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惠環 |
---|---|
論文名稱: |
青少年子女的父子互動關係與其未來父職角色期待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林如萍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7 |
中文關鍵詞: | 父子互動 、父職角色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724 下載:5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出生序、家庭結構、
家庭社經地位、父親職業、父親年齡與母親就業狀況)、父子互動關係
與未來父職角色期待三者間的關係。採問卷調查方法,以自編問卷為
研究工具,包括「父子互動關係量表」、「未來父職角色期待量表」與
「個人基本資料」。以九十三學年度上學期,就讀於大高雄地區之國中
生,雙親家庭且與父親同住者為研究母群,採分層比例叢集抽樣,取
得有效樣本1487 份。調查所得資料分別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
標準差、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
一、國中生的父子互動關係傾向良好,對未來父職角色有高度的期待。
二、國中生的出生序、家庭社經地位、父親職業與母親就業狀況,在
父子互動關係有顯著差異。
1. 國中生為獨生子女者,其父子互動關係較非獨生子女者為佳。
又獨生子女的父子互動關係優於中間排行的子女,老大的父子
互動關係優於中間排行與老么的子女。
2. 國中生為高社經家庭者,其父子互動關係優於中社經與低社經
家庭的國中生。
3. 國中生父親職業為「專業人員或中級行政人員」與「高級專業
人員或高級行政人員」者,其父子互動關係優於父親職業為「無
業、無技術或非技術人員」與「技術性人員」的國中生。
4. 母親未就業的國中生其父子互動關係優於母親就業的國中生。
三、國中生的性別、家庭社經地位、父親職業與父親年齡,在未來父
職角色期待有顯著差異。
1. 國中女生對未來父職角色期待高於國中男生
2. 國中生為高社經與中社經家庭者,其對未來父職角色期待高於低社經家庭者。
3. 國中生父親職業為「專業人員或中級行政人員」者,對未來父
職角色期待顯著高於父親職業為「無業、無技術或非技術人員」
與「技術性人員」的國中生
4. 國中生父親年齡在41-45 歲者,對未來父職角色「能力發展」
面向的期待顯著高於父親年齡在40 歲以下的國中生。
四、國中生的家庭社經地位愈高與母親未就業者,其父子互動關係愈
佳。
五、國中生為女性、家庭社經地位愈高與父子互動關係愈佳,其對未
來父職角色期待愈高。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為未來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政府與職業機構的建議:協助經濟弱勢父親與營造有利青少年
父子互動的環境。
二、對父親的建議:公平對待每一個子女、提升與子女互動的品質。
三、對母親的建議:協助子女了解自己的父親。
四、對綜合活動領域教師的建議:參與相關研習或在職進修,以獲取
父職新觀念,落實性別平等以促進父子間的雙向瞭解。
五、對未來研究的建議:研究對象加廣、選擇適當研究變項、改善研
究工具與質性研究方法的加入等方面提出建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大衛.史都(民84)。父愛不缺席:心理醫生剖析父親的十二
種模式(柯里斯、林為正譯)。台北: 智庫。
王大維(民89)。「父職參與」或「參與親職的父親」? 應
用心理研究, 7, 12-18。
王保進(民92)。視窗版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
(出版一刷:民88)
王珮玲( 民82)。父親角色與兒童發展之探討。教育研究,
32, 52-57。
王淑娟(民83)。青少年氣質與親子關係之研究。中國文
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王舒芸(民85)。現代奶爸難為乎?-雙工作家庭中父職角
色之初探。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王舒芸、余漢儀(民86)。奶爸難為-雙薪家庭之父職角色
初探。婦女與兩性學刊, 8,115-149。
王雅各(民85)。男性研究-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婦女與兩
性研究通訊, 41, 1-6。
王慧靜(民90)。國民小學國語科教科書中父母角色之內容
分析。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
版。
王叢桂(民86)。父職與母職認知基模及其生涯承諾關係的
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
告,NSC-86-2413-H031-001。
王叢桂(民87)。父職的實踐及影響因素的研究-社會心理
學角度的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NSC-87-2413-H031-001。王叢桂(民89a)。華人父母職責信念-以台灣大學生為對
象的探索性研究。香港社會科學學報,18, 57-83。
王叢桂(民89b)。促進參與父職因素的探討。應用心理研
究, 6,131-171。
王叢桂( 民89c)。父子關係類型與價值的傳承及變遷的關聯
性分析-以中小企業主及專業工作者子女為對象。行政
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NCS-89-2413-H-031-001。
王麗玲(民85)。南區大學生對父親家庭角色態度之探討。
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古德、鞏特爾(民84)。當男人,做爸爸(周蔚譯)。台北
市: 麥格.羅希爾。(原著出版:1993 年)
台閩地區少年生活狀況調查摘要分析( 88 年)。民國92 年9
月27 日, 取自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
http://www.moi.gov.tw/w3/stat/home.asp
台閩地區國民生活狀況調查摘要分析(無日期)。民國92 年
9 月27 日, 取自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
http://www.moi.gov.tw/w3/stat/home.asp
朱瑞玲(民78)。親子關係:子女知覺與解釋及其影響。載
於伊慶春、朱瑞玲( 主編), 台灣社會現象分析
(P181-246)。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行政院主計處(民91)。http://www.dgbas.gov.tw
吳佳玲(民84)。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與青少年子女行
為表現之研究-繼親家庭與生親家庭之比較。中國文化
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吳明燁(民87a)。青少年初期父親與母親管教行為之比較。
東吳社會學報, 7, 39-79。
吳明燁(民87b)。母親就業對於父母角色分工的影響:以育有青少年子女的家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社會文化
學報, 6,113-146。
吳俊賢(民89)。台灣省中部地區青少年親子互動模式與道
德判斷之相關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 未出版。
吳虹妮(民88)。雙薪家庭青少年知覺之父母衝突、親子關
係與其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研
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吳黛宜(民92)。已婚男性父職態度與實踐之研究-以台北
市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家政教
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我國婦女社會生活趨勢分析(無日期)。民91 年9 月3 日,
取自行政院主計處: http://www.dgbas.gov.tw
李美枝(民87) 。中國人親子關係的內涵與功能:以大學
生為例。本土心理學研究, 9, 3-52。
李淑娟(民85)。國中生父子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
空大生活科學學報,2,177-208。
李慧美(民92)。已婚男性對其父親形象知覺、背景變項與
實際父職角色之相關研究。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 未出版。
狄志遠(無日期)。父親十大角色。民90 年4 月25 日,取
自:
http://mybaby.singtao.com/bbnews/4.2001/educati
on/2504-1.html
兩性生活狀況分析(無日期)。民國92 年9 月27 日,取自:
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
http://www.moi.gov.tw/w3/stat/home.asp /0/
周玉慧、吳齊殷(民90) 。教養方式、親子互動與青少年行為:親子知覺的相對重要性。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4,439-476。
周逸芬、陶淑玫譯( 民80) 。發展與輔導( Brooks J. B.
著)第三章。台北: 五南。
林生傳(民68)。現代社會變遷中的父親角色期望。教育文
粹, 8, 51-57。
林生傳(民70)。現代核心家庭父母角色扮演及其子女行為
適應的關係。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刊,
3,209-264。
林如萍、蘇美鳳(民93)。青少年的祖孫關係與其對老人態
度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35, 75-90。
林妙娟(民78)。鄉村家庭親職角色與親子關係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林昭溶、林惠雅(民89)。國中學生親子衝突的因應歷程。
本土心理學研究, 11, 47-101。
林翠湄(民78)。父母性別角色態度對兒童性別角色態度的
影響- 父母家務分工模式及對兒童家務指派的效應分
析。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皓政(民8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中文視窗版資
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 五南。
青少年心目中父親形象及家庭關係研究(無日期)。民91 年
9 月3 日, 取自台北市立療養院:
http://www.tcpc.gov.tw/index.asp
胡月娟編譯(民80)。實用人類發展學。台北市: 匯華。
唐先梅(民87)。從家庭發展觀點探討雙薪家庭兩性工作、
家事及休閒時間之分配。社會文化學報, 6, 75-112。
唐先梅(民88)。家庭擴展期。載於周麗端、吳明燁、唐仙
梅、李淑娟( 編著) , 婚姻與家人關係( 158-200) 。台北縣: 空大。
唐先梅(民90)。雙薪家庭夫妻在不同家務項目之分工情形
及個人影響因素。空大生活科學學報,7,105-131。
孫世維(民83) 。青少年與父母的情感關係: 依附的性質
與重要性。法商學報, 29, 259-304。
孫毓英(民75)。親子互動模式與青少年社會關係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孫碧蓮( 民91)。雙親家庭父親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之
探討。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心理與輔導組碩士論文,未出
版。
翁樹澍(民79)。親子互動關係對青少年心理社會福利感之
影響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
袁婷婷(民91)。國小低年級家長經營親子關係之研究-以國
北師附小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 未出版。
馬惠芬(民92)。男性眼光中父職參與、父職自我效能與親
子關係滿意度之自我評估。輔仁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碩
士論文, 未出版。
高淑貴(民79)。影響青少年社會行為的家庭因素。婦女
與兩性學刊, 1, 49-86。
高淑貴、賴爾柔、莊雅萌(民77)。雙生涯家庭親職角色之
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
告,NSC76-0301-H002-32F。
高雄市公私立學校概況表( 92 年版)。民國93 年7 月27 日
取自高雄市教育局網站:
http://wwwedu.kh.edu.tw/condition/92condition/i
ndex.htm高雄縣國民中學九十二學年度現有學生數、班級數核定表。
民國92 年10 月22 日取自高雄縣教育局網站:
http://boe.ks.edu.tw/c/attachment/20030730112838.xls
張子樟(民87)。平行或交叉--少年小說中的父子關係。
兒童文學學刊, 1, 97-116。
張佩韻(民88)。離婚單親父親父職角色與親子關係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張春興(主編)( 民8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嘉真、李美枝(民89) 。親子間情感行為的溯源與文化
塑形。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2, 1-35。
莫藜藜、王行(民85)。已婚男性的家庭價值及其對家庭的
需求之探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 57-114。
莊麗雯(民91) 。國小學童的家庭狀況、親子互動與依附
風格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 未出版。
莊耀嘉(民88)。家庭中人際互動結構與運作模式。本土心
理學研究, 12, 3-46。
郭佳華(民90)。父親參與父職教育方案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郭靜晃、曾華源、湯允一、吳幸玲(民89)。台灣青少年對
家庭生活認知與感受之分析。華岡社科學報,14,31-52。
陳小娥、蘇建文(民66)。父母教養行為與少年生活適應。
師大教育心理學報, 10, 91-106。
陳秀如(民91)。國小學生父親參與子女生活及學習相關活
動之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
出版。
陳俐君(民91)。青少年自尊、親子關係、性態度與性行
為之關係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春秀(民90)。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親子溝通、家庭氣氛
與親子關係之研究。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
陳淑貞(民82)。父親涉入子女生活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陳富美(民92)。父母親職效能感、教養行為與子女生活適
應的相互作用。生命歷程中的家庭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
手冊(民92) ,1-13。
陳曉慧(民88)。國小學童父親性別角色態度、親職角色與親
職教育需求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未出版。
黃坤瑛(民78)。影響父職角色扮演因素之研究-「雙工作
家庭」與「單工作家庭」之比較。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
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黃怡瑾( 民91)。雙薪家庭中男性參與親職主觀經驗之探究。
臺南師院學報, 35, 313-337。
黃春枝(民75) 。青少年親子關係適應與父母管教態度之
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 9, 83-96。
黃迺毓(民78)。家庭教育。台北:五南。(初版:民77 年)
黃迺毓、柯澍馨、唐先梅(民85)。家庭管理。台北:空中大
學。
黃紹烈( 民89)。親子互動關係與電腦網路態度之相關研究-
以台北市高中高職學生及其父親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
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黃慧森(民90)。高職男生父職角色知覺與認同之研究-以
屏東縣市為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楊希珮(民90)。已婚男性家庭生活教育需求及其影響因素
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
出版。
詹珮宜(民89)。智障學生之國小正常手足的親子互動關係、
手足關係、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新竹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廖昭銘(民91)。家有青少年的父母親職生活經驗。嘉義大
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歐陽儀、吳麗娟(民87)。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代間的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 30( 2), 33-58。
蔡佳宜(民89)。兒童知覺父親角色涉入之探討。彰化師
範大學輔導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
蔡淑玲(民91) 。青少年的親子關係與共依附特質之相關
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鄭明俐(民81)。當代台灣女作家散文中的父親形象。人文
及社會科學通訊,3( 2), 94-103。
鄭秋紅(民82)。單親家庭國中生親子互動關係、自我尊重、
社會支持與寂寞感之研究。文化大學家政學系碩士論
文, 未出版。
賴嘉凰(民88)。青少年氣質與父母管教態度對親子關係
之影響。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賴爾柔、黃馨慧(民85)。已婚男性參與家務分工之研究。
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 41, 10-18。
謝明華(民92)。國小學童之父親參與、幸福感及學業成就
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鍾志從(民76)。師大學生對未來親職角色看法之調查研究。家政教育, 10( 3), 28-42。
黛安娜.巴巴利亞、莎莉.歐芡(民87)。發展心理學(黃慧
真譯)。台北:桂冠。( 初版: 1984 年)
叢肇祥(民76)。丈夫參與家事工作及對夫妻雙方生活感受
影響之研究:雙工作家庭與單工作家庭之比較。東吳大
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羅國英(民84)。從親密關係觀點看青少年親子關係及其測
量。測驗與輔導, 133,2732-2737。
羅國英(民85)。青少年前期的親子關係與同儕關係:其比
較與關聯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
果報告, NSC-85-2413-H-031-001。
羅國英(民87)。青少年前期的同儕關係:與親子關係的延
續、競爭、或彌補?東吳社會工作學報,4, 35-78。
蘇建文(民57)。兒童心目中父母職份之調查研究。心理與
教育, 2, 87-109。二、西文部分
Barclay, J. R.( 1980) .Values in Adolescent Males and
Father-Son Relations. Personnel & Guidance Journal,
58(9) ,627-629.
Bronstein, P. (1988). Father-child interaction:
Implications for gender role socialization. In P.
Bronstein & C. P. Cowan (Eds.), Fatherhood today
Men's changing role in the family(chap. 8). New
York, J. Wiley.
Bronstein, P. (1988). Father-child interaction:
Implications for gender role socialization. In P.
Bronstein & C. P. Cowan (Eds.), Fatherhood today
Men's changing role in the family(chap. 8). New
York, J. Wiley.
Collins, W. A. (1990).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in
the transition to adolescence: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interaction, affect, and cognition. In
R. Montemayor, G. R.Adams & T. P. Gullotta,(eds.),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 : A transitional
period? Newbury Park, Calif. : Sage Publications.
Daly, K. J. (1995). Reshaping fatherhood: Finding the
models. In W. Marsiglio (Ed.), Fatherhood :
Contemporary theory, research, and social
policy(chap. 2). Thousand Oaks : Sage
Publications.
Doherty, W. J., Kouneski, E. F., Ericson, M.
F.(1998).Responsible fathering: An overview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Family, 60 (2), 277-293.
Garbarino, J. (1992). Children & Families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2nd Ed) .New Yourk:Aldine
Garbarino, J. (2000). The soul of fatherhood. Marriage
& Family Review, 29(2/3), 11-21.
Gongla,P.A., & Thompson,E.H. ( 1987 ) .Single-Parent
family. In Sussman, M . B. & Steinmetz, S. K.
( Eds ) . Handbook of Marriage and Family.
(pp397-418)
Harris, K.M.; Morgan, S.P.( 1991) . Fathers, sons, and
daughters: Differential paternal involvement in
parenting.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3
( 3) , 531-544.
Hawkins, A. J., Christiansen, S. L., Sargent, K. P., &
Hill, E. J.(1995). Rethinking fathers '
involvement in child care: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In W. Marsiglio (Ed.), Fatherhood :
Contemporary theory, research, and social
policy(chap. 3). Thousand Oaks : Sage
Publications.
Hosley, C. A. & Montemayor, R. (1997). Father and
adolescents. In M. E. Lamb (3r d ed.), The role of
the fa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chap. 9). New York :
Wiley.
Lamb,M. E. (1986). The changing roles of father. In M.
E. Lamb (Ed.). The father's role - Applied
perspectives(chap. 1). New York : J. Wiley.
Lamb,M.E. (2000). The history of research on fatherinvolvement : An overview. Marriage & Family
Review, 29(2/3), 22-42.
Levinson,D.(Ed.).(1995). Encyclopedia of Marriage and
Family(th. Ed., Vol1 A-H) .New York: Macmillan.
Lewis, C. & Lamb, M. E.( 2003) . Fathers' influences on
children's development: The evidence from
two-parent families.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18( 2),211-228.
Marsiglio & Cohan(2000). Contextualizing father
involvement and paternal influence: Sociological
and qualitative themes. Marriage & Family
Review, 29(2/3), 75-95.
Marsiglio, W.(1995). Fatherhood scholarship: An
overview and agenda for the future. In W. Marsiglio
(Ed.), Fatherhood : Contemporary theory, research,
and social policy(chap. 1).
Mayseless,O.; Wiseman,H.,et al ( 1998 ) Adolescents'
relationships with father, mother, and same-gender
friend .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13 ( 1),101.
Noller P. & Victor C. J. (1991). Family environments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In P. Noller & C. J.
Victor (1991), The adolescent in the family(chap.
4).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Pleck E. H.& Pleck, J. H. (1997). Fatherhood ideals in
the United States: Historical dimension In M. E.
Lamb (3r d ed.). The role of the fa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chap. 3). New York : Wiley.
Renshaw, D. C.( 2004) .Fathering. Psychiatric Times,21(11) ,54-56.
Russell, G. (1986). Primary caretaking and role sharing
fathers. In M. E. Lamb (Ed.). The father' s role
- Applied perspectives(chap. 2). New York : J.
Wiley.
Salt, R. E.( 1991) . Affectionate Touch between Father
and Preadolescent Son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53(3) ,545-554.
The Staff of Catalyst (1988). Workplace policies: New
options for fathers. In P. Bronstein & C. P. Cowan
(Eds.), Fatherhood today : Men's changing role in
the family(chap. 18). New York, J. Wiley.
Tucker, C. J. , McHale, S. M. , & Crouter, A. C.( 2003) .
Dimensions of Mothers ' and Fathers '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Siblings: Links With
Adolescents ' Sex-Typed Personal Qualities.
Family Relations ,52( 1) ,82-89.
Updegraff, K. A. ; Mchale, S. G. ; Grouter, A.C. ;
Kupanoff, K. ( 2001 ) .Parents' Involvement in
Adolescents' Peer Relationships: A Comparison of
Mothers' and Fathers' Rol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63( 3) ,655-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