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華中
Lin,haw chung
論文名稱: 台灣原住民族地區國中教師管教與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以桃竹苗為例
"Student Adaptation to Teacher Instruc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s of Indigenous Communitie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黃人傑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1
中文關鍵詞: 原住民族泰雅族原住民族國中學校管教行為學習適應
英文關鍵詞: indigenous people, Atayal, indigenous community junior high, discipline, learning adapt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3下載:4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定名為「台灣原住民族地區國中教師管教與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而研究的目的在於(一)瞭解原住民族地區不同背景變項國中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適應情形。(二)探討原住民族地區國中教師管教行為對學生的學習適應相關程度。(三)探討原住民族地區教師管教行為對原住民族國中學生學習適應的預測作用。(四)歸納研究結果,據以提出建議,以供原住民族地區國中學校、教師於解決相關問題時參考。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乃透過文獻的分析建構理論架之後,輔以實地的編製「原住民族地區國中學生管教適應量表」,其內容包括:基本資料、管教適應量表(分為教師管教行為量表、學生學習適應量表)進行調查研究。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進行研究,以九十二學年度就讀於桃竹苗地區原住民族國中學生之在校所有學生共計696名進行調查。但研究者分送問卷時,總共有559名同學參與本次測驗。預試問卷經新竹縣立尖石國中90名原住民學生填答後,開始進行項目分析、因素分析及內部一致性考驗,而本研究正式研究部分所使用的統計分析方法為描述統計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考驗、逐步簡單迴歸分析等,所獲得的結論如下:
    (一) 不同性別的原住民族國中生在學習適應上有顯著差異。
    (二) 不同年級的原住民族學生在學習適應上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三)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原住民在學習適應上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四) 不同家庭結構的原住民族國中生在學習適應上有顯著的差異。
    (五) 不同家庭宗教信仰的原住民族學生在學習適應上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六) 原住民族地區教師管教行為與學生學習適應有顯著的相關。
    (七)原住民族地區教師管教行為對學生學習適應具有預測力。
    根據研究發現,提出下列幾建議:
    一、 對於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 積極落實憲法對原住民族之保障與扶持
    (二) 改進教育優先區之計劃方針
    (三) 加強族群關係教育,建立多元文化融合社會
    二、 對於學校之建議
    (一) 簡化行政業務、營造以人為主的學習環境
    (二) 落實教訓輔三合一並全面提昇教師的輔導與管教能力
    (三) 加強教師對原住民族特殊文化背景的了解
    (四) 加強社區合作以提供社會支援
    三、 對原住民族家長的建議
    (一) 根除惡習重視家庭生活。
    (二) 多投入經費、時間、精神於子女管教上。
    (三) 父母積極主動參與學校教育。
    四、對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一) 在研究對象方面:擴大研究的對象來源。
    (二) 在研究方法方面:加入個別的訪談、教師、同儕的實際觀察。
    (三) 在研究變項方面:增加更多面學校因素的研究變項。
    (四) 在研究主題方面:可加進行動研究。
    關鍵詞:原住民族、泰雅族、原住民族國中學校、管教行為、學習適應

    Abstract
    The title of this research is "Student Adaptation to Teacher Instruc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s of Indigenous Communities in Taiwan."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1)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learning adaptation among junior high students of varying backgrounds in indigenous communities (2)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struction from junior high teachers in indigenous communities and how well students adapted to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3) analyze if the instructional behavior of teachers in indigenous communitie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how well junior high students in indigenous communities adapt to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4) summarize research results and give suggestions accordingly, to be a reference to teachers and schools in indigenous communities for resolving related problems.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urvey was designed after analyzing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then constructing the hypothesis. The questionnaire was titled "Adaptation of indigenous community junior high students to instructional techniques of teachers."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s: basic information and adaptation to instruction techniques chart (divided into the teacher's instructional techniques chart and the student adaptation chart); both to be used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the form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here the research subjects were 696 current junior high students of indigenous communities within Taoyun, Hsinchu, and Miaoli counties. After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by the researcher, a total of 559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survey. After a preliminary questionnaire was completed by 90 indigenous students in Chienshih Junior High in Hsinchu, item analysis, factors analysis, and internal consistency tests were begun. The formal analysis part of this research used thes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T 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est, stepwise sim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evels of learning adaptation for indigenous junior high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2)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evels of learning adaptation for indigenous junior high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s levels.
    (3)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evels of learning adaptation for indigenous junior high students from families of different social or financial status.
    (4)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evels of learning adaptation for indigenous junior high students of different family structures.
    (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evels of learning adaptation for indigenous junior high students from families of different religious faiths.
    (6) The instructional techniques of teacher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learning adaptation of students in indigenous communities.
    (7) The instructional techniques of teachers were predictive of the level of learning adaptation for indigenous students.
    From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1. Suggestions for administration entities in education
    (1) Proactively realize the protection and support for indigenous peoples guaranteed by the Constitution.
    (2) Refine project objectives for priority education areas.
    (3) Strengthe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build a harmonious multicultural society.
    2. Suggestions for school administration
    (1) Simplify administrative processes; build a humanistic learning environment.
    (2)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discipline, and counseling; and comprehensively elevate the counseling and disciplining competence of teachers.
    (3) Strengthen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que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indigenous people.
    (4)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the community to provide societal support.
    3.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in indigenous communities
    (1) Improve humanistic refinement.
    (2) Lead in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zation.
    (3) Share more life experiences with students.
    (4) Always be attentive for maintaining good student-teacher interactions.
    4. Suggestions for parents of indigenous students
    (1) Correct bad habits; put more emphasis on family life.
    (2) Invest more money, time, and effort on the upbringing of children.
    (3) Parents should proactively be involved with education in school.
    5.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1) For research subjects: broaden the pool of research subjects.
    (2) For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individual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 of teachers and peers.
    (3) For research variables: increase the number of research variables related to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schools.
    (4) For research topics: include action research.
    Keywords: indigenous people, Atayal, indigenous community junior high, discipline, learning adaptation

    台灣原住民族地區國中教師管教與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 -以桃竹苗為例 目 次 摘要……………………………………………………………… Ⅰ 目次……………………………………………………………… Ⅲ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師管教之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特殊背景下之原住民族學生學習適應…………………… 32 第三節 管教行為與學習適應之關聯……………………………… 51 第四節 原住民族學生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 7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樣本…………………………………………… 87 第二節 研究工具…………………………………………………… 9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03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107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台灣原住民族國中學生受試者基本資料之分析…………10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學生學習適應之差異分析………………113 第三節 教師管教行為與學生學習適應之相關分析………………121 第四節 教師管教行為對學生學習適應之預測分析………………124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發現…………………………………………………………127 第二節 建議…………………………………………………………132 第三節 展望…………………………………………………………139 參考書目 壹、 中文部份………………………………………………… 141 貳、 英文部份………………………………………………… 149 附錄 附錄一……………………………………………………………… 153 附錄二……………………………………………………………… 157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文 軒(1995),<管教、懲戒和適度體罰>,《師友月刊》,339期,頁23-25。
    王昭惠(1996),《國中訓導人員執行常規管教之研究:一個國中訓導處的觀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柏元(1999),《台中縣國小原住民學童家庭因素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振宇(2000),《國中生學習適應統整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鳳喈(1963),《中國教育史》,台北:國立編譯館。
    王鎘陞(1999),<海峽兩岸教師法中「教師權利義務」之比較>,《教育資料文摘》。頁77-78
    王齡慶(1999),《少數族群青少年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田哲益(2001),《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牟中原、汪幼絨(1997),《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8),《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台灣原住民生活調查報告》,台北:正中書局。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2001),《九十年下半年台灣原住民就業狀況調查報告》,台北:正中書局。
    吳英璋(1985),〈如何幫助適應困難(問題行為)學生〉《七十三學年度大學院校輔導工作研討會手卌》,教育部訓委會編印,頁3-28。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書局。
    吳清山(1996),《學校行政》,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舜惠(1994),《一個國民中學學生行為管教制度的民族誌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 鼎(1981),《輔導原理》,台北:五南書局。
    呂俊甫(1991),《發展心理教育》,台北︰台灣商務書局。
    呂俊甫(1996),《體罰問題與學生管教》,發表於「春風化雨點石成金—面對學生管教問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頁1-3。
    李亦園(1986),《台灣土著社會文化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
    李亦園(1992),〈我國教育方向定位與課程設計內容研究〉《比較理論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頁8-10。
    李明華,(1999),《國民中學訓導主任行政決定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書局。
    沈銀和(1998),〈學生的權利與義務〉《現代教育》,3卷,1期。
    邢泰釗(1999),《教師法律手卌》,台北市:教育部。
    周麗玉(1993),《春風化雨》,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林生傳(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林生傳(1997),《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書局。
    林美伶(1999),《國中教師對管教權的認知與管教行為的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清江(1981),《教育學新論》,台北:五南書局。
    林惠貞(1996),《春風化雨--面對學生管教問題》,〈學校整體改善與學生管教〉,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頁35-43。
    洪冬桂(1987),《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泉湖、吳學燕(1999),《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正中書局。
    徐 諶(1995),《管而教之,讓教育的價值突顯出來》,師友,339期,頁6-8。
    徐慕蓮(1987),《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藝華(1995),《管教權從何而來》,師友,339期,頁12-14。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五南書局。
    國語活用辭典(1987),周何總主編,台北︰五南書局。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6),〈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教育部(1997),《教育公報》。
    教育部(1999),《國教司法規章》。
    莊慧珍(1984),《國中教師教導方式及學生內外控信念與學生生活適應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燿隆(1999),《高雄市國小教師管教權力類型與班級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木柱(1987),《阿美族的社會文化變遷與青少年適應》。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許春金(1996)〈兒童、少年觸法成因及處遇方法之比較研究〉,《青年輔導研究報告》,台北:青輔會。
    郭丁熒(1988),《教師權力類型、學生參與心態與學生學校適應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秋勳(1997),《教師與學生的權利與義務》,載於王文科主編:教育概論,台北:五南書局。
    陳小娥、蘇建文(1997),《父母教養行為與少年生活適應》,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10期,頁91-106。
    陳正昌(1993),《國小教師的省思》,台北:作者自版。
    陳奎熹(1996),《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台北市,三民書局。
    陳順和(1992),《我國中小學教師之權利與義務》,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新轉(1997),《管教學生不只是良心的工作》,師友,361期,頁32-35。
    陳新轉(1998),《從校規之內涵與實務評析國中管教懲罰辦法》,教育部研究資訊,6卷,4期,頁48-68。
    陳翠華(1996),《小學生家庭環境、心理特質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寶山(1993),《領航明燈—國民小學導師手冊》,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陳寶山(1996),〈體罰問題與學生管教〉,《春風化雨點石成金—面對學生管教問題》,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頁121-131。
    游步威(1995),《中美兩國獎懲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湯億松(2000),《我國國中處室行政人員教學領導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保勝(1997),《台中市國民小學轉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冠盈(2001),《從文化差異面向探討原住民國中新生之學校適應—以三位泰雅族學生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姬芬(2002),《國小教師管教信念與管教行為相關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森泉(1995),《原住民兒童族群社會化之研究》,國教輔導,36卷4期,頁20-23。
    黃森泉(1996),《從教育優先區規劃論台灣原住民教育之展望》,原住民教育季刊,創刊號。黃雅鳳(1995),《師言而不苛》,師友,339期。
    黃萬益(1975),《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之研究》,新竹師專學報,2期,頁186-254。
    黃慧貞譯(1989),《發展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黃馨儀(2000),《論我國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合理界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守全、王正偉(1990),《教育人員法律責任之研究》,
    楊桂杰(1993),《賦予教師懲戒權之探討》,立法院院聞,21卷,3期,頁66-73。
    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28卷,第一期,頁7-28。
    楊國賜(1992),〈加強山胞社會教育之改進方案研究〉,《山胞教育研究叢書之七-一》,台北,教育部教育委員會。
    當代國語大辭典(1984),百科文化事業公司出版。
    賈馥茗(1983),《教育哲學》,台北:三民書局。
    鈴木質、陳柔森(1999),《台灣原住民風俗》,台北:原住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劉祐彰(2001),《鄉鎮原住民學童文化參照架構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焜輝(1976),《現代人的心理衛生》,台北︰天馬書局。
    厲以賢(1992),《訓導處原理與實施》,台北︰五南書局。
    歐陽教(1996),《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歐慧敏(1996),《國小學生因應策略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志方(1999),〈輔導與管教的基本原則〉,《職教園地》,26期,頁23-25。
    蔡明俊(1999),《一位國小實習教師處理學生行為問題的思考內涵》,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俊傑(1993),《山地、平地國中生場地獨立性、內外控信念與其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玉波(1996),《法學緒論》,台北︰三民書局。
    蕭國忠(1970),《訓導處原理與實施》,台北︰正中書局。
    賴媛姬(1995),《台北市國中學生權利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佩均(2001),《原住民國小高低學業成就生學習適應之比較》,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瑞智(1992),《教育法學》,台北︰文笙書局。
    簡茂發(1986),《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8集,頁1-10。
    簡茂發(1997),《教師管教學生範圍之界定座談會》,師說,105期,頁16-17。
    譚光鼎(1998),《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譚光鼎(2002),《台灣原住民教育從廢墟到重建》,台北:師大書苑。
    二、English
    Adruscato,J. ( 1985 ). Introduction to teaching and education. Prentice-Hall INC, N.T:Englewoool Cliffs.
    Bloom,B.S.(1985).“Generalization about talent development.”In Bloom,B.S.(Ed.)Developing talent in young people.New york:Ballantine Books:507-549.
    Coan,R. W. ( 1983 ).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development . New York. ︰John, Wilev & Sons .
    Erikson,F.&Mohatt,G,1982. 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participation structures in two classroom of Indian students. In G.Spindler(ed)Doing the ethnography of schooling: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in action.
    Fischer,L. , Schimmel, D., & Kelly,C. ( 1991 ) Teacher and the Law. New York:Longman.
    Gardner,H.1999.The Disciplined Mind.SIMON&CHUSTER.Rockefeller center1230 Avenue of the Americas new york,NY10020.
    Harrisburg,D.E,“ Pennsylvania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1976 ). Guidelines for school Discipline.
    Hsia,J.,&Marsha,H.N.(1989).“The demographics of diversity:Asian America and higher education.”Chang,20-27.
    Kaplan,P.S. , & Stein,J. ( 1984 ).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
    California︰Wadsworth, INC.
    Obgu,J.U.(1982)Cultural discontinuities and schooling. Anthropology and Education Quarterly,13,290-307
    Peng,S.S.&others(1984).School experiences and performance of Asian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New Orleans, LA. and the East Coast Asian American Education Conference, Washington,D.C.(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53-607).
    Rosen, L. ( 1992 ) .School Discipline Practices.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57440. )
    Smith, L.J. ( 1987 ). “Relationships Between pupil Control ideology”. Pupil control behavior and quality of School life. Doctor
    Dissert-ation, hyola University of Chicago.
    Scriven, M. ( 1994 ) .Duties if the teacher.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8,151- 184.
    Simpson,J.A , & Weiner, E.S.C. ( 1989 ).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uzuki,B.H.(1977).“Education and the socialization of Asian Americans:A revisionist analysis of the model minority thesis. ”America Journal.4(2):23-51
    Teachman,J.D.(1987).“Family backgroud, educational resources,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52:548-557.
    Waller.W(1932).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 N.Y:John Wiley.
    Weiten,W. , Lloyd,M.A. , & Lashley , R. L. ( 1991 ) . Psychology appird to model life ︰Adjustment in the gos ( 3rd ed. ) . California︰Brook Cole .
    West,J., & Schamel, W.B. ( 1991 ) .“Due Process and Student Right”:Syllabus of the Goss v. Lopez Decision. Social Education, March,161.
    William, M.G. ( 1995 ). “The Search for reasonableness:Legal is sues in student discipline”. School Business Affair. 61(7):18~21.
    Willower, D.J., Eidell, T.L, & Hoy, W.K. ( 1967 ) The school and pupil control ideology. University Park;Penn. state University Studies Monograph.NO.24.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