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文汀
TSAI, WEN-TING
論文名稱: 多重並置與跨介擴延-複合型態水墨創作實踐與理論研究
Juxtaposition and Cross-media Extensions: A Study of Hybrid Chinese Water-and-Ink Paintings and Related Theory
指導教授: 李振明
Lee, Cheng-Ming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2
中文關鍵詞: 複合型態水墨跨媒介多重並置疏離化多媒材
英文關鍵詞: hybrid water-and-ink art, cross-media, multi-juxtaposition, alienation, multimedia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21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5下載:3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研究架構共區分為四階段,分述如下︰
    在創作研究方法建構階段(第一章)。將以作品為探究核心,強調「作品為主、理
    論為輔」及「先實踐後理論」的主從順序關係上,將研究方法規劃為四個階段進行創作實踐研究。
    其次是創作研究主題定位階段(第二、三章)。主要是針對「傳統水墨」、「現代水墨」、「當代水墨」三者之間的關係作一整體的詮釋,在兼具各自獨立性與同一主體性的關係下,探討水墨藝術脈絡彼此間的競合關係,「複合型態水墨」此一脈絡中的定位方向與發展概況,藉以釐清創作研究的切入角度,並完整體現水墨藝術在當代發展的多元特質。
    第三階段是創作實踐研究階段(第四、五、六章)。在這個階段的論述包括複合型
    態水墨的媒介觀念、型態方法及個人創作觀念、形式、技法等幾個部分的討論。創作實踐研究階段為本論文研究的核心部分,為創作實踐理論建構的基礎所在。藉由作品的風格形式分析,推演出以作品形象徵候的相關概念,以此建立以作品為導向的創作理論文本。因此,在這個階段將透過現代材料學觀念探討水墨複合媒介在當代水墨創作上的應用情況、個人創作觀自述及技法分析等面向。
    第四階段為創作實踐研究理論與美學觀念建構階段(第七章)。這個階段是複合型
    態水墨美學理論統整階段,它的研究基礎是來自前一階段作品形象徵候的歸納與探討,期望從作品自身的形象徵候中歸納出一個系統性的論述觀點,包括筆墨型態的當代性態度、空間形態的多重呈現、視覺、空間意象與造形語言的多重並置等等美學觀念的理論。

    contemporary water-and-ink
    art as the focu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orrelation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s well as
    seek the comprehensiv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hree types of water-and-ink artworks. The
    findings will serve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examining the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ybrid
    water-and-ink art in this vein, and the multi-layered facets of water-and-ink painting in the
    world of modern art will be explored.
    Section Three (Chapters Four, Five and Six) is dealing with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creating artwork." In this stage, the main points and the general creation process of hybrid
    ink-and-water paintings will be introduced, as well as my personal philosophy on creation,
    structure and techniques. This will be the core part of this paper, and the basis for constructing a
    theory on the practice of creating artwork. Through analyzing the form and style of paintings,
    the them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art piece will be summarized, and through the process a
    practical artwork-oriented creation theory will be constructed. In this section, in a nutshell,
    through exploring recent material-related concepts, I will discuss the hybrid water-and-ink art
    III
    medium and its usage on contemporary water-and-ink artworks, and offer my own personal art
    philosophy and analysis on creation techniques.
    Section Four (Chapter Seven), in the "research theory on practical cre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 ideas" stage, I will integrate theories on hybrid water-and-ink aesthetics, with the
    summarized analysis in the previous stage as the basis. I aim to organize a systematic narrative
    viewpoint from the im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rtworks themselves. This will include the
    contemporary attitudes towards different forms of ink art, the multiple ways of exhibiting
    spatial forms, the juxtaposition of visual and spatial concepts, as well as stylistic language and
    other aesthetic theorie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創作研究背景與動機………………………………………………………2 第二節 創作研究步驟與方法……………………………………………………………5 第三節 創作研究主題建構源起………………………………………………………11 第四節 創作研究限制……………………………………………………………………15 第二章 水墨藝術「三位一體」的競合關係……………………………………………18 第一節 水墨藝術名詞詮釋與美學意識…………………………………………20 一、傳統水墨……………………………………………………………………………20 二、現代水墨………………………………………………………………………………22 三、當代水墨……………………………………………………………………………24 第二節 水墨藝術二元對立的消解與互滲………………………………………………29 一、美學意識的固守與擴延……………………………………………………………29 二、文化內涵的同一性關係………………………………………………………30 第三節 當代水墨疆界與美學意識的開展…………………………………………32 一、創作實踐形態的轉向…………………………………………………………………33 二、創作意識的混搭與並置………………………………………………………………34 三、一種策略性的藝術實踐作為體現……………………………………………………35 第四節 結語………………………………………………………………………………37 第三章 東、西方複合性創作實踐思潮探討……………………………………………39 第一節 西方複合型態藝術思潮發展……………………………………………………41 第二節 水墨複合型態藝術思潮發展……………………………………………………44 第三節 台灣80年代複合型態水墨創作的萌芽與發展………………………………48 第四節 物派藝術…………………………………………………………………………54 第四章 複合型態水墨創作媒介論……………………………………………………57 第一節「多重並置」與「跨介擴延」概念在材料學意義……………………………59 一、媒介混搭與並置……………………………………………………………………60 二、水墨藝術承載物意義反轉……………………………………………………………61 三、水墨框架符號語言成形………………………………………………………………62 第二節 水墨媒材的解放與擴延…………………………………………………………66 第三節 跨領域統合與跨媒介趨向………………………………………………………70 一、跨領域藝術統合……………………………………………………………………71 二、跨媒介藝術趨向………………………………………………………………………72 三、雙重性藝術實踐型態…………………………………………………………………73 第四節 結語………………………………………………………………………………75 第五章 「支架 / 表層」創作學理建構與內涵…………………………………………77 第一節 概念建構源起……………………………………………………………………81 第二節 「支架 / 表層」的內涵與實踐美學徵候………………………………………84 一、「支架 / 表層」創作方法之實踐美學徵候…………………………………………84 (一)跨介…………………………………………………………………………………84 (二)異化…………………………………………………………………………………85 (三)解構…………………………………………………………………………………86 (四)非典型………………………………………………………………………………87 二、「支架 / 表層」創作方法之創作實踐分析…………………………………………88 (一)理念的源起………………………………………………………………………88 (二)結與繩之樣態轉譯與詮釋…………………………………………………………89 第三節 朝向二元一體的共生結構–由同質走向異質…………………………………92 一、同質二元一體的共生結構……………………………………………………………92 二、異質二元一體的共生結構……………………………………………………………93 三、墨與現成物件的共構…………………………………………………………………94 第四節 結語……………………………………………………………………………95 第六章 個人創作觀、形式與技法解析…………………………………………………96 第一節「凝視維度」創作觀……………………………………………………………101 第二節 水墨多媒材聚合形式………………………………………………………104 一、基底材質性的改變…………………………………………………………………104 二、現成物件導入………………………………………………………………………106 三、空間意識的流轉游移………………………………………………………………111 第三節 非典型水墨創作實踐…………………………………………………………117 一、木作框架……………………………………………………………………………118 二、異質性造形語言共構………………………………………………………………120 三、非典形技法跨介應用……………………………………………………….….……124 第四節 結語……………………………………………………………………………126 第七章 複合型態水墨創作美學理論思考與建構……………………………………127 第一節 空間意象與視覺意象的多重型態……………………………………………128 一、水墨架上繪畫與非架上繪畫的多重並置…………………………………………129 二、水墨悟性空間與物性空間雙重交匯………………………………………………132 三、水墨材質肌理的質地反轉…………………………………………………………134 第二節 「破」–筆墨的當代性轉型………………………………………………….…138 一、筆墨語言藩籬的解構………………………………………………………………139 二、筆墨的多向度思維…………………………………………………………………140 三、工具權力象徵的釋放………………………………………………………………141 第三節 多重並置的形式語言…………………………………………………………144 一、水墨形式語言疏離化徵候…………………………………………………………144 二、水墨形貌疏離化徵候………………………………………………………………145 第四節 結語……………………………………………………………………………147 第八章 結論……………………………………………………………………………148 參考文獻…………………………………………………………………………………153 圖 次 圖3-1:﹤回歸抽離-抹黑南方邊陲 ﹥展覽專刊封面…………………………………49 圖3-2:﹤心墨無法 ﹥展覽專刊封面……………………………………………………49 圖3-3︰陳明惠,﹤佔領這面牆壹玖零肆肆零零秒 ﹥…………………………………50 圖3-4︰﹤回歸抽離-抹黑南方邊陲 ﹥展出現場實景之一………………………50 圖3-5︰﹤回歸抽離-抹黑南方邊陲 ﹥展出現場實景之二……………………………51 圖3-6︰袁金塔,﹤濕樂園 ﹥………………………………………………………52 圖3-7︰李振明,﹤三巨蛋頭 ﹥………………………………………………………53 圖5-1︰張永村,﹤源源不絕 ﹥…………………………………………………………77 圖5-2︰王天德,﹤水墨菜單 ﹥…………………………………………………………79 圖5-3︰蔡文汀,﹤時間牆•空間體 ﹥…………………………………………………79 圖5-4︰羅森伯格,﹤東方女奴 ﹥……………………………………………………87 圖5-5 蔡文汀,﹤結系列之一 ﹥………………………………………………………90 圖5-6 蔡文汀﹤結系列之二 ﹥………………………………………………………91 圖5-7︰齊白石,﹤玉蘭蜜蜂冊頁 ﹥………………………………………………93 圖6-1︰羅森伯格,﹤黑市 ﹥…………………………………………………………97 圖6-2︰蔡文汀,﹤黑與白互為本體 指向人之源起﹥……………………………97 圖6-3︰南宋,樑楷,﹤潑墨仙人圖 ﹥………………………………………………105 圖6-4︰齊白石,﹤蝦 ﹥………………………………………………………………105 圖6-5︰畢卡索,﹤有藤椅的靜物 ﹥…………………………………………………107 圖6-6︰蔡文汀,﹤時間之門 ﹥………………………………………………………110 圖6-7︰喬瓦尼•貝利尼,﹤聖約伯教堂裝飾屏 ﹥……………………………………112 圖6-8︰帕洛克,﹤1號 ﹥……………………………………………………………113 圖6-9︰蔡文汀,﹤凝境心風景﹥……………………………………………………115 圖6-10︰處理木質造型框架基底材的過程……………………………………………119 圖6-11︰蔡文汀,﹤凝意識反轉﹥……………………………………………………121 圖6-12︰蔡文汀,﹤凝視記憶-家的記憶之3 ﹥………………………………………123 圖7-1︰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130 圖7-2︰蔡文汀,﹤凝境心悟﹥………………………………………………………133 圖7-3︰江兆申,﹤山水 ﹥……………………………………………………………135 圖7-4︰劉國松,﹤屹立於冰雪之中﹥…………………………………………………135 圖7-5︰洪根深,﹤離騷﹥………………………………………………………………135 圖7-6︰洪根深,﹤黑色情節之39 ﹥…………………………………………………136 圖7-7︰洪瑞麟、﹤休息 ﹥…………………………………………………………….137 圖7-8︰蔡文汀,﹤凝視記憶-家的記憶之2 ﹥………………………………………146 表 次 圖表1-1創作研究方法基本模式…………………………………………………………9 圖表1-2 創作研究階段規劃暨論述架構表……………………………………………10 圖表2-1︰傳統水墨、現代水墨、當代水墨型態分析比較表…………………………27 圖表2-2:水墨藝術「三位一體」的競合關係……………………………………………38 圖表3-1︰水墨複合型態觀念發展與變革………………………………………………47 圖表4-1︰水墨藝術語言形式與表現形態差異比較……………………………………65 圖表4-2︰複合型態水墨藝術(造形)語言雙重性……………………………………74 圖表5-1︰張永村、王天德、蔡文汀三人空間裝置創作比較…………………………78 圖表6-1:創作實踐暨研究內容系統表…………………………………………………99 圖表6-2︰複合水墨創作技法模組……………………………………………………100 圖表6-3:由物到悟的創作實踐之一︰層次論…………………………………………102 圖表6-4:由物到悟的創作實踐之二︰核心論…………………………………………103 圖表7-1︰各類型水墨藝術材質肌理表現形態簡要對照表…………………………135 附錄一︰空間立體裝置複合型態作品圖版…………………………………………160 ﹤作品1 ﹥凝視記憶-家的記憶之3……………………………………………………161 ﹤作品2 ﹥凝意識反轉…………………………………………………………………162 ﹤作品3 ﹥凝境心悟……………………………………………………………………163 ﹤作品4 ﹥時間之門……………………………………………………………………164 ﹤作品5 ﹥游藝中難以承受之重………………………………………………………165 ﹤作品6 ﹥凝意識物語之相對論………………………………………………………166 ﹤作品7 ﹥凝意識•記憶•場域………………………………………………………167 附錄二︰平面複合型態作品圖版……………………………………………………168 ﹤作品8 ﹥凝視記憶系列-「家」的凝想之4………………………………………169 ﹤作品9 ﹥凝視記憶系列-「家」的凝想之2………………………………………170 ﹤作品10 ﹥凝視殤………………………………………………………………171 ﹤作品11 ﹥凝視記憶系列─「家」的凝想之1………………………………………172 ﹤作品12 ﹥凝視心境…………………………………………………………………173 ﹤作品13 ﹥殘境凝想………………………………………………………………174 ﹤作品14 ﹥凝事件…………………………………………………………………175 ﹤作品15 ﹥紅色凝想………………………………………………………………176 ﹤作品16 ﹥蝶祭凝象………………………………………………………………177 ﹤作品17 ﹥凝象-鞋印…………………………………………………………………178 ﹤作品18 ﹥結系列之1…………………………………………………………………179 ﹤作品19 ﹥凝境救贖………………………………………………………………180 ﹤作品20 ﹥凝境心風景……………………………………………………………181 ﹤作品21 ﹥結系列之2…………………………………………………………………182 ﹤作品22 ﹥凝象之相………………………………………………………………183 ﹤作品23 ﹥凝境……………………………………………………………………184 ﹤作品24 ﹥靜謐凝象2…………………………………………………………………185 ﹤作品25 ﹥靜謐凝象1…………………………………………………………………186 ﹤作品26 ﹥靜謐凝象3…………………………………………………………………187 ﹤作品27 ﹥凝結之象1…………………………………………………………………188 ﹤作品28 ﹥凝結之象2…………………………………………………………………189 ﹤作品29 ﹥凝結之象3…………………………………………………………………190 ﹤作品30 ﹥凝結之象4…………………………………………………………………191 ﹤作品31 ﹥凝境符碼………………………………………………………………192 〈作品32〉凝想之象6…………………………………………………………………193 〈作品33〉凝想之象5………………………………………………………………194 〈作品34〉凝想之象4………………………………………………………………195 〈作品35〉凝想之象1…………………………………………………………………196 〈作品36〉凝想之象2…………………………………………………………………197 〈作品37〉凝想之象3…………………………………………………………………198 附錄三︰﹤2016凝境‧觀自得-蔡文汀 複合型態水墨創作展﹥展場圖示…………199 圖1︰屏東美術館102展間-複合型態空間立體裝置作品展示之一…………………200 圖2︰屏東美術館102展間-複合型態空間立體裝置作品展示之二…………………200 圖3︰屏東美術館101展間-複合型態平面作品展示之一……………………………201 圖4︰屏東美術館101展間-複合型態平面作品展示之二……………………………201 圖5︰屏東美術館101展間-複合型態平面作品展示之三……………………………202 圖6︰屏東美術館101展間-複合型態平面作品展示之四……………………………202

    專書︰
    王南溟,《藝術必須死亡》,上海:上海書畫出版,2006年。
    王 帆,《繪畫藝術空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12年。
    王 林,《美術形態學》,台北︰亞太圖書出版,1996年。
    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美術獎回顧》,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版,2010年。
    石守謙、何傳馨、李慧淑、王文宣、宋偉航,《中國古代繪畫名品》,台北︰雄獅圖書出版,民國88年5月三版三刷。
    李霖燦,《中國美術史稿》,台北﹕雄獅圖書出版,1987年。
    李宜修,《台灣當代美術社會發展1980-2000》,台北︰台灣商務印書出版,2011年。
    李賢文,《雄獅美術辭典大系-中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出版,1989年9月。
    李霖燦,《中國美術史稿》彩色實用版,台北︰雄獅圖書出版,2008年。
    李明明,《形象與言語-西方現代藝術評論文集》,台北︰三民書局出版,民國八十一年三月。
    洪根深,《洪根深-藝術尼爪》,高雄︰正修科技大學藝術中心,民國九十三年。
    范明華,《歷代名畫記-繪畫美學思想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出版,2009年。
    徐改,《中國古代繪畫》,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996年。
    高宣揚,《論後現代藝術的「不確定性」》,台北︰唐山出版社出版,民國八十五年。
    高宣揚,《後現代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民國88年。
    高千惠,《藝種不原始》,台北︰藝術家出版,2004年。
    郭 因,《中國古典繪畫美學》,台北︰丹青圖書出版。
    陳瑞文,《美學革命與當代徵候評述》,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民國91年。
    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東大圖書出版,民八十六年九月初版。
    張心龍,《閱讀前衛》,台北:典藏藝術家庭出版,2002年
    張心龍,《從名畫瞭解藝術史》,台北︰雄獅圖書出版,民國87年2月一版三刷。
    黃文叡,《現代藝術啟示錄》,台北︰藝術家出版,民國91年。
    楊小濱,《否定的美學》,台北︰麥田出版,2010年。
    楊新、班宗華、聶崇正、高居翰、朗紹君、巫鴻,《中國繪畫三千年》,台北︰聯經出版,1999年。
    劉千美,《差異與實踐:當代藝術哲學研究》,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出版,2001年。
    蔣勳,《中國美術史》,台北︰台灣東華書局出版,民國八十六年。
    虞君質,《藝術概論》,台北︰大中國圖書出版,1992年。
    薛永年主編、紹彥編著、汪曉青校訂,《中國繪畫欣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2年。
    劉思量,《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藝術家出版,2001年。
    盧明德(編著),《綜合媒體》,南投︰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出版,1993年。
    謝碧娥,《杜象詩意的延異-西方現代藝術的斷裂與轉化》,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2008年。
    藤守堯,前引文︰《藝術社會學描述》,台北︰生智文化出版,1997年。
    滕守堯,《過程與今日藝術》,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出版,1997年。
    諾伯特•林頓 / 楊松鋒譯,《現代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2003年。
    蘿斯‧狄更斯(Rosie Dickins)/ 朱惠芬譯,《現代藝術怎麼回事》,台北︰三言社出版,2006年。
    〔法〕馬克‧吉梅內斯(Marc Jimenez)著、王名南譯,《當代藝術之爭》,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15年。
    Giulio Carlo Argan.Maurizio Fagiolo/曾堉.葉劉天增 譯,《藝術史學的基礎》,台北:東大出版,1992年。
    Robert Atkins著 / 黃麗絹譯,《藝術開講》,台北︰藝術家出版,1997年12月二版。
    Tilman Osterworld,《普普藝術》,塔森出版,1999年。
    Jacques Marseille、Nadeije Laneyrie-Dagen編著,﹤世界藝術史﹥,台北︰聯經出版,1999年。
    Pam Meecham‧Julie Sheldon / 王秀滿 譯,《現代藝術批判》,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2003年。

    畫冊︰
    《2012匯墨高升︰國際水墨大展暨學術研討會》展覽專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12年。
    台北市立美術館,《開顯與時變-創新水墨藝術展》展覽專刊,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版,民國98年。
    李振明,《2015水墨正修‧振明給你看 李振明個展》,高雄︰正修科技大學藝文處出版,2015年。
    洪根深,《回歸抽離-抹黑南方邊陲》策展專刊,高雄:駁二藝術發展協會出版,2002年8月。
    高雄市立美術館,《美術高雄2003-心墨無法》展覽專刊,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出版,2004年。
    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對話-演繹台灣當代水墨》展覽專刊,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出版,2015年。
    高雄市立美術館,《殺墨-洪根深創作研究展》,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出版,2012年洪根深,《洪根深畫集》,洪根深出版,1992年

    期刊論文︰
    李振明,〈匯墨高升:水墨藝術邁向國際前趨的未來態勢〉,2012《匯墨高升:國際水墨大展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出版,2012
    呂松穎〈當代水墨「材料學」初探〉,收錄於《2007議藝—全國藝術學領域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桃園:中央大學。
    林章湖,﹤論述「後現代水墨的不確定性 ﹥,發表於《生活美學雙月刊》第28期,彰化︰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民國104年4月。
    袁櫻芸,〈以「後現代藝術觀」為教學目標之藝術與人文課程設計〉,刊載於《新竹教育大學數位藝術教育學習網之數位藝術教育網路期刊》第八卷(95.8)春秋號。
    徐健國,〈書畫立軸裝裱及收藏〉,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學系《書畫藝術學刊》第六期。
    崔燦燦,﹤移動的觀念:中國當代水墨的話語流變與問題意識﹥,刊載於《2012匯墨高昇:國際水墨大展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出版,2012年。
    曾長生,﹤台灣當代藝術的新人文主義趨向---從後殖民到跨東方主義 ﹥,發表日本九洲產業大學「第十九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覽會」系列活動之「藝術論壇」論文,2004年。
    劉豐榮,〈視覺藝術創作研究方法之理論基礎探析︰以質化研究觀點為基礎〉,發表於《藝術教育研究》專刊,台北︰藝術教育研究(2004),2004年。
    蔡文汀,〈論水墨在當代藝術體制中的發展與實踐之趨向〉,《第一屆彩墨菁論獎論文集》,南投︰財團法人台灣省文化基金會出版,2012年。
    蔡文汀,〈台式水墨風景畫的特有地域性風格成因探究〉,發表於《書畫藝術學刊》第19期,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學系出版,2015年。

    網路查詢資料︰
    ‧物派藝術,資料引用來自《互動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E7%89%A9%E6%B4%BE (2015.08.31)。
    ‧〈物派一種東方的存在方式〉,上海書畫社,資料引用來自 http://www.shshuhua.com/article/pop_detail/7/370 (2015.08.31)
    ‧(日)建田哲 譯:吳寶妍,〈物派與日本現代藝術〉,取自《藝術中國》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art.china.cn/huihua/2015-02/27/content_7707868.htm 。(2015.08.31)
    ‧〈大爆炸〉(又名大霹靂),資料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7%88%86%E7%82%B8
    (2015.09.01)
    ‧孟語(2014-06-25),﹤【市場觀察】2014當代水墨市場報告﹥,取自99藝術新聞:http://news.99ys.com/news/2014/0625/27_176196_1.shtml。(2015.09.10)
    ‧〈魯虹:自立標準的新水墨〉,資料引用自:
    http://news.99ys.com/20130813/article—130813—138483_1.shtml 。(2015.09.11)
    ‧桃源創作獎,資料引用自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官網︰http://www.tyccc.gov.tw/news/news/upt2.asp?p0=10546&dateA=&dateB=&uid=&con=1&cid=0&year=&month=&day=&key=&pageno=1。(2015.09.15)
    ‧高雄獎,資料引用自高美館官網︰https://awards.kmfa.gov.tw/ui/home.php。(2015.09.18)
    ‧台新藝術獎,資料引用自台新藝術獎官網︰(2015.10.28)http://www.taishinart.org.tw/chinese/2_taishinarts_award/page_sub.php 。
    ‧媒體藝術,資料引用自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官網︰(2015.09.28)http://web.arte.gov.tw/digital_teacher/art/definition/index.htm
    ‧攝影術誕生的影響,資料引用自章光和網路文章︰(2015.09.28)http://khv.shu.edu.tw/text41.html
    ‧陳蕉,〈「林中路」:穿越藝術媒材的思考〉,《2013高雄獎》展覽專文,取自高雄市立美術館︰(2015.10.05)http://www.kmfa.gov.tw/home02.aspx?ID=$7002&IDK=2&EXEC=L。
    ‧盧明德,資料引用自高雄市政府全球資訊網︰(2015.10.12)http://www.kcg.gov.tw/ArtsActivities_Detail.aspx?n=02871A980EF282A6&ss=BBF7F1E1994DC167
    ‧李振明,資料引用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官網︰(2015.10.15)http://www.desbear.com/fna/index.php?option=com_flexicontent&view=item&id=97:2014-02-19-06-32-07&lang=tw。
    ‧胡朝景,〈淺論宋代理學與繪畫〉,資料引用自︰(2015.10.16)http://www.lotus-tw.com/hu/w_treatise_04.html
    ‧「海派」。資料引用自《維基百科》: (2015.10.20)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5%B7%E4%B8%8A%E7%95%AB%E6%B4%BE。
    ‧「革筆的命」。資料引用自《維基百科》︰(2015.10.20)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A%89%E5%9C%8B%E6%9D%BE。
    ‧跨領域藝術。資料引用自︰(2015.10.25)http://www.ncafroc.org.tw/Upload/%E8%B7%A8%E9%A0%98%E5%9F%9F%E8%97%9D%E8%A1%93%E5%9C%A8%E5%8F%B0%E7%81%A3_%E5%AE%8C%E6%95%B4%E7%A0%94%E7%A9%B6%E5%A0%B1%E5%91%8A.pdf。
    ‧張永村。資料引用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225450.htm 。(2015.11.14)。
    ‧王天德。資料引用自《王天德官方網站》︰http://artist.wtd.zhuokearts.com/ 。(2015.11.14)
    ‧「異化」。資料引用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5%B0%E5%8C%96。(2015.11.24)
    ‧畢卡索。圖版引用出處︰視覺藝術學習網 / (2016.02.03)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index.html
    ‧高師大美術水墨課程。資料引用自高師大網路課務資訊平台: (2016.02.15)http://140.127.40.75/schedule/scheduleDepartment.aspx
    ‧空間,資料引用自《維基百科》: (2016.02.28)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9%BA%E9%96%93
    ‧典型。資料引用自《教育百科》︰(2016.02.28)
    http://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5%85%B8%E5%9E%8B。
    ‧洪瑞麟。引文資料來源︰台灣網路美術館(2016.03.10)
    http://web.moc.gov.tw/tdg/12/start.ht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