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使用中央氣象局強地動觀測計畫(Taiwan Strong Motion Instrumental Program, TSMIP),西元1993年至2008年台灣地區強地動觀測紀錄,採用已知全台灣速度構造及三維衰減構造,計算S波1Hz理論地動加速度峰值之分布及大小,以強地動觀測紀錄三分量均方根計算觀測值。
本研究採用140個地震事件,計算出台灣地區163個測站1Hz之地動加速度峰值(PGA)之觀測值與理論值,及觀測值與理論值之平均偏差值,並求得穩定的平均偏差值。此穩定平均偏差值,由前述理論值經此平均偏差後,即可更準確之推估值。
經由地動加速度峰值之推估,便可以預估地震震度分佈圖,可預估災害地震的範圍與大小,提供防災及工程規畫上的幫助。
Hough, S.E., J.G. Anderson, J. Brune, and F. Vernon (1988). Attenuation near Anza, California, Bull. Seism. Soc. Am. 78, 672-691 .
Kanamori, H. (1967). Spectrum of short-period core phases in relation to the attenuation in the mantle, J. Geophys. Res. 72, 2181-2186 .
Roecker, S.W., Y.H. Yeh, and Y.B.Tsai (1987). Three-dimensional P and S wave velocity structures beneath Taiwan: deep structure beneath an arc-continent collision, J. Geophys.
Res. 92, 10547-10570.
辛在勤(1998). 台灣地區三維速度構造, 氣象學報第42卷第02期, 135地震百問,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編印.
余聰明(2004). 斷層錯動、地殼變位及強地動與地震災害相關性之研究:以1935年及1999年台灣中部兩次地震為例,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正耀(1995). 台灣地區強地動特性及地震危害參數之評估,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光榮(1993). 台灣地區Qp值之空間分佈及其特性,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光榮(2003). 三維衰減構造在地動峰值之推算, 氣象局. (MOTC-CWB-92-E-09).
劉坤松(1999). 台灣地區強震地動衰減模式之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