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時期的官馬總數共約26萬至27萬匹,包含在京八旗官馬、駐防八旗與綠營馬、驛馬。在京八旗官馬在乾隆朝前期約有2萬匹,後期逐漸降至1萬匹左右。各省駐防八旗馬數約有11萬6千匹,綠營馬匹總數則為8萬5千匹。乾隆時期全國驛馬約有5萬匹。
清廷每年需要實際購補官馬約5萬1千匹馬。其中,駐防八旗需馬約1萬8千匹,綠營1萬8千匹,驛馬1萬4千匹。乾隆朝的官馬來源,主要有來自北方蒙古地區的口馬、南方各省的土馬,以及新疆地區的準噶爾馬與哈薩克馬。官方的馬匹定價最初是以口馬為中心所訂定。後來在土馬興起之後,才加以修正。口馬的重要性始級無法由其他來源取代,因為哈薩克馬與土馬皆有供給數量不足的問題。
清廷的馬匹生產機制,並非以滿足營、驛所需為設立目的。具有實質撥補營、驛馬匹功能的甘肅與新疆地區馬廠,分別受限於產量與距離,並無法成為營、驛馬匹的主要供應者。
乾隆朝官馬的經費支出模式,營、驛馬互有差異。營馬的經費支應,是購補責任歸私而餵養責任歸公。驛馬的買補與餵養則由統一由清廷負責。乾隆朝對官馬的經費支出,一直尋求降低開支的方法與不斷追求有效的管理。
剖析乾隆朝官馬需求、購補與孳養相關政策措施後,可以發現清廷能充分利用民族關係來滿足自身所需的馬匹。乾隆時期的清廷財政能力相當有限,營馬的購補轉嫁給兵丁負擔,馬匹草料銀兩亦多有挪用的情形。財政能力雖然有限,但清廷的中央與地方政府常能以權宜挪用的方式,來因應經費不足的窘境。這使得清廷能以一財政上的「小政府」,繼續統治中國這一疆域上的「大國家」。
徵引書目
一、 官書部分
于敏中,《欽定戶部則例(乾隆朝)》。香港:蝠池書院,2004年。
文海出版社輯,《大清十朝聖訓》。台北:文海出版社,民54年。
允祿等修,《大清會典(雍正朝)》。台北:文海出版社,民82。
伊桑阿等修,《大清會典(康熙朝)》。臺北:文海出版社,民82。
托津等修,《大清會典(嘉慶朝)》。台北:文海出版社,民80。
托津等修,《大清會典事例(嘉慶朝)》。台北:文海出版社,民81年。
國史館校註,《清史稿校註》。台北:臺灣商務出版社,民88年。
鄂爾泰,《欽定八旗則例(乾隆朝)》。香港:蝠池書院,2004年。
嵇璜,《清朝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民47年。
《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
二、 檔案資料部分
《內閣大庫檔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
《軍機處檔》,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股輯,《宮中檔乾隆朝奏摺》。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股,民72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輯,《乾隆朝上諭檔》。北京:檔案出版社,1998。
三、 史料方志
不著纂人,《玉樹縣志稿》。台北:成文出版社,民57年。
不著纂人,《土默特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民57年。
永保,《總統伊犁事宜》,收錄於馬大正編,《清代新疆稀見史料匯輯》。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複製中心,1990年。
方觀承,《方恪敏公(觀承)奏議》。台北:文海出版社,民56年。
佚名,《伊江集載》,收錄於馬大正編,《清代新疆稀見史料匯輯》。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複製中心,1990年。
佚名,《伊犁略志》,頁294。收錄於馬大正,《清代新疆稀見史料匯輯》。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複製中心,1990年。
吳廷樺,《宣化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民 57年。
祁韻士,《西陲要略》。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52年。
祁韻士,《西域釋地》。台北:成文出版社,民57年。
和寧,《回疆通志》。台北:文海出版社,民55年。
和寧,《三州輯略》。台北:成文出版社,民57年。
格琫額,《伊江匯覽》,收錄馬大正編,《清代新疆稀見史料匯輯》。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複製中心,1990年。
海忠,《承德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民57年。
張金城,《寧夏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民57年。
楊應琚,《西寧府新志》。台北:文海出版社,民55年。
劉運新,《大通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民59。
蔡方炳,《歷代馬政志》。北京:中華書局,1991。收錄於《叢書集成(中華北京第一版)初編,第963冊。
興肇,《塔爾巴哈臺事宜》。台北:成文出版社,民58年。
鍾廣生,《新疆志稿》。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57年。
蘇爾德,《新疆回部志》。台北:文海出版社,民57年。
四、 研究專著
《中國家畜家禽品種志》編委會《中國馬驢品種志》編寫組,《中國馬驢品種志》。上海:科學技術社出版,1987。
札奇斯欽,《北亞游牧民族與中原農業民族間的和平戰爭與貿易關係》。台北:正中書局,民66年。
朴永煥,《明清時代漢藏茶馬貿易》,東海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6年。
吳澤炎等編,《大陸版辭源》。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
李明偉主編,《絲綢之路貿易史》。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7。
李鵬年,《清代六部成語詞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沈明得,《兩漢牧師苑研究》,中興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民87年5月。
林永匡、王熹,《清代西北民族貿易》。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1年。
周德龍,《清代新疆馬廠之研究》。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2年。
紀庸,《漢代對匈奴的防禦戰爭》。上海:新知識出版社,1955年。
莊吉發,《故宮檔案述要》。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72年。
莊吉發,《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7。
張春樹,《漢代邊疆史論集》。台北:食貨出版社,民66年。
陳保銀,《宋代四川榷茶買馬政策研究》。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2年。
陳玲,《明初北方邊防的經營與邊患的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論,民74年。
黃麗生,《由軍事征掠到城市貿易:內蒙古歸綏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14世紀中至20世紀初)》。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民84年。
劉文鵬,《清代驛傳及其與疆域形成關係之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賴福順,《乾隆重要戰爭之軍需研究》。台北:故宮博物院,民73年。
謝成俠,《中國馬政史》。重慶:陸軍獸醫學校獸醫畜牧雜誌社,民32年。
謝成俠,《中國養馬史》。北京:農業出版社,1991年。
羅運治,《清高宗統治新疆政治的探討》。台北:里仁書局,民72年。
Perdue, Peter C. China Marches West: the Qing Conquest of Central Eurasia. Cambridge, Mass.: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Serruys, Henry. Trade Relations: the Horse Fairs (1400-1600). Bruxelles: Institut Belge des Hautes Etudes Chinoises, 1967.
五、 期刊論文
王東平,〈清代新疆馬政述評〉,《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5年2期,頁28-36。
王東平,〈清代新疆馬廠制度研究〉,《黑龍江民族叢刊》1995年2期,頁45-52。
王東平,〈清代新疆馬政述評〉,《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5年2期,頁28-36。
王東平,〈清代巴里坤馬廠述略〉,《新疆地方志》1996年3期,頁52-55。
王建革,〈馬政與明代華北平原的人地關係〉,《中國農史》,1998年1期,頁25-33。
王曉燕、李寶剛,〈20世紀茶馬貿易研究綜述〉,《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0:6,2003年,頁20-26。
王曉燕,〈試論官營茶馬貿易的歷史作用和意義〉,《中國藏學》,2002年4期,頁29-40。
王曉燕,〈關於唐代茶馬貿易的兩個問題鎮〉,《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2期,頁42-47。
王曉燕,〈明代官營茶馬貿易體制的衰落及原因〉,《民族研究》2001年5期,頁75-82。
王曉燕,〈宋代都大提舉茶馬司沿革─宋代茶馬職官研究之一〉,《青海民族研究(社會科學版)》13卷2期,2002年4月,頁83-85。
中見立夫,〈乾隆皇帝的 “世界” 認識〉。收錄於故宮博物院,《「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故宮博物院,民91年。
札奇斯欽,〈對「回鶻馬」問題的一個看法〉,《食貨月刊(復刊)》1:1,頁21-28。民60年4月。
成崇德,〈18世紀中美邊疆問題比較研究〉,《清史研究》,1995年1期,頁51-62。
朴文煥,〈清代茶馬貿易衰落及其原因探析〉,《西南民族學學院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2期,頁39-42。
朱利民、張憲民,〈唐代馬政〉,《唐都學刊》10卷1994年2期,頁26-27、下接32頁。
朱普選,〈古代漢藏民族戰爭防禦體係之比較〉,《青海民族研究(社會科學版)》,第12卷1期,頁41-45。
余同元,〈明代馬市市場考〉,《民族研究》1998年1期,頁62-70。
宋濤,〈我國古代的養馬業〉,《甘肅社會科學》1994年5期,頁110-111。
村上正二著,鄭欽仁譯,〈征服王朝〉,《食貨》,10卷8期,頁355-368,民69年11月;10卷9期,頁402-412,民69年12月1日。
杜正勝,〈中國古代社會多元性與一統化的激盪─特從政治與文化的交涉論〉,《新史學》,11卷2期,2000年6月。
李力,〈南北朝時期重裝騎兵在戰爭中的作用〉,《歷史月刊》174期,民91.04,頁23-26。
李天鳴,〈草原民族的馬匹和騎兵─以遼金蒙元為例〉,《故宮文物月刊》18:7=211,民89.10,頁46-55。
李三謀、李霞,〈明代官馬牧養問題研究〉,《農業考古》1999年3期,頁310-317。
李琳,〈唐代養馬技術初探〉,《文博》1998年5期,頁51-60。
何平立,〈略論西漢馬政與騎兵〉,《軍事歷史研究》,頁103-110。
邢莉,〈蒙古民族的馬崇拜〉,《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4期,頁63-69。
邢義田,〈漢武帝伐大宛的原因之再檢討〉,《食貨月刊(復刊)》2:9,頁471-475。
尚世東,〈西夏公文驛傳探微〉,《寧夏社會科學》,2001年3期,頁84-88。
松田壽男,〈絹馬交易研究劄記〉,《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九卷,頁414-427。北京:新華書局,1992年。
林士鉉,〈乾隆時代的貢馬與滿洲政治文化〉。收錄於故宮博物院,《第二屆清代檔案國際學術研討會》,頁243-290。台北:故宮博物院,民94年。
周昕,〈《詩經》中的馬〉,《農業考古》,2002年2期,頁281-285。
孟古托力,〈古代阿爾泰語語系諸族重馬觀念探討〉,《北方文物》,1995年2期,頁81-86。
孟古托力,〈騎兵基本功能探討〉,《北方文物》,1996年4期,頁81-93。
孟慶鴻,〈從唐詩看唐代軍事傳播〉,《軍事文化研究》,2003年1期,頁148-156。
邱樹森、默書民,〈元代官府公文傳輸的幾個問題〉,《河北學刊》,24卷2期,頁176-179,2004年3月。
定宜莊,〈美國學者近年來對滿族史與八旗制度史的研究簡述〉,《滿族研究》,2002年1期,頁60-63。
波.少布,〈阿爾泰語系諸民族的崇馬意識〉,《北方論叢》,1995年4期,頁35-37。
波.少布,〈元朝的馬政制度〉,《黑龍江民族叢刊》1995年3期,頁41-47。
姚治中,〈論明代皖西馬政〉,《六安師專學報》1998年4期,頁12-15、下接38頁。
姚繼榮,〈明代宣大馬市與民族關係〉,《河北學刊》,1997年6月,頁102-107。
姚繼榮,〈明代遼東馬市述論〉,《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年4期,頁85-88。
姚繼榮,〈明代茶馬互市中的 “勘合制” 問題〉,《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3期,頁20-24、接68頁。
姚繼榮,〈明代宣大馬市與民族關係〉,《河北學刊》1997年6期,頁102-107。
姚繼榮,〈明代西北官牧制度中的〞馬價〞問題〉,《青海師專學報》1994年2期,頁40-44。
姚繼榮,〈試論明代西北馬政的衰敗原因〉,《青海社會科學》1994年3期,頁77-81。
姚繼榮,〈明代西北馬政述論〉,《青海師專學報》1996年1期,頁59-63。
姚繼榮,〈明代西北馬政中的中鹽馬制度〉,《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1期,頁109-111。
狩野直禎,〈茶馬貿易終末〉,《東洋史研究》,22:3,1963年12月。
紀慧娟、宗韵,〈明代驛遞夫役僉派方式之變化〉,《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1卷1期,頁74-78,2003年1月。
高榮,〈秦漢郵驛制度研究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1999年06期。
高榮,〈秦漢郵驛的管理系統〉,《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41卷4期,頁35-40,2004年7月。
高榮,〈秦漢郵驛交通建設與後勤管理〉,《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5期,頁90-94。
高翔,〈清初滿漢衝突與北方區域文化之變遷〉,《清史研究》,1994年2期,頁60-72。
徐嫩棠,〈唐朝前期馬牧業發達的原因〉,《人文雜誌》1994年6期,頁80-86。
馬駿騏,〈馬在游牧社會的地位述論〉,《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4期,頁23-25。
莊吉發,〈清太祖太宗時期滿蒙聯姻的過程及其意義〉,《清史論集(二)》,頁277-302。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86年。
莊吉發,〈故宮檔案與地方行政研究─以幕友胥役為例〉,《清史論集(二)》,頁467-509。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86年。
莊吉發,〈從奏摺制度的沿革論清代前期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清史論集(七)》,頁35-96。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89年。
陳文石,〈明代馬政研究之一─民間孳牧〉,《食貨(復刊)》,2卷3期,頁155-170,民60年6月;2卷4期,頁189-201,民60年7月;2卷10期,頁497-509。
張士尊,〈明代遼東馬政探論〉,《社會科學輯刊》1997年3期,頁94-99。
張濤,〈秦漢的騎兵〉,《歷史月刊》,79期,民83.08,頁96-101。
張濤,〈秦漢騎兵起源及其發展解釋〉,《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1:2=91,民90.02,頁46-55。
黃承宗,〈涼山古代的養馬業〉,《農業考古》1994年1期,頁310-314。
楊泓,〈騎兵的興衰及在唐初戰爭的角色〉,《歷史月刊》174期,民91.04,頁19-22。
賈寧,〈美國史學界關於清代早期邊疆研究的新發展〉,《清史研究》,1995年2期,頁104-108。
鄒瑩,〈中國古代郵驛制度與傳播〉,《咸寧學院學報》,第23卷4期,頁99-102,2003年8月。
蔣文孝,〈從出土文物看秦漢養馬業及其相關問題〉,《農業考古》2001年3期,頁211-219。
黎虎,〈漢唐時期外交行政管理的運行機制〉,《中州學刊》,1999年3期,頁145-150。
劉文鵬、樂嘉輝,〈明末清初的驛傳差役制度變革─從幾則地方志的材料談起〉,《中國地方志》,2004年6期,頁43-49。
劉淼,〈明代金牌制下的“差發馬”易茶形態〉,《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7年2期,頁37-46。
劉淼,〈明代茶馬貿易價格結構分析〉,《史學集刊》1997年3期,頁27-34。
Adshead, S. A. M. “Horse Administration under the Ch’ing: An Introduction,” Papers on Far Eastern History, no. 17 (Mar 1978), pp. 71-80.
Rawski, Evelyn S. “Presidential Address: Reenvisioning the Q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Qing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5, no. 4 (November 1996):829-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