範式轉變 : 效能保證。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鄧美君(2005)。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盧柏安(2009)。校長分享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對組織信任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盧美文(200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應奇(1999)。社群主義。臺北市:揚智文化。
濮世偉(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薛桂美(2008)。國民小學校長以轉型領導推動學習型學校之個案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謝文全(2002)。學校行政(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第三版)。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文全等(2006)。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臺北市:五南。
謝曜謙(2004)。實務社群運作下的知識分享機制---以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魏惠娟(1998)。邁向學習型組織的教育行政領導。教育政策論壇,(1),135-172。
羅惠雯(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教育品質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錦俊(譯)(2005)。Bateman, T. S., & Snell, S. A.著。管理學:新世紀趨勢與個案研究。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貳、西文部分
Bass, B. M., & Avolio, B. J. (1990).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Manual for the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Palo Alto, 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Bass,B. M. (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aum, H. S. (2003). Community action for school reform.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Bolman, L. G., & Heller, R. (1995). Research on school leadership: Thestate of the art. In Bacharach, S. B., & Mundell, B. (Eds.), Images of schools (pp.315-358).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Burns, J. M. (1978). Leadership.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Clement, M., & Vandenberghe, R. (2001). How school leaders can promote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 Account from the field.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21(1), 43-57.
DuFour, R., & Eaker, R. (1998).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t work: Best practices for enhancing student achievement. Bloomington: Solution Tree.
DuFour, R. (2003).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School Administrator, 60(5), 13-18.
DuFour, R., DoFour, R., & Eaker, R. (2005). On common ground: The power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Bloomington: National Educational Service.
Duke, D. L. (1996). Perception, prescription, and the future of school leadership. In Leithwood, K., Chapman, J., Corson, D., Hallinger, P., & Hart, A. (Eds.),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administration (pp.841-872).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Fullan, M. (1991).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 (2nd ed).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Furman, G. C. (1998). Postmodernism and community in schools: Unraveling the paradox.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4(3), 298-328.
Hord, S. M. (2004). Learning together, leading together: changing schools through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Hord, S. M., & Sommers, W. A. (2008). Lead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Voice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Huysman, M. (2000). 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pproach to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9(2), 133-145.
Jantzi, D., & Leithwood, K. (1996). Toward an explanation of variation in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ransformational school leadership.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2, 512-538.
Karp, D., Stone, G., & Yoles, W. (1977). Being urban: A social psychological view of city life. Lexington, MA: Heath and Company.
Lashway, L. (1995). Facilitative leadership. ERIC Digest 96, Univ. of Oregon, Oregon.
Leithwood, K., Jantzi, D., & Steinbach, R. (1999). Changing leadership for changing times.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Louis, K. S., & Kruse, S. D. (1995). Professionalism and community: Perspectives on reforming urban schools.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Marks, H. M., & Printy, S. M. (2003). Princip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performance: An integration of transformational and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9(3), 370-397.
Merriam, S. B. (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Beverly Halls, CA: Sage.
Merz, C., & Furman, G. C. (1997). Community and schools: Promise and paradox.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Miles, M. B., & Huberman, A. M. (199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 sourcebook of new methods (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Sage.
Roberts, M. S., & Pruitt Z. E. (2003). School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Collaborative & activities and strategie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Rodgers, D. H.(1994). Perceive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f elementary principals in effective schoo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Northern Arizona, Flagstaff, AZ.
Sergiovanni, T. J. (1990). Value-added leadership: How to get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 in school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nanovich.
Sergiovanni, T. J. (1995). The principalship: A reflective practice perspective (3rd ed.)Boston: Allyn & Bacon.
Sergiovanni, T. J. (2000). The lifeworld of leadership: Creating culture, community, and personal meaning in our school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Silins, H. C. (199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improvement outcome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5(3), 272-298.
Tichy, N. M., & Devanna,M. A. (1990). The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Wenger, E. (1998).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 meaning, and ldentit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Westheimer, J. (1999). Communities and consequences: An inquiry into ideology and practice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work.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5(1), 71-105.
Weston, N. (1998). Building a learning community through teacher action research:Honoring teacher wisdom in three Chicago public schools. School Community Journal, 8(1), 57-71.
Yin, R. 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Yin, R. K. (2001).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4th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Yukl, G. A. (2002).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 J. : Prentice-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