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淑卿
CHEN,SHU-CHING
論文名稱: 蘇軾、黃庭堅豪放詞之比較研究--以生命意識為考察核心
指導教授: 林佳蓉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1
中文關鍵詞: 蘇軾黃庭堅豪放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7下載:5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東坡是北宋豪放詞派的領袖,對於詞風之革新,詞體之解放有極大貢獻;山谷是蘇門四學士之首,除了承繼東坡的詞風,還力求別出心裁、出人意表。蘇、黃二人的豪放詞作均足以新天下之耳目,出往昔之藩籬。惟因彼此性格與環境的不同,各有巧妙,各顯姿態。
    本文主要就東坡、山谷二人與自然的調和關係來探討其內在心靈和外在世界的相對待情形,藉由相似的題材,蘇黃同中有異的情感,試圖對二人豪放詞作從三個面向進行解讀:一、感情的基調:東坡多放曠,山谷多沉鬱;二、應世的態度:東坡多從容,山谷多倔強;三、心靈的狀態:東坡多平定,山谷多衝突,來探討其所呈現的不同生命意識,以及各具姿態的文學美感。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文獻探討…………………………………………………7 第三節 研究範圍…………………………………………………18 第四節 研究步驟…………………………………………………24 第二章 蘇、黃生平背景…………………………………27 第一節 東坡生平………………………………………………………27 第二節 山谷生平…………………………………………………31 第三節 時代氛圍…………………………………………………36 第四節 二人的交遊及文學觀……………………………………41 第三章 豪放詞與蘇、黃創作內容比較……………………57 第一節 蘇、黃初登仕途之豪放詞…………………………………………57 第二節 蘇、黃遇貶後之豪放詞……………………………………………60 一、 東坡烏臺詩案………………………………………………………60 二、 山谷文字惹禍………………………………………………………64 三、 蘇、黃以豪放詞抒發心聲…………………………………………65 第三節 蘇、黃沉潛後之豪放詞……………………………………………67 一、 東坡思想…………………………………………………………68 二、 山谷思想…………………………………………………………71 三、 山谷步趨東坡路線………………………………………………75 第四章 蘇、黃豪放詞的生命意識比較……………………79 第一節 感情的基調:東坡多放曠,山谷多沉鬱………………………………80 一、 東坡由窄向寬,故放曠;山谷由寬向窄,故沉鬱……………80 二、 東坡多以哲理作結,故放曠;山谷多以情語作結,故沉鬱……83 三、 東坡善運用雄偉意象,故放曠;山谷喜經營冷拗意象,故沉鬱.89 四、 蘇、黃的手足之情………………………………………………93 第二節 應世的態度:東坡多從容,山谷多倔強………………………95 一、 東坡個性…………………………………………………………96 二、 山谷個性…………………………………………………………98 三、 東坡自在顯疏狂,山谷突兀展倔強……………………………102 四、 東坡語氣疏緩,山谷措詞決絕…………………………………111 第三節 心靈的狀態:東坡多平定,山谷多衝突…………………116 一、 東坡無待於外,故平定;山谷有待於外,故衝突……………116 二、 東坡借夢超脫,山谷借酒澆愁…………………………………120 三、 蘇、黃看待謫居地的心態………………………………………123 第五章 結論………………………………………………127 參考文獻……………………………………………………131

    一、書籍

    (一)蘇軾相關書目

    1. 蘇軾詞集

    〔宋〕蘇軾撰,鄒同慶、王宗堂校注:《蘇軾詞編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宋〕蘇軾撰,曹樹銘校編:《蘇東坡詞》,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蘇軾撰,薛瑞生箋證:《東坡詞編年箋證》,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
    〔宋〕蘇軾撰,龍榆生校箋:《東坡樂府箋》,臺北:華正書局,1974年。
    石聲淮、唐玲玲箋注:《東坡樂府編年箋注》,臺北:華正書局,1993年。
    劉尚榮校證:《傅幹注坡詞》,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2. 蘇軾詩文集

    〔宋〕蘇軾撰,〔清〕王文誥、馮應榴輯註:《蘇軾詩集》,臺北:學海出版社,1983年。
    〔宋〕蘇軾撰,〔清〕王文誥編註:《蘇文忠公詩編註集成》,成都:巴蜀書社,1985年。
    〔宋〕蘇軾撰,願之川校點:《蘇軾文集》,長沙:岳麓書社,2000年。
    〔宋〕蘇軾撰,王松齡點校:《東坡志林》,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3. 蘇軾相關研究論著

    孔凡禮:《蘇軾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王水照:《蘇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王水照:《蘇軾選集》,臺北:群玉堂出版公司,1991年。
    王水照:《蘇軾論稿》,臺北:萬卷樓出版社,1994年。
    王保珍:《東坡詞研究》,臺北:長安出版社,1992年。
    朱靖華:《蘇軾論》,北京:京華出版社,1997年。
    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編著:《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7年。
    李一冰:《蘇東坡傳》,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年。
    林語堂:《蘇東坡傳》,臺北:遠景出版公司,2004年。
    朋九萬:《東坡烏臺詩案》,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范軍:《蘇東坡的人生哲學》,臺北:揚智文化公司,1994年。
    保刈佳昭:《新興與傳統——蘇軾詞論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唐玲玲、周偉民:《蘇軾思想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唐玲玲:《東坡樂府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陳新雄:《東坡詞選析》,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0年。
    張福慶:《蘇軾詩詞名篇詳析》,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
    郭美美:《東坡在詞風上的承繼與創新》,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曾棗莊:《三蘇文藝思想》,臺北:學海出版社,1995年。
    曾棗莊:《三蘇研究》,成都:巴蜀書社出版,1999年。
    曾棗莊、曾濤:《蘇詞彙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黃啟方:《東坡的心靈世界》,臺北:學生書局,2002年。
    劉少雄:《會通與適變──東坡以詩為詞論題新詮》,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劉石:《蘇軾詞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黎活仁等主編:《柳永、蘇軾、秦觀與宋代文化》,臺北:大安出版社,2001年。
    饒學剛:《蘇東坡在黃州》,北京:京華出版社,1999年。
    蘇軾研究學會編:《東坡詞論叢》,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
    蘇軾研究學會編:《東坡研究論叢》,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

    (二)黃庭堅相關書目

    1. 黃庭堅詞集

    〔宋〕黃庭堅撰,劉琳、李勇先、王蓉貴校點:《黃庭堅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
    〔宋〕黃庭堅撰,馬興榮、祝振玉校注:《山谷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宋〕黃庭堅撰,譚錦家校注:《山谷詞校注》,臺北:學海出版社,1984年。

    2. 黃庭堅詩文集

    〔宋〕黃庭堅撰,劉琳、李勇先、王蓉貴校點:《黃庭堅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
    〔宋〕黃庭堅撰,任淵、史容、史溫注:《山谷詩內外集注》,臺北:學海出版社,1997年。

    3. 黃庭堅相關研究論著

    周義敢:《蘇門四學士》,臺北:萬卷樓出版社,1993年。
    張秉權:《黃山谷的交游及作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8年。
    黃啟方:《黃庭堅研究論集》,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
    黃啟方:《黃庭堅與江西詩派論集》,臺北:國家出版社,2006年。
    黃寶華:《黃庭堅詩詞文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黃寶華:《黃庭堅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楊慶存:《黃庭堅與宋代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
    鄭永曉:《黃庭堅年譜新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 年。
    錢志熙:《黃庭堅詩學體系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年。

    (三)其他相關書目

    1. 詞別集選集

    朱昆槐選注:《雪泥鴻爪》,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
    胡適:《胡適選註的詞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4年。
    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2. 詞話及詞集序跋

    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張璋等編:《歷代詞話》,鄭州:大象出版社,2002年。
    王偉勇:《清代論詞絕句初編》,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
    施蟄存主編:《詞籍序跋萃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3. 近人詞學論著

    王兆鵬:《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呂正惠:《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臺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
    吳丈蜀:《詞學概說》,香港:中華書局,2002年。
    吳美雪編輯:《宋元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02年。
    林玫儀:《詞學考銓》,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
    林玫儀主編:《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4年。
    胡雲翼:《宋代文學研究叢書.宋詞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89年。
    唐圭璋編:《唐宋詞鑑賞集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1年。
    夏瞿禪:《唐宋詞欣賞》,臺北:文津出版社,1983年。
    殷光熹:《唐宋名家詞風格流派新探》,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孫立:《詞的審美特性》,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張立偉:《歸去來兮──隱逸的文化透視》,北京:三聯書店,1995年。
    張高評主編:《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3期》,高雄:麗文文化公司,1997年。
    張高評主編:《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11期》,高雄:麗文文化公司,2005年。
    陳如江:《唐宋五十名家詞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
    陳弘治:《唐宋詞名作詳析》,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陳弘志:《詞學今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陳少峰主編:《原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年。
    梁榮基:《詞學理論綜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張惠民:《宋代詞學審美理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
    黃文吉:《北宋十大詞家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臺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
    葉嘉瑩:《唐宋詞名家論集》,臺北:桂冠圖書公司,2000年。
    楊成鑒:《中國詩詞風格研究》,臺北:洪葉文化公司,1995年。
    鄭騫:《景午叢編》,臺北:中華書局,1972年。
    薛礪若:《詞學通論》,上海:上海書店,1985年。
    龍沐勛:《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繆鉞、葉嘉瑩:《靈谿詞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4. 詩、文、筆記

    〔南朝〕江淹著,〔明〕胡之驥註,李長路、趙威點校:《江文通集彙註》,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南朝〕劉勰著,范文瀾註:《文心雕龍注》,臺北:學海出版社,1991年。
    〔唐〕司空圖:《詩品集解》,香港:商務印書館,1965年。
    〔唐〕李白撰,瞿蛻園等校注:《李太白集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唐〕杜甫著,〔清〕楊倫箋註:《杜詩鏡銓》,臺北:華正書局,1981年。
    〔宋〕方勺撰,許沛藻、楊立揚點校:《泊宅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孟元老等:《東京夢華錄》,上海:中華書局,1962年。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臺北:長安出版社,1978年。
    〔宋〕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北京:線裝書局,2004年。
    〔宋〕張侃:《張氏拙軒集》,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臺北:商務印書館,1939年。
    〔宋〕歐陽永叔:《歐陽修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94年。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金〕王若虛:《滹南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元〕李治撰,劉德權點校:《敬齋古今黈》,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清〕王夫之等:《清詩話》,臺北:西南書局,1979年。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清〕趙翼撰,霍松林、胡主佑校點:《甌北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李澤厚:《美的歷程》,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4年。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林天蔚主編:《唐宋史研究》,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87年。
    夏敬觀:《忍古樓文抄》,臺中:文听閣圖書公司,2008年。
    馬通伯校注:《韓昌黎文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
    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續編》,臺北:學生書局,1981年。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
    郭光輯注:《岳飛集輯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
    陳慶輝:《中國詩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黃啟方、包根弟、林明德編著:《元好問研究資料彙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楊海明:《唐宋詞史》,高雄:麗文文化公司,1996年。
    劉子健:《兩宋史研究叢編》,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
    魏宏燦校注:《曹丕集校注》,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9年。

    5. 經、史、目錄

    〔漢〕鄭元注,〔唐〕孔穎達疏:《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宋〕朱熹撰:《四書集註》,臺北:學海出版社,1988年。
    〔漢〕司馬遷:《史記》,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臺北:中華書局 1965年。
    〔北齊〕魏收:《魏書》,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元〕脫脫等:《宋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商務印書館,1984年。
    林玫儀主編:《詞學論著總目1901-1992》,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5年。
    黃文吉主編:《詞學研究書目1912-1992》,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劉揚忠、王兆鵬、劉尊明主編:《宋代文學研究年鑑:1997~1999》,武漢:武漢出版社,2001年。

    6. 其他

    《金剛般若波密經概論》,臺南:祥光彩色出版社,1953年。
    〔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二、單篇論文

    (一)蘇軾研究

    丁雪艷:〈豪放詞接受淺深──以東坡豪放詞為例〉,《時代文學》,2011年,第7期。
    王俊:〈蘇軾「以詩為詞」與「豪放」之關係辨〉,《理論觀察》,2007年,第4期。
    王湘:〈淺談蘇詞豪放之美〉,《黑龍江農墾師專學報》,2002年,第4期。
    王維坤:〈纖麗與雄壯齊飛,婉約共豪放一色──蘇詞風格論〉,《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2月,第28卷第1期。
    朱靖華:〈蘇軾的豪放詞及其在詞史上的地位〉,《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1期。
    衣若芬:〈臺港蘇軾研究論著目錄 1949–1999〉,《漢學研究通訊》,2001年5月,第20卷第2期。
    何欣:〈蘇軾辛棄疾豪放詞中的曠達與悲壯〉,《商業文化.學術探討》,2007年5月。
    李建國:〈人生追求與藝術勝境──蘇、辛豪放詞之比較〉,《貴州社會科學》,2000年,第6期。
    孫民:〈蘇軾豪放詞風探因〉,《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6月,第18卷第3期。
    徐峰:〈從東坡詞文看蘇軾的人生思考〉,《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徐梅:〈論東坡「清」詞的審美意蘊〉,《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
    張欣:〈逢亂世舞凌雲健筆 遇坎坷享煙雨人生──淺談蘇軾豪放詞〉,《雞西大學學報》,2007年6月,第7卷第3期。
    郭杏芳:〈蘇軾黃州詞題材內容及創作思想分析〉,《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
    楊小青:〈深廣的內涵與熾烈的情感──論蘇軾、辛棄疾豪放詞風的區別〉,《重慶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2月,第15卷第1期。
    楊忠:〈氣之積聚與詞之豪放──論蘇軾豪放詞風的形成〉,《長春大學學報》,2001年8月,第11卷第4期。
    趙偉東:〈試論黃州時期蘇軾創作的轉型〉,《學術交流》,2009年,第11期。
    蔣永政:〈蘇軾豪放詞的詞境特點〉,《文學教育.作家研究》,2007年2月。
    劉崇:〈試論蘇軾豪放詞的美學品味〉,《科教文化.文化研究》,2007年12月。
    樂占國:〈婉約、豪放詞風之爭與蘇軾〉,《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1年9月。
    饒曉明:〈蘇軾詞豪放風格辨析〉,《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6月,第6卷第2期。

    (二)黃庭堅研究

    于肇怡:〈秦觀與黃庭堅〉,《文學世界》,1962年12月,第6卷第4期。
    王早娟:〈淺析山谷詞的語言藝術〉,《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5月,第20卷第3期。
    王訶魯:〈試論山谷詞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因素〉,《九江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第4期。
    李哲理:〈豪壯清雄──從蘇軾、黃庭堅的作品看豪放詞的出現與發展〉,《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1月,第24卷第1期。
    李輝:〈結合詩論看山谷詞的俗與雅〉,《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10月,第27卷第5期。
    阮忠:〈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黃庭堅〈念奴嬌.斷虹霽雨〉解讀〉,《名作欣賞》,2007年,第3期。
    房日晰:〈秦觀黃庭堅詞的異同與歷史地位〉,《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年,第4期第27卷。
    周雪根:〈是「著腔子唱好詩」還是「當行家語」──簡論黃庭堅詞〉,《井岡山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6年5月,第27卷第3期。
    金丙燕:〈論黃庭堅詞的詩化傾向〉,《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8月,第24卷第3期。
    祝振玉:〈讀黃山谷詞札記〉,《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3期。
    徐培均:〈論山谷詞──兼與東坡詞淮海詞比較〉,《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年》,1987年12月,第4期。
    孫學堂:〈黃庭堅的詞學觀〉,《九江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4期第27卷。
    姚雪紅:〈山谷雅詞的藝術特徵及評價〉,《白城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2月,第21卷第1期。
    凌佐義:〈十年來黃庭堅研究綜述〉,《文學遺產》,1997年,第4期。
    張文利:〈論山谷詞〉,《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29卷第4期。
    張英:〈談黃庭堅貶謫詞中的「倔強之姿」〉,《作家》,2011年,第22期。
    曹榮:〈論山谷詞的詞史地位〉,《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11月,第36卷第6期。
    陶文鵬:〈於倔強中見姿態〉,《古典文學知識》,2011年,第3期。
    喬力:〈黃庭堅詞的自我人格形象〉,《江西社會科學》,1987年8月,第4期。
    曾昭岷 :〈入於蘇而又出於蘇之黃庭堅詞〉,《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2期。
    黃寶華:〈論黃庭堅詞〉,《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28卷,第9期。
    湯克勤:〈學小晏,學大蘇,終成一家──論黃山谷詞〉,《九江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
    詹梁琴:〈試論黃庭堅詞的意境〉,《安徽文學》,2007年,第12期。
    彭文良:〈試論黃庭堅詞的兩種創作傾向及其意義〉,《甘肅林業高職教育》,2008年,第2期。
    熊大權:〈黃山谷詞風簡論〉,《江西大學學報》,1986年,第2期。
    蔡厚示:〈黃庭堅詞風管窺〉,《文學評論》,1986年,第5期。
    鄧子勉:〈試論蘇、黃等詞的同體異用現象〉,《南京師大學報》,2005年5月,第3期。
    繆向勇:〈試論黃庭堅詞的藝術個性〉,《江西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第5期。
    繆鉞:〈靈谿詞說──論黃庭堅詞;論史達祖詞〉,《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1984年,第3期。
    龔嵐:〈從山谷詞探兩宋詞風之變〉,《江西社會科學》,2000年,第8期。

    (三)豪放詞相關研究

    任明綱:〈豪放詞探源〉,《貴州社會科學》,1990年,第8期。
    年玉萍:〈論豪放的語言風格〉,《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4月,第28卷第2期。
    李潔:〈北宋豪放詞派辯〉,《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7卷第1期。
    胡傳志:〈豪放詞四論〉,《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11月,第27卷第4期。
    程觀林:〈豪放詞說略〉,《徽州師範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12月,第10卷第5期。
    楊旭昇:〈詞「婉約」與「豪放」說略〉,《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2月,第22卷第1期。
    蘇淑芬:〈論南宋前期豪放派詞人的閒愁與狂放〉,《宋元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3月。

    (四)其他相關研究

    王兆鵬、郁文英:〈宋詞經典名篇的定量考察〉,《文學評量》,2008年,第6期。
    王曉驪:〈論宋代政治文化對宋代文學的影響〉,《宋代文學研究叢刊》,2005年12月,第11期。
    趙梅:〈關於詞的本體論思考──從意象出發〉,《宋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年9月,第3期。

    三、學位論文

    (一)蘇軾研究

    王秀珊:《論東坡詞中的仕隱情懷》,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史國興:《蘇軾詩詞中夢的研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杜皖琪:《從蘇軾黃州詞論其思想境遇》,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李茸:《從東坡詞看蘇軾處逆境之道──以現代精神醫學觀點論述》,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李浚植:《蘇辛豪放詞的形成及其成就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林玟玲:《東坡黃州詞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周鳳珠:《東坡黃州詞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邱瓊薇:《東坡黃州詞篇章結構探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4年。
    柳明熙:《蘇東坡詞所表現的心路歷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年。
    施淑婷:《蘇軾文學與佛禪之關係──以蘇軾遷謫詩文為核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
    許慈娟:《困境與超越──以東坡黃州詞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鄭慧敏:《東坡樂府之美學觀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賴慧娟:《黃州詞時空設計探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7年。

    (二)黃庭堅研究

    李居取:《蘇門四學士詞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
    李鋒:《黃庭堅詞的意境和豔俗詞「類曲」傾向》,南昌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宋純:《秦觀、黃庭堅詞比較研究》,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周豔菊:《山谷詞抒情藝術研究》,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馬波:《接受視野中的黃庭堅詞研究》,淮北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陳善巧:《黃庭堅入蜀及蜀中創作研究》,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陳慷玲:《山谷詞及其詞論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許奎文:《黃庭堅詞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許雅娟:《蘇門四學士詞比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彭文良:《秦觀、黃庭堅對東坡詞的接受研究》,吉林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趙春玲:《論山谷詞的雅俗兩極》,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三)豪放詞相關研究

    王翠芳:《稼軒豪放詞風之美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李浚植:《蘇辛豪放詞的形成及其成就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陳德華:《兩宋豪放詞述略》,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
    廖霞:《詞學之「婉約」與「豪放」範疇論》,中南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