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文芳
Wen-Fang Tsai
論文名稱: 跨國娛樂資本的空間生產─以台北星巴克為例
The Space Production of Transnational Entertainment Capital: The Case of Starbucks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陳憲明
Chen, Hsien-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8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1
中文關鍵詞: 跨國娛樂資本文化全球化在地化世界城市消費文化消費認同新零售地理學星巴克
英文關鍵詞: transnational entertainment capital, culture globalization, localization, world city, consumption, identity, new retailing geography, Starbucks coffe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5下載:1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八○年代跨國娛樂資本正式進入台灣之後,便不斷地為台灣人們帶來新的、多樣的消費形態。而當我們在看這些跨國娛樂資本所形成之新型消費型態時,如果僅以一種飲食習慣的改變,或是新興食品的傳入來看待的話,那麼便會忽略許多促成這些新型消費活動頻仍的社會文化背景。因此本研究認為必需將跨國娛樂資本在台北市中之空間分布與消費活動的擴張現象,當作是全球化現象的一部分,然後再來進行社會文化經濟的分析,如此才能看出跨國娛樂資本在台北都市空間中所具有之特殊意義,並進一步了解台北市在全球化勢力滲入台灣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因此在上述之思考脈絡之下,本研究視跨國娛樂資本為形構都市空間、都市人生活方式的主要作用者之一,並在此前提下,我們試著想去了解:跨國娛樂資本在都市空間中所代表的特殊意義為何?它是如何地透通其象徵商品及服務的生產與消費來與台灣的都市日常生活接軌?以及在跨國娛樂資本所建構的都市空間、都市生活方式下,消費者對其所建構出之異質空間、另類的生活方式的認同為何?和跨國娛樂資本與台北市作為世界城市之角色所浮現的關係為何?而為了達到上述之研究目的,我們援用了文化全球化、世界城市理論、消費文化與認同理論、新零售地理學、以及D. Massey所提出之空間理論來作為我們研究及論述的基礎背景。
    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在經濟發展及政治壓力的雙重影響下,跨國娛樂資本(全球文化)得以滲透入台灣,並集中於向世界城市邁進的台北市,而在台北市中由於產業結構加速極化,導致了一些少數精英的產生;這些精英所代表的社會地位及在生產活動和對都市空間的影響力上,不是低階員工所可以比擬的,而跨國娛樂資本為優先貼近精英份子,台北市正是首要之選,所以大量的滲入了台北市。接著我們於所有在台北的跨國娛樂資本中選擇了星巴克(STARBUCKS)作為個案研究,我們發現台北星巴克的區位條件主要以「兩立性區位」的選擇為主,且透過此兩立性區位的選擇,星巴克獲得了聚集經濟和規模經濟之效;而且我們還發現星巴克透過有計畫的策略性區位選擇、以及受母國主導之公司文化與經營策略(空間形象營造及消費者關懷策略),而創造出一具差異性的象徵符碼,使得星巴克不但收編了精英客層(中產階級),亦同時在台北市中創造出一批在地的其他消費客層(青少年)─「星巴克人」於焉誕生。
    此外,透過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我們亦發現:消費者對星巴克的服務人員普遍抱持著一定的好感,而且在消費者的眼中,「星巴克式美學空間」儼然成為一種都市奇景(spectacle),消費者置身於此奇景之中,除了喝到那一杯星巴克咖啡之外,還更喝到一種氣氛、一種心情、甚至是一種莫名的高級格調或藝術氛圍。換言之,星巴克─作為一擁有經濟及文化優勢的跨國娛樂資本,在其資本主義之經濟和文化邏輯的運作主導之下,為台北市的消費者建構並串謰出一種新的消費情感、消費經驗與新的消費象徵內容。此外,在消費者的多重消費認同及消費行為實踐之下,亦形構出台北在地消費者共享之多樣化的生活經驗(本土文化)。再者,在星巴克的個案研究中,我們看到伴隨全球化而來的去領域化並未發生,相反地在認同政治的作用下,透過台北星巴克人的消費行為實踐,為台北市再創造、再生產出屬於台北在地的消費文化,使得台北就是台北,台北不會等同於世界其他城市,亦即將此在地文化對應到全球的空間中,而賦予了台北市在全球中獨一無二的地方意義。
    基本上我們主張空間的意義是透過人所賦予的種種論述及透過人的社會實踐而被生產出來的。在本研究中,我們看到台北市─作為一個逐漸與世界脈動緊緊相扣的世界城市的同時,因跨國娛樂資本(STARBUCKS)以其特有之經營策略與全球化之象徵符碼,而呼召到一群追求差異化生活形式與特殊符碼的消費者,且透過這群消費者對跨國娛樂資本所形塑之空間及空間的想像,而將其所帶來的不同文化、不同空間與在地的文化和空間邂逅與撞擊,並進為都市再結構出一個即同質(全球化的)又充滿雜異的(在地化後的)都市空間/文化景觀與都市生活方式。

    The emergence of a host of new cultural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the transnational entertainment capital of cities (in this paper, I take Taipei City as our research area) has coincided with renewed interest among geographers and other scientists. Many of them were influenced by postmodern theories of signification and identity, spaces, and politics of contemporary consumption. The cultural studies of consumption, in turn, have been criticized for their tendency to downplay the global forces and power relations in which such local practices are embedded. Therefore, I take Starbucks Coffee, the remarkably successful coffee bean and beverage retailer, as my case study. I try to illustrate the space production of transnational entertainment capital from a viewpoint of cultural practice in the world city, Taipei. And that means I take empirical analyses of consumption as a meaningful social practice that plays s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 global cultural economy” of the late 20th century. More importantly, I want to open up a somewhat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this debate by examining a specific instance of consumption and its associated practices, spatialities, discourses, and politic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對象………………………………………2 第三節 研究方法……………………………………………………4 第二章 相關概念之文獻回顧………………………………………6 第一節 文化全球化…………………………………………………6 第二節 世界城市(world city) ……………………………………8 第三節 空間理論……………………………………………………10 第四節 消費文化理論與認同理論…………………………………12 第五節 新零售地理學………………………………………………15 第三章 台灣都市生活方式的轉變與全球文化的接軌……………16 第一節 台灣都市生活方式的變遷─全球經濟再結構下的台灣…16 第二節 台北都市生活型態與消費文化的轉變─全球經濟再結構下的台北市………………………………………………………………………21 第三節 跨國娛樂資本在台灣的發展………………………………27 第四章 星巴克在台北………………………………………………39 第一節 星巴克的前世今生─全球化的星巴克……………………39 第二節 星巴克在台北的經營概況…………………………………44 第三節 星巴克的經營策略…………………………………………60 第四節 星巴克的員工………………………………………………70 第五章 消費者對星巴克的回應與認同……………………………77 第一節 星巴克人是誰………………………………………………77 第二節 星巴克人看星巴克…………………………………………82 第三節 再造一個星巴克文化─消費者的次文化…………………91 第六章 另類的世界城市─雜異的都市消費空間(代結論)……100 參考文獻………………………………………………………………105 附錄……………………………………………………………………111

    【中文文獻】
    ※博碩士論文
    1.王秀瑩(2000):咖啡連鎖店市場區隔及其消費行為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林育慈(1997):都市速食餐飲消費活動、店址與空間分析─以台北市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3.林仁益(1999):連鎖餐飲業生產力衡量與評估之研究,私立大葉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4.林吟春(2000):咖啡連鎖店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咖啡連鎖店為例,私立輔仁大學應用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5.李傳楷(1997):媒體產業與全球城市的經濟與空間再結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6.陳坤宏(1990):台北新消費空間結構之形成及其意義─六個商業區的論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7.陳閔惠(1999):都市計劃工業區土地使用與產業發展變遷之研究─以大台北都會區立體廠辦大樓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8.陳瑋玲(1999):經營知識跨國移轉與吸收─美日在台咖啡連鎖店之個案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9.黃子維(2000):影響餐飲業連鎖經營重要因素之探討,國立東華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馮國蘭(1999):台灣中產階級的消費文化品味研究─以《天下》雜誌廣告為例,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11.鄭玉惠(2000):集體行動與地域性的再建構─以美濃反水庫運動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2.鄧宗德(1990):80年代台北市支配都市地景形成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13.趙建雄(1994):時空再結構的臺北都會,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4.盧超英(1997):台北市連鎖超級市場區位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書籍
    1.王志弘編譯(1995):權力幾何學與進展式的地方感,空間與社會理論譯文選,台北:唐山,頁101~114。
    2.王志弘(1998):文化概念的探討─空間之文化分析的理論架構,流動、空間與社會,台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頁59~80。
    3.金家禾(1999):台北都會區產業結構變遷與產業用地政策之檢討,台北:玉樹圖書。
    4.馬世芳等著(1998):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台北:大塊文化。
    5.陳坤宏(1995):消費文化理論,台北:揚智文化。
    6.張尊禎主編(2000):喝咖啡:品味咖啡&全台北中南50家咖啡館精選,台北:上旗文化。
    7.葉啟政(1989):台灣「中產階層」的文化迷思,蕭新煌主編,變遷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台北:巨流,頁103~125。
    8.劉安妮等著(2000):開咖啡店,台北:上旗文化。
    9.顧朝林(1999):國際性城市,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城市發展,北京:商務印書館,頁32~51。。
    10.Baudrillard, J.著,林志明譯(1997):物體系,台北:時報。
    11.Beck, U.著,孫治本譯 (1999):全球化危機,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2.Bocock, R.著,張君玟、黃鵬仁譯(1995):消費,台北:巨流圖書。
    13.Castells, M.著,夏鑄九等譯(1998):網路社會之崛起,台北:唐山。
    14.Featherstone, M.著,劉精明譯(2000),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南京:譯林出版社。
    15.Fiske, J.著,陳正國譯(1993):瞭解庶民文化,台北市:萬象。
    16.Giddens, A.著,鄭武國譯(1999):第三條路,台北:聯經。
    17.Ries, A. and Ries, L.著,劉麗真譯(1998):品牌22誠,台北:臉譜。
    18.Schultz, H. and Yang, D. J.著,韓懷宗譯(1998):STARBUCKS 咖啡王國傳奇,台北:聯經。
    19.Pendergrast, M.著,韓懷宗譯 (2000):咖啡傳奇,台北:遠流。
    ※期刊、文獻
    1.‘98~’99年在台外資企業名錄,台北:美商鄧白氏國際徵信公司台灣分公司。
    2.’96~’98年連鎖年鑑,台北:中華民國連鎖店協會編著。
    3.王志弘(2000):消費、商品、時尚與休閒,未出版之文章。
    4.李宇軒(1999):全球化遊戲誰才是最終受益者,中國時報,九月二十日。
    5.余麗姿(1998):台北新飲食風─統一星巴克迅速攻占台北街頭,商業週刊,第559期,頁82~86。
    6.何春蕤(1994):台灣的麥當勞化─跨國服務業資本的文化邏輯,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6期,頁1~19。
    7.林益發(1999):西雅圖的神話在台北蔓延,商業週刊,第631期,頁66~67。
    8.林聖欽(1991):台北地區麥當勞速食業區位條件分析,地理教育,第17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學會,頁82~103。
    9.吳怡靜(1998):大也可以有特色─Howard Schultz專訪,天下雜誌,第211期,頁192~196。
    10.洪懿妍(1997):STARBUCKS傳奇,天下雜誌,第198期,頁194。
    11.洪懿妍(1997):STARBUCKS效應─咖啡連鎖店大戰開打,天下雜誌,第198期,頁190~193。
    12.徐光宇(1999):打造咖啡新王國,動腦雜誌,第283期,頁74~79。
    13.陳國章、陳憲明(1983):台北市書店的區位與消費者購買行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第9期,頁1~19。
    14.陳光興(1991):真實─再現─擬仿:布希亞的後現代(媒體)社會學,當代雜誌,第六十五期,頁18~29。
    15.許碧純(2000):統一星巴克,徐光宇,複製7-Eleven內部創業成功的活力,遠見雜誌,2000年4月號,頁86~116。
    16.黃秀義(2000):高價連鎖咖啡店拓點統一星巴克領先,聯合新聞網,財經產業商業企管,十月十日。
    17.黃麗璸(1998):統一星巴克帶動台灣精品咖啡消費風潮─以人為本的咖啡精神,統一企業,1998年11月號,頁82~84。
    18.郭崑謨(1995):台灣連鎖零售消費行為及行銷策略之探討─美、日發展與台灣西式速食店及便利商店之實證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46卷第2期,頁26~66。
    19.鄭陸霖、徐進鈺(2000):打開全球在地化:概念、動態、與緊張,未出版之文章。
    20.蔡文芳(2000):星巴克人的誕生─都市咖啡消費空間的解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第32期,頁147~169。
    20.劉維公(2000):「文化全球化」社會學研究初探,交通大學人類未來研究室網頁文章(http://140.122.3.80/1%7Ecpsun/Luwg-global-culture.htm)。
    21.游常山(2000):約翰.費斯克(John Fiske)─沒有在地化,全球化就不真實,天下雜誌,第231期,頁276~282。
    22.瞿海源(1985):中產階級興起及其意義的認定,中國時報,十月廿五日。
    23.工商時報(2000):百貨業買氣縮手、競爭激烈景氣難有起色,工商時報財經產業版,十二月廿五日。
    24.Ger, G.著,林佳蓉譯(2000):置身地球村,心向本土化:本土企業如何在全球市場競爭,遠見雜誌,2000年11月號,頁142~162。
    【西文文獻】
    ※書籍
    1.Castells, M.(1996):The Space of Flows,The rise of network society,Oxford:Blackwell,pp.376~428。
    2.Certeau, M. D.(1984):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3.Clarke, D. B.(1996):The limits to retail capital,Neil Wrigley and Michelle Lowe edited,Retailing, consumption and Capital: Towards the new retail geography,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pp.284~301。
    4.Dicken, P., Forsgren, M. and Malmberg, A.(1994):The local embeddednes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Amin, A. and Thrift, N. ed.,Globalization, institu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Europe,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23~45。
    5.Fanstenin S. S. and Judd D. R. (1999):Global Forces, Local Strategies, and Urban Tourism,Dennis R. Judd and Susan S. Fainstein edited,The Tourist City,Yale University Press,pp.1~20。
    6.Fanstenin S. S. and Judd D. R.(1999):Cities as Places to Play,Dennis R. Judd and Susan S. Fainstein edited,The Tourist City,Yale University,pp.261~272。
    7.Hirst, P. & Thompson G.(1996):Globalization in Questio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ossibilities of governance,Oxford:Polity Press。
    8.Lowe, M. and Crewe, L.(1996):Shop work: image, customer care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retail employment,Neil Wrigley and Michelle Lowe edited,Retailing, consumption and Capital: Towards the new retail geography,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pp.196~207。
    9.Lowe, M. and Wrigley, N.(1996):Towards the new retail geography,Neil Wrigley and Michelle Lowe edited,Retailing, consumption and Capital: Towards the new retail geography,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pp.3~30。
    10.Massey, D.(1994):Space, Place, and Gender,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1.Miller, D. and Jackson, P. and Thrift, N. and Holbrook, B. and Rowlands M.(1998):Shopping, Place and Identity,London:Routledge。
    12.Ritzer, G.(1993):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University of Maryland。
    13.Shackleton, R.(1996):Retailer Internationalization:a Culturally Constructed Phenomenon,Neil Wrigley and Michelle Lowe edited,Retailing, consumption and Capital: Towards the new retail geography,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pp.137~155。
    14.Sassen, S. and Roost, F.(1999):The City:Strategic Site for the Global Entertainment Industry,Dennis R. Judd and Susan S. Fainstein edited,The Tourist City,Yale University Press,pp.143~154。
    15.Sassen, S.(1991):The Global City:New York, London, Tokyo,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6.Urry, J.(1999):Sensing the city,Dennis R. Judd and Susan S. Fainstein edited,The Tourist City,Yale University Press,pp.71~86。
    17.Waters, M.(1995):The new world chaos: cultural globalization,Globalization,London:Routledge。
    18.Watson, J. L.(1997):Golden arches east: McDonald’s in East Asia,US: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Wilson, E.(1997):Looking backward: nostalgia and the city,Westwood, S & Williams, J. edited,Imaging cities: scripts, signs memory,London:Routledge。
    20.Zukin, S.(1992):The bubbling cauldron: Global and local interactions in New York City restaurant,Michael P. Smith edited,After Modernism: Global restructuring and the changing boundaries of city life,New Brunswick,NJ:Transaction,pp.104~132。
    ※期刊、文獻
    1.Bentley, D.(1998):Stand by your brand,Hemispheres,October 1998,pp.34~40。
    2.Business Korea(2000):Starbucks opens outlet at Seef Mall,Business Korea,Nov. 9。
    3.Business Wire(2000):Starbucks reaches 100th store milestone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Company moves closer toward becoming an enduring global brand,Business Wire,Feb. 7。
    4.Business Wire(2000):Starbucks opens first retail store in Dubai; plans to expand into Qatar, Saudi Arabia and Bahrain by the end of the year,Business Wire,May 31。
    5.Business Wire(2000):Starbucks reports August revenues,Business Wire,Aug. 31。
    6.Crewe, L. and Beaverstock, J.(1998):Fashioning the city: Cultures of consumption in contemporary urban spaces,Geoforum,Vol. 29,No. 3, pp.287~308。
    7.Crewe, L. and Lowe, M.(1995):Gap on the map? Towards a geography of consumption and identity,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Vol. 27,pp.1877~1898。
    8.Ernst, S.(2000):Starbucks: Europe, Asia Nest,Puget Sound Business Journal,Vol. 21 Issue 4,p33。
    9.Friedmann. J.(1986):The world cities hypothesis,Development and Change,Vol. 17,pp.69-83。
    10.Jackson, P. and Holbrook, B.(1995):Multiple meanings: shopping and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Vol. 27,pp.1913~1930。
    11.Knox, P. L.(2000):World citie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global space,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http://www.lboro.ac.uk/gawc/rb/rb32.html)。
    12.Massey, D.(1999):Geography Matters in a Globalised World,Geography,Vol. 84(3),pp.261~265。
    13.Pred, A(1996):Interfusions: consumption, identity and the practices and power relations of everyday life,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Vol. 28,pp.11~24。
    14.Smith, M. D.(1996):The empire filters back: consumption, produc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STARBUCKS coffee,Urban Geography,Vol. 17,6,pp502~524。
    15.Zukin, S.(1998):Urban Lifestyles:Diversity and standardisation in paces of consumption,Urban Studies,Vol. 35,pp.825~839。
    【中、英文統計資料】
    1.台灣地區職類別薪資調查報告,行政院勞委會統計處。
    2.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家庭收支調查報告,行政院主計處。
    3.台閩地區人口統計,內政部。
    4.台閩地區工商普查報告,行政院主計處。
    5.台灣省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灣省政府主計處。
    6.台北市統計要覽,台北市政府主計處。
    7.台北市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北市政府主計處。
    8.高雄市統計要覽,高雄市政府主計處。
    9.高雄市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高雄市政府主計處。
    10.World Table, World Bank。
    【相關網頁文獻與網站】
    ※網頁文獻
    1.王俊智(2000):統一星巴克進軍上海,明日報:http://www.ttimes.com.tw,五月三日。
    2.王靜儀(2000):跨國連鎖締造佳績Starbucks前途瑞士,明日報:http://www.ttimes.com.tw,九月廿日。
    3.江今葉(2000):星巴克咖啡香港開幕,明日報:http://www.ttimes.com.tw,五月三日。
    4.李佩芬(1998):STARBUCKS以員工創造城市綠洲,http://www.books.com.tw。
    5.徐麗虹(1999):徐光宇一年賣900萬杯星巴克(Starbucks),智富網:http://www.smartnet.com.tw。
    6.徐麗虹(2000):STRABUCKS徐光宇成功拓展休閒咖啡文化,智富網:http://www.smartnet.com.tw。
    7.劉奇峰(2000):在民族主義與商品化中顛躓前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明日報:http://www.ttimes.com.tw,十一月廿六日。
    ※網站
    1.星巴克官方網站,http://www.starbucks.com.tw。
    2.經濟部商業司資料庫,http://coreg.hinet.net/busines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