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志展 Chih-Chan Lin |
---|---|
論文名稱: |
臺北市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 A Study of Learning Attitudes and Learning Disturbances of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
指導教授: |
張晉昌
Chang, Jin-Chu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1 |
中文關鍵詞: | 綜合高中 、學習態度 、學習困擾 |
英文關鍵詞: |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learning attitudes, learning disturbanc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781 下載:15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辦理綜合高中學校二、三年級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情形,並探討影響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相關因素,歸納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俾供綜合高中辦理學校及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參考。首先探討相關文獻,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進而以『問卷調查』蒐集資料,研究對象為十九所辦理綜合高中學校所招收之二、三年級學生;將調查所獲得資料,採用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獨立樣本t考驗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根據統計分析結果,獲得結論如下:
一、綜合高中學生具有正向的學習態度。
二、男學生比女學生更滿意於學校教師的教學態度與對學生的關懷;女學生則認為同學才是協助與解決學習困難的好夥伴。
三、就讀自然學程的學生比就讀商業學程學生及社會學程學生更滿意於學校教師的教學態度與對學生的關懷。
四、不同學業成績之學生的整體學習態度方面,在對學校教師的態度及對自我的態度有所差異。其學業成績越高,學習態度有越好的傾向。
五、綜合高中學生在個人因素方面,造成較高的學習困擾;而在家庭因素方面的學習困擾較低。
六、綜合高中男學生比女學生認為家庭因素造成較高的學習困擾。
七、綜合高中二年級學生比三年級學生認為個人因素造成較高的學習困擾。
八、不同學業成績之學生,在整體的學習困擾有所差異。其學業成績越低,學習困擾有越高的傾向。
九、綜合高中學生整體學習困擾對整體學習態度呈現負相關。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attitudes and disturbance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grades in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and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ed learning attitudes and disturbances. The findings were provided for comprehensive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competent educational authority with concrete suggestions. To begin, the study reviewed the relevant documents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n collected information through “questionnaires.” The target of the study was the second and third graders at the nineteen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The data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zed by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average, standard deviation, one way ANOVA and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etc.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ings:
1. Students at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had positive learning attitudes.
2. Boy students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teachers’ teaching attitude, loving care and attention than girl students were;however, girl students thought that classmates were good partners to assist and solved learning disturbances.
3. Students of scientific program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teachers’ teaching attitude, loving care and attention than those of commercial and social programs.
4.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academic grades had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whole learning,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higher grades the students get, the better attitudes the students had.
5. For students at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personal factors caused higher learning disturbances;however, family factors caused lower learning disturbances.
6. Boy students at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thought that family factors caused higher learning disturbances than girl students did.
7. Second graders at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thought that personal factors caused higher learning disturbances than third graders did.
8.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academic grades showed differences in overall learning disturbances. Those with lower grades had more disturbances.
9. “Overall learning disturbances”of students at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had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overall learning attitudes.”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3)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王玉屏(1981)國中低收入學生行為困擾、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克先(1996)學習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王秀槐(1984)國中高低成就學生家庭環境與學習態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佩玲(1988)淺談學習。測驗與輔導,16卷3期,185頁。
王福林(1990)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為、學習成就之調查分析。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古松民(2002)。目標設定策略與學習時間及學習態度對網路學習成效的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田振榮、羅清水、鄭增財、江義平(1998)。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之家庭因素研究。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一般技職及人文教育類,13,135~143。
朱敬先(1986)學習心理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兵介任譯(1989)如何有效學習。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吳明清(2001)。教育改革的推動與檢討。教育向前跑(續)-教育改革的思維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吳武典(1971)從心理動力學的觀點談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教育文摘,16(5),頁5-11。
吳武典(1987a)影響學習因素的動力觀:散播愛的種子-談輔導的理念與方法。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吳武典(1987b)青少年問題與對策。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吳敏華(1996)。英國與我國綜合中學(高中)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惠珍(1998)。課程發展—各案分析。台北:作者。
吳裕益(1980)國中高、低成就學生家庭背景及心理特質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教育學刊,第7期,頁161-197。
吳誼華(2002)。國中公民與道德科多元智慧教學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聰賢(1993)態度量表的建立,輯於楊國樞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台北:東華書局。
呂少卿(1985)我國國中、高中(職)、師專、大專學生苦惱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92-95頁。
李玉鳳(2001)。運用多元智慧理論改善學生學習態度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志祥(2003)。臺北市高職轉型為綜合高中之問題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素卿譯(2000)。當代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然堯(1998)。美英綜合中學之研究及其對我國實施綜合高中之啟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隆盛(1998),忠實與創制:綜合高中的課程規劃與設計。國立編譯館通訊,11(3),8-13。
李隆盛(1999)。認識綜合高中。中等教育,50(2),127-130。
李隆盛(2000a)。綜合高中的課程發展。載於教育部主辦:八十九學年度新辦理綜合高中學校細部執行計畫審查會議手冊,頁49-59。台南:北門農工。
李隆盛(2000 b)。綜合高中與生活科技。科技與人力教育的提昇。頁67。台北:師大書苑。
李藍(1985)重讀學生與普通學生人格特質、學業成績、學習態度比較研究。中國輔導學會輔導月刊,第21卷,第6期,頁28-34。
李咏吟(1989)國中生學習技巧運作狀況之調查。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12期,頁239-264。
李咏吟、張德榮、陳慶福、林本喬、韓楷檉(1993)。國中生學習與讀書策略量表。臺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杜正治(2001a)。行為學派的學習理論。載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 學習心理學的應用(3~50)。臺北:心理出版社。
杜正治(2001b)。行為學派的學習理論。載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 學習心理學的應用(3~50)。臺北:心理出版社。
杜成憲(1994)早期儒家學習範疇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沈偉康(1987)學習態度、人格特質、親子關係與測試焦慮的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幸(1967)高中學生行為困擾調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官淑如(1997)。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明美(1988)英文科學習困擾調查研究。輔導通訊,12期,頁21。
林建平(1997)。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昭賢(1972)國中學生生活問題與指導。台北:教育部訓委會。
林清江(1988)進一步的教育機會均等。台北:台灣書店
林勝義(2004)。高中職就學社區化。二00二年市政論壇--蛻變中的高職教育會議實錄,頁17。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林朝夫(1993)偏差行為輔導與個案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義雄(2001)。綜合高中導讀你我他。台北:教育部。
林義斌(2001)。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推動本市高級職業學校轉型研究報告。臺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林榮聰(2000)。設計科系學生學習態度之探討。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設計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寶貴、錡寶香(1991)高職階段聽障學生學習態度成就動機及其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師大特研所,省教育廳第五科。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邵瑞珍、皮連生、吳慶麟譯(1990)。學習理論:學習活動的規律探索。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邱上真(2001)。認知學派的學習理論。載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 學習心理學的應用(52~113)。臺北:心理出版社。
邱玉蟾(2001)。綜合高中試辦成效之檢討及發展改進方案。台北市:教育部文件;未出版。王文科(民82)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施信華(2001)。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 蘭譯(2001)。心理學。臺北:遠流出版社。
洪冬桂(1986)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胡平夷(2004)綜合高中學生選修學術學程之學習滿意度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唐璽惠(1988)高中生英語學習動機態度、師生互動、親子關係與英語科成就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昊杲、邱佳椿(2002)。技職教育研究教戰手冊.SPSS基礎篇。台北:師大書苑。
徐慕蓮(1987)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之關係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5期,頁129-172。
張春興(1984)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3)心理學概要。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0a)。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0b)。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1)。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81)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秋明(1997)。台北市試辦學年學分制高職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淵程(2001)。高級職業學校全面實施學年學分制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德瑞(1986)北市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次級文化與違規犯過行為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德榮、李咏吟、林本喬、賀孝銘、洪寶蓮(1997)。高中(職)學生學習與讀書策略量表。臺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張學聆(1996)私立商專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間關係之研究--以崇佑企專為例。第十一屆技術與職業教育研討會,頁197-206。
教育部(1996),「試辦綜合高中實驗課程實施要點」。教育部公報,261,13-15。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教育部(1999a)。高級中學法。民國八十八年七月十四日公佈。民國93年12月18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60001
教育部(1999b)。教育部八十七學年度綜合高中課程實驗方案輔導訪視計劃執行報告。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教育部(2001a)。綜合高中導讀你我他。台北: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2001b),綜合高中試辦成效之檢討及發展改進方案。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教育部(2002)。綜合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綜合高級中學諮詢輔導專案期末報告。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教育部委託師大教育研究中心(1997)。綜合高中試辦學校實驗課程實施與改進研究。台北:作者。
教育部委託師大教育研究中心(2000)。第一屆綜合高中評鑑工作報告。台北:作者。
教育部委託師大教育研究中心(2001)。第二屆綜合高中評鑑工作報告。台北:作者。
教育部委託師大教育研究中心(2002)。第三屆綜合高中評鑑工作報告。台北:作者。
莊耿惠(2000)。綜合高中實施現況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佩玲(1981)大學生學業成就之預測及其相關的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生玉(1985)教師的間接與直接影響行為和學童創造力及學生成績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8期,頁57-84。
郭生玉(1996)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
郭生玉(2002)。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
陳伯璋(2001)。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省思與挑戰。台北:師大書苑。
陳李綢(1991)個案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秀慧(1984)高中學生英文學習態度與方法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英豪、林正文、李坤崇(1993)。學習適應量表。臺北:心理出版社。
陳密桃(1987)教師評分標準的高低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學刊,第七期,頁99-152。
陳啟東(1997)。綜合高中課程實施現況之檢討及改進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慕能(2002)。綜合高中畢業學生追蹤調查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麗娟(1994)我國國民補習學校班級氣氛及其與成人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玉玲(1993)台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國中學生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淑柑(2000)。我國綜合高中政策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賀孝銘(1989)中部地區高中生的困擾問題與求助態度。台灣教育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昌城(1990)空中大學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政傑(2000a)。釐清影響職校發展的政策方向。技職教育的發展與前瞻,頁52。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2000b)。認識職校的改革與出路。技職教育的發展與前瞻,頁60。台北:師大書苑。
楊瑞明(2002)。台灣綜合高中未來發展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研究學院未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溫世頌(1997)。教育心理學。臺北:三民書局。
葉政宗(2002)。我國綜合高中機械技術學程畢業生應具備就業技術能力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董媛卿(1994)職業學校學生行為特質分析與建議。技術與職業教育雙月刊,第23期,頁29-31。
詹惠春(1990)學習困難學生的輔導。輔導通訊,第18期,10-12頁。
詹義農(1999)。綜合高中導讀手冊。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熊梅(2001)。當代綜合課程的新範式:綜合性學習的理論和實踐。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劉世勳(2000)。談職業教育上移化。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60期。台北:技術職業教育研究中心。
劉怡慧(2000)。我國試辦綜合高中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焜輝(1974)學業輔導應有的認識及其實施。測驗與輔導,2卷,2期,頁84-85。
劉燕饒(2001)。國民中學資優學生時間管理、學習態度、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志華(2001)。國中補校英語科應用加速學習教學策略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潘菽(1990)教育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蔣桂嫚(1993)高中學生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敏光(1985)高中生行為適應問題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英耀(1987)大學生學習習慣及態度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高師教育研究所研究,1期,頁157-180。
鄭增財(1994)台北市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學習態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運林(1992)自我導向學習對成人學生學習行為、學業成績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蕭錫錡(1999),綜合高中實驗課程規劃。課程與教學,2(1),34-38。
蕭錫錡、張仁家(1997),綜合高中課程之哲學基礎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41,30-33。
賴保禎(1980)學習態度測驗指導手冊。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出版。
賴保禎(1986)。學習態度測驗指導手冊。臺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賴保禎(2000)。學習診斷測驗。臺北:千華出版社社。
簡茂發(1984)高級中學學生家庭社經背景、教師期望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6輯。
簡茂發、蔡敏光(1986)高中生行為適應問題之研究。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33輯,頁81-93。
藍瑞霓(1990)空軍軍官學校與屏東師範學院學生對學校態度之問卷調查研究。測驗與輔導,18卷4期,頁235。
蘇建文、陳小娥(1977)父母教養方式與少年生活適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第10期,頁91-106。
西文部分
Alban, M. & Beverly, B.M.(1981). Self-concept and attitude to school.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1, 66-76.
Anderson, L. W. (1981). Assessing affectiv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chool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Inc.
Ary, D. L., Jacobs, L. C.,& Razavieh, A. (1990). Instruction to research in education (4th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Biggs, J. B. (1985). The role of metalearning in study processe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5, 185-212.
Brandt, R. S. (1987). Strateg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gnitive instruction in the content areas. Alexandria, VA, ASCD.
Chance, P. (1979). Learning and Behavior. Belmont California: Wodsworth.
Eiser, J. R. (1987). The Expression of Attitude. (p.1-26.). N.J.: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nc.
Ellish, A. D.(1969). The Effects of Attitude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Jounior College Journal, 39:122.
Gordon, D. G. (2001). Classroom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solution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8(2), 17.
Hovland, C. I. (1960).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Yale University Press.
Kelman, H. C. (1961). Processes of opinion change. Public Quarterly, 25, 57-78. (9)
Lacher, M. (1973). The Life Styles of Underachieving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3): 220-226.
Mager, R. F. (1968). Development attitude toward learning. Palo Alto: Fearon.
Marzano, R. J. (1992), A different kind of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dimensions of learning.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cCausland, D. F. & Stewart, N. E.(1974). Academic aptitude, study skill and attitude, and college GAP.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7, 354-357.
Rosenberg, M. J. (1960). A structural theory of attitude dynamics.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24, 319-341.
Scott, W. A. (1969). Attutide Measurement.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2nd ed.) Aronson Addison Wesley, 2, 204-266.
Slavin, R. E.(198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ory into practice(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mith, A. N. (1972). The importance of attitude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English Teaching Forum, 10(1), 20-25.
Weinstenin, C. E.(1982). Training students to use elabor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 3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