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毓珊
論文名稱: 《司馬金龍漆畫屏風》研究
A Study On the Lacquered Screen-Painting In the Tomb of Sima Jinlong
指導教授: 林麗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1
中文關鍵詞: 司馬金龍漆畫屏風女史箴圖人物畫北魏平城河西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3下載:5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司馬金龍漆畫屏風》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精美作品,更是瞭解中國早期人物畫發展脈絡的關鍵。本文首先藉由考古畫例的耙梳,整理漢代到魏晉河西乃至北魏平城期間,中國人物畫前後相承的脈絡,點明北魏平城與魏晉河西在裝飾線繪上的關連,並且凸顯同時期南北朝畫風之相異,另外亦試圖連結西域豔麗的設色風格,藉由此番多面向的探究,為北魏平城時期的畫風找尋定位與來源。再者,本文經由探討圖像意義的轉變,亦論證《漆畫屏風》作為賞玩器物的功用。
    有鑑於歷來論者總將《漆畫屏風》與《女史箴圖》混為一談,本文為理出兩者的異同,始終將其視為兩件各自獨立的作品,嘗試為其畫風繼承個別探源,釐清兩者在人物造型上相同的原因、於線繪技巧上相異的現象。同時標示出《漆畫屏風》在北魏平城時期接收漢代畫風、吸納河西和西域審美品味的特殊性,以及《女史箴圖》在六朝畫風演變的過程中,所代表之融合傳統的新風格,分別為這兩件富含多元畫風的絕世佳作,在中國畫史的發展洪流中,尋得醒目且關鍵性的地位與意義。

    緒論 1 第一節 前人研究 2 第二節 研究動機 9 第三節 目次安排 11 第一章 《司馬金龍漆畫屏風》的內容與構成 13 第一節 從司馬金龍墓主之特殊身份看南北朝互動 13 一、司馬金龍墓葬出土情形 13 二、墓主人身份 15 三、南北朝互動的情形 17 第二節 《司馬金龍漆畫屏風》的圖繪內容 20 第三節 《司馬金龍漆畫屏風》的繪畫風格 23 一、線條 24 二、人物造型 26 三、設色 27 第四節 《司馬金龍漆畫屏風》與《女史箴圖》 28 第二章 女史箴與《司馬金龍漆畫屏風》的畫風來源 31 第一節 女史箴造型的風格來源 31 第二節 《司馬金龍漆畫屏風》的畫風來源 38 一、漢代人物畫的特色 39 二、魏晉河西走廊的畫風 43 三、北魏平城的畫風 49 四、長江地區之畫風 56 第三節 小結 64 第三章 《司馬金龍漆畫屏風》圖繪所透露的中原與西域之藝文交流 67 第一節 中國漆畫傳統 67 第二節 中國以外之風格來源 69 第四章 《司馬金龍漆畫屏風》的意義與功能 74 第一節 《司馬金龍漆畫屏風》圖像之使用脈絡 74 一、列女圖 74 二、孝子圖 82 三、竹林七賢 85 第二節 《司馬金龍漆畫屏風》的意義與功用 88 第五章 結論 93 附錄一 論文相關墓葬與出土人物畫作資料總表 98 附錄二 論文相關墓葬與人物畫作出土地 101 參考書目 103 圖版 114 圖版出處 142

    一、古籍
    班固《漢書》,文淵閣四庫全書3.0電子版,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劉歆《西京雜記》,成林、程章燦譯註,台北:地球,1994年。
    范曄《後漢書》,文淵閣四庫全書3.0電子版,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蕭統《文選》,文淵閣四庫全書3.0電子版,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劉義慶《世說新語》,文淵閣四庫全書3.0電子版,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魏收《魏書》,文淵閣四庫全書3.0電子版,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李延壽《南史》,文淵閣四庫全書3.0電子版,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魏徵《隋書》,文淵閣四庫全書3.0電子版,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劉向《列女傳》,文淵閣四庫全書3.0電子版,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李昉等編著《太平廣記》,文淵閣四庫全書3.0電子版,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李昉《太平御覽》,文淵閣四庫全書3.0電子版,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二、專書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台北市:錦鏽,1989年。
    中國壁畫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壁畫全集》,天津市:天津人民美術社,1989年。
    中國畫像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畫像石全集》,濟南市: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年。
    李永寧主編、宋利良攝影《敦煌石窟全集 3 本生因緣故事畫卷》,香港:商務印書館,2000年。
    日本小學館《世界美術大全集‧東洋編3 三國、南北朝》,東京都:小學館,1997-2001年。
    日本小學館《世界美術大全集‧東洋編10 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東京都:小學館,1997-2001年。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市:中國地圖出版社,2004年。
    王伯敏《中國美術通史》,濟南市:山東教育社出版:新華發行,1987年。
    王子雲《中國古代石刻畫選集》,北京:中國古典藝術,1957年。
    姚遷、古兵《六朝藝術》,北京市:文物社,1981年。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台北:里仁書局,1990年。
    鄭欽仁《魏晉南北朝史》,台北縣蘆洲市:國立空中大學,1998年。
    何啟民《魏晉思想與談風》,台北市: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67年。
    何啟民《竹林七賢研究》,台北市: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66年。
    逯耀東《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歷程》,台北市:聯經,1979年。
    嚴耀中《北魏前期政治制度》,吉林市: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
    孫同勛《拓拔氏的漢化及其他: 北魏史論文集》,台北縣板橋市:稻香,2005年。
    李憑《北魏平城時代》,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賀西林《古墓丹青─漢代墓室壁畫的發現與研究》,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年。
    黃明蘭、郭引強《洛陽漢墓壁畫》,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河南文物研究所《密縣打虎亭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年。
    鄭州歷史文化叢書編纂委員會編《鄭州古墓壁畫精選》,香港:香港國際出版社,1999年。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古代墓葬壁畫》,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北京歷史博物館、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望都漢墓壁畫》,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1955年。
    森修、內藤寬《營城子:前牧城驛附近の漢代壁畫甎墓》,東京:東亞考古學會,1934年。
    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文物工作隊《和林格爾漢墓壁畫》,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
    鄭岩《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張明川《嘉裕關魏晉墓室壁畫》,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酒泉十六國墓壁畫》,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峪關壁畫墓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施愛民撰文、靜安攝《甘肅高台魏晉墓彩繪磚》,重慶出版社,1999年。
    靜安攝《甘肅丁家閘十六國墓》,重慶出版社,1999。
    馬建華《甘肅酒泉西溝魏晉墓彩繪磚》,重慶出版社,2000年。
    馬建華《甘肅敦煌佛爺廟灣魏晉墓彩繪磚》,重慶出版社,2000年。
    張寶璽《甘肅嘉裕關魏晉一號墓彩繪磚》,重慶出版社,2000年。
    張寶璽《甘肅嘉裕關魏晉三號墓彩繪磚》,重慶出版社,2000年。
    張寶璽《甘肅嘉裕關魏晉四號墓彩繪磚》,重慶出版社,2000年。
    張寶璽《甘肅嘉裕關魏晉六號墓彩繪磚》,重慶出版社,2000年。
    張寶璽《甘肅嘉裕關魏晉七號墓彩繪磚》,重慶出版社,2000年。
    張寶璽《甘肅嘉裕關魏晉十二十三號墓彩繪磚》,重慶出版社,2000年。
    胡之、張寶璽《甘肅嘉裕關魏晉五號墓彩繪磚》,重慶出版社,2002年。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祁家灣》,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
    甘肅省文物隊、甘肅省博物館、嘉峪關市文物管理所《嘉峪關壁畫墓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戴春陽、張瓏《敦煌祁家灣西晉十六國墓葬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鄧縣彩色畫像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58年。
    寧夏固原博物館《固原北魏墓漆棺畫》,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編《西安北周安伽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等合編《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年。
    黃明蘭《洛陽北魏世俗石刻線畫集》,北京:人民美術社,1987年。
    羅宗真《六朝考古》,南京:南京大學,1994年。
    三、期刊論文
    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館、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馬金龍墓〉,《文物》,1972:3,p.20-29、64。
    志工〈略談北魏的屏風漆畫〉,《文物》,1972:8,p.55-58。
    楊泓〈漫畫屏風---家具談往之一〉,《文物》,1979:11,p.74-79。
    楊泓〈北朝文化源流探討之一---司馬金龍墓出土遺物的再研究〉,《北朝研究》,1989:1,p.13-21。
    五味充子〈司馬金龍墓〉,井上境、宮川寅雄《新發掘報告‧中國的美術與考古》,東京:六興出版,1977,p.203-215。
    康樂〈北魏的司馬金龍墓〉,《歷史月刊》,13(1989.2)。
    謝振發〈北魏司馬金龍墓的漆畫屏風試析〉,《台大美術史研究集刊》,11,2001年。
    宋馨〈北為司馬金龍墓葬的重新評估〉,《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43,2000年,p.273-299。
    康樂〈北魏的司馬金龍墓〉,《歷史月刊》,13,p.119-123。
    阮國林〈談南京六朝墓葬中的帷帳座〉,《文物》,1991:2,p.88。
    石守謙〈南宋的兩種規諫畫〉,《風格與世變》(台北:允辰文化,1996),p.89-129。
    施秀貴〈兩漢時期人物畫像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金維諾〈秦漢時代的壁畫〉,《美術研究》,1980:1。
    楊泓〈漢代的壁畫墓〉,《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北京:文物,1984年),p.412-416、447-451。
    邢義田〈漢代壁畫的發展和壁畫墓〉,《史語所集刊》,p.152-153。
    邢義田〈漢代壁畫的發展和壁畫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86(57),p.139-170。
    金維諾〈墓室壁畫在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美術研究》,1997:2,p.38-42。
    楊泓〈漢代美術考古繪畫篇〉,《美術考古半世紀—中國美術考古發現史》(北京文物,1997年)。
    邢義田〈格套、榜題、文獻與畫象解釋──以失傳的「七女為父報仇」漢畫故事為例〉,《中世紀以前的地域文化、宗教與藝術──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2),p.183-234。
    葉其峰〈漢代的壁畫及其藝術特色〉,《故宮文物月刊》,13:4,p.40-44。
    張合榮〈漢墓壁畫的佈局、內容和風格〉,《華夏考古》,1995:2,p.85-91。
    李如森〈壁畫墓〉,《漢代喪葬制度》(吉林大學出版社,1995年),p.323-334。
    蘇健〈洛陽漢墓壁畫略說〉,《中原文物》,1987年特刊。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河南洛陽北郊東漢壁畫墓〉,《考古》,1991:8。
    洛陽博物館〈洛陽金谷園新莽時期壁畫墓〉,《文物參考資料叢刊9》,1985年。
    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洛陽偃師縣新莽壁畫墓清理簡報〉,《文物》,1992:12。
    洛陽博物館〈洛陽西漢卜千秋壁畫墓發掘簡報〉,《文物》,1977:6,p.1-12。
    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洛陽淺井頭西漢壁畫墓發掘簡報〉,《文物》1993:5,p.1-16。
    蘇健〈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洛陽漢墓壁畫考〉,《中原文物》,1984:2。
    河南文物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河南密縣打虎亭發現大型漢代壁畫墓和畫像石墓〉,《文物》,1960:4。
    姚鑒〈河北望都縣漢畫的墓室結構和壁畫〉,《文物參考資料》,1954:12。
    內蒙古文物工作隊、內蒙古博物館〈和林格爾發現一座重要的東漢壁畫墓〉,《文物》,1974:1。
    張郁他〈論和林漢墓壁畫藝術〉,《內蒙古文物考古》,1981:1。
    已而〈嘉裕關魏晉墓室壁畫〉,《雄獅美術》1979:99,p.94-95。
    張寶璽〈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龍語文物藝術》,1990:2,p.17-24。
    鄭岩〈酒泉丁家閘十六國墓社樹壁畫考〉,《故宮文物月刊》,12:11,p.44-52。
    鄭岩〈河西魏晉壁畫墓初論〉,《漢唐之間文化藝術的互動與交融》(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p.387-426。
    敦煌文物研究所考古組〈敦煌晉墓〉,《考古》,1974:3。
    甘肅省博物館〈酒泉、嘉峪關晉墓發掘〉,《文物》,1979:6。
    嘉峪關市文物管理所〈嘉峪關新城12、13號畫像磚墓發掘簡報〉,《文物》1982:8,p.7-15。
    張朋川〈河西出土的漢晉繪畫簡述〉,《文物》,1978:6。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酒泉西溝村魏晉墓發掘簡報〉,《文物》,1996:7。
    武威地區博物館〈甘肅武威南灘魏晉墓〉,《文物》,1987:9。
    方聞〈敦煌的凹凸畫〉,《故宮博物院院刊》,2007:3,p.6-15。
    安徽省文物考古硏究所、馬鞍山市文化局〈安徽馬鞍山東吳朱然墓發掘簡報〉,《文物》,1986:3,p.1-15。
    盧茂村〈從朱然墓的出土文物談吳國海上絲綢之路〉,《海交史硏究》,1990:18,p.1-8。
    顧丞峰〈朱然墓漆畫與顧愷之用筆〉,《東南文化》,1991:2,p.191-193。
    林樹中〈從吳‧朱然墓漆畫談三國繪畫〉,《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4:1,p.24-30。
    陳大為〈朝陽縣溝門子晉壁畫墓〉,《遼海文物學刊》,1990:2,p.12-24,28。
    宿白〈朝鮮安岳所發現的冬壽墓〉,《文物參考資料》,1952:1。
    楊泓〈高句麗壁畫石墓〉,《文物》,1958:4,p.12-21。
    洪晴玉〈關於冬壽墓的發現和研究〉,《考古》,1959:1,p.27-35。
    陳大章〈河南鄧縣發現北朝七色彩繪畫像磚墓〉,《文物參考資料》,1958:6,p.569-570。
    宿白〈平城雲岡模式〉,《中國石窟—雲岡石窟》(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畫墓發掘簡報〉,《文物》,2006:10,p.4-24。
    王銀田、劉俊喜〈大同智家堡北魏墓石槨壁畫〉,《文物》,2001:7,p.40-51。
    劉俊喜、高峰〈大同智家堡北魏墓棺版畫〉,《文物》,2004:12,p.35-47。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北魏宋紹祖墓發掘簡報〉,《文物》,2001:7,p.19-39。
    山西省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湖東北魏一號墓〉,《文物》,2004:1 2,p.29-30。
    韓孔樂/羅豐〈固原北魏墓漆棺的發現〉,《美術硏究》,1984:2,p.3-11。
    寧夏固原博物館〈固原北魏墓漆棺畫〉,《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
    王瀧〈固原漆棺彩畫〉,《美術硏究》,1984:2,p.12-17。
    孫機〈固原北魏漆棺畫硏究〉,《文物》,1989:9,P.38-44。
    孫機〈固原北魏漆棺畫〉,《中國聖火—中國古文物與東西文化交流中的若干問題》(瀋陽市:遼陽教育出版社,1996年),p.126-127。
    楊軍凱〈西安北周涼州薩保史君墓發掘簡報〉,《文物》,2005:3,p.4-33。
    加藤直子,〈魏晉南北朝墓における孝子傳圖について〉,收於吉村‧怜博士古稀紀念會編,《東洋美術史論叢》(東京:雄山閣,1999),頁115-133。
    鄒清泉,〈「子貴母死」與北魏中晚期孝風驟盛及孝子圖的刻畫〉,《文藝研究》(2006.10),p.131-138。
    林聖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圖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1994年。
    楊泓〈北朝七賢屏風壁畫〉,《尋常的精緻:文物與古代生活》(瀋陽市:遼陽教育出版社,1996年),p.118-122。
    南京博物院、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南京西善橋南朝墓及其磚刻壁畫〉,《文物》,1960:8、9,p.37-42。
    陳直〈對於南京西善橋南朝墓磚刻竹林七賢圖的管見〉,《文物》,1961:10。
    羅宗真〈南京西善橋油坊村南朝大墓的發掘〉,《考古》1963:6,p.291-300、290。
    南京市博物館〈南京油坊橋發現一座南朝畫像磚墓〉,《考古》,1990:10,p.898-902。
    南京博物院〈江蘇丹陽胡橋南朝大墓及磚刻壁畫〉,《文物》,1974:2,p.44-56。
    南京博物院〈江蘇丹陽胡橋、建山兩座南朝墓葬〉,《文物》,1980:2,p.1-17。
    林樹中〈江蘇丹陽南齊陵墓磚印壁畫初探〉,《文物》,1977:1。
    南京博物院〈試談“竹林七賢及榮啟期“磚印壁畫問題〉,《文物》,1980:2,p.18-23、36。
    管玉春〈試論南京六朝陵墓石刻藝術〉,《文物》,1981:8,p.61-65。
    鄭珉中〈對南京西善橋六朝墓畫像的看法〉,《故宮博物院院刋》,1986:3,p.49-54。
    劉靜貞〈劉向《列女傳》的性別意識〉,《東吳歷史學報》,5。
    李麗華〈惡女傳--劉向「列女傳•孽嬖傳」的書寫策略與書寫意識〉,《漢學論壇》3(2003.12),p.4-5。
    方聞〈傳顧愷之《女史箴圖》與中國藝術史〉,《美術史研究集刊》(2002:12),p.1-34。
    楊新〈從山水畫法探索《女史箴圖》的創作史代〉,《故宮博物院院刊》(2001:3),p.17-29。
    巫鴻〈《女史箴圖》新探:體裁,圖像,敘事,風格,斷代〉,《漢唐之間的視覺文化與物質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p.509-53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