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佑萱 Wang, Yu-Hsuan |
---|---|
論文名稱: |
教科書及教學知能在中學數學實習教師教材呈現上扮演的角色 |
指導教授: | 謝豐瑞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3 |
中文關鍵詞: | 實習教師 、教科書 、教學知能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M.014.2018.B01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9 下載:6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探討教科書與數學教學知能在中學數學實習教師在真實課堂中教材呈現上所扮演的角色。研究對象為六位正在修習數學教學實習課程的實習教師,透過錄影與半結構式訪談紀錄了他們在中學進行一個月教學實習的上課歷程,總共蒐集79堂上課影像檔並且進行了31次10分鐘至60分鐘不等的半結構式訪談。最後,採用內容分析法對資料進行分析。
在教科書的方面,本研究發現教科書的內容是實習教師選擇教材內容的主要來源,且高中實習教師選擇教科書內容的比例高於國中實習教師選擇教科書內容的比例,除了內容,中學數學實習教師的教材呈現順序也會受到教科書內容的順序所影響。
在數學教學知能的方面,實習教師主要受到與「學生」相關、與「教材內容」相關、與「教師自我監控」相關的數學教學知能影響,實習教師會透過提問,來確定學生概念理解的情況,也會調整例題順序或是增加相似的題型、使用多元的表徵透過學生舊經驗的連結,來幫助學生概念理解,同時研究也發現實習教師遵照教科書的順序來進行教材呈現,可能是因為認同教科書的順序可以幫助學生的概念理解。此外,學生的動機與學生的課堂參與也是會讓實習教師調整其教材呈現。實習教師會也因為自己對教材的不熟悉,導致概念呈現的順序紊亂,教學彈性不足。實習教師有時候也會受自我監控的教師知能所影響,在課堂中修正教材呈現。
王連生(1985)。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
李文秀(2002)。國小數學科專家教師及新手教師教學行為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李善良、單墫(2002)。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數學—兼及新世紀中小學數學課程目標。數學傳播,26,77-88。
呂玉琴、溫世展(2001)。國小、國中與高中教師的數學教學相關信念之探討。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459-490。
林玉惇(2011)。教學實習應用擬師徒制之情形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筱芸(2014)。已經歷與未經歷學校現場實習之教學情形個案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寶山(1988)。教學原理。臺北市:五南。
林福來(1999)。教學思維的發展:整合數學教學知識的教材教法(3/3)。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金鈐、林福來(1998)。準數學教師學習教學之前的教學觀念及其緣起。科學教育學刊,16,219-254。
周淑卿((2004)。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臺北市:高等教育。
孫邦正(1958)。普通教學法。臺北市:正中。
孫邦正(1971)。課程教材教學通論。臺北:三民書局。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建議書》
許秀玲(2007)。六位數學實習教師教學知識變遷的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志輝(1994)。初任物理教師理化教學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宏志、柳賢(1995)。數學科實習教師實習期間之教學相關技能,教學態度及價值觀的改變分析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張宏志(1996)。數學科實習教師實習期間之教學相關技能,教學態度及價值觀的改變分析研究。收錄於國科會科教處,八十四年度數學教育專題研究計畫成果討論會摘要。
黃凱旻、金鈐(2002)。一個輔導中學數學實習教師教學概念轉變的行動研究。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8,23-46。
賴長泰(2003)。國中數學實習教師教學能力成長之詮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謝豐瑞(2008)。中學教師數學教學能力專業發展研究(I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6-2522-S-003-008 )。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謝豐瑞(2012)。國高中數學教學專業之能之標。中等教育,63,30-47。
Berliner, D. C. (1988).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ise in pedagog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98122)
Borko, H. & Livingston, C. (1989). Cognition and improvisation: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by exert and novice teacher.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6(4), 473-498.
Dewey, J. (1916).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In L. Hickman (Ed.), The collected works of John Dewey, 1882-1953 (Electronic ed., MW9). Charlottesville, VA: InteLex.
Fennema, E., & Franke, M. L. (1992). Teachers’ knowledge and its impact. In D. A. Grouws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 147-164). New York:MacMillan.
Hill, H. C., Schilling, S. G. , &Ball, D. L. (2004)Developing measures of teachers’ mathematics knowledge for teaching.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05(1),11-30
Hill, H. C., Ball, D. L., & Schilling, S. G. (2008). Unpacking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Conceptualizing and measuring teachers’ topic-specific knowledge of student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9(4), 372-400
Kagan, D. M. (1992). Implications of research on teacher belief.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7(1), 65-90.
O'connor, E. A., & Fish, M. C. (1998). Differences in the Classroom Systems of Expert and Novice Teache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s Service No. ED422314)
Schmidt, W. H., McKnight, C. C., Valverde, G. A., Houang, R. T. and Wiley, D. E. (1997b) Many Visions, Many Aims: A Cross-N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Curricular Intentions in School Mathematics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Kluwer).
Schwab, J. J. (1969). The practical: A language for curriculum. School Review, 77, 1-23.
Shulman, L. S. (1986).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5(2), 4-14.
Shulman, L.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