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甄玲 Chang, Chen-Lin |
---|---|
論文名稱: |
體育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生互動關係之探究 A study of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or teachers and student teachers in physical education |
指導教授: |
林靜萍
Lin, Ching-P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8 |
中文關鍵詞: | 互動關係 、教育實習 、教學實習 、輔導經驗 、質性研究 |
英文關鍵詞: |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educa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practice, mentoring experience, qualitative research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4 下載:1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教育實習是師資培育的導入階段,對師資生的職涯發展有至為關鍵的影響。而實習輔導教師不論是在教學或是個人社會化行為上,對實習生皆扮演重要的角色,故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生之間的互動關係甚為重要。本研究旨在暸解大五教育實習階段,體育教學實習輔導教師所扮演的角色、運用的輔導策略、師生互動關係之發展歷程,以及師生互動關係之影響因素。透過立意取樣選取一對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生為研究參與者,採觀察、半結構訪談以及文件分析等多元方式蒐集資料,再將資料依研究問題做歸納與分析。研究發現:一、體育實習輔導教師扮演的角色有教學示範者、解惑諮詢者、精神支持者、資訊提供者。二、體育實習輔導教師的輔導策略有(一)適性發展;(二)合作教學;(三)關懷慰問;(四)提供教師甄試資料;(五)隨機討論;(六)主動告知;(七)延伸輔導。三、體育實習輔導教師的輔導階段可分為「跟課」、「小單元教學」、「放手」、「放手-收手」4個輔導階段;體育實輔師生的互動關係則有(ㄧ)君主關係;(二)同儕關係;(三)放任關係;(四)朋友關係。四、影響師生互動關係的因素有實習輔導教師的領導風格、實習生的主動與企圖心、師生的角色扮演、學校環境。
Educational practice is the implementation stage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it is a key stage of student teachers, career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mentor teachers, the counseling strategies adopted by the mentor teachers,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tudent's interaction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eacher-student's interactions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results as follows: first, physical education mentor teachers play the role of teaching demonstrator, doubts consulter, spiritual supporter and information provider. Second, the counseling strategies adopted by physical education mentor teachers are adaptive development, cooperative learning, caring for victims, providing information about teachers audition, random discussion, initiative informing and extension counseling. Third, physical education mentor teachers, counseling stage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parts, including following class observation, unit teaching, independent teach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mentor teachers and student teachers are monarch and minister, peer, indulgence and friends. Fourth, factors affecting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re mentor teachers, leading style, student teachers’ ambition, role-pla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school environment.
一、中文文獻
孔令泰(2004)。中等學校實習教師教育實習輔導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嬿惠(1998)。國民小學實習輔導教師獎勵措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市。
朱苑瑜、葉玉珠(1993)。實習教師信念改變的影響因素之探討。師大學報,
48(1),41-66。
江吟梓、蘇文賢(譯)(2010)。教育質性研究指南。臺北市:學富文化。
(Marilyn Lichtman, 2010)
何秋蘭(1999)。實習教師對國小實習輔導教師之支持與挑戰的知覺。八十八
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頁1-22)。
吳和堂(1991)。國中實習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教育研究,9,263-273。
吳舜文(1996)。教育實習的多向溝通與互動-對實習學校與輔導教師的期
望。高新建主編,實習輔導培育明日的專業良師(頁332-340)。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
吳麗雲(2001)。衝突情境中的師生互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
院,新竹市。
李小惠(2002)。生物科職前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永蓉(2007)。國小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學生實踐討論式數學教學之協同行
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奉儒(1998)。英國實習輔導教師之輔導模式、策略與評鑑。特約實習學校
的實習輔導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花蓮市:花蓮師範學院。
李明潔(2002)。體育實習教師對「有效體育教學」知識結構變化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芝靜(1999)。實習輔導教師角色認知及相關問題之探討。教育實習的典範
與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1-91)。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春芳(1999)。中等學校教育實習輔導教師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李倩鈺(2002)。教育實習中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教師師徒關係之探討(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東教育大學,臺東市。
李書虹(2004)。敘說實習教師之實地經驗(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
學,嘉義縣。
李翠萍(2005)。不成功的實習輔導關係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東大學,臺東市。
谷瑞勉(1998)。新制實習中幼稚園實習輔導教師的角色探討。幼兒教育年
刊,10,131-143。
周水珍(1998)。國民小學實習輔導的現況之研究。特約實習學校的實習輔導
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87-216)。花蓮市:花蓮師範學院。
周春美、沈健華(2003)。教育學程學生在「短期校外教學實習期間」教學專
業化省思歷程之研究。教育科學期刊,3(1),79-97。
林桂香(2003)。國小實習教師與實習輔導教師互動衝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林純鈴(2008)。新舊實習制度對中學體育實習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琴芳(2001)。師生口語溝通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
院,臺北市。
林義男譯(1991)。社會學。臺北:巨流。
林懿萱(2000) 。實習制度下國中理化實習教師的專業成長:質性個案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懿德(2001)。國小實習輔導教師輔導策略與實習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邱兆偉(1999)。一九九0年代師資培育改革動向。臺灣教育,571,37-46。
洪志成(1998)。實習輔導教師輔導知能:理念與實際。特約實習學校的實習
輔導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51-269)。花蓮市:花蓮師範學
院。
洪慧蓉(1999)。國小實習教師的情緒心理與調適策略之研究(兩位實習教師的
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胡心慈、林淑莉(2011)。特殊教育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教師教學後的互動與
反思。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6(3),29-57。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
流。
孫旻儀(2007)師生互動關係量表之編製及模式。教育學術彙刊,1(2),23-
24。
翁家琦(2009)。現行教育實習輔導制度問題與因應策略:以國中健康與體育
領域為例。大專體育,102,38-44。
翁家琦(2010)。臺北市國中體育教師擔任實習輔導教師之現況調查(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翁素雅(2004)。幼稚園實習輔導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高強華(1996)。師資培育問題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張民杰(2005)。實習的反思-中學實習教師撰寫的“個案記實”之分析。教
育科學期刊,5(1),75-96。
張民杰(2008)。實習老師不是真正的老師?從案例分析實習教師的班級經營
策略。中等教育,59(3),104-113。
張宏文、邱文芳編(1996)。實用人際關係學。臺北:商鼎文化。
張育嫻(2003)。國中實習教師師生互動策略之質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芬芬(1988)。實習教師社會化之探討。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19,351-
380。
張德銳(1996a)。實習輔導的三個利器。高新建主編,實習輔導培育明日的專
業良師(頁2-18)。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德銳(1996b)。美國良師制度對我國實習輔導制度之啟示。初等教育學刊,
5,41-64。
張輝政、王素真(1996)。實習學校、實習教師與實習輔導老師的伙伴關係。
高新建主編,實習輔導培育明日的專業良師(頁196-211)。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
教育部(2003)。師資培育法施行細則。2011年5月13日,取自教育部,全國
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
PCode=H0050001。
陳仕宗(1999)。現行教育實習制度及其問題之初步探討。發表於國立屏東師
範學院主辦:健全實習輔導制度學術研討會。
陳玉枝(2003)。國小實習教師體育教學反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奎憙(1995)。實習教師輔導制度檢討與落實。教育實習輔導季刊,1(5),
68-72。
陳嘉彌(1998a)。自情境教學探討師徒式教育實習。教育研究資訊,6(5),
21-41。
陳嘉彌(1998b)。現代實習輔導教師(師傅)之角色分析與探討。載於中華民國
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專業成長與實際(頁155-175)。臺北市:師大書
苑。
陳寧容(2000)。幼稚園實習輔導教師對實習輔導生態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榮澤(1985)。國中高低成就學生師生互動關係之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銀崇、郭恒瑞(2005)。實習輔導教師對實習教師發展階段之輔導策略。師
說,186,9-11。
陳靜儀(2007)。國民中學教育實習輔導師徒功能及影響因素之關係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陳錦織(2001)。干擾性學生在教室內之師生互動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傅聖國(2003)。輔導教師與實習教師在數學教學上互動歷程之個案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曾心怡(1999)。性別、班級組成形式、師生互動與學習動機:以高三自然組
物理科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黃政傑(1977)。團體歷程理論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集刊,20,563-567。
黃婉萍(1999)。新實習輔導制度下國小實習輔導教師角色與實習教師專業發
展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黃淑玲(1997)。英國實習輔導教師制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淑苓(1998)。新時代的角色:實習輔導教師。教育實習輔導,3(3),25-
30。
黃意舒(1998)。實習教師的專業成長指導工作報告。幼教師資培育理論與實
務國際學術研討會(頁71-86)。臺北市:國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黃鈺雯(2004)。嘉義地區國小高年級教師教學態度、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動
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嘉雄(1997)。從「Mentor」論實習輔導教師的角色。國民教育,37(4),
23-27。
楊銀興(1998)。國民小學實習輔導教師角色功能、特質及其實習教育專業發
展關係之探討。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師資培育多元化與新制教育實習制度
學術研討會。
葉兆祺(2000)。由訪談六位國小實習教師來探討實習工作壓力。國教輔導,
39(5),46-54。
詹志禹(1993)。多元文化與教育的演化論基礎。臺北:臺灣書店。
廖婉如(2008)。一位高中數學科初任實習輔導教師輔導歷程發展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賓玉玫(1999)。國中國文科實習教師實地經驗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潘正德(1993)。小團體輔導之研究理論-測量方法之選擇。學生輔導通訊,
27。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師大書苑。
潘志煌(1997)。師生教學互動中的性別差異-國小班級多重個案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蔡秉倫(1998)。國民中學實習輔導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市。
蔡清華、黃俊斌(1998)。美國實習輔導教師制度之研究。特約實習學校的實
習輔導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33-159)。花蓮市:花蓮師範學
院。
鄭淵全(1998)。實習輔導教師之職責。國教世紀,182,18-21。
鄧毓浩(1996)。大學實習輔導機構及指導教授對實習學校及輔導教師的期
望。高新建主編,實習輔導培育明日的專業良師(頁260-279)。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
鄭聖襦、靳知勤(2007)。國中科學實習輔導教師之輔導策略、輔導障礙來源
及其專業成長。科學教育學刊,15(2),145-168。
蕭錫錡、梁麗珍(1998)。實習輔導教師應具備之能力。教育實習輔導季刊,4
(2),34-37。
謝志森、黃淑玲(2004)。實習輔導教師專業角色的探討。敎師之友,45(4),
34-41。
藍唯甄(1996)。實習老師理想中的實習輔導制度。高新建主編,實習輔導培
育明日的專業良師(頁364-37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顏慶样(1998)。當前實習輔導教師的角色、困境與展望。教育實習輔導季
刊,4(3),24-42。
羅天豪、黃詣翔、林偉鈞(2009)。優質實習輔導教師遴選指標之模式建構。
中等教育,60(4),82-115。
饒見維(1997)。實習輔導歷程中之互動與溝通。載於國立臺東師範學院(主
編),偏遠地區教育實習的困境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1-22。
二、英文文獻
Ballantyne, R., Handsford, B., & Packer, J. (1995).
Mentoring beginning teacher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process and outcome. Educational Review, 47, 297-307.
Barker, L., Wahlers, K., Watson, K., & Kibler., R. (1991).
Groups in process (4th ed.). Englewood Cliffs: Prentile
Hall
Brock, B. L., & Grady, M. L. (2006). Developing a teacher
induction plan -A guide for school leaders. CA: Corwin
Press.
Child, A., & Merrill, S. (2005). Developing as a secondary
school mentor: A case study approach for trainee mentors
and their tutors. Learing Matters, 2(3), 66-79.
Earley, P., & Kinder, K. (1994). Initiation right-
effective induction practices for new teacher. Berkshire: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Furlong, J., & Maynard, T. (1995). Mentoring student
teacher-the growth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ondon: The
Cambridge Press.
Gratch, A. (1998). Beginning teacher and mentor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9(3), 220-
227.
Kram, K. E. (1985). Mentoring at work. Glenview, IL: Scott,
Foreman & Co.
Mira, P. (2005). Learning to teach in an urban school:
Influences affecting a mentor teacher-student teacher
relationship.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Nettle, E. B. (1998).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the beliefs
of student teachers during practice teaching. Teacher
Education, 14 (2), 193-204.
Shaw-Baker, M. (1995). Communication: The key to successful
field experiences. In A. S., Gloria (Ed.)., Making the
difference for teachers: The field experience in actual
practice. Thousand Oaks, A: Corwin Press.
Wildman, T. M., Magliaro, S. G., Niles, R. A., & Niles, J.
A. (1992). Teacher mentoring: An analysis of roles,
activities, and condition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3(3), 205-213.
Wubbels, T., Creton, H. A., & Hooymayer, H. P. (1985).
Discipline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 interactional
teacher behavior mapped ou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60 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