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宜欣
論文名稱: 抗拒與妥協間的擺盪──國中導師專業自主權之實踐
指導教授: 劉美慧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2
中文關鍵詞: 國中導師教師專業自主班級經營
英文關鍵詞: junior high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teacher’s professional autonomy, classroom manage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6下載:4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國中導師與學生朝夕相處,肩負班級經營成敗的重責大任,法律雖賦予導師專業自主權,保障導師依法能不受外力干預,自由進行教育決定,但導師必須接受行政人員對教育事務的安排,更需面對來自家長的不同意見,專業自主權常因而受限。研究者擔任國中導師,曾經面臨專業自主權實踐的困境,因此期望透過他人實踐專業自主權的敘說,探究導師專業自主的困境並尋求解決之道。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取向,以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作為蒐集資料的方法,探究四位國中導師實踐專業自主權的樣貌,研究中分別呈現四位導師實踐專業自主權的經驗故事,再探究導師們實踐過程中面臨的外力干預情形、回應外力干預的方式,並釐清他們對導師專業自主權的詮釋。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國中導師遭受家長干預班級事務、行政人員不當管理、校內導師影響班級師資等外力干預情形。
    二、國中導師專業自主權的實踐,可大致區分為「預防」和「治療」兩種類型。
    三、國中導師以「理性溝通」、「尋求支援」、「表達不滿」、「爭取信任」、「社群合作」五種方式回應外力干預,實踐專業自主權。
    四、結構性因素影響導師專業自主權,導師的能力和意願影響其能動性的開展。
    五、導師透過研習進修、對話反省的專業成長,專業自主實踐的能量充分開展。
    六、國中導師大致認為自身享有高度專業自主權,並以自律來約束其導師角色。
    本研究最後針對導師、學校、教育主管機關提供幾項建議。

    This study adopted in-depth interviews to explore how junior high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practicing their professional autonomy. First, this study described four homeroom teachers’ experiences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It then analyzed the inter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outsiders they encountered, the ways they responded to the interference. Finally, this study interpreted the teachers’ reconceptualization of professional autonomy.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emerged from this study:
    First, junior high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encountered interference from parents,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and other homeroom teachers. Second, the strategies the teachers applied for the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autonomy could be distinguished as “prevention” and “amelioration”. Third, the teachers deployed five strategies to respond the interference including “rational communication”, “seeking support and consensus”, “expressing dissatisfaction”, “evoking a positive environment of trust”, and “ensuring pan-stakeholder collaboration”. Fourth, structural factors affected teachers’ professional autonomy, while teachers’ ability and motivation empowered their agency. Fifth, through professional seminars and reflective dialogue, teachers enhanced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ixth, the teachers considered that they possessed strong reserves of professional autonomy, and they applied critical self-discipline to ensure full comport with the multiple demands of their homeroom teacher roles. This study also provided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homeroom teachers, schools,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s.

    目次 i 表次與圖次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從我的故事說起 1 第二節 研究意識與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教師專業自主權之概念探究 12 第二節 影響教師專業自主權實踐的因素 26 第三節 教師專業實踐的相對自主性 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5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49 第三節 資料的搜集 52 第四節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56 第五節 研究的信實度 59 第六節 研究倫理 61 第四章 國中導師專業自主權實踐之樣貌 63 第一節 阿杰老師的故事 63 第二節 小敏老師的故事 95 第三節 小雲老師的故事 127 第四節 阿力老師的故事 154 第五章 故事分析與討論 181 第一節  國中導師專業自主權面臨的外力干預情形 183 第二節 國中導師專業自主權的實踐情形 191 第三節 結構限制與國中導師的能動性 204 第四節 國中導師眼中的專業自主權 21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225 第一節 結論 225 第二節 建議 229 第三節 研究省思 23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237 二、英文部分 244 附錄   附錄一:訪談大綱 247 附錄二:訪談時間表 248 附錄三:阿力老師成立讀書會之相關文件資料 249 附錄四:阿力老師組織校園巡守隊之相關文件資料 252 表次與圖次 表3-1 研究參與者的基本資料 51 表4-1 家長干預班級事務 186 表4-2 行政人員的不當管理 188 表4-3 阿杰回應外力干預的方式與結果 193 表4-4 小敏回應外力干預的方式與結果 196 表4-5 小雲回應外力干預的方式與結果 199 表4-6 阿力回應外力干預的方式與結果 201 表4-7 四位導師回應外力干預的方式 203 圖4-1  導師回應外力干預的歷程 217

    一、中文部份
    毛國楠(1997)。成績回饋方式對不同能力水準國中生數學科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29,117-136。
    王為國(1995)。國小教師專業自主:一所國小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為國(1995)。教師專業自主之概念分析。研考報導,32,97-109。
    王震武,林文瑛(1994)。教育的困境與改革的困境。臺北市 : 桂冠。
    王麗雲、潘慧玲(2000)。教師彰權益能的概念與實施策略。教育研究期刊,44,173-199。
    卯靜儒(1991)。學校科層化及教師專業自主與專業自棄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石文傑(1996)。教師法中教師的權利與義務。教師人權,73,5-7。
    何粵東(2005)。敘說研究方法論初探。應用心理研究,25,55-72。
    吳宗立(1996)。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權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10,71-75。
    吳清山(1997)。建立教師專業權威之探索:談專業知能、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9,33-43。
    吳清山(2004)。從教師法談教師管教權限。臺灣省中等學校輔導通訊,45,13-16。
    宋文里(譯)(2001)。Bruner,J.著。教育的文化(Culture of education)。臺北:遠流。
    宋慶瑋(2004)。國中導師工作的難為與抉擇。師友,439,41-43。
    李文英(2000)。身體的包袱:一位國小老師主體探究與身體教育實踐的故事。  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玉嬋(1994)。從教師效能理論談班級經營。學生輔導雙月刊,33 ,24 ─ 29。
    李柏佳(2009)。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權利之探討──以國民教育階段為例。學校行政,60,140-168。
    李碧娟(2003)。國中教師教學自主之研究:以一位東部國中教師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沈姍姍(1996)。專業主義、教師權力與教育行政體制關係:教師權力消長的動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9,103-128。
    沈姍姍(1997)。教師專業與教師自主權之社會學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5-2413-H-134-010)。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
    周祝瑛,陳威任(1996)。國中日常教學活動之生態硏究。臺北市 : 行政院教改會。
    周善柔(2007)。我國國小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巨流。
    林姿慎(2004)。學校體制中的規訓與抗拒:一個國小教師的現場探究。國立新  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美珠(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林振春(1996)。社區時代中家長會的角色與任務。社教雙月刊,73,40-41。
    林彩岫(1987)。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性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彩岫(1991)。影響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性的因素。臺中師院學報,5,79-91。
    林淑芬(2001)。國民小學教師權力之研究──教師法公布前後之演變。國立新 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進財(1999)。邁向教師教學專業成長。國教之友,51(3),3-8。
    姜添輝(2002)。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影響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教育研究集 刊,48(2),157-197。
    柯雅琪(譯)(2002)H..Mintzberg著。組織學習。臺北:天下遠見
    洪小媚(2004)。在教育改革過程中教師專業自主與校長權力之扞格。南華大學 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洪仁進(2003)。何謂教育實踐?2010年5月2日,取自http://academic.ed.ntnu.edu. tw/~scpe/txt/910603.htm
    洪如玉(1999)。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概念之探究。國立編譯館通訊,10(2),43-46。
    洪瑞璇(2007)。國中教師專業認同之研究:游走在「結構──能動」之間。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鎌德(1996)。紀登士的結構兼行動理論之析評。美歐月刊,11(11),85-105。
    孫敏芝(1995,3月)。國民小學教師教師自主性與教學因應策略之探討。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辦之「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文論文集(頁1-31),臺北市。
    高月圓(2009)。國民中學導師班級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  育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十八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 : 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素貞(2004)。課程變革與教師專業成長。研習資訊,21(2),63-72。
    張淑慧(2002)。從旁觀到實踐:一位準教師面對規訓與自主間的掙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鈿富(1996)。教育專業問題與展望。輯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349-365。臺北:師大書苑。
    張德銳(2006)。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回顧、現況與前瞻。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1-22。
    教育大辭書編纂委員會(編)(2000)。教育大辭書。臺北:文景。
    梁美珠(2004)。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莊明貞(2005)。敘事探究及其在課程研究領域之發展。教育研究,130,14-29。
    許祝君(2003)。我國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以公立高中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殷宏(1998)。紀登斯(A. Giddens)「結構化理論」對教育社會學研究的啟示。教育研究集刊,40,93-112。
    郭丁熒(2004)。教師圖像:教師社會學硏究。高雄:復文。
    郭丁熒(2001)。「教師社會學」的研究範疇及其概況。初等教育學報,14,1-50。
    郭淑珍(2002)。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桃竹苗地區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冠州(2008)。教師專業自主的意識型態。師友月刊,494,54-58。
    陳奎憙(1990)。教育社會學硏究。臺北: 師大書苑。
    陳奎憙(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師大書苑。
    陳奎憙(主編)(1998)。現代教育社會學。臺北 : 師大書苑。
    陳美玉(1996)。「教師聲音」在專業自主上之意義。臺灣教育,544,20-24。
    陳美玉(1996)。結構性限制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研究雙月刊,52,53-62。
    陳美玉(1997)。教師專業──教學理念與實踐。高雄:麗文。
    陳添球(1988)。國民小學教師教學自主性之研究:一所國民小學日常生活世界的探討。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理論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麗俐(2004)。批判理論對教師文化轉化的省思。學校行政雙月刊,31,81-96。
    彭富源(1998)。教師專業自主分析:符合臺灣現況的詮釋與建議。研習資訊, 15,(2),66-80。
    湯梅英(1996)。教師專業社會化之探討──學習與成長的歷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7,1-16。
    黃以喬(2006)。高雄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武雄(1997)。臺灣教育的重建。臺北市:遠流。
    黃政傑主編(1997)。教學原理。臺北:師大書苑。
    黃哲彬(2003)。以鬆散結合理論分析學校科層體制與教師專業自主之衝突與調適。學校行政,28,16-28。
    黃崇健(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權現況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大春(1996)。傅柯。臺北:生智。
    楊深坑(1992)。我國實習教師制度之規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4,143-179。
    楊智先(2007)。教師社群互動、工作希望感受與創新性轉化之關係:量化模式建構與典範案例分析。政治大學教研所博士論文。
    溫諭芳(2001)。基礎教育中國家、教師與父母間之角色釐清──以公立學校為核心兼論教師權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
    趙鏡中(2007)。教師專業自主的理念、衝突與實踐。研習資訊,24(5),113-120。
    劉春榮(1998)。教師專業自主。教育資料期刊,23,25-38。
    劉春榮(1998)。潮流中的教師專業自主。教師天地,95,30-38。
    劉錦佩(1997)。從「另類試題」看教師專業自主權。教育文粹,26,38-39。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師大書苑。
    蔡信忠(2006)。傅柯權力理論在學校行政涵義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D. J. Clandinin & F. M.Connelly著。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臺北:心理。
    蔡進雄(2003)。學校領導的新思維:建立教師學習社群。技術與職業教育期刊,78,42-46。
    蕭昭君,林昱瑄主編(2007)。解放校園行動筆記。臺北 : 女書文化出版。
    賴光祺(2008)。高度現代性之下的主體構成──紀登斯(Anthony Giddens)思想在教育上的推演。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謝孟勳(2006)。我國中小學教師懲戒權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未出版。
    簡紅珠(2005)。對臺灣中小學教學文化的幾點思考。課程與教學,8(3),1-13。
    羅有程(200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自我效能感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羅清水(1998)。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學選擇權。研習資訊,15(6),1-8。

    二、英文部分
    Askling, B. (1991). Structural and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35353)
    Atkinson, R. (1998). The life story interview. Thousand oaks, CA: Sage.
    Baldridge, J. V. (1978). Environmental pressure, profession autonomy,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academic Organization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062244)
    Brockmeier, J., & Harre, R. (2001). Narrative: problems and promises of an alternative paradigm. In J. Brockmeier & D. Carbaugh (Eds.), Narrative and identity: Studies in autobiography, self and culture (pp. 39-58).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Davis, K., & Moore, W. E. (1966). Some principles of sratification. In R. Bendix & M. Lipset (Eds.). Class, status, and power .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Etzioni, A. (1969). The semi-profession and their organization: Teacher, Nurses, Social Workers. New York: Free Press.
    Freire, P. (1973). Education for critical consciousness. New York: The Seabury Press.
    Giddens, A. (1984). The constitution of society: Outline of the theory of structura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Giroux, H. A. (1988). Teachers as intellectuals: Toward a critical pedagogy of learning. Granby, Massachusetts: Bergin & Garvey.
    Hanson, E. M. (1985).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oston: Allyn and Bacon.
    Hargreaves, A. (1984). The significance of classroom coping strategies. In A. Hargreaves & P. Woods (Eds.), Classrooms and staffrooms: The sociology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pp.64-85). Milton Keynes, Engl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Hargreaves,D. (1972).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education. London: Routledge&Kegan Paul.
    Kinney, L. B., & Mcphie, W. E. (1959). Professional autonomy in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 10(3), 285-290.
    Lacey, C. (1977). The socialization of teachers. London: Methuen.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99). Establishing trustworthiness. In A. Bryman & R. Burgess (Eds.), Qualitative Research Volume III (pp. 397-444). London: Sage.
    Lortie,D.C.(1975). Schoolteacher : A sociological stud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ackard, J. (1976). The norm of teacher autonomy/equality: measurement & finding. Oregon University, Eugene. Center for Educational Policy and Manag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43135)
    Riessman, C. K. (1993). Narrative analysis. Newbury Park, CA: Sage.
    Samuels, J. J. (1966). Bureaucratization of School Districts and Teacher Autonom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Wilson, S. M. & Coolican, M. J. (1996). How high and low self-empowered teachers work with colleagues and school principals. Journal of Education Thought, 30(2), 99-11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