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盧怡君
論文名稱: 漢字字體圖像在平面設計上的應用與研究
指導教授: 張柏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7
中文關鍵詞: 漢字文字設計平面設計
英文關鍵詞: Chinese characters, Typography, graphic desig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38下載:10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日,許多數位的語言及符號遍布生活當中,然而中華民國於五千年來的累積,漢字文化歷史深遠,且深入民間,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漢字所蘊含的文字趣味及人文精神應更被重視。而漢字所傳達的,除了言語的溝通交流、獨特的觀物取象造字的觀念及合體文字的特色外,亦能顯示出漢文字字體本身造形構成具有傳達字義的功能。因為漢字字形本身即能表意,當其應用在平面設計上時,字形本身即可視為純粹圖案的表現,進而再統合創意,與字義以及其後所蘊含的文化歷史相互呼應時,除了傳達具有文化內涵的創意外,更增添了設計作品的巧妙趣味。
      本研究於文獻分析的部分,先介紹文字的源流以及圖與字之間的關聯性,解釋人類文明中由圖而文的歷史源流;再由字體本身的造形切入,分析漢字的構造,進而將其分為三個要點討論:首先探討最簡化的元素-「筆劃」,而至文字的「外形輪廓」,最後討論漢字獨體及合體的特性-「結構區塊」,以及與群化原則之間的關聯性加以分類探索。再由上述漢字造型的分析再進入漢字應用於平面設計上的領域:分類主軸為漢字的形、音、義以及表現形式,將漢字圖像應用於平面設計加以分類,佐以平面設計案例分析。
      在創作的部分,利用案例分析及歸納後所得之設計概念以及文化歷史意涵,運用於海報設計上。透過電腦繪圖的手法,呈現出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並俱的漢字設計創作,並根據創作心得提出對漢字圖像應用於平面設計提出具體建議與未來發展方向。

    In modern days, technology has been changing all the time and many digital expressions and symbols have been proliferated in our lives. However, since Chinese accumulated the profound cul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s 5000 years ago, the cul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s has been interiorized among folks and enriched our lives. Therefore, we should put more emphasis on the interests of words and the spirit of humanity contained in Chinese characters. In addition to verbal communication, the unique concept of observing objects, abstracting images, and then creating words, and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combining words, Chinese characters have the function of expressing the meanings of words when they are formed. Due to this function, the form itself can be regarded as the expression of pure image while it applied to graphic design. Further, integrating creativity in response to the word meaning and the culture and history beyond, the design work can not only convey the creativity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but add some ingenuity.
    In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author first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words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images and words, trying to expla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from images to words in human civilization. The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form of words. And the author discusses it in three principal points: first the simplest element “strokes,” then the “contours” of words, and finally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rule of grouping and traits of Chinese characters’ sole form and combining one-“structure.” To go a step further, the author applies Chinese characters to the field of graphic design: the axis is the formation, sound, meaning, and express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author applies those imag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to graphic design for categorization, with the analysis of graphic design case study.
    As for the artistic creations, the author utilizes the design concepts and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notations derived from the case study and generalization to poster design. By computer cartography the author presents the artistic creations of Chinese characters combin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ity, and gives practical suggestion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1 1-2 研究目的……………………………………………………………3 1-3 研究方法與架構……………………………………………………4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6 1-5 名詞解釋……………………………………………………………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漢字的起源與特性   2-1-1 文字的起源…………………………………………………9   2-1-2 文字與圖像的關係…………………………………………11   2-1-3 漢字的源流與性質…………………………………………13 2-2 漢字的造型與結構   2-2-1 漢字構造法則………………………………………………17   2-2-2 漢字造型與圖像的關係……………………………………20   2-2-3 漢字的筆劃…………………………………………………22   2-2-4 漢字的造形類別……………………………………………25   2-2-5 漢字的結構區塊……………………………………………26   2-2-6 漢字之結構區塊與群化原則的關係………………………30 第三章 漢字圖像應用在平面設計上的分類 3-1 漢字圖像與平面設計的關係………………………………………33 3-2 漢字圖像應用在平面設計之造形分類   3-2-1 以字體造形變化來分類……………………………………37   3-2-2 以漢字字音變化來分類……………………………………40   3-2-3 以漢字意象構成變化來分類………………………………40   3-2-4 以漢字圖像表現形式來分類………………………………45   3-2-5 小結…………………………………………………………55 第四章 個人設計創作 4-1 創作概念發想………………………………………………………56 4-2 創作過程分析………………………………………………………57 4-3 作品呈現與說明……………………………………………………60 第五章 結論 5-1 結論…………………………………………………………………74 5-2 未來研究方向建議…………………………………………………76

    參考書目
    Hawley, W. M.,1971,Chinese folk designs: a collection of 300 cut-paper designs used for embroidery together with 160 Chinese art symbols and their meanings.,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
    王秀雄,1975,美術心理學─創作、視覺與造形心理,台北,三民出版社。
    魏朝宏,1977,文字造形-中西文字設計講座,台北,眾文出版社。
    吳盛木,1977,心理學,台北,撰者印行。
    顧大我,1982,楷書筆畫名稱及筆順研究,台北,臺灣商務。
    蘇宗雄,1985,文字造型與文字編排,台北,檸檬黃文化事業。
    陳偉然,1987,中國文字造形設計,台北,新形象出版。
    丘永福,1991,字學,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丘永福,1995,圖文編輯,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林品章,1995,字學:文字造形設計的技法實務,台北,星狐出版社。
    裘錫圭,1995,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
    靳埭強,1996,商業設計藝術,台北,雄獅圖書。
    王宏源,1997,字裡乾坤:漢字形體源流,台北,文津出版社。
    林磐聳,1999,臺灣印象海報設計全集,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版社。
    靳埭強,2000,中國平面設計4:海報設計,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王受之,2000,世界現代平面設計,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馬顯彬,2000,教師語言學教程,廣州,中山大學。
    曹 方,2000,現代漢字藝術設計,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曹 方,2001,當代設計家的漢字藝術,安徽,安徽美術出版社。
    王士朝,2002,亞洲海報三國志,台北,亞洲海報三國志展覽編輯委員會。
    游明龍,2002,發現亞洲國際海報邀請展,台北,台灣海報設計協會。
    李 梵,2002,文字的故事,台中,好讀出版。
    中國設計年鑑編輯部,2002,中國設計年鑑:2000-2001年,北京,九州出版社。
    季 鐵,2003,漢字設計,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
    吳淑明,2003,國際漢字海報邀請展,台北,台灣海報設計協會。
    潘重規,2004,中國文字學,台北,三民書局。
    孫漢傑,2004,文字造型Ⅰ,台北,全華科技圖書。
    唐家路,2004,福祿壽喜圖輯,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

    參考期刊
    顧大我(1994),漢字字形標準化之我見,華文世界,36卷,1994年,33-36頁。
    林金龍(1996),漢字構形的再認識─從心理學談起,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7卷4期,民85年12月,162-174頁。
    張道一(1996),美哉漢字--傳統民間美術字 (上),漢聲雜誌,87卷,民85年3-4月,27-142頁。
    林本源(1999),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之識字教學-以本校雙語教學部為例,華文世界,94卷,民88年12月,1-15頁。
    葉德明(1999),漢字「認讀」「書寫」之原理與教學,華文世界,94卷,民88年12月,23-35頁。
    賴明德(1999),漢字結構之研究,華文世界,94卷,民88年12月,36-52頁。
    陳 志(2000),新創意月曆專輯:華人設計名家月曆創作邀請展作品,設計界,23期,2000年9月30日,41頁。
    王明嘉(2004),西洋字體演義(2):字學要義與語言本質,設計印象,13期,民93年3月,66-71頁。
    王明嘉(2004),西洋字體演義(3):字種的演化,設計印象,14期,民93年5月,68-73頁。
    林榮泰(2005),師法六書的設計,藝術欣賞,一卷第六期,2005年6月,59-67頁。
    林榮松(2005),漢字成語海報,設計印象,22期別冊,2005年9月,1-16頁

    參考論文
    孫漢傑(1997),文字設計表現在平面廣告之研究,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研究所設計技術學程。
    蔡登傳(2000),應用文字的字形描述值評估其視認度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
    王怡璇(2003),設計原理應用於漢字視覺構成設計的實驗與研究,國際華文設計教育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200-210頁。
    何清輝(2003),創字構形文字與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美術創作組。
    李尉郎(2004),圖像文字中圖像意涵與替換位置對視認性之影響,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