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文光
Hsu wen-kuang
論文名稱: 國民中學校長對議員參與及關心學校事務觀點之研究
A study on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viewpoints toward county councilors’ participation in and concerns with school affairs
指導教授: 王麗雲
Wang, Li-Y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0
中文關鍵詞: 關心參與微觀教育政治
英文關鍵詞: concern,, participation, micropolitics of educational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7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學校必須和社區保持良好的關係,尤其是國民中學,因為它是社區孩子學習基礎教育的場所,所以社區人士對學校的關注是必然的現象,其中地方的議員,夾著民意代表的基礎,以及監督縣(市)教育事業的權力,他們關心、參與學校的事務亦常發生,所以校長要與社區人士維持良好的關係時,議員是重要的關鍵人物。
    研究發現,縣(市)議員可以利用法職權(legitimate power)直接參與、關心學校的事務之外,也利用了強制權(coercive power)、獎賞權(reward power)、參照權(referent power)、專家權(expert power)等和利用輿論的權力、暗中的權力,增加對於學校事務參與的程度。在人際的交往上除了權力之外也加入了人情與面子的因素,所以校長與議員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複雜的脈絡上。
    接受本研究訪談的校長認為,要爭取更多有利於學校經營的教育資源,和議員交往有其必要性,但是僅止於維持適切的關係,因為太親近的關係,會被喻為政治校長,這又是訪談校長所不認同的角色。
    要和議員維持良好的關係,可以由下列方法著手:
    一、站在議員的立場看問題。
    二、認識政治生態的無常。
    三、設法了解議員的行事風格,
    四、校長應以校務為重。
    五、用心經營展現學校績效。
    六、塑造校長的優質形象。
    透過彼此的尊重,兩者關係適切當可引進更多的學校資源,有利於學校的發展。

    Abstract
    A school, especially a junior high school, has to keep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mmunity because it is the place where children receive their basic education. Therefore, inevitably,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care a lot about the school. Among them are local councilors,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citizens and the power to supervise the educational affairs of the city or the county. They care about and participate in the school affairs, so when a principal wants to keep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mmunity, councilors are the key persons.
    Research shows that county (city) councilors use not only legitimate power to participate directly in school affairs, but also coercive power, reward power, referent power, expert power, and the media to influence school affairs indirectly. Besides those mentioned above, losing and saving face, doing and returning a favor,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principal and councilors are based on a complicated network.
    Those principals who take the interviews think that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resources favorable for school management, principals should keep a moderate relationship with councilors, but just a moderate one. They can’t accept the roles being too close with councilors, who are usually viewed as politician-like principals.
    Here are tips for keeping a moderate relationship with councilors:
    1. See things from the viewpoints of the councilors.
    2. Know the ever-changing political world.
    3. Understand the styles of the councilors.
    4. Focus on school affairs.
    5. Do your best to run a school.
    6. Form a good public image.
    Mutual respect and moderate relationship would bring more resources for the school development.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重要名詞說明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權力的意涵 10 第二節 校長的職權及其對議員的權力基礎 16 第三節 議員的職權及其對校長的權力基礎 22 第四節 校長與議員之間的關係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1 第一節 採用質性研究的理由 41 第二節 研究樣本的選取規準 4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0 第四節 研究步驟 53 第五節 資料蒐集的方法與工具 56 第六節 研究倫理 5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1 第一節 議員參與、關心學校事務的面向 61 第二節 校長認為議員參與、關心學校事務的目的 93 第三節 議員參與學校事務的管道與策略 99 第四節 校長對於議員參與學校事務的因應之道 112 第五節 校長對於議員參與關心校務的看法 13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9 第一節 結論 149 第二節 建議 156 參考文獻 161 附錄一 165 附錄二 166 附錄三 170 表目錄 表2-1議員與校長彼此互動可能運用的權力與例釋…………………………….34 表3-1接受訪談者背景資料表(表列的姓氏皆為匿名)……………………….47 表4-1議員主要參與、關心、影響學校事務的種類…………………………….92 表4-2校長認為議員參與學校事務的策略..…………………………….………111 表4-3校長與議員關係建立的管道………………………………………….…..121

    壹、中文部分
    丁雪蘭、鄭伯壎(民1994,1月)。研究者的角色與主觀性:以兩個研究為例。論文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主辦之「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檢討與前瞻」第二次科技研討會,台北。
    王文科(2000)。質的研究的問題與趨勢。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1-19)。高雄:麗文。
    王正偉、楊守全(1991)。教育人員法律責任。台中:台灣省國民教師研習會。
    王淑俐(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三民。
    王麗雲(2002)。教育政治學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班上課講義。
    文崇一(1988)。調查訪問法。載於楊國書、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頁550-583)。台北:東華。
    羊憶蓉(1998)。教育與國家發展-台灣經驗。台北:桂冠。
    成有信等著(2000)。教育政治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李奉儒(譯)(2001)。Robert C.Bogdan &Sari Knopp Biklen著。質性教育研究之基礎。載於黃光雄(主譯),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頁61-68)。嘉義:濤石。
    辛勞換來行政處分,情何以堪(1999.12.04)。中國時報,15版
    林生傳(1993)。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揚智。
    林君齡(2001)。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之微觀政治個案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89NTNU0331031。
    林明地(1999,12月)。美國教育改革運動中的參與策略及其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論文發表於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主辦之「教育改革、師資培育與教學科技、各國經驗」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
    林明地(2002b)。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台北:五南。
    林明地(2002a)。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五南。
    林春貴(2002)。國中家長教師對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與組織氣氛行政決定關係知覺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91NCYU0658014。
    吳百祿(1996)。衝突管理。載於蔡培村(著),學校經營與管理(頁313-342)。高雄:麗文。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宗明(2002)。行所當行為所當為。載於台灣省政府(編印),國中小校長經驗談徵文專輯(頁261-269)。台中:省政府。
    吳清基(1989)。教育與行政。台北:師大書苑。
    吳清基(1990)。教育的目的目標與功能。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概論(頁31-51)。台北:師大書苑。
    吳清基(1987)。教育的功能。載於莊懷義、謝文全、吳清基、陳伯璋(編著),教育問題研究(頁21-52)。台北:空中大學。
    施嘉明(1998)。施嘉明談地方自治。台北:致良。
    梁文蓁(2000)。中學女性校長權力運用之研究-以兩位女校長為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89NTNU0331030
    桃園縣議會(2001)。第14屆第六次定期會議事錄。桃園:桃園縣議會。
    桃園縣議會(2002)。議事法規彙編。桃園:桃園縣議會編印。
    校長反質詢,議員被打敗(2001.06.06)。中國時報。18版。
    高強華(1998)。教育的功能。載於郭為藩、高強華(著),教育學新論(頁:57-89)。台北:正中。
    陳坤松(2002)。校長應有的風格和體認。載於台灣省政府(編印),國中小校長經驗談徵文專輯(頁209-216)。南投:台灣省政府。
    陳奎憙(1990)。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書苑。
    陳密桃(1991)。人事與經費。載於蔡保田(總校訂),學校行政(頁327)高雄:復文。
    陳慧玲(1994)。學校公共關係。台北:師大書苑。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 勤(1987)。行政管理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千華。
    張楚廷(1994)。校長學概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
    張慶勳 (1996)。學校組織行為。台北: 五南。
    張馨怡(2000)。 學校行政對話權力及其對學校革新影響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88NTNU0331038。
    教育部(2000)。國民教育法規選輯。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中華民國91年國民中學校長會議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科書版本校長欽定?(2001.09.06)聯合報。18版。
    郭清順(2002)。走出一條校長路。載於台灣省政府(編印),國中小校長經驗徵文專輯(頁225-231)。南投:台灣省政府。
    許繼籐(2000)。學校組織權力重建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88NTNU0331027。
    鄉土教材暴利 教育局長難以啟齒(2001.10.20)。中國時報。17版。
    靳建國(譯)(1989)。 Bertrand Russell著。權力論。台北:遠流。
    黃光國(1998)。知識與行動:中華文化傳統的社會心理詮釋。台北:心理。
    黃宗顯(1999)。學校行政對話研究一組織中影響力行為的微觀探討。台北:五南。
    黃宗顯(2001)。國民小學潛在行政學研究(1)只可以做但不能明說之行政信念及其意含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台北:五南。
    黃振球(1992)。學校管理與績效。台北:師大書苑。
    黃瑞琴(1999)。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錦堂(1999)。地方府會法制之研究。載於薄慶九教授榮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地方政府論叢(頁175-236)。台北:五南。
    楊國賜(1987)。現代化與教育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趙永茂(1999)。精省後政府與政治的變革方向。載於薄慶九教授榮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地方政府論叢(頁75-97)。台北:五南。
    蓋浙生(1999)。教育經濟與計畫。台北:五南。
    蔡文輝、李紹嶸(1999)。社會學概要。台北:東大。
    蔡敏鈴(1998)。詮釋性研究的一個可能方式。載於黃政傑等著,質的研究(頁80)。台北:師大書苑。
    謝文全(1988)。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台北:五南。
    貳、英文部分
    Besty, L. P. (1995). Perceptions of teachers’ micropolitical behavior during change: A case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dessertation, Miami University, Oxford, OH.
    Caravan, R. L. (2001, June 30). Between the lines: Politics may pass the test, but educational reform destined to fail. The Valley News. Retrived February 21, 2003, from http://www.valleynewsonline.com/News/2001/0630/Viewpoints/100.html
    Leadership Task Group. (2001). Final report to the visionary panel. Retrived April 16, 2003, from Maryland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VP Plan Web site: http//www.marylandpublicschools.org/Visionary_Panel/final_leadership.htm
    Peterson, D. (1994, May). School-site councils. ERIC Digest, 89. retrived April 14,2003, from http//eric.uoregon.edu/publications/digests/digest089.html
    Political activities. (n. d.). Retrived April 17,2003, from http://216.239.33.100/search?q=cache:8RpbGtuOZ2cC:www.wcs.k12.va.us/policies/manual/
    The Annie E. Casey Foundation. (1999). Improving school-community connections. Baltimore, MD: Publications Order Lin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