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柏雄
論文名稱: 以有效教學策略促進課程銜接之個案研究-- 以七年級英語科為例
A case study of 7th grade English teacher: Utilizing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指導教授: 李咏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8
中文關鍵詞: 課程銜接有效教學個案研究
英文關鍵詞: curriculum articulation, effective teaching, case stud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1下載:8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以有效教學策略促進課程銜接之個案研究—以七年級英語科為例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七年級英語教師之英語教學困境,並分析探討個案教師在教材、教法及評量上在面對英語課程銜接時所採用的有效教學策略及因應教學困境之法。最後透過個案教師的研究,提出解決英語課程與教學銜接問題的方法,以供國中七年級英語教師參考。基於研究目的,為了深入探究七年級英語教師面對教學困境而採用之有效教學策略,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以一位資深七年級英語教師為個案進行研究,並藉由訪談、觀察及文件資料的資料蒐集方式,經由對資料的分析與討論、探索反省與啟示,以提出結論與建議。

    綜合言之,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獲致下述的結論:
    壹、國中七年級英語教學之主要困境為:
    一、國中小英語教學在制度面上缺乏有效課程銜接的機制
    二、家長對學校教育現場的關心度不足
    三、教科書內容的品質及銜接性不良
    四、學生個別差異現象日益嚴重
    五、教學評量引導教學的缺失

    貳、國中七年級有效教學策略以促進英語課程銜接之策略為:
    一、運用各種管道導正家長教育態度及提昇家長參與學生學習
    二、教師發揮專業自主能力以補足或篩選教材以達到課程之銜接
    三、教學歷程各個環節的有效實施及反省以消彌個別差異現象
    四、以良好師生關係為橋樑促成預期教育理念及目標

    基於上述的結論,本研究提出對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機構及國中七年級英語教師提出如下建議:

    一、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 根據英語課程綱要嚴格審查多元版本之教科書
    (二) 研擬並促成國小英語教育評鑑分級制度之實施

    二、對國民中學學校的建議
    (一) 學校應積極推廣課程銜接之理念
    (二) 建立豐富多元及有效之診斷評量工具

    三、對國中英語科教師的建議
    (一) 積極參與國中小間教師專業對話並暢通教師間專業對話的溝通管道
    (二) 提昇專業自主能力以圓融因應課程銜接問題
    (三) 珍視並接納學生及家長的回饋以作為改進教學之依據

    A case study of 7th grade English teacher: Utilizing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promote curriculum articulation

    Abstract

    The current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7th grade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predicaments by a junior high school instructor of English,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ase study of the usage of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s by an English teacher, to find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resolve hindrances in teaching. This study employe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interview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nd other related documents from the instructors, through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discovered some phenomena and made some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conclusions are synthesized as follows:

    1. The main teaching predicaments of 7th grade are:
    (1) Lack of the effective system of curriculum articulation for English teaching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s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2) Parents don’t pay much attention on schooling.
    (3) Quality and articulation of textbooks are not sufficient for the level.
    (4) Phenomenon of students’ individual level differences is getting worse increasingly.
    (5) Shortcomings of instruction become dependent on evaluations.

    2.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accelerating English curriculum articulation are:
    (1) Utilizing different kinds of methods to correct parent’s educational attitude and promoting parents’ involvement in students’ learning.
    (2) Teachers do justice to their professional autonomies for complementing or siev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e aim of curriculum articulation.
    (3) Implementing effectively each teaching process to correct the phenomenon of student’s individual level differences.
    (4) Using a better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as a bridge to achieve educational principals and target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above, some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institutes,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7th grade English teachers:

    1.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institutes:
    (1) Examining multiple English textbooks strictly according to English curriculum framework.
    (2) Redacting and establishing to implementation of rating system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2. Suggestions for junior high schools:
    (1) Popularizing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articulation positively.
    (2) Establishing and developing various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s.
    3. Suggestions for 7th grade English teachers:
    (1) Carrying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interlocution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s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making the communication amongst teachers accessible.
    (2) Promo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autonomies for assailing problems of curriculum articulation.
    (3) Treasuring and receiving students’ and parent’s feedback and regarded it as the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English teaching.

    目 錄 謝 誌……………………………………………………………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壹、英語教學回歸課程綱要之重要性 ………………………………2 貳、英語教學現況之混亂 ……………………………………………3 參、研究者個人教學上的困境與反思 ………………………………5 肆、英語教學相關研究缺乏課程銜接觀點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國中小學英語課程現況 ………………………………………9 壹、各縣市實施國小英語教學之狀況 ………………………………9 貳、國中小學英語課程之目標………………………………………10 參、國中小學之英語教材……………………………………………11 第二節 課程銜接的意涵………………………………………………11 壹、課程銜接的意義…………………………………………………11 貳、課程銜接的時機…………………………………………………13 參、課程銜接的作法…………………………………………………14 第三節 有效教學的探討………………………………………………15 壹、有效教學的意義…………………………………………………16 貳、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16 參、有效教學的原則、指標 ………………………………………19 肆、有效能的英語教學………………………………………………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2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7 壹、教室觀察…………………………………………………………28 貳、訪談………………………………………………………………28 參、文件分析…………………………………………………………29 肆、札記記錄…………………………………………………………30 第二節 研究歷程 ………………………………………………………3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3 壹、研究場域描述……………………………………………………33 貳、個案教師背景……………………………………………………34 第四節 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51 壹、研究資料的整理…………………………………………………51 貳、研究資料的分析…………………………………………………52 參、研究資料的編碼與引用…………………………………………53 肆、研究資料檢核……………………………………………………53 第五節 研究者角色與研究倫理 ………………………………………54 壹、研究者角色………………………………………………………54 貳、研究倫理…………………………………………………………56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57 第一節 七年級英語教學之困境………………………………………57 壹、教學組織形態因素 …………………………………………………57 貳、環境因素 ……………………………………………………………59 參、教材因素 ……………………………………………………………62 肆、教學因素 ……………………………………………………………63 伍、學習評量因素 ………………………………………………………69 第二節 國中小英語課程銜接之有效教學策略 …………………………70 壹、面對教學組織形態因素之困境所採用之有效策略 ………………70 貳、面對環境因素之困境所採用之有效策略 …………………………73 參、面對教材因素之困境所採用之有效策略 …………………………75 肆、面對教學因素之困境所採用之有效策略 …………………………76 伍、面對學習評量因素之困境所採用之有效策略 …………………112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115 第一節 結論…………………………………………………………………115 壹、國中七年級英語教學之主要困境……………………………………115 一、國中小英語教學在制度面上缺乏有效課程銜接的機制 ………115 二、家長對學校教育現場的關心度不足 ……………………………116 三、教科書內容的品質及銜接性不良 ………………………………116 四、學生個別差異現象日益嚴重 ……………………………………117 五、教學評量引導教學的缺失 ………………………………………118 貳、國中七年級有效教學以促進課程銜接之策略………………………118 一、運用各種管道導正家長教育態度及提昇家長參與學生學習 …118 二、教師發揮專業自主能力以補足或篩選教材以達到課程之銜接.119 三、教學歷程各個環節的有效實施及反省以消彌個別差異現象 …119 四、以良好師生關係為橋樑促成預期教育理念及目標 ……………120 第二節 建議 ………………………………………………………………120 壹、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120 一、根據英語課程綱要嚴格審查多元版本之教科書 ………………120 二、研擬並促成國小英語教育評鑑分級制度之實施 ………………121 貳、對國民中學學校的建議 ……………………………………………121 一、學校應積極推廣課程銜接之理念 ………………………………121 二、建立豐富多元及有效之診斷評量工具 …………………………122 參、對國中英語科教師的建議 …………………………………………122 一、積極參與國中小間教師專業對話並暢通教師間專業對話的溝通管 道 …………………………………………………………………122 二、提昇專業自主能力以圓融因應課程銜接問題 …………………123 三、珍視並接納學生及家長的回饋以作為改進教學之依據 ………123 後記 …………………………………………………………………125 參考文獻 ……………………………………………………………127 壹、中文部份 …………………………………………………………………127 貳、英文部份 …………………………………………………………………131附錄……………………………………………………………………130 附錄一 研究同意函 ……………………………………………………………132 附錄二 觀察訪談時間表 ………………………………………………………133 附錄三 訪談指引 ………………………………………………………………135 附錄四 訪談轉譯稿整理與分析之舉隅 ………………………………………137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九年一貫各國小銜接有隱憂」 (2004,3月4日)。聯合報,1版。
    「次長,我和孩子都不快樂」(2004,3月2日)。聯合報,8版。
    方燕容、朱嘉穎(2002)。英文有效教學,由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台北:師大書苑。
    王文科 (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淑俐 (1997)。散發教學的魅力系列之二:我是教學高手嗎?--有效教學的規準。師友,366,25-29。
    王新超 (譯) (2005)。David Fontana著。教師實用心理學。香港:中文大學。
    北市將施行國小英檢 (2003,6月24日)。聯合報,8版。
    左慧芳 (2003)。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與對策。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艾明光 (2002)。從九年一貫課程看國中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北縣教育,43 (2),107-113。
    何素華 (1997)。從有效教學的研究談特殊班有效教學的特質。教師之友,38 (1),51-58。
    余民寧 (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台北:商鼎。
    兵介仕 (譯) (1885)。克勞博士著。如何有效學習。台北:桂冠。
    吳清山 (1997)。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麗君 (2002)。從兩個案例談英國中小學的轉銜。國民教育,43 (2),28-34。
    呂金燮 (譯) (1998)。Marjorie J. Wynn著。創意教學策略。台北:洪葉文化。
    李子健、黃顯華 (1996)。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
    李泉 (譯) (1992)。齊藤勇著。有效的學習方法: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台北:亞太圖書。
    李素卿 (譯) (2000)。Michael J. A. Howe著。學習心理學。台北:五南。
    李慕華 (譯) (2000)。James G. Henderson等著。反思教學—成為一位探究的教育者。 台北:五南。
    李輝華 (2002)。有效英語教學法。台北:書林。
    李咏吟、單文經 (1995)。教學原理。台北:遠流。
    李咏吟等 (2001)。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台北:心理。
    吳芝儀、李奉儒 (譯) (1995)。M. Q. Patton 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周珮儀、林佩璇、陳美如、王秀玲、游家政、蔡清田、游進年等 (譯) (2000)。James A. Beane著。課程統整。台北:學富文化。
    林玉体 (1996)。談開放教育與教育開放。載於鄧運林(主編),現代開放教育。高雄:復文。
    林生傳 (1999)。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炎旦 (2003)。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新課程銜接問題之初探。教育資料與研究,52,8-11。
    林美伶 (2002)。教學原理。高雄:復文。
    林重新 (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揚智。
    林清山 (1997)。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林進材 (1998)。對教師有效教學的建議。師友,378,27-30。
    林進材 (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
    林達森 (2004)。教師該如何運用概念圖。課程與教學的省思及前瞻論文集。台南: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出版。
    施玉惠、朱惠美 (1999)。國小英語課程之精神與特色。教育研究資訊,7 (2),1-5。
    施良方 (1996)。學習理論。高雄:復文。
    施良方 (1996)。學習理論。高雄:麗文文化。
    洪士雯 (2002)。學校本位教師進修之個案研究—以英語科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胡秉正 (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三民。
    徐南號 (1989)。有效教學之因素分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183-204。台北:台灣書店。
    徐愛婷、賴寶蓮、陳淑茜、許育健、陳怡君、徐麗棻、宋秋美等 (譯) (2002)。Dorothy M. Cambell &Linda S. Harris著。統整課程發展—協同合作取向。台北:心理。
    馬滌塵 ( 1994)。實用英語教學法。台北。文橋。
    張春興 (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湘君 (1999)。英語親子通:孩子學英語有絕招。台北:三之三文化。
    張愛卿 (1999)。讓你的孩子成為佼佼者—教孩子學會學習。台北:上游。
    張新仁 (1996)。從資訊處理談有效的學習策略。載於黃政傑 (主編),行為改變與學習策略。台北:五南。
    張碧玲 (2000)。國民中學英語教師對溝通式教學觀之信念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教育部 (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編印者。
    許瑞雯 (譯) (1999)。瓦克(Decker Walker)、索提斯(Jonas F.SOLTIS)著。課程與目的。台北:桂冠。
    郭生玉 (1998)。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陳向明 (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江松等。(1999)。多元評量。台北:聯經。
    陳伯璋 (1995)。我國中小學課程統整與連貫問題之檢視。台灣教育,540,11-15。
    陳李綢、郭妙雪 (1998)。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陳明印 (2002)。九年一貫課程銜接的調適與因應。國民教育,43 (2),10-19。
    陳奎喜 (1986)。有效教學的社會學基礎。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頁109-154。
    陳素櫻 (1997)。回歸評量的本質談開放教育中的評量。載於鄧運林(主編),開放教育多元評量。高雄:復文。
    陳瑞惠 (2000)。國民小學級任教師時間運用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章志光、張世富、肖毓秀、楊繼本、肖前瑛 (譯) (1988)。Henry Clay Lindgren 著。教育心理學。台北:遠流。
    游家政 (1999)。學校課程銜接與統整的推動與落實。台灣教育,581,37-42。
    湯廷池 (1989)。國中英語教學指引。台北:台灣學生。
    黃光雄、楊龍立 (2000)。課程設計:理念與實作。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 (主編) (1999)。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 (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 (1995)。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 (2000)。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炳煌 (1995)。談課程發展的一些基本概念。教改通訊,11,41-43。
    黃瑞琴( 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楊國賜 (1986)。有效教學的工作條件。戴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427-435。
    葉玉珠、高源令、修慧蘭、曾慧敏、王珮玲、陳惠萍等 (2003)。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
    董媛卿 (1997)。增進學習技巧:父母如何協助孩子精熟基本學習能力。台北:遠流。
    詹餘靜 (2001)。國小英語教育發展趨勢及三「教」,教師、教材與教法--相關問題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3,203-238。
    詹麗馨 (2002)。國中英語教學妙錦囊。台北:師德。
    詹麗馨、李欣蓉 (2000)。樂在英語教學。台北:師德。
    劉錫麒 (譯) (1999)。Stephen L. Yelon著。教學原理。台北:學富。
    歐用生 (2001)。國民中小學課程的銜接與統整。載於歐用生、莊梅枝 (主編) ,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 (頁45-62)。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蔡清田 (2004)。課程統整與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戴維揚、陳錦芬、劉美娥 (2002)。台北市國民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探討。台北: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國小(教育局委託專案研究報告)。
    簡良平 (2002)。學校課程決定—理論與實證。台北:師大書苑。
    蘇順發 (2002)。教學革新的經驗與反思—以國中英語教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報,84,49-93。
    貳、英文部分
    Ausubel, D. P. (196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Daniel, C. T. (1991). Curriculum continuity in English and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Derricott, R. (Ed.) (1985). Curriculum continuity: Primary to secondary. Windsor, NFER-Nelson.
    Dunne, R & Wragg, T (1994). Effective teaching. London: Routledge.
    Gorwood, B. T. (1986). School Transfer and curriculum continuity. London: Croom Helm.
    Heidi, B.(1990). Foreign language program articulation from high school to the universit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21 586)
    McCormick, W. J. (1979). Teacher can learn to teach more effectively. Educational Leadership, 37(1), 59-62。
    Oliver, A. I. (1977). Curriculum improvement: A Guide to problems, principles, and process (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Sowell, E. J.(1996). Curriculum : An integrative introduction. NJ: Prentice-Hall.
    Yelon, S. L. (1996). Powerful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USA: Longman Publisher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