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惠雯
Lee, Hui-Wen
論文名稱: 臺灣傻女婿故事研究
The study of Taiwanese fool son-in-law
指導教授: 鹿憶鹿
Lu, Yi-L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0
中文關鍵詞: 民間故事笑話傻女婿翁婿連襟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7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傻女婿故事歸屬於民間故事範疇,為大眾集體口頭流傳創作而出現的典型人物,沒有確切的姓名、時代及區域限定,是個著重於智力失能特徵的角色。然而情節中出現大量的智與愚的對比,反映出大眾單純的二元思維模式。相較於西方的傻子角色,特殊之處在於強調該角色的姻親關係。
    情節中安排大量與岳家、連襟間的互動,無論是被考驗、戲謔或鄙視,「女婿」癡傻的形象鮮明。基於古代婚姻來自媒妁之言居多,加上父權觀念根深蒂固,即便主人翁偶會出現「大智若愚」的特徵,但普遍會有「拙夫配巧婦」的失衡設定。情節大致分為言行不得體、岳家拜壽、對性事的懵懂及沉迷三類,然部分情節涉及屎尿或閨房之事等較為隱晦的情節,故除了歸類為生活故事外,從古籍始亦曾被編入笑話範疇。此外,就三婿拜壽的故事可以看出連襟間的較勁與翁婿間微妙的互動,而葷故事中則以荒謬的情節去呈現婆媳間在傳宗接代上的角力。
    臺灣所流傳的傻女婿故事架構與思想上明顯受到中國影響,連帶臺灣原住民也產生類似以傻丈夫滾水燒死孩子、傻女婿在婚宴牽繩大吃的故事。且臺灣的傻女婿故事中會出現以屎尿捉弄他人的情節,與當地的白賊七有異曲同工之妙,差異在於傻女婿的捉弄是出自於意外,反倒營造出一種為平日備受眾人欺凌「討回公道」的氛圍。
    傻女婿不僅是個單純的民間故事人物,而「傻」及「女婿」這兩個變項替故事提供更多的變化,以滑稽的言行帶來娛樂之餘,更真正存在於社會現象、倫常文化的體現。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一、 研究動機1 二、 研究目的2 第二節 民間故事釋義5 第三節 文獻回顧14 第四節 研究素材與方法18 一、 研究素材18 二、 研究方法 19 第貳章 傻女婿故事類型考察21 第一節 鍾敬文的分類21 第二節 艾伯華的分類25 第三節 丁乃通的分類27 第四節 金榮華的分類29 第五節 胡萬川的分類32 第六節 傻女婿故事的架構與特質35 第參章 臺灣傻女婿故事情節分析45 第一節 天公疼憨人的思維45 一、 傻女婿的「善」人有傻福45 二、 傻女婿對傻的無知與不自覺49 第二節 岳家拜壽54 一、 衣衫不整,禮數不周56 二、 妙用學話,即興創作57 三、 三婿對詩,一較高下60 四、 餐宴禮儀,拙於應付62 第三節 性事的懵懂與沉迷65 一、 對性交的懵懂無知67 (一) 長牙類67 (二) 對性的無知69 二、 性交後的沉迷71 第肆章 傻女婿故事角色關係探討74 第一節 傻女婿的翁婿關係74 第二節 傻女婿的連襟關係87 一、 傻女婿排序的「老三公式」88 二、 女婿間的職業與性格比較90 第三節 傻女婿故事中的妻子角色96 一、 拙夫有巧婦97 二、 「男弱女強」的巧女獃男婚姻狀態103 第伍章 結論106 一、嘲弄愚蠢的樂趣與潛意識106 二、故事中的兩性差異與文化縮影109 參考書目112 附錄118 附錄一 艾伯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的分類118 附錄二 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的分類(詳細版本)120 附錄三 胡萬川《臺灣民間故事類型(含母題索引)》的分類123 附錄四 傻女婿故事類型、分布區域彙整總表129 附錄五 臺灣傻女婿故事拜壽情節總表143 附錄六 臺灣傻女婿故事三婿巧智應答總表147

    一、 專書 (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隋.侯白,《啟顏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明.馮夢龍,《笑府》(收錄於《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第六輯諧謔篇)(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
    (美)以撒辛格著、簡清國譯,《愛的尋求》,(臺北:大地出版社,1978)。
    (美)以撒辛格著,吳佩珊譯,《有錢人不死的地方》(臺北:遊目民族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美)以撒辛格著、郭恩惠譯,《傻子金寶》(臺北:遊目民族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美)艾伯華著,王燕生、周祖生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俄)托爾斯泰著、許海燕譯,《傻子伊凡》(臺北:志文出版社,1995)。
    (俄)契訶夫(Anton Chakov)著、鍾玉澄譯,《傻子》,(臺北:志文出版社,1979)。
    (俄)德‧謝‧利哈喬夫著,吳曉郁、王煥生、季志業、李政文譯,《解讀俄羅斯》(北京:北京大學,2003)。
    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
    王正雄,《民間文學的采錄與整理》(臺北:臺北縣文化中心,1993)。
    王秋桂,《民族與民俗》(臺北:稻鄉出版社,1994)。
    王詩琅,《臺灣民間故事》(臺北:玉山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2)。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全國民間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北京:中國ISBN中心)(吉林卷,1992)、(遼寧卷,1994)、(陝西卷,1996)、(浙江卷,1997)、
    (四川卷,1998)、(福建卷,1998)、(江蘇卷,1998)、(北京卷,1998)、
    (湖北卷,1999)、 (山西卷,1999)、(寧夏卷,1999)、(西藏卷,2001)、
    (河南卷,2001)、(甘肅卷,2001)、(廣西卷,2001)、(海南卷,2002)、
    (江西卷,2002)、(湖南卷,2002)、(雲南卷,2003)、(河北卷,2003)、
    (貴州卷,2003)、(天津卷,2004)、(黑龍江卷,2005)、(廣東卷,2006)、
    (上海卷,2007)、(山東卷,2007)、(青海卷,2007)、(內蒙古卷,2007)、
    (新疆卷,2008)
    李獻璋,《臺灣的民間文學集》(臺北:龍文出版社,1989)。
    呂自揚,《臺灣民俗諺語析賞探源》(高雄:河畔出版社,1994)。
    祁連休,《智謀與妙趣—中國機智人物故事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林蘭,《呆女婿故事》(臺北:東方書局,1970)。
    林鬱主編,《幽默心理學》(臺北:吳氏圖書有限公司,1991)。
    林繼富,《民間故事》(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
    金榮華編,《民間文學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
    金榮華,《澎湖縣民間故事》(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發行、國家圖書館出版,2000)。
    金榮華,《臺灣卑南族民間故事》(新北市: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12)。
    吳澤霖,《托爾斯泰和中國古典文化思想》(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洪淑苓,《民間文學的女性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4)。
    洪淑苓,《臺灣民間文學女性視角論》(臺北:博揚文化,2014)。
    胡萬川、黃晴文,《臺中縣民間文學集(十八)》(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大甲鎮公所,1995)。
    胡萬川,《彰化縣民間文學集(五)》(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5)。
    胡萬川,《彰化縣民間文學集(七)》(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5)。
    胡萬川、黃晴文,《臺中縣民間文學集(二十)》(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東勢鎮公所,1996)。
    胡萬川、黃晴文,《臺中縣民間文學集(二十一)》(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新社鄉公所,1996)。
    胡萬川、王正雄,《臺中縣民間文學集(三十二)》(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東勢鎮公所,1999)。
    胡萬川,《桃園縣民間文學集(九)》(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3)。
    胡萬川,《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胡萬川,《臺灣民間文學類型(含母題索引)》(臺北:里仁書局,2008)。
    胡萬川,《臺南縣閩南語故事集(十)》(臺南:臺南縣政府,2010)。
    婁子匡,《臺灣俗文學叢話》(臺北:東方文化書局,1971)。
    婁子匡,《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北京:東方文化書局,1971)。
    施翠峰,《臺灣民譚探源》(臺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
    施翠峰,《臺灣鄉土的神話與傳說》(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5)。
    陳其南,《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
    陳慶浩、王秋桂,《中國民間故事全集》四十冊,(臺北:遠流出版社 ,1989)。
    陳千武,《臺灣原住民母語傳說》(臺北:協和藝術文化基金會、台原出版社,1991)。
    陳麗娜,《屏東後堆客家民間故事》(新北市: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6)。
    畢樳,《民間文學概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農學冠,《民間文學導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鹿憶鹿,《中國民間文學》(臺北:里仁書局,1999)。
    鹿憶鹿,《臺灣民間文學》(臺北:里仁書局,2009)。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2003)。
    康麗,《巧女故事》(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
    楊照陽 ,《臺中市大墩民間文學採錄集》(臺中:臺中市立文化中心,1999)。
    達西烏拉彎.畢馬,《排灣族神話與傳說》(臺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
    劉守華、黃永林主編,《民間敘事文學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歐茵西,《俄羅斯文學風貌》(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
    戴寶村、王峙萍,《從臺灣諺語看臺灣歷史》(臺北:玉山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
    譚達先,《中國描敘性傳說概論》(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
    譚達先,《論港、澳、臺民間文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二、期刊論文
    王晶,〈「傻子」的智慧-論中外民間故事中的傻子母題〉,《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1.3( 2004.5 )。
    王文杰,〈中國古代葷笑話中的模式化人物—以《笑林廣記》為例〉,《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 2005 )。
    吳世雄,〈「女婿」概念在語言中的表達及其所反映的文化概念〉,《中國文化通訊》(1996.3)。
    李霞,〈破壞與維護-從「呆女婿」故事看中國男子的心態及笑話的功能〉,《民間文學論壇》1997年第四期( 1997 )。
    向沁,〈淺談傻女婿形象情感因素〉,《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一期( 2008 )。
    向沁,〈淺談民間敘事中傻女婿藝術形象的可愛因子〉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二期( 2008 )。
    金榮華,〈澎湖傻瓜丈夫聰明妻故事試探〉,載於《澎湖縣民間故事》(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發行、國家圖書館出版,2000.10)。
    洪淑苓,〈女性與智者:巧女故事的兩個介面〉,載於鍾慧玲主編《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臺北:里仁出版社,1997.4.30)。
    尚毅,〈民間巧女故事形成的思想基礎及藝術特徵〉,《中州學刊》2004年5月第三期( 2004.5 )。
    胡萍,〈一種獨特的民間文學現象〉《湖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2 . 3( 2001.7 )。
    鹿憶鹿,〈從徐文長到阿Q的「精神勝利法」〉,《東吳中文學報》第七期( 2001.5 )。
    鹿憶鹿 ,〈傻女婿的傻樣─兼論中國民間故事中的家族關係〉,《淡江中文學報》第三十一期(2014.12)。
    康麗,〈利益務實與規範折衷-中國巧女故事中民間女性德才觀探賾〉,《民俗研究》2003年第一期( 2003 )。
    康麗,〈故事類型與情節類型:中國巧女故事研究(上),《文化研究》(2005)。
    康麗,〈故事類型與情節類型:中國巧女故事研究(下)〉,《文化研究》(2005)。
    康麗,〈論巧女故事的婦女觀〉,《中國文化研究》1994年冬之卷(1994)。
    康麗,〈角色置換與利益代言-從社會性別角色解讀中國巧女故事〉,《文化研究》( 2003 )。
    陳益源,〈長牙、成精、水裡摸-民間葷故事的三種類型及其性教育功能〉,載於《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臺北:里仁出版社,1997.10.31)。
    陳麗娜,〈中國傻女婿故事試探〉,《美和技術學院學報》第二十一期(2002)。
    黃永林,〈民間葷故事的功能價值及其文化意義〉,《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2.3 ( 2003.6 )。
    張曉舒,〈窮女婿:受壓抑的群體與情感宣洩的載體-「三女婿拜壽」故事類型解析〉,《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三期( 2002 )。
    趙景深,〈中國的唐吉訶德先生〉,載於《民間故事研究》(上海復旦書店,1928.12)。
    劉魁立,〈世界各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述評〉,《民間文學論壇》1982年創刊號( 1982 )。
    鍾敬文,〈呆女婿故事試說〉,載於《鍾敬文民間文學論集(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6)。
    鍾敬文,〈中日民間故事比較泛說〉,《民間文學論壇》1991年第三期( 1991 )。
    (三)學位論文
    李翠蓮,「《笑林廣記》中的預設意念之研究》」( 臺北:私立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7 )。
    陳麗娜,「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6)。
    黃薰慧,「巧媳婦故事研究—以中國、臺灣為主」(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7)。
    楊雅心,「臺灣民間笑話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教學班碩士論文,2004)。
    蔡佳叡,「穿越時空的灰姑娘—灰姑娘型故事的比較與探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6)。
    劉秀華,「傻瓜哲學—以撒‧辛格之傻瓜系列故事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11)。
    盧怡蓉,「中國古代葷笑話研究:以笑話書為範疇」( 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
    廖純瑩,「廣義「兩兄弟」型民間童話探析—以《中國民間故事全集》為對象」(臺南:國立臺南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6)。
    蕭佳慧,「笑話的書寫與閱讀—馮夢龍《笑府》、《古今笑》探論」(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7)。
    韓宜芳,「傻女婿故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