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何憶如
Ho Yi-Ju
論文名稱: 桃園縣新屋國小校史之研究(1905-2003)
A Study on History of Shin-Wu Elementary School at Tao-Yuan(1905-2003)
指導教授: 林玉体
Lin, Yu-T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2
中文關鍵詞: 新屋國小校史學校文化
英文關鍵詞: Shin-Wu Elementary School, school history, school cultur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3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透過新屋國小校史室所藏校史資料,輔以口述歷史訪談,以探討新屋國小近百年來的學校文化發展,並進一步探討校史研究在教育史上的意義。研究發現如下:
    一、 明治末期的師資多數來自附近公學校或是日人教師,教師的流動率較高;其次,早期學生來源多地方家境較好的學生;因本地區經濟以農業為主,後期入學學生多家境貧寒,輟學率相對較高。就學生就學年齡而言,因家事的關係,十多歲才就學的所在多有。大正時期的師資則漸有新屋畢業的學生,並且入學學生來源漸多。
    二、 在戰時體制下,因空襲戰亂,學校教育多數停擺,教育內容多以地方勞動為主。
    三、 戰後教育在教學內容或教學形式上與前期相較無多大變化;此與戰爭末期留任教職員有很大關係。
    四、 近百年來任教新屋國小教師約有三分之一是學校校友,其後設置的分校校長、師資也由新屋國小而來,因之新屋國小對整個新屋初等教育、教化地方民眾影響甚鉅。其次,學校行事依據國家教育政策,一切教育措施很少有地區色彩,在政治解嚴之後,學校面臨新挑戰時,應變與自主能力有待加強。
    五、 校史在某種程度上補充教育制度史研究的不足,由細緻學校文化分析,更能顯現教育與政治、經濟、社會,尤其是地方發展的關係。

    To explore the school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Shin-Wu Elementary school in the last hundred year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chool history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history, this study examines documents and files in the school history room of Shin-Wu Elementary school and has oral history interviews as well.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In late Meiji, most of the teachers were Japanese or Taiwanese from the nearby common schools, however, the turnover was high. At that time, only affluent students attended schools while later, more students were from poor families. Yet, the drop-out rate was relatively high.
    2. As for the age, most students went to school in their teens, for they had to share responsibilities in home chores.
    3. In Taisyo period, there were more and more teachers who had been Shin-Wu graduates and students were from different sources.
    4. Owing to the air raid during the war, schools got closed very often and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was mainly about laboring.
    5. Post-war education,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varied little in educational contents and forms because of the position-retaining teachers and staff.
    6. For the last hundred years, nearly one-third of Shin-Wu teachers were their graduates and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of branch schools came form Shin-Wu Elementary School, too. Therefore, Shin-Wu Elementary School had played an influential role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and the local people cultivation in Shin-Wu area.
    7. Shin-Wu Elementary School had always followed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policy, seldom did they have local standpoints, which meant, they had to strengthen their autonomy and capacity when faced with new challenges especially after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8. Through elaborative school cultural analysis, relationship among education, politics, economy and society, in particular, individual area development will be more carefully investigated.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日治時期的新屋學校教育(1905-1929)…………………...7 第一節 開校………………………………………………………… 7 第二節 明治後期的教育……………………………………………19 第三節 大正時期的教育……………………………………………41 第四節 昭和前期的教育……………………………………………79 第三章 戰爭時期的新屋學校教育(1930-1945)……………….. 101 第一節 戰爭前的教育…………………………………….………101 第二節 戰爭下的教育…………………………… ………………128 第三節 新屋地方的社會教育…………………………………… 135 第四章 戰後的新屋學校教育(1945-2003)……………………....141 第一節 國民政府接收時期的教育………………………………141 第二節 戒嚴時期的教育…………………………………………155 第三節 解嚴後的教育……………………………………………171 第五章 結論 ……………………………………………………..179 附錄…………………………………………………………………183 附錄一 訪談大綱……………………………………………..183 附錄二 新屋鄉新舊地名演變對照表…………………………183 附錄三 新屋鄉行政區劃圖…………………………………...184 附錄四 新屋地區學校設置時間表……………………………185 附錄五 訪談名單……………………………………………..186 參考文獻……………………………………………………………187

    一、史料
    不著撰人,《桃園縣國民學校校務實施綱要》,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不著撰人,《畢業紀念冊》,桃園,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不著撰人,《學校經營的基調》,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沈月枝,《校務報告書》,民國三十九年五月,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文書綴》,自大正五年至大正十五年,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文書綴》,自昭和二年至昭和九年,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校務要領報告》,自明治三十九年至大正十四年,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校務要領報告綴》,自昭和十二年四月至昭和十九年九月,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教育研究綴》,自昭和五年度至昭和七年度,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統計月報》,大正十年度至昭和七年度,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統計月報》,大正五年度至大正九年度,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統計月報》,明治三十八年度至明治四十三年度,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統計月報》,明治四十四年度至大正四年度,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統計年報》,大正十年度至昭和三年度(缺大正9年度),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統計年報》,明治三十八年度至大正八年度,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新屋公學校沿革誌》,明治三十八年起至昭和八年度,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新屋公學校歲入歲出豫算》,自大正六年至大正九年,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學校經營案》,自昭和八年度起自昭和九年度,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學校經營案》,昭和八年度起至昭和四十年,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學校豫算綴》,自昭和三年度至昭和五年度,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學級經營案》,自昭和十三年至昭和十五年度,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學籍簿》第33屆,桃園,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公學校,《學籍簿》第一號,桃園,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庄,《新屋庄協議會議案》,自昭和三年度至昭和八年度,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青少年團,《少年團經營》,昭和十七年至十九年,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青年團,《青年團經營》,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國民小學,《學事概況》,民國六十年起至七十四年,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國民小學八十週年校慶籌備委員會,《八十週年校慶紀念校誌》,桃園:新屋國小,1986。
    新屋國民學校,《文書綴》,昭和十九年,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國民學校,《皇民奉公運動實踐》,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國民學校,《校務概況報告》,民國三十九年,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國民學校,《學事概況》,民國四十三年起至五十七年,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國民學校,《學校概況報告》,昭和十九年,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 寫本。
    新屋國民學校,《學級經營案》,民國三十九學年度下學期,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國民學校,《職員會議草案》,民國三十九年至民國四十三年,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鄉公所編,《新屋鄉概況》,民國五十三年,新屋國小校史室藏,未刊寫本。
    新屋國民小學,《新屋兒童》,民國八十二年至民國九十年,桃園:新屋國民小學。
    新屋國民小學,《新屋報報》,民國九十一年至民國九十二年,桃園:新屋國民小學。
    二、專書
    內門國民小學,《創校百週年校慶特刊》,高雄縣:內門國民小學,1992。
    王雪齊等編輯,《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創校百週特刊》,台南:國立台南師院實小,1997。
    王裕德等編,《台北縣八里國民小學創校百週年校誌》,台北縣:八里國小,1999。
    白滄浪等編,《世紀之星》,彰化縣:彰化縣永靖鄉永靖國民小學,1998。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83。
    李美穗編,《新莊一世紀》,台北縣:台北縣新莊國民小學一百週年校慶籌備會,1998。
    李筱峰、劉峰松合著,《臺灣歷史閱覽》,台北:自立晚報,1994。
    林本,《日本教育之理論與實際》,台北:臺灣開明,1967。
    林玉体,《台灣教育面貌40年》,台北:自立晚報出版,1987。
    林玉体主編,《跨世紀的教育演變》,台北:文景,1998。
    林炯任等編輯,《三峽國小創校一百週年紀念專刊》,台北縣:台北縣三峽國民小學百週年校慶委員會,2000。
    林榮旺編,《板橋情 世紀行》,台北縣:台北縣板橋市板橋國民小學,1999。
    林熊祥、李騰嶽監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五:教育志,教育行政篇,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5。
    林熊祥、李騰嶽監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五:教育志,教育沿革篇,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5。
    林熊祥、李騰嶽監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五:教育志,教育施設篇,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5。
    林碧玉等編,《頭份國小壹世紀》,苗栗縣:頭份國民小學,1997。
    林麗黛編,《內柵國小創校一百週年校誌》,桃園縣:桃園縣大溪鎮內柵國民小學創校百週年校慶籌備委員會,2000。
    洪敏麟編著,《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
    派翠西亞‧鶴見(E. Patricia Tsurumi)著,林正芳譯,《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
    范良文編,《桃園縣八德國民小學創校百年校誌》,桃園縣:八德國民小學,2000。
    范姜姓族譜編輯委員會,《范姜姓族譜》,桃園,頁58,1996。
    唐澤信夫,《臺灣紳士名鑑》,臺北市:新高新報社,1937。
    孫瑞陽等編,《創校百週年特刊》,高雄縣:高雄線路竹鄉大社國民小學,2001。
    徐正平,《徐正平文存》,桃園,新街國民小學,2002。
    徐威揚編,《通宵國民小學創校百週年紀念專刊》,苗栗縣:通宵國民小學,2001。
    徐鴻志監修、廖本洋主修、許中庸纂修,《桃園縣誌》,卷五:文教志,桃園:桃園縣政府,1988。
    桃園街役場編,《桃園街勢一覽》,今據中國方志叢書,《臺灣省新竹州郡街庄概況零存》,臺北市:成文書局影印版,1985。
    桃園縣文獻委員會,《桃園縣誌》,卷一:土地志,桃園:桃園文獻委員會,1962。
    桃園縣政府主計室,《桃園縣統計要覽》,自1962至2000,桃園:桃園縣政府。
    桃園廳編,《臺灣省桃園廳志》,臺北市:成文,1985。
    桃園廳編纂,《桃園廳志》,桃園廳:桃園廳,1906。
    張勝彥、溫振華、戴寶村、吳文星著,《臺灣開發史》,台北:1996。
    教育部門報告彙編,《臺灣省政府向省議會施政報告》,台中縣霧峰鄉: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76。
    教育部編,《國民教育法規選輯》,台北:教育部國教司,1982。
    梁金都等編,《慶祝創校一百週年校慶特刊》,彰化縣:彰化縣秀水鄉秀水國民小學,1999。
    陳秀珠等編,《飛躍百年 再創顛峰》,彰化縣:彰化縣和美國小創校百週年校慶籌備委員會,1999。
    陳奎熹,〈臺灣師資培育制度變革之社經背景分析〉,載於林玉体主編《跨世紀的教育演變》,台北:文景,1998。
    陳宣伯編,《創校百週年校慶特刊》,高雄縣:高雄縣旗山鎮旗山國民小學,1998。
    菅武雄,《臺灣省新竹州情勢人物》,昭和十三年,1939。今據中國方志叢書,《臺灣省新竹州情勢人物》,台北:成文書局影印版,1985。
    菅野秀雄,《臺灣省新竹州沿革史》,臺北市:成文,1985。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著,《臺灣史》,台北:五南,2002。
    黃美惠等編,《春風化雨 百年樹人》,台北市:台北市大龍國民小學百週年校慶籌備會,1996。
    新竹州役所編,《臺灣省新竹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臺北市:成文,1985。
    新竹州教育課,《新竹州教育統計要覽》,新竹州:新竹州教育課,1934。
    新竹縣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新竹縣志》,新竹市:新竹縣政府,1976。
    新屋鄉公所編,《新屋鄉概況》,桃園:新屋鄉公所,1992。
    新埔國小校慶籌備委員會,《創校一百週年專刊》,新竹縣:新埔國民小學,1998。
    楊慶興等編,《文昌情 教育心》,雲林縣:雲林縣西螺鎮文昌國民小學,2000。
    臺灣省政府秘書處編,《臺灣省政府公報》,南投縣:臺灣省政府秘書處,1953。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編,《臺灣省教育法令彙編》,台北:台灣書店,1958。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列紳傳》,台北市:臺灣總督府,1916。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職員錄》明治三十八年度至昭和十九年度,(缺昭和十八年度),臺灣總督府。
    劉再清,《世紀縱覽》,澎湖縣:澎湖縣白沙鄉後寮國民小學,2000。
    劉惠月等編,《千秋歲月 心繫楊梅》,桃園縣:楊梅國民小學百週年校慶籌備委員會,1998。
    劉德皇等編,《創校百年紀念特刊》,苗栗縣:竹南鎮竹南國民小學,1997。
    歐陽教,《教育哲學導論》,台北:文景,1989。
    蔡麗美總編,《走過一世紀跨越兩千年》,台北:北投國小百年校慶籌備會,2000。
    戴秋寶編,《世紀培英慶掄元》,嘉義縣:嘉義縣新港鄉新港國民小學創校一百週年校慶籌備委員會,1997。
    謝聰惠編,《世紀榮耀》,澎湖縣:馬公國民小學,1999。
    鍾千惠等編,《崇文一世紀誌》,嘉義市:崇文國民小學,1999。
    三、期刊論文
    王興安,《殖民地統治與地方菁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1998。
    吳文星,〈日據時代臺灣書房之研究〉,《思與言》,16卷3期,1978.9,頁62-89。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書房教育之再檢討〉,《思與言》,第26卷1期,1988.5,頁101-108。
    吳文星,〈近十年來台灣關於日治時期教育史研究之動向〉,《台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12,2000.12,頁20-26。
    呂文浩, <從清華學堂到清華大學>,《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新書評介,26,1998.9,頁144-155。
    李月霞,〈大華春秋─一所學校生命史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2002。
    周婉窈整理,〈「教育勅語」文法說明(附漢譯)〉,收入台史所,《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研讀班通訊》,第三期,頁12-15,2000.7 http://140.109.185.220/pdf3.pdf。
    張舜傑,《天主教私立若瑟國小學校發展史之研究(1960-2001)》,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1。
    莊金永,《桃園縣龍德國小之研究(1957-1995)》,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1997。
    許佩賢,《塑造殖民地少國民》,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1994。
    許佩賢,《臺灣近代學校的誕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2002。
    楊智璇,《花蓮縣明恥國小再生之研究(1993-2000)》,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未出版,2001。
    歐用生,〈日據時代臺灣公學校課程之研究〉,《台南師專學報》,12期,1979.12,頁89。
    歐用生,〈學校文化的研究方法〉,《臺灣教育》,341期,1979.5,頁4。
    鄭梅淑,《日據時期臺灣公學校之研究》,東海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1987。

    QR CODE