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以作家創作心理出發,探討《筆生花》女作家邱心如利用彈詞小說特有體製--即「自敘」與「正文」間雜的特色,一方面建構自我形象,一方面建構小說中的女性人物,如果將自敘與正文視為文本的整體,那麼女作家如何透過自身及正文女性形象的雙重形塑,以思索時代背景下的婦女問題,藉此角度來彰顯《筆生花》作為彈詞三大,如何達到「為女性張目」的特點。
參考書目
(依著者姓名筆劃排列)
一、 古籍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臺北:臺灣古籍,2001年。
・清・邱心如著,黃明校注,亓婷婷校閱《筆生花》,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
・清・孫雲錦等修、吳昆田等纂《江蘇省淮安府志》,《中國方志叢書》,清光緒十年刊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
・清・陳宏謀《五種遺規》,臺北:德志,1961年。
・清・斐大中等修、秦緗業等纂《無錫金匱縣志》,收入《中國方志叢書》,清光緒七年刊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
・清・潘德輿《養一齋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衛哲治等纂修、陳琦等重刊《江蘇省淮安府志》,《中國方志叢書》,清乾隆十三年修,咸豐二年重刊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
二、 今人專書
・(德)Hans Robert Jauss(姚斯)、(美) Rober C. Holub(霍拉勃)著;周寧、金元浦譯《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瀋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
・(美)Michele L. Crossley(克勞斯里)著、朱儀羚等譯《敘事心理與研究 : 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嘉義市:濤石文化,2004年。
・(美)Susan Mann (曼素恩)著、楊雅婷譯《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臺北縣:左岸文化,2005年。
・(美)Toril Moi(托莉•莫)著、王奕婷譯《性/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巨流圖書公司印行,2005年。
・(英)Virginia Woolf(維金尼亞・吳爾芙)著、章秀亞譯《自己的房間》,臺北:天培文化,2005年。
・川合康三《中國的自傳文學》,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年。
・中外文學主編《女性主義重閱古典文學專輯:父權文化下女性主義的自塑與他塑》,二十二卷第六期,1993年11月。
・毛文芳《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臺北:學生書局,2001年12月。
・王力堅《清代才媛與文化考察》,臺北:文津,2006年。
・王安祈等著〈中國文學新境界:反思與觀照〉,臺北:立緒文化,2005年。
・王逢振《女性主義》,臺北: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王溢嘉《精神分析與文學》,臺北:野鵝出版社,1985年。
・王德威《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臺北:麥田,2003年。
・王曉驪、劉靖淵《解語花:傳統男性文學中的女性形象》,石家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王躍生《清代中期婚姻衝突透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伍寶珠《書寫女性與女性書寫》,臺北:大安出版社,2006年。
・吳秀華《明末清初小說戲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吳燕娜編著《中國婦女與文學論集》第二、六集,臺北:稻鄉出版社,2001年。
・李祥林《戲曲文化中的性別研究與原型分析》,臺北:國家出版社,2006年。
・李小江等編《性別與中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
・李銀河《女性主義》,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
・李甲孚《中國古代的婦女生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73年。
・何滿子《中國愛情與兩性關係:中國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商務,1995年。
・金元浦《文學解釋學:文學的審美闡釋與意義生成》,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
・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93年。
・林保淳《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林幸謙《荒野中的女體—張愛玲女性主義批評I》,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阿英《小說閒談四種》,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阿英《彈詞小說考》,上海市:上海書店,1991年。
・季羨林主編《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周良《中國蘇州評彈》,上海市:百家出版社,2002年。
・周芬伶《豔異──張愛玲與中國文學》,臺北:元尊文化出版;遠流總代理,1999年。
・周蕾《婦女與中國現代性:東西方之間閱讀記》,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5年。
・周愚文、洪仁進主編《中國傳統婦女與家庭教育》,臺北:師大書苑,2005年。
・胡元翎《拂去塵埃:傳統女性角色的文化巡禮》,石家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市:上海古籍,1985年。
・胡萬川《真實虛假:小說的藝術與現實》,臺北:大安出版社,2005年。
・胡曉真主編《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1年。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洪淑苓主編《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臺北:里仁書局,1997年。
・柯慶明《現代中國文學批評述論》,臺北:大安,1987年。
・范煙橋《中國小說史》,臺北縣: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范銘如主編《挑撥新趨勢──第二屆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印行,2003年。
・高玉海《明清小說續書研究》,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高世瑜《中國古代婦女生活》,臺北:臺灣商務,2000年。
・高彥頤《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
・高桂惠《追蹤躡跡:中國小說的文化闡釋》,臺北:大安出版社,2005年。
・高琳主編《論女性文學──中外女性文學國際研討會文選》,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5年。
・徐岱《小說敘事學》,北京市:中國社科,1992年。
・徐苔玲、王志弘合譯《性別、認同與地方:女性主義地理學概說》,臺北:群學,2006年。
・秦家驄著,舒遜、曼予譯《秦氏千年史》,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臺北:聯合文學,1999年。
・唐荷《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曹大為《中國古代女子教育》,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1996年。
・張小虹《性別越界: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與批評》,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
・張京媛主編《當代女性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張宏生編《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江蘇:江蘇古籍,2002年。
・張明葉《中國古代婦女文學簡史》,瀋陽市: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
・張健、謝綉華《中西小說理論要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梅家玲編《性別論述與臺灣小說》,臺北:麥田出版,2000年。
・許麗芳《傳統書寫之特質與認知:以明清小說撰者自序為考察中心》,高雄市 :復文,2000年。
・梁乙真《清代婦女文學史》,臺北:臺灣中華,1968年。
・郭立誠《中國婦女生活史話》,臺北:漢光,1983年。
・郭松義《倫理與生活──清代的婚姻關係》,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
・陳玉玲《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女性自傳的主體性研究》,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出版:紅螞蟻總經銷,1998年。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陳汝衡《陳汝衡曲藝文選》,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5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1994年。
・陳芳明《後殖民臺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臺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
2002年。
・陳顧遠《中國古代婚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4年。
・陳鵬《中國婚姻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華瑋《明清婦女之戲曲創作與批評》,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3年。
・黃錦珠《晚清小說中的新女性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黃錦珠〈晚清小說中的妻職與母職〉,徐志平主編《第二屆中國小說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黃嫣梨《妝臺與妝臺以外:中國婦女史研究論集》,香港:牛津大學,1999年。
・黃嫣梨《清代四大女詞人:轉型中的清代知識女性》,上海市: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
・馮爾康、常建華《清人社會生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臺北:里仁,1987年。
・葉德均《戲曲小說叢考》,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趙景深《彈詞考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趙景深《彈詞研究》,臺北:東方文化,1987年。
・熊秉真、余安邦合編《情欲明清:遂欲篇》,臺北:麥田出版;城邦發行,2004
年。
・熊賢軍《中國女子教育史》,武漢市:武漢出版社,1993年。
・劉紀蕙《文學與藝術八論:互文‧對位‧文化詮釋》,臺北:三民,1994年。
・劉詠聰《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劉詠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1998年。
・鄧紅梅《閨中吟:傳統女性的精神自畫像》,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鄭振偉《女性與文學:女性主義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嶺南學院現代中文文學研究中心,1996年。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龍協濤《讀者反應理論》,臺北:揚智,2000年。
・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9年。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市: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
・謝無量編《中國婦女文學史》,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1992年。
・鍾慧玲主編《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臺北:里仁出版社,1997年。
・簡瑛瑛《何處是女兒家:女性主義與中西比較文學/文化研究》,臺北:聯合文學,1998年。
・簡瑛瑛主編《女性心/靈之旅:女族傷痕與邊界書寫》,臺北:女書文化,2003年。
・譚正璧《中國女性的文學生活》,臺北:華嚴,1996年。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
・譚正璧、譚尋《評彈通考》,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5年。
・嚴明、樊琪合著《中國女性文學的傳統》,臺北:洪葉文化,1999年。
・嚴明、孫愛玲《東亞視野中的明清小說》,臺北:聖環圖書,2006年。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1997年。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經典》,臺北:女書文化,2003年。
・龔鵬程《文化、文學與美學》,臺北:時報文化,1988年。
・龔鵬程主編《五十年來的中國文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
三、 期刊論文
・丁志安〈《筆生花》作者邱心如家世考〉,《中華文史論叢》,1982年第22輯。
・方紅〈《再生緣》與女性文學),《湖北教育學院學報》第18卷第6期,2001年11月。
・文迎霞、陳東有〈彈詞中的女扮男裝故事與受眾欣賞期待〉,《江西社會科學》第3期,2004年3月。
・王力堅〈從《名媛詩話》看家庭對清代才媛的影響〉,《長江學術》第2期,2006年3月。
・王萌〈明清時期女性筆下的姐妹情誼〉,《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4卷第4期。
・王亞琴〈沒有圓滿結局的圓滿-彈詞《再生緣》結尾探析〉,《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雙月刊)》第18 卷第1 期,2001 年2 月。
・王進東〈長篇彈詞《筆生花》的用韻特點研究〉,《東方人文學誌》第3卷第1期,2004年3月。
・王進東〈長篇彈詞《筆生花》陰聲韻研究〉,《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
・王學玲〈不可侵犯的懺語──明清之際自敘傳文的諧謔與悔愧〉,《淡江中文學報》,2005年12月。
・尤靜嫻〈找回聲音──談「彈詞」、「女彈」的敘事性〉,《中國文學研究》第18期,2004年6月。
・冉小平〈從書寫身體到身體書寫──二十世紀90年代新生代女作家創作漫論〉,《二十一世紀》網路版總第15期,2003年6月。網址: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303055.htm,2008年8月26日查。
・石群山〈接受反應文論視域中的讀者閱讀活動〉,《江西社會科學》,《江西社會科學》第9期,2007年9月。
・田富軍〈中國古代文學中女強男弱現象的文化解讀〉,《寧夏社會科學》,2001年9月。
・朱我芯〈彈詞小詞《天雨花》的女性書寫特徵〉,《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2003年7月。
・曲雯〈性別解讀中的女性的創見──讀《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婦女研究論叢》,2003年3月。
・李有成〈論自傳〉上、下,《當代》,1990年11月第55期、12月第56期。
・李秋菊〈《再生緣》為何神龍無尾〉,《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4 卷第3期,2005年6月。
・李貞德〈女人的中國中古史──性別與漢唐之間的禮律研究〉,網址:http://www.feminist.sinica.edu.tw/teach/teach2-14.pdf,2008年7月5日查。
・佟迅〈中國古代婦女社會地位及女扮男裝文學題材的演變〉,《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7月。
・佟迅〈《再生緣》與同時期同題材女性彈詞之比較〉,《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7卷第6期,2005年11月。
・宋致新〈中西女性文學中瘋女人形象之比較〉,《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第9期。
・宋致新〈女性翻身的「狂想曲」-陳端生和她的《再生緣》〉,《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
・呂啟祥〈夢在紅樓之外──《再生緣》與《紅樓夢》〉,《紅樓夢學刊》,1996年第2期。
・芳草〈女彈詞考〉,《鐵道師院學報》第16卷第6期,1999年12月。
・林燕玲〈米鹽瑣屑與錦繡芸窗之間──彈詞《筆生花》自敘中呈現的創作動機與矛盾〉,《國立台中技術學院人文社會學報》,2003年12月。
・林麗月〈孝道與婦道:明代孝婦的文化史考察〉,《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998年8月第6期。
・林幸謙〈《半生緣》再解讀:姐妹情誼的反動與女性衝突主題〉,《海南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13卷第1期。
・孟蒙〈清代彈詞文學論略〉,《齊魯學刊》,2002年第1期。
・胡曉真〈最新西方漢學界婦女文學史研究之評介〉,《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994年6月。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清代婦女彈詞小說中的自我呈現〉,《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集刊》,1995年8月。
・胡曉真〈由彈詞編訂家侯芝談清代中期彈詞小說的創作形式與意識型態轉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98年3月。
・胡曉真〈秩序追求與末世恐懼──由彈詞小說《四雲亭》看晚清上海婦女的時代意識〉,《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8期,2000年6月。
・胡曉真〈閨情、革命與市場:由民初彈詞小說家姜映清談起〉,《 無聲之聲Ⅲ:近代中國的婦女與文化,1600-1950》,台北:中研院近史所,2003年。
・胡曉真〈藝文生命與身體政治──清代婦女文學史研究趨勢與展望之探析〉,「中國近代史的再思考」研討會論文,2005.6.29-7.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胡曉真〈酗酒、瘋癲與獨身──清代女性彈詞小說中的極端女性人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006年3月。
・郝琳〈難以建築的『姐妹情誼』〉,《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
・晁瑞〈對《筆生花》助詞『個』的進一步探討〉,《語言科學》第7卷第1期,2008年。
・盛志梅〈試論清代彈詞的江南文化特色〉,《江淮論壇》,2003年第1期。
・盛志梅〈清代女性彈詞中女扮男裝現象論析〉,《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馮沅君〈讀《筆生花》雜記〉,《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們研究月刊》,1926年第1卷2期。
・張燕萍〈明清女性彈詞文學管見〉,《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10月。
・張芙蓉〈在中西比較中考察清代女性小說寫作的社會意蘊〉,《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6年3月。
・張筱梅〈麗娘如鏡──對明清時期《牡丹亭》女性閱讀的分析〉,《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9卷第4期,2007年7月。
・張嘉惠〈由《再生緣》論陳端生的女性觀〉,《雄工學報》第8輯,2007年5月。
・張艷艷〈淺析明末清初小說戲曲中的「女扮男裝」形象〉,《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5期,2007年9月。
・張俊〈18 世紀的中國「意識流」──論《再生緣》的心理描寫〉,《宜賓學院院報》第8期,2005年8月。
・張樹亭〈彈詞文學興盛之原因〉,《濟寧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4卷第1期,2003年2月。
・許周鶼〈論明清彈詞文化與吳地婦女〉,《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
・許周鶼〈吳地女子內剛品性溯源〉,《常熟高專學報》,2003年5月。
・許麗芳〈試論《再生緣》之書寫特徵與相關意涵〉,《中山人文學報》,1997年1月。
・許麗芳〈女性於書寫中之自我定位與詮釋—以陳端生之《再生緣》序文為例〉,《大陸雜誌》,2002年4月。
・許麗芳〈性別與書寫之錯置與超越──以《女才子書》與《再生緣》作者自序為中心之分析〉,《國文學誌》,2002年12月。
・許麗芳〈詩教典範之詮釋與維護──試析明清詩集序跋中對女性書寫合理化之論述〉,《國文學誌》,2002年12月。
・陳娟娟〈女性自我意識覺醒道路上的遠行者──《再生緣》中孟麗君形象解析〉,《藝術百家》,2006年第2期。
・陶祝婉〈論《聊齋誌異》中的悍婦與妒婦形象〉,《《聊齋誌異》研究》,2003年第4期。
・黃錦珠〈晚清小說中的妻職與母職〉,網址:http://www.printculture2.url.tw/wordpaper/n11-1.pdf,2008年7月5日查。
・黃曉晴〈試論《再生緣》孟麗君的自我實現──由女扮男裝談起〉,《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論文集刊》第11卷,2006年6月。
・程郁〈近二十年中國大陸清代女性史研究綜述〉,《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0期,2002年12月。
・趙會娟〈關於《再生緣》結局的一點看法〉,《長春師範學院學報》第23 卷第6期,2004年11月。
・趙延花〈女性追求平等的先聲-論彈詞《再生緣》中主人公孟麗君的思想價值〉,《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4期,2004年7月。
・趙咏冰〈帶著腳鐐的生命之舞──從《再生緣》看傳統中國女性寫作的困境〉,《明清小說研究》,2005 年第2期。
・蔣悅飛〈超時代的女性意識與權力困惑──《再生緣》在現代視角下的人文價值〉,《婦女研究論叢》,2000 年第2期。
・劉天堂〈明清女性彈詞中的女性意識〉,《蘇州鐵道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2001年9月。
・劉存南〈《再生緣》之再議〉,《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 期,2003 年7 月。
・劉紀蕙〈女性的複製:男性作家筆下二元化的象徵符號〉,《中外文學》,1989年6月。
・歐麗娟〈杜甫詩中的女兒形象與女性教育觀〉,《漢學研究》第22卷第2期,2004年12月。
・鄭振偉〈為女性張目的《筆生花》〉,《九州學林》,2006年第12輯。
・鄭毓瑜〈身體表演與魏晉人倫品鑑〉,《漢學研究》,2006年12月。
・輪田直子〈上海圖書館所藏彈詞目錄〉,《東北大學中國語學文學論集》第4號,1999年11月30日。
・鮑震培〈中國女性文學敘事傳統的建立──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創作回眸〉,《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卷第4期,2002年12月。
・鮑震培〈晚清以來的彈詞研究-兼論清代女作家彈詞的文體定位〉,《天津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
・鮑震培〈從彈詞小說看清代女作家的寫作心態〉,婦女與社會性別研究網,網 址:http://www.chinagender.org/chinas/center/c5/c5008.htm,2008年8月10日查。
・鮑震培〈清代女中丈夫風尚與彈詞小說女豪傑形象〉,《山西師大學報》,2003年1月。
・鮑震培〈閨中無靜女──晚清女作家彈詞與『振興女權』〉,《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4期,2004年7月。
・盧振杰〈論中國文學中《女扮男裝》母題的嬗變〉,《重慶教育學院學報》第18卷第1期,2005年1月。
・魏愛蓮(Ellen Widmer)劉裘蒂譯〈十七世紀中國才女的書信世界〉,《中外文學》,1993年11月。
四、 學位論文
・方紅《《再生緣》與女性文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
・朱焱煒《論擬彈詞》,蘇州市: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李秋菊《彈詞《再生緣》結局新析》,湘潭市: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碩士論文,2004年。
・吳玄妃《晚明傳奇中女扮男裝情節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林聰舜《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博士論文,1985年。
・邱靖宜《邱心如及其《筆生花》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專班,2006年。
・孫慧雅《蘇州彈詞《珍珠塔》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陳文瑛《蘇州彈詞研究》,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陳文璇的《邱心如《筆生花》研究》,桃園: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張曉寧《《筆生花》中女性意識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盛志梅《清代彈詞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
・張俊《《再生緣》三論》,重慶:重慶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黃曉晴《《再生緣》之女性自我實現研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葉懿慧《侯芝及其彈詞小說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趙海霞的《彈詞小說論》,山東: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楊貴玉《《再生緣》中女性意識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楊曉菁《《再生緣》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廖卓成《自傳文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蔡祝青《明末清初小說中男女扮裝之性別與文化意義》,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盧振杰《《再生緣》女性意識對「女扮男裝」母題的超越》(遼寧:遼寧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