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女婿故事歸屬於民間故事範疇,為大眾集體口頭流傳創作而出現的典型人物,沒有確切的姓名、時代及區域限定,是個著重於智力失能特徵的角色。然而情節中出現大量的智與愚的對比,反映出大眾單純的二元思維模式。相較於西方的傻子角色,特殊之處在於強調該角色的姻親關係。
情節中安排大量與岳家、連襟間的互動,無論是被考驗、戲謔或鄙視,「女婿」癡傻的形象鮮明。基於古代婚姻來自媒妁之言居多,加上父權觀念根深蒂固,即便主人翁偶會出現「大智若愚」的特徵,但普遍會有「拙夫配巧婦」的失衡設定。情節大致分為言行不得體、岳家拜壽、對性事的懵懂及沉迷三類,然部分情節涉及屎尿或閨房之事等較為隱晦的情節,故除了歸類為生活故事外,從古籍始亦曾被編入笑話範疇。此外,就三婿拜壽的故事可以看出連襟間的較勁與翁婿間微妙的互動,而葷故事中則以荒謬的情節去呈現婆媳間在傳宗接代上的角力。
臺灣所流傳的傻女婿故事架構與思想上明顯受到中國影響,連帶臺灣原住民也產生類似以傻丈夫滾水燒死孩子、傻女婿在婚宴牽繩大吃的故事。且臺灣的傻女婿故事中會出現以屎尿捉弄他人的情節,與當地的白賊七有異曲同工之妙,差異在於傻女婿的捉弄是出自於意外,反倒營造出一種為平日備受眾人欺凌「討回公道」的氛圍。
傻女婿不僅是個單純的民間故事人物,而「傻」及「女婿」這兩個變項替故事提供更多的變化,以滑稽的言行帶來娛樂之餘,更真正存在於社會現象、倫常文化的體現。
一、 專書 (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隋.侯白,《啟顏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明.馮夢龍,《笑府》(收錄於《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第六輯諧謔篇)(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
(美)以撒辛格著、簡清國譯,《愛的尋求》,(臺北:大地出版社,1978)。
(美)以撒辛格著,吳佩珊譯,《有錢人不死的地方》(臺北:遊目民族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美)以撒辛格著、郭恩惠譯,《傻子金寶》(臺北:遊目民族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美)艾伯華著,王燕生、周祖生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俄)托爾斯泰著、許海燕譯,《傻子伊凡》(臺北:志文出版社,1995)。
(俄)契訶夫(Anton Chakov)著、鍾玉澄譯,《傻子》,(臺北:志文出版社,1979)。
(俄)德‧謝‧利哈喬夫著,吳曉郁、王煥生、季志業、李政文譯,《解讀俄羅斯》(北京:北京大學,2003)。
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
王正雄,《民間文學的采錄與整理》(臺北:臺北縣文化中心,1993)。
王秋桂,《民族與民俗》(臺北:稻鄉出版社,1994)。
王詩琅,《臺灣民間故事》(臺北:玉山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2)。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全國民間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北京:中國ISBN中心)(吉林卷,1992)、(遼寧卷,1994)、(陝西卷,1996)、(浙江卷,1997)、
(四川卷,1998)、(福建卷,1998)、(江蘇卷,1998)、(北京卷,1998)、
(湖北卷,1999)、 (山西卷,1999)、(寧夏卷,1999)、(西藏卷,2001)、
(河南卷,2001)、(甘肅卷,2001)、(廣西卷,2001)、(海南卷,2002)、
(江西卷,2002)、(湖南卷,2002)、(雲南卷,2003)、(河北卷,2003)、
(貴州卷,2003)、(天津卷,2004)、(黑龍江卷,2005)、(廣東卷,2006)、
(上海卷,2007)、(山東卷,2007)、(青海卷,2007)、(內蒙古卷,2007)、
(新疆卷,2008)
李獻璋,《臺灣的民間文學集》(臺北:龍文出版社,1989)。
呂自揚,《臺灣民俗諺語析賞探源》(高雄:河畔出版社,1994)。
祁連休,《智謀與妙趣—中國機智人物故事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林蘭,《呆女婿故事》(臺北:東方書局,1970)。
林鬱主編,《幽默心理學》(臺北:吳氏圖書有限公司,1991)。
林繼富,《民間故事》(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
金榮華編,《民間文學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
金榮華,《澎湖縣民間故事》(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發行、國家圖書館出版,2000)。
金榮華,《臺灣卑南族民間故事》(新北市: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12)。
吳澤霖,《托爾斯泰和中國古典文化思想》(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洪淑苓,《民間文學的女性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4)。
洪淑苓,《臺灣民間文學女性視角論》(臺北:博揚文化,2014)。
胡萬川、黃晴文,《臺中縣民間文學集(十八)》(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大甲鎮公所,1995)。
胡萬川,《彰化縣民間文學集(五)》(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5)。
胡萬川,《彰化縣民間文學集(七)》(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5)。
胡萬川、黃晴文,《臺中縣民間文學集(二十)》(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東勢鎮公所,1996)。
胡萬川、黃晴文,《臺中縣民間文學集(二十一)》(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新社鄉公所,1996)。
胡萬川、王正雄,《臺中縣民間文學集(三十二)》(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東勢鎮公所,1999)。
胡萬川,《桃園縣民間文學集(九)》(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3)。
胡萬川,《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胡萬川,《臺灣民間文學類型(含母題索引)》(臺北:里仁書局,2008)。
胡萬川,《臺南縣閩南語故事集(十)》(臺南:臺南縣政府,2010)。
婁子匡,《臺灣俗文學叢話》(臺北:東方文化書局,1971)。
婁子匡,《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北京:東方文化書局,1971)。
施翠峰,《臺灣民譚探源》(臺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
施翠峰,《臺灣鄉土的神話與傳說》(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5)。
陳其南,《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
陳慶浩、王秋桂,《中國民間故事全集》四十冊,(臺北:遠流出版社 ,1989)。
陳千武,《臺灣原住民母語傳說》(臺北:協和藝術文化基金會、台原出版社,1991)。
陳麗娜,《屏東後堆客家民間故事》(新北市: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6)。
畢樳,《民間文學概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農學冠,《民間文學導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鹿憶鹿,《中國民間文學》(臺北:里仁書局,1999)。
鹿憶鹿,《臺灣民間文學》(臺北:里仁書局,2009)。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2003)。
康麗,《巧女故事》(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
楊照陽 ,《臺中市大墩民間文學採錄集》(臺中:臺中市立文化中心,1999)。
達西烏拉彎.畢馬,《排灣族神話與傳說》(臺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
劉守華、黃永林主編,《民間敘事文學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歐茵西,《俄羅斯文學風貌》(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
戴寶村、王峙萍,《從臺灣諺語看臺灣歷史》(臺北:玉山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
譚達先,《中國描敘性傳說概論》(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
譚達先,《論港、澳、臺民間文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二、期刊論文
王晶,〈「傻子」的智慧-論中外民間故事中的傻子母題〉,《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1.3( 2004.5 )。
王文杰,〈中國古代葷笑話中的模式化人物—以《笑林廣記》為例〉,《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 2005 )。
吳世雄,〈「女婿」概念在語言中的表達及其所反映的文化概念〉,《中國文化通訊》(1996.3)。
李霞,〈破壞與維護-從「呆女婿」故事看中國男子的心態及笑話的功能〉,《民間文學論壇》1997年第四期( 1997 )。
向沁,〈淺談傻女婿形象情感因素〉,《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一期( 2008 )。
向沁,〈淺談民間敘事中傻女婿藝術形象的可愛因子〉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二期( 2008 )。
金榮華,〈澎湖傻瓜丈夫聰明妻故事試探〉,載於《澎湖縣民間故事》(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發行、國家圖書館出版,2000.10)。
洪淑苓,〈女性與智者:巧女故事的兩個介面〉,載於鍾慧玲主編《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臺北:里仁出版社,1997.4.30)。
尚毅,〈民間巧女故事形成的思想基礎及藝術特徵〉,《中州學刊》2004年5月第三期( 2004.5 )。
胡萍,〈一種獨特的民間文學現象〉《湖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2 . 3( 2001.7 )。
鹿憶鹿,〈從徐文長到阿Q的「精神勝利法」〉,《東吳中文學報》第七期( 2001.5 )。
鹿憶鹿 ,〈傻女婿的傻樣─兼論中國民間故事中的家族關係〉,《淡江中文學報》第三十一期(2014.12)。
康麗,〈利益務實與規範折衷-中國巧女故事中民間女性德才觀探賾〉,《民俗研究》2003年第一期( 2003 )。
康麗,〈故事類型與情節類型:中國巧女故事研究(上),《文化研究》(2005)。
康麗,〈故事類型與情節類型:中國巧女故事研究(下)〉,《文化研究》(2005)。
康麗,〈論巧女故事的婦女觀〉,《中國文化研究》1994年冬之卷(1994)。
康麗,〈角色置換與利益代言-從社會性別角色解讀中國巧女故事〉,《文化研究》( 2003 )。
陳益源,〈長牙、成精、水裡摸-民間葷故事的三種類型及其性教育功能〉,載於《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臺北:里仁出版社,1997.10.31)。
陳麗娜,〈中國傻女婿故事試探〉,《美和技術學院學報》第二十一期(2002)。
黃永林,〈民間葷故事的功能價值及其文化意義〉,《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2.3 ( 2003.6 )。
張曉舒,〈窮女婿:受壓抑的群體與情感宣洩的載體-「三女婿拜壽」故事類型解析〉,《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三期( 2002 )。
趙景深,〈中國的唐吉訶德先生〉,載於《民間故事研究》(上海復旦書店,1928.12)。
劉魁立,〈世界各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述評〉,《民間文學論壇》1982年創刊號( 1982 )。
鍾敬文,〈呆女婿故事試說〉,載於《鍾敬文民間文學論集(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6)。
鍾敬文,〈中日民間故事比較泛說〉,《民間文學論壇》1991年第三期( 1991 )。
(三)學位論文
李翠蓮,「《笑林廣記》中的預設意念之研究》」( 臺北:私立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7 )。
陳麗娜,「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6)。
黃薰慧,「巧媳婦故事研究—以中國、臺灣為主」(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7)。
楊雅心,「臺灣民間笑話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教學班碩士論文,2004)。
蔡佳叡,「穿越時空的灰姑娘—灰姑娘型故事的比較與探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6)。
劉秀華,「傻瓜哲學—以撒‧辛格之傻瓜系列故事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11)。
盧怡蓉,「中國古代葷笑話研究:以笑話書為範疇」( 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
廖純瑩,「廣義「兩兄弟」型民間童話探析—以《中國民間故事全集》為對象」(臺南:國立臺南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6)。
蕭佳慧,「笑話的書寫與閱讀—馮夢龍《笑府》、《古今笑》探論」(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7)。
韓宜芳,「傻女婿故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