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秀玉 Chen, Hsiu-Yu |
---|---|
論文名稱: |
萱月春暉-陳秀玉書法創作論述 Xuan Yue Chun Hui(meaning maternal love) - Hsiu-yu Chen 's Calligraphy Creation |
指導教授: |
程代勒
Cheng, Tai-Le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0 |
中文關鍵詞: | 書法 、現代書法 、線條 、以書入畫 、以畫輔字 |
英文關鍵詞: | Calligraphy, Modern Calligraphy,, Calligraphic lines, Calligraphy painting, Painting assistant calligraphy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FA.032.2018.A10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0 下載:1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是藉由筆者對母親思念的感受,以情感導入創作的發想,轉化為創作的動力,並深入探討書法創作的意涵,以求變的「現代書法」為借鏡,在現代與傳統的混沌狀態下,融入個人情感,游離出新的創作意念,付諸實踐的創作過程,呈現屬於自身的書法樣貌。
書法藝術為我國的傳統文化,將以保有傳統的漢字書寫特質為首要,參照著前輩書家「汲古出新」的創作觀,並歸納「現代書法」在情感表現上的時代趨勢,融入個人書寫經驗,再實踐於創作作品上。在創作的技法的運用上以線條、質量、節奏、造形及空間表現為主,參考前輩書家的經驗,以「無意」、「無法」、「隨興」的模式,強調「創作就是跟著感覺走」。
本研究是以情感導入於書法創作為基礎,經過實際的創作過程,歸納如下:一、創新要立足於傳統。二、「現代書法」是創新藝術或是傳承文化,取決於未來發展的走向。三、古人的書法療癒,是可被證實的。筆者透過本次創作研究,將過去所學的理論基礎,建構出全新的個人風貌,找到未來努力的方向,期能立足於傳統,創新於未來。
This study is mainly based on the my feelings of missing my mother. Emotional feelings lead to the inspiration of creation, which converted to the motivation of creation. It also deeply explores the meaning of calligraphy creation. By taking the innovative "modern calligraphy" as a mirror, it integrates personal emotions and releases new creative ideas in modern and traditional mixed chaos. It also shows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putting those into practice and presents its own calligraphy style.
Calligraphy is our country's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primary point is to preser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riting. With reference to the creation view of “Referring to the Old and Creating the New ” from senior calligraphers, it summarizes the contemporary trends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modern calligraphy" as well as integrates personal writing experience and practices on creative works. I used lines, quality, rhythm, shape and spatial performance as main techniques in creation. With reference to the experience of senior calligraphers, it emphasizes that “creation follows the feelings” with practicing the way of "unintentional," "unregulated" and "spontaneou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emotional introduction of calligraphy creation. After an actual creative process, it is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Innovation must be based on tradition. 2. Rather "Modern calligraphy" is an innovative art or cultural inheritance, is depended on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3. The healing effect of ancient calligraphy is verifiable. Through this creative study, I have constructed a new personal styl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at she has learnt in the past. And I have found the direction that I will work on for future, which is innovating future by relying on tradition.
一、中文專書
(周)尹喜,《關尹子》,北京:藝術中國,1985年。
(西漢)楊雄,《法言》,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國書店,2013年10月20印。
(東漢)蔡邕,《筆論》,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西晉)楊泉,《草書賦》,引載自崔爾平編,《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11月二印。
(西晉)衛恆,《四體書勢》,引載自崔爾平編,《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11月二印。
(南朝)沈約,〈謝莊傳〉,《宋書》卷85。
(南朝梁)蕭衍,《草書狀》,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唐)孫過庭,《書譜》,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唐)徐浩,《論書》,引載自張彥遠,《法書要錄》,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
(唐)張懷瓘,《書斷》,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唐)張懷瓘,《書議》,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唐)虞世南,《筆髓論》,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北宋)蘇軾,〈司馬溫公神道碑〉,引載自《文史》第35卷,臺北:中華書局,1992年。
(北宋)蘇軾,《石蒼舒醉墨堂》,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北宋)蘇軾,《書論》,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宋)吾衍,《論篆書》,引載自崔爾平編,《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11月二印。
(元)盛熙明,《法書考》,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元)陳繹曾,《翰林要訣》,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明)項穆,《書法雅言》,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明)楊慎,《書品》,引載自盧輔聖,《中國書畫全書》,上海:上海書畫,1992年。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明)趙宦光,《寒山帚談》,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清)包世臣,《藝舟雙楫》,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清)李瑞清,《清道人論書嘉言錄》,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清)周星蓮,《臨池管見》,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清)徐用錫,《字學札記》,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清)劉熙載,《書概》,引載自毛萬寶、黃君主編,《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二印。
(清)鄭板橋,《鄭板橋書畫集》,福建:福建美術出版社,2009年。
三民書局,《學典》,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9月修正版。
王力等,《古代漢語-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11月64印。
王冬齡,《中國「現代書法」藍皮書》序文,張愛國著,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8年6月。
王壯為,〈因襲與開創〉,《書法叢談》,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2年1月。
王夢鷗,《禮記今註今譯-下冊》,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9年。
王澄溪、王小溪,《中國女書書法大字典》,河南:中洲古籍,2014年。
王靜芝,《書法漫談》,臺北:臺灣書店,2000年5月初版。
史紫忱,〈建立中華美學〉,《彩色書法》,臺北:中華博物館,1975年7月
白適銘,〈即書即畫•墨彩璇璣〉,《墨韻新情-程代勒水墨創作特輯》,台中市:台中市政府文化局,2014年。
石 地,《打好廣告戰-電子書》,新北市:崧博出版事業,2017年。
向光忠、李行健、劉松筠,《建宏新編成語典》,臺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9月初版。
托爾斯泰,《藝術論》,古曉梅譯,臺北:遠流,2013年8月初版。
朱青生,〈中國現代書法的層次與方向〉,《中國「現代書法」論文選》,北京:中國美院,2004年
何美青,〈台灣現代書法表現的風格內容演變〉,《陳丁奇百歲紀念-《二十世紀台灣書法發展回顧》學術研討會》,2010年4月。
何懷碩,《大師的心靈》,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一版。
余光中,〈母難日〉,《余光中選集》,香港:明報月刊出版社,2009年。
李振明,〈匯墨高升:水墨藝術邁向國際前趨的未來態勢〉,《匯墨高升:國際水墨大展暨 學術研討會》,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12年。
杜忠誥,〈由呂佛庭的文字畫論書法與姊妹藝術之間的現代性轉換〉,收錄於劉素真、林錦濤編《近代書畫藝術發展回顧─紀念呂佛庭教授百歲冥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0年。
林書垚,《色彩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1978年9月七版。
林進忠,〈書法藝術與抽象繪畫的本質析論〉,《中華書道》,1993年11月。
林進忠,〈程代勒-藝海獨往•自有創獲〉,《書法藝術卷5:筆歌墨舞‧任心馳騁》,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6年4月。
邱振中,〈源自書法-對一類藝術的命名及其他〉,收錄於王冬齡主編,《中國「現代書法」論文選》,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4年11月一印。
邱振中,《書法的形態與闡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邱振中,《書法藝術與鑑賞》,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1996年。
俞膺潔、俞建華,《中國書法通解》,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8月1版。
洪文珍,〈二十一世紀書法教育的走向〉,收錄於李郁周、簡明勇、簡英智、葉碧苓編,《一九九八年書法論文選集》,臺北:蕙風堂,1999年3月
宮哲兵,〈女性文字與人類文明〉,引載自王澄溪、王小溪編著,《中國女書書法大字典》,河南:中洲古籍出版社,2014年1月1版。
徐利明,《中國書法風格史》,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1997年,頁2。
徐志摩,〈給母親〉,《志摩的詩》,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3月。
徐桂峰,《藝術大辭海》,臺北:華視出版社,1984年,頁824。
高天民,〈「現代書法」的涵意〉,收錄於王冬齡主編,《中國「現代書法」論文選》,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4年11月一印。
張光賓,《中華書法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張守恒,《書法活動在銀髮族的參與境況與休閒效益之探討》,臺北: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系,2017年。
張純櫻,《藝術概論(初版)》,高雄:麗文文化,2009年。
梁永斐,〈梁永斐自序-心無量、藝無界〉,《書藝無界-梁永斐書藝創作集》,新北:梁永斐,2018年1月。
梁永斐,〈梁永斐自序-繽紛書藝、彩色人生〉,《遊藝輔仁-梁永斐繽紛書藝專輯》,新北:梁永斐,2014年9月。
郭亨斌,《墨舞神飛》,香港:中華書局,2015年。
郭農聲,《書法教學》,李甫譯,臺北:洪葉文化,1995年。
陳秀玉,《中國書畫置入文創商品客製化之研究-以臺華窯為例》,雲林:環球科技大學中小企業經營策略管理研究所,2016年。
陳朝平,《藝術概論》,臺北:五南圖書,2000年。
陶文岳,〈生命之源的啟示錄-談鐘有輝的創作世界〉,《萬葉集-鐘有輝創作展》,台北市:國父紀念館,2018年2月。
曾肅良,《藝術概論》,新北:三藝出版有限公司,2016年9月。
程代勒,〈從傳統到現代:我的創作自述〉,《程代勒書法創作集》,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程代勒,《狂草風格之研究》,臺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89年12月。
程代勒,《卷卷風情-程代勒水墨創作個展》,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15年,頁5。
馮振凱,《中國書法史》,臺北:藝術圖書公司,1998年3月再版。
黃光男、林昭賢,《藝術概論-藝術與人生》,新北:新文京開發,2002年。
黃智陽,〈台灣現代書法初期發展的特色與價值〉,收錄於《近代書畫藝術發展回顧─紀念呂佛庭教授百歲冥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藝術大學,2010年12月。
黃智陽,〈尬上流行語的當代書寫-程代勒教授書法評賞〉,《歐買尬:程代勒書法創作個展》,臺東:臺東生活美學館,2015年6月。
黃智陽,《戰後(1945-2010)臺灣現代書法發展研究》,臺北:何創時基金會,2015年2月。
楊 力,《節能養生》,臺北:元華文創,2015年。
虞君質,《藝術導論》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79年,頁34。
廖新田,〈書藝的常與變-梁永斐的現代書法〉,收錄於梁永斐著,《書藝無界-梁永斐書藝創作集》,新北:梁永斐,2018年1月。
漢語大詞典編審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2卷518,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10年修正版。
劉兆祐,《新超群國語辭典》,臺南:南一書局,2000年4月二版。
蕭世瓊,〈墨墨若夜-記程代勒《墨墨集》〉,《墨墨集-程代勒書法展》,彰化:彰化生活美學館,2014年3月。
羅振賢,〈藝術以能創造為貴〉,《心海生香-傅狷夫書畫學會第一屆會員聯展》,台北市:傅狷夫書畫學會,2018年2月。
蘇俊吉,《西洋美術史》,臺北:正文書局,2005年9月。
釋廣元,《中國書法概述》,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11月。
二、期刊論文
王亦妮,〈蘇蕙《璇璣圖》的文化意蘊〉,《蘭州鐵道學院學報》第22卷第5期,2003年10月。
王壯為,〈我的學書回憶經驗談〉,《暢流》第40卷第9期,臺北:暢流出版社,1969年12月。
史紫忱,〈書法藝術發展〉,《中原文獻》第8卷第8期,1976年8月。
史紫忱,〈學然後知不足〉,《文藝復興月刊》第148期,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學會,1983年12月。
呂佛庭,(文字畫研究(上)〉,《暢流》第47卷第2期,臺北:暢流出版社,1973年2月。
呂佛庭,〈呂佛庭書畫及自序〉,《藝壇》229期,臺北:藝壇雜誌社,1987年4月。
呂佛庭,〈我的小玩藝兒-文字畫〉,《中原文獻》第5卷1期,1973年1月
杜忠誥,〈畫家字與書家畫-傅狷夫書畫及其創作進路對後學之啟示〉,《中華書道》第70期,臺北:中華書道學會,2010年11月。
見證法師,〈人到無求品自高〉,《中台山月刊》,152期。
林 鳳,〈人到無求品自高〉,《長夀雜誌》,長夀雜誌社,2008年卷2期。
陳中庸,〈漢字與中國書法〉,《弘光人文社會學報》,台中:弘光科大,2009年第11期,頁1。
傅狷夫,〈我的書與畫〉,《藝壇》31期,臺北:藝壇雜誌社,1970年10月
雄獅美術,〈書法問題漫談〉,《雄獅美術》第49期,臺北:雄獅美術,1975 年3 月。
熊秉明,〈文化核心的核心〉,《雄獅美術》,臺北:雄獅美術,1995年第288期,頁23。
劉斐玟,〈女書傳記書寫的歷史意涵與當代困境〉,《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4 年6月第23期。
三、網路資料
(唐)白居易,〈慈烏夜啼〉,古詩網https://goo.gl/6NQReW(2018.03.20查閱)。
ETtoday健康雲,〈研究:老媽愛碎碎念 女兒未來更容易成功〉,2018.01.27,https://goo.gl/pq2Pbu(2018.03.20查閱)。
中華民國書學會,〈學會簡介〉,http://old.shufa.org.tw/info.html(2018.12.25查閱)。
太平洋親子網,〈你的碎碎念,是孩子的毒藥〉,2016.09.19,https://goo.gl/qAK7oF(2018.03.20查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7. https://goo.gl/N9Nz9m(2017.12.25查閱)。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網,〈研究:老媽愛碎碎念 女兒未來更容易成功〉,2018.01.27,https://goo.gl/kaaW6e(2018.03.20查閱)。
哈特夯聞,〈不只曲家瑞媽媽愛碎碎唸,全亞洲媽媽的嘮叨通病大盤點〉,臺北:聯合報系,2015.03.05,https://goo.gl/dbgL8L(2018.03.20查閱)。
姚榮松,《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臺北:教育部,100年7月網路正式版。https://goo.gl/46JRis(2018.03.20查閱)。
原住民族委員會,〈魯凱族-工藝〉,《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s://goo.gl/74jWZd(2018.03.23查閱)。
國立故宮博物院,〈覺翁書畫 傅狷夫先生家族捐贈文物特展_大草連綿〉,2017年1月,https://goo.gl/Q3JoWB(2018.03.25查閱)。
國學府邸,〈千古奇情才女,妙手織就《璇璣圖》〉,每日頭條-文化2016.09.26,https://goo.gl/VBmsKg(2018.03.25查閱)。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臺北:教育部,104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2018.03.23查閱)。
黃孟山,〈忘憂金針花〉,《農政與農情》第268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103年10月,https://goo.gl/c7oFm2(2018.03.28查閱)。
維基百科,〈蝶戀花〉,https://goo.gl/J2PULo(2018.03.20查閱)。
四、西文資料
Knobler, N., The Visual Dialogue, 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1971.
Tversky, A., & Kahneman, D. (1981). 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and the psychologyof choice. Science, 211,45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